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训练】《昆明的雨》同步习题第二课时

上传人:亦*** 文档编号:288428222 上传时间:2022-05-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试训练】《昆明的雨》同步习题第二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测试训练】《昆明的雨》同步习题第二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测试训练】《昆明的雨》同步习题第二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测试训练】《昆明的雨》同步习题第二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测试训练】《昆明的雨》同步习题第二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测试训练】《昆明的雨》同步习题第二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试训练】《昆明的雨》同步习题第二课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昆明的雨测试习题第二课时1 .阅读课文昆明的雨,回答以下问题。(1)课文题目是“昆明的雨”,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2)赏析以下句子。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 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 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3) “我想念昆明的雨”这句话分别出现在了课文第3段和第12段,试着 分析一下它们各自的作用吧。(4)作者说“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你能说说“那天的情味”指什么吗?赏析句子。(5)通读全文,说说作者以“昆明的雨”为题,是否怀念的就是昆明

2、的雨?(6)昆明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情怀。结合文本,试分析文中是始何表达“以小见 大”的。2 .拓展阅读。翠湖心影汪曾祺昆明和翠湖分不开,没有翠湖,昆明就不成其为昆明了。翠湖在城里,而 且几乎就挨着市中心。城中有湖,这在中国,在世界上,都是不多的。说某某湖 是某某城的眼睛,这是一个俗得不能再俗的比喻了。然而说到翠湖,这个比喻还 是躲不开。只能说:翠湖是昆明的眼晴。翠湖是一片湖,同时也是一条路。湖之中,有一条很整齐的贯通南北的大 路。昆明人特意来游翠湖的也有,不多。多数人只是从这里穿过。翠湖中游人少 而行人多。但是行人到了翠湖,也就成

3、了游人了。从喧嚣扰攘的闹市扣刻板枯燥 的机关里,匆匆忙忙地走过来,一进了翠湖,即刻就会觉得浑身轻松下来;生活 的重压。柴米油盐。委屈烦恼,就会冲淡一些。人们不知不觉地放慢了脚步,甚 至可以停下来,在路边的石凳上坐一坐,抽一支烟,四边看看。湖的周围和湖中都有堤,堤边密密地栽着树。树都很高大,主要是垂柳1, “秋尽江南草未凋”,昆明的树好像到了冬天也还是绿的。湖水极清,常年盈满, 我在昆明住了七年,没有看见过翠湖干得见了底。翠湖的水不深,浅处没膝,深 处也不过齐腰。翠湖不种荷花,但是有许多水浮莲。肥厚碧绿的猪耳状的叶子, 开着一望无际的粉紫色的蝶形的花,很热闹。湖中多红鱼,很大,都有一尺多长。 这

4、些鱼已经习惯于人声脚步,见人不惊,整天只是安安静静地,悠然地浮沉游动 着。有时夜晚从湖中大路上过会忽然拔刺一声,从湖心跃起一条极大的大鱼,吓 你一跳。路东伸进湖水,有一个半岛。半岛上有一个茶馆。茶馆的地势很好,四面 有窗,入目都是湖水。夏天,在阁子上喝茶,很凉快。茶馆卖盖碗茶,还卖炒葵 花子。南瓜子。花生米,都装在一个白铁敲成的方碟子里,按碟算价钱。我们的 同学有时临窗饮茶,嗑完一碟瓜子,随手把铁皮碟往外一扔,“pi - ”,碟子就 落进了水里。堂信算账,还是照碟算。这些堂信晚上清点时,自然会发现碟子少 了,并且也一定会知道这些碟子上哪里去了,但是从来没有一次收茶钱时因此和 顾客吵起来过;并且

5、在提着大铜壶用“凤凰三点头”手法为客人续水时也从不拿 眼睛“贼”着客人。除了喝茶,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到翠湖去“穷遛”。这“穷遛”有两层意思, 一是不名一钱地遛,一是无穷无尽地遛。“园日涉以成趣”,我们遛翠湖没有个够 的时候。尤其是晚上,踏着斑驳的月光树影,可以在湖里一遛遛好几圈。一面走, 一面海阔天空,高谈阔论。我们那时都是二十岁上下的人,似乎有很多话要说, 可说,我们都说了些什么呢?我现在一句都记不得了!我是一九四六年离开昆明的。一别翠湖,已经三十八年了,我是很想念翠 湖的。我听说,翠湖现在很热闹,经常举办“蛇展”什么的,我又有点担忧。我 不反对翠湖游人多,甚至可以有游艇,甚至可以设立摊篷卖破

6、酥包子。炳鸡米线。 冰淇凌。雪糕,但是,最好不要搞“蛇展”。我希望还我一个明爽安静的翠湖。 我想这也是很多昆明人的希望。(选自汪曾祺作品自选集,原文有删节)(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题目的含义。(2)分析下面语句在文中的含义。翠湖是昆明的眼睛。一是不名一钱地遛,一是无穷无尽的遛。(3)昆明翠湖在作者笔下有何特点?试从文章第段进行概括。(4)本文主要记叙作者对翠湖的回忆,为何文末要提到最近几年所听说的变化呢?参考答案第二课时1.答案:(1)画中所画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产物,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 为下文作铺垫,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描述;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 兴趣。(2)用“戴” “穿”

7、“坐”“吆唤” 一系列动词,对苗族女孩子进行语言描 写、动作描写和外貌描写,用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 者对昆明的喜爱,怀念之情。“爬”“遮”等动词,将木香拟人化,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 木香的茂盛,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3)第3段从内容上点明文章的中心,表达了作者对昆明雨季深切怀念的 感情;从结构上看,这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承接上文的画面,引出下文“我想念昆 明的雨”的缘由的抒写。第12段从内容上看深化主题,表达作者对“昆明的雨” 的想念之情;从结构上看,照应第3段内容,收束全文,使结构更加完整。(4)雨引起的淡淡之乡愁,也有雨中美景令人陶醉之闲适,幽静。恬

8、淡之感。(5) “昆明的雨”是作者对昆明的爱的感情寄托载体。作者想念的是昆明的 民风。人情和当年在那里的生活及动乱年代里少有的宁静。恬然。(6)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得爱得醇厚。仙 人掌,青头菌、牛肝菌等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 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的“凡人小事”之美,共同彰显着汪 老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生活的美存在于身边的一草一木中,作者用善于发现 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它们,然后携来入文,遂成美文。【分析】本文开篇描述给宁坤的画,所画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产物, 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通过描写昆明的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等各类

9、菌子,杨 梅,缅桂花等,表现了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深切怀念和喜爱的之情。【解答】(1)此题考查段落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送给宁坤 的画上描述了仙人掌和菌类,从植物方面表现昆明雨水之多的特点。结构方面依 段落位置的不同通常有引起下文、承上启下、总结上文的作用,本段出现在文章 开头,在结构上引出下文写昆明的雨。(2)此题的考点是辨识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解答思路:这句话运用 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比照、衬 托手法等)的描写手法(或写法),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心理)。运用 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细节描写)。这一句通过写苗族女子的服饰、动作、声 音特点

10、,表现了她们柔美的特点,从而衬托昆明雨的柔美。此题是对句子赏析的考查。句子赏析一般从动词和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解 析时指出修辞手法,分析修辞的用法,然后分析表达效果,最后看表达感情。动 词,找出运用的动词,结合语境分析动词的表达效果,并指出表达的感情。这一 句中“爬” “遮”等动词,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拟人通常有生动地表现事 物特点的作用,也表现了作者对木香的喜爱。(3)此题是对段落作用的考查,要从内容和结构上来分析。第3段点明了作 者对昆明雨的思念之情,这是笼罩全篇的感情基调,也是文章主旨。段落在文章 中间时在结构上通常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这段承接上文的画面介绍,引起下 文“我想念昆明的

11、雨”的缘由的抒写。第12段是文章末尾,两次点明对昆明雨 的思念,是进一步强调和深化主题,位于结尾的段落通常在结构上照应上文,总 结全文,使结构完整,本段与第3段形成前后照应。(4)此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此题要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 注意关键性的语句。“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那天的情味” 包含乡愁;作者详细写了雨中莲花池和酒店院子的景色,景色具有安静、恬淡的 特点,也是“那天的情味”之一。(5)此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昆明雨的背后是昆明的美景、昆明的安静 恬淡、昆明的风土人情,所以不能简单地以“昆明的雨”来理解文章。联系对作 者的了解,他写了不止一篇关于昆明的文章

12、,他内心深处有着深厚的昆明情结, 就是这种魂牵梦绕的昆明情结,让作家在年近古稀的时候,还几度千里迢迢来到 昆明,寻觅自己青年时代留下的足迹本文便是这些“足迹”中一个鲜亮的脚 印。(6)此题考查对写作特色的理解。“以小见大”是本文的一个特色,答题时, 可结合着文章中具体的事例内容,然后加以分析即可。如仙人掌、青头菌、牛肝 菌等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都表达了 “凡人小事”之美,共同彰显着汪老 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点评】赏析语句的方法:抓关键词语。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 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 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

13、的方法抓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 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较、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 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抓句式特点。常见的句式特点有: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认 句。排比句、反问句、倒装句等。抓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 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比照、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 象、象征等。抓结构作用。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 或总结全文等。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抓思想内容。准确把握内容及思想情

14、感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 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在赏析句子的答案中,内容及思想情感是 必不可少的一局部。2.答案:(1)翠湖不仅给所有人带来了心情的放松和心灵的安宁,而且翠湖在三十多 年后依然把自己刻在了作者心上。(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翠湖比作昆明的眼睛,眼睛是人的心灵之窗, 形象地写出了翠湖之于昆明的作用,给昆明带来了美。同时还写出了二者的密切 关系。“不名一钱”指逛翠湖不需要任何花费;“无穷无尽”指翠湖风光秀美, 让人赏玩不够。(3)湖的周围和湖中都有堤,树木常绿;湖水清澈。盈满。不深;水 浮莲很多,与红鱼相映成趣。(4)文末提到近几年听说翠湖的许多变化,作者或怅

15、然。愤怒,或为之高兴, 或有点担忧。这些都从一个侧面表达出作者对翠湖的牵挂与怀念,与上文对翠湖 的回忆相互映衬,能够更好地丰富主旨,突出“心影”。【分析】选段第1 - 2段写了翠湖在昆明的重要性。第3段写了翠湖周围和 湖中有堤、树木常绿,湖水清澈、盈满、不深,水浮莲和红鱼相映成趣的特点。 第4 - 5段回忆了在翠湖喝茶和“穷遛”的经历。第6 - 7段表达了对翠湖的怀念 和对现状的关注之情。【解答】(1)此题考查文章标题的含义。标题含义要结合全文内容来理解。 翠湖是昆明的眼睛,”一进了翠湖,即刻就会觉得浑身轻松下来”,不仅给年轻时 的作者留下很深的印象,“一别翠湖,已经三十八年了,我是很想念翠湖

16、的”,这 是翠湖留给作者的“心影”。(2)此题考查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分析句子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 法、句式特点、重点词语等入手。第句可从修辞角度着手,强调翠湖在昆明的 重要性。第句可从重点词语着手,解释句子的含义,如“不名一钱”、“无穷无 尽”。(3)此题考查概括能力。此题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3段写的主要内容。该 段首先写“湖的周围和湖中都有堤”、“昆明的树好像到了冬天也还是绿的”的特 点,然后写“湖水极清,常年盈满”、“水不深”的特点,再写水浮莲与红鱼相映 成趣的特点。可用自己的话对原文相关语句进行加工后作答。(4)此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对局部的理解要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之 上进行。本文写对翠湖的怀念,写翠湖的现状表现了作者对翠湖的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