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2022年版学前教育史第九章 近现代西方各国家学前教育实践 第九章 近现代西方各国学前教导实践 第一节 英国的学前教导 英国成为最早产生近代学前教导机构的国家 以欧文的幼儿学校和维尔德斯平的幼儿学校最为重要欧文幼儿学校的产生为英国近代学前教导的进展开了先河维尔德斯平也为英国学前教导的进展做出了重要付出,他推动了幼儿学校在英国的普及,而且维尔德斯平幼儿学校的主知主义倾向分外具有代表性,曾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被一些国家的学前教导机构所借鉴 英国学前教导进展的步伐迟钝,其理由有二:一是英国重视家庭教导的习俗根深蒂固,上层社会人士不重视为加入工作的贫困家庭的母亲设置的,专以劳动民众的子女为对象的学前教导;二是政府熟悉缺乏、行动迟钝,在20世纪上半期学前教导主要是由民间组织来承受和推动,政府只是赋予有限的人力和物力辅助 一、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政府学前教导政策与筹划 1697年英国政府公布了“国内贫民救济法”(识记),其中规定一般的救济措施外,还提出设置“纺织学校”和“困苦儿童劳动学校”的筹划,对年收入缺乏40先令的家庭中6~14岁的男女儿童全部实施免费义务教导,而4~6岁的儿童可以自由入学。
入学儿童每天最多只能举行0小时的纺纱作业,其余时间用于学习困苦儿童劳动学校筹划” (识记)是由资产阶级教导家约翰·洛克制定的,其中规定,在每一个教区内设立一所“劳动学校”,教区中全体受救济贫民的3—14岁儿童务必进入这种学校,在学校中边劳动边学习,既能养活自己也能采纳根本的教导 二、 欧文的幼儿学校 罗伯特·欧文是19世纪英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和教导家,他于1816年创办的新兰纳克幼儿学校,是英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学前教导机构 (一)欧文幼儿学校的背景 欧文认为,孩子的性格在入小学前根本成型,学龄前教导重要的一点就是促进儿童健康性格的形成他明确看法幼儿学校教导的目的就是为形成儿童合理的性格奠定根基 (二)欧文幼儿学校的教导内容和教导方法 幼儿学校除了举行智育和道德教导之外,还开展舞蹈、音乐和军事训练活动 在教导方法方面,欧文要求幼儿教师要以人道主义的态度对待孩子 三、 维尔德斯平的幼儿学校 维尔德斯平是英国19世纪幼儿学校的积极创办者,一生致力于宣传普及幼儿学校,进展学前教导事业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保障幼儿们的安好和健康 智育内容主要有:国语、算术、自然、社会、音乐等。
维尔德斯平重视幼儿的智育,主要理由有两个:一是为了得志幼儿家长的要求,幼儿家长们要求维尔德斯平的学校教授“三艺”;而是由于当时贫民、工人阶级儿童的受教导年龄被规定在8岁以内,过了这个年龄就被迫去从事劳动,而无法再持续学习 智育方法上,维尔德斯平反对传统的灌输学识的做法,反对“鹦鹉学舌”的教导方法,他看法幼儿学校的教学应留神培养儿童形成独立斟酌的才能和独立活动学识的才能他提出的“开发教导方法”概括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假发奇怪心;二是通过感觉教学;三是从已知到未知;四是让孩子们独立斟酌;五是把教学和消遣结合起来 在道德教导发面的主要任务就是防止不良行为的产生,摈弃虚伪、下流、贪欲、残酷、粗暴等不道德行为,培养爱和可怜他人、按照父母、守秩序、正直、勤勉、节制、崇敬人等品质在道德教导方法上,提出要以赏赐代替处治 四、 福禄贝尔幼儿园对英国学前教导的影响 英国是最早推广福禄贝尔幼儿园的国家 福禄贝尔幼儿园运动对英国学前教导进展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1)在英国引进福禄贝尔幼儿园后,学前教导机构开头存在着两种制度的并立:一种是原来以收容工人阶级和贫困阶层子女为对象的幼儿学校;另一种是以中上层阶级子女为对象的幼儿园。
2)幼儿学校自身的进展也受到福禄贝尔运动的影响 五、20世纪上半叶的学前教导 (一)保育学校的创立和进展 麦克米伦姐妹是英国保育学校的创办人 教导目标主要是招收5岁以下幼儿,为幼儿供给适合的环境以增进其健康;办学特点:提防幼儿的手工教导、言语教导、感觉训练、家政活动和自由嬉戏;留神采光、通风及环境的布置总之,反对一切束缚儿童的形式主义,让儿童在自然的环境中自由地成长 (二)《费舍教导法》关于学前教导的规定 1918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费舍教导法》,以当时的文教大臣费舍的名字命名的初等教导法该项法案的目的是在英国建立完整的国家教导行政系统和初步确立一个包括学前教导、初等教导、中等教导和各种职业教导在内的学制将小学分文5—7岁和7—11岁两个阶段,正式供认保育学校是国民学校制度的一片面,并把保育学校的设立和接济嘱托 1 给地方教导行政部门规定除伙食费和医疗费外,保育学校实行免费入学,并施行国库补助 (三)《哈多报告》关于学前教导的内容 1924年,上台执政的英国首届工党内阁任命以哈多爵士为主席的调查委员会对英国初等教导举行调查,并提出了进展中等教导的建议,1933年发表的《关于幼儿学校以及保育学校的报告》简称为《哈多报告》,指出:(1)良好的家庭是5岁以下儿童的最正确环境,但同时认为保育学校对城市儿童的进展有重要。
2)指出5岁并不是区分儿童重要进展阶段的界限,建立成立以7岁以下幼儿为对象的独立的幼儿学校3)幼儿学校的教师也应遵循保育学校的原理,即提防对6岁以下儿童开展户外体育、嬉戏等自然性活动和举行会话、唱歌、舞蹈、手工、图画等表现才能的训练对于6岁以上幼儿举行读写算的正规教导断定了保育学校和保育班的劳绩,并大力提倡开设新的保育学校和保育班,示意了对7岁以下幼儿举行一贯教导 六、20世纪下半叶的学前教导 (一)《巴特勒法案》关于学前教导的规定 1944年,丘吉尔联合政府通过了一个重要的教导改革法令,即《巴特勒法案》,由当时教导委员会主席巴特勒名字命名,法令规定初等教导由三种学校实行:(1)为2~5岁的儿童设保育学校(2)为5~7岁儿童设立幼儿学校(3)有的地方假设设立5~11岁的初等学校,那么可在校内附设保育班,招收3~5岁的儿童把保育学校或保育班的设置规定为地方教导行政当局不成推卸的义务,但未能将保育学校和幼儿学校连贯起来的思想形成制度,幼儿学校任作为义务教导的最初阶段而包括在初等教导之中学前教导以5岁为界被割裂开来 (二)《普罗登报告书》关于学前教导的内容 1966年,教导质询委员会委员长普罗登女士发表了一篇报告书, 该报告提议:(1)学前教导应以20人为1组化成 1个“保育集体”;1~3个保育集体组成1个“保育中心”;它们可以与保育所或者儿童中心的诊所结合起来。
2)在公立保育机构得到扩展之前,地方教导当局有权对非盈利私立保育团体举行接济,以资激励3)最梦想是将保育集体在内的一切幼儿养护服务机构都统一在各个收容儿童的设施及小学的领导之下,同时,在制定新的地区筹划和对老区重新规划时,也应充分考虑到学前教导 (三)《教导白皮书》关于学前教导的内容 提出的要求:第一,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其次,确保有相当数量的教师队伍;第三,政府为实现上述筹划供给必要的经费接济 其次节 法国的学前教导 一、 奥伯林的“编织学校” “编织学校”的创设者是法国新教派的一名牧师奥伯林,他于1776年创设了“编织学校”在学前教导史上,人们一般都把奥伯林的编织学校看作近代学前教导设施模范创办的萌芽 “编织学校”是一个在农忙节令收留3岁以上的幼儿和年幼学童为对象的保育场所,一周开放两次学校有两名指导老师,一名任手工技术指导,另一名任文化、嬉戏方面的知道,另挑拣一些年龄较大的女孩作为“助教”,的教学内容包括:标准法语、宗教赞美歌、格言和童话故事、植物采集与查看、绘画、地理、以及儿童嬉戏等。
奥伯林编织学校设置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儿童创设一种有秩序的生活,把儿童置于学校教师的监视之下,是他们生活有规律,从而形成确定的纪律性;二是通过教授标准法语和宗教赞美歌等,是儿童理解宗教教义和提高语言才能;三是通过手工技巧的传授,培养儿童勤劳的品质,并使他们掌管劳动技术 二、 柯夏的“托儿所” 作为法国现代学前教导设施之一的托儿所,其前身是1826年由法国上流社会的妇女帕斯特莱依托慈善组织“妇女会”在巴黎创办的“托儿所” 1828年,柯夏自己开办了一个“模范托儿所”,不久,在这个托儿所里还附带开设了培养托儿所教员等 托儿所首先是最有效的公共贫民救济设施,其次是教导设施柯夏托儿所的教导内容包括:宗教、读、写、算、几何、地理、历史、博物、图画、体育等教学方法是直观学法,以实物教学为主,柯夏托儿所具有偏重智育的倾向 三、 法国政府的学前教导政策和措施 法国公共教导大臣基佐在有关文件里提到:应把托儿所看做是初等教导的根基 1855年3月在教导部长福特尔的努力下,以皇帝拿破仑三世的名义公布了有关托儿所组织的敕令,同时还提出了一个“托儿所内部规章制度”,不仅规定了托儿所的保育时间与幼儿所的设施,还规定了对儿童的教导方法。
如 “遏止打骂儿童,要经常的谆谆教化”只能给儿童如下的处治:罚站,不超过10分钟;赶出阶梯教室;遏止和大家一起做手工作业;罚他向后转,面对大家这些规定表现了确定的人道主义精神 确立托儿所的保育内容:一是宗教教导、阅读、书写、运算和绘画的初级学识;二是日常生活学识;三是符合儿童年龄的手工作业;四是宗教歌曲、道德和身体素质方面的训练具有宗教色调,而且具有明显的提防智育倾向 四、 福禄培尔幼儿园对法国学前教导的影响 2 最早将福禄培尔幼儿园引进法国的是玛伦霍尔兹·别劳男爵夫人 福禄培尔幼儿园对法国学前教导的影响,主要表现的两个方面:一是开头展现为上层社会幼儿创设的幼儿园而是将福禄培尔幼儿园的教导内容方法引入托儿所中,开头提防儿童嬉戏和户外运动 五、 巴黎公社的学前教导政策 巴黎公社的教导委员曾向托儿所的教师们发出声明,遏止将任何神像和宗教画册带进公社托儿所,并且还提到对幼儿道德方面的教学务必从全体的宗教教义的内容中解放出来,以符合科学的 和方法举行 其中最大规模的就是“国民近卫军孤儿之家” 六、19世纪末的“母育学校“母育学校”这个名称最早是在1840年由当时的教导部长卡尔诺提出来的,他要求把“托儿所”改称为“母育学校”。
《费里教导法》,在这个法令中确立了国民教导的义务、免费和世俗性三条原那么 母育学校的保育内容包括:一是初步的道德教导;二是日常生活中的实用学识;三是唱歌、绘画、书法、初步阅读、语言练习、儿童故事、博物和地理的根基概念;四是手工作业的训练;五是按年龄阶段举行的身体磨练 母育学校的特点:一是母育学校的教导更加偏重于智育,学习范围较广泛;二是除掉了宗教教导内容,而代之以资产阶级道德教导;三是留神让儿童学习日常生活中的实用学识;四是根据儿童的身心进展水平举行教导;五是采取直观教学法,留神儿童的嬉戏活动 ? 母育学校的教材有两种: ? 1、玩具 2、教学用具 母育学校的设施包括保育室、游艺室和带小庭院的嬉戏场 完全采用福禄贝尔的玩具、教具和幼儿园教导方法,实现了法国学前教导的现代化但是,母育学校在保育内容方面还存在好多问题,如学识分量过重,对儿童的作业时间没有限定,致使母育学校弥漫了小学教导的气息,教师把精力大都放在了教孩子学识方面,而疏忽了母育学校应以照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