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课题《高中数学实施导学案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课题综述

上传人:燕** 文档编号:281972312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减课题《高中数学实施导学案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课题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双减课题《高中数学实施导学案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课题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双减课题《高中数学实施导学案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课题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双减课题《高中数学实施导学案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课题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双减课题《高中数学实施导学案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课题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减课题《高中数学实施导学案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课题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减课题《高中数学实施导学案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课题综述(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双减背景下高中数学实施导学案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前言:“双减”是一场教育的重大转型,“减负”是为了“增效”,这是一次革命性的教育大变革,是要重构我们习以为常的传统教学模式。“双减”的目的,不仅仅是简单为了替学生减负,而是要让教育聚焦学生的全面发展,更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生成与身心健康的发展。减的是无效低能的题海训练,要变革的是被动低效,延时加量的课堂教学。“双减”的最终目的,仍然是要不断提升我们的教育质量,而不是降低我们的教育标准。只是这一质量不是通过加班加点、补课延时,以牺牲师生家长的身心健康,单纯地去追求“考试成绩”的那种单面分数指标,只有能全方位衡量孩子成长发展的各项重要

2、指标,才是真正的教育绿色质量。可要追求这一绿色质量,要从最基本的日常教育单元着手,每天师生共享共生的课堂,才是“双减”能否真正落地的关健之处。“双减”是要给学生留下一定的自我空间,让他们有更多的个体发展的选择与尝试,改被动式的“管、卡、压”到主动式的自我认知和自主发展。教师的教,要从原有简单的知识传授过渡到“赋能驱动”,学生学习的动能,由外在“考试”的压力转化成探索发现自我与世界的内驱力。“双减”给老师、家长的挑战,实际上是从以前过度依赖“时间维度变量”转型为更注重教育教学的内涵发展,让教与学的双主体都能聚焦自身内在素养的提升,以确保真正的绿色育人质量。一、课题研究的内容本课题中,对高中数学实

3、施“导学案”构建高效课堂主要研讨两大方面,即如何设计高中数学“导学案”?如何使用高中数学“导学案”?为此,重点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高中数学教师的备课策略;高中数学“导学案”的有效模式;高中数学“导学案”与教师的教案的异同点;高中数学“导学案”的使用方法,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1)选择实验对象为了使实验具有代表性,随机抽取邳州市的重点高中、普通高中各一所,然后采取实施“导学案”前后跟踪调查的方法,对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对照分析。(2)确定实验类型本试验基本采取非等价实验组和对照组前后测设计。即随机抽取试验班级,其它班级为对照班,分别进行前后测试。(3)设置控制条件实验按试验

4、计划规定的时间和内容进行试验因子干预,其他一切活动均与对照班相同。三、课题研究的成果(一)高中基础年级如何构建数学高效课堂1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还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再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好教学所必须的教具或课件、学生操作的学具等。单

5、就每节课在上课之前对于课堂教学中教、学各个环节教师、教材、媒介、学生有个精细的设计,包括在反思中遗留问题的讲解都应考虑在内。既对实现新课程改革三维目标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落实有一个先期的预设保证。2作为教师,课堂上应做到以下几点:(1)先学后讲。这是关于教学顺序的总要求。新授课一般要经过学生自主或合作性的学习、探究,当学生经过集体合作探究仍然不能解决某些问题、理解某些内容时,教师再进行精讲点拨。(2)三讲三不讲。要求教师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重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充分利用有效时间完成教学过程。(3)

6、及时矫正反馈。学生的提高需要自己的内省和反思,更需要教师的纠正和反馈,教师应该通过检测,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将正确的信息及时地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纠正学习行为。(4)三布置三不布置。不布置重复性的作业,不布置惩罚性的作业,不布置超过学生合理学习限度的作业;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引导学生探究的作业,布置迁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业。(5)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思维能力的培养,总是从问题开始。可以以生活中的问题创设,也可以以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创设等等。(6)减少无效教学环节。无效教学环节冲淡了课堂教学的落实,有时在环节转换和串联语上花费的教学时间太多,这样势必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益。3教师要适时

7、的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尝试探索、自学等是学生课堂高效率学习的重要手段。 (1)课前预习习惯:预习不止是把书本看看,还要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行吗?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这样,听课就有的放矢,会抓重点,攻难点,课堂自然就有效了。(2)课堂学习习惯:上课要做到“声声入耳、字字入目、动手动脑、用心学习”。(3)对学生的练习应及时反馈:心理学研究表明让学生及时的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会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反馈可用来提高具有动机价值的将来的行为。及时反馈是高效课堂必须要考虑的一个策略,作为高效课堂教学,尝试、探索、自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

8、导者、促进者,完全可以对于学生进行当堂的面批面改,对于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是否等到发展,学生的吸收、消化是否高效进行小卷测试,对于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结果给以及时反馈等。(4)课后巩固习惯:坚持先复习后做题。复习是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把所学知识认真复习一遍,该记忆的记住了,该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做作业。假如每次作业都能够做到先复习,然后像对待考试一样对待作业的话,那就等于一天几次考试,就不会出现平时作业100分,正式考试不及格的情况了。(二)高三年级如何构建数学高效课堂 1落实“三精三确保”,为课堂高效提供保障(1)精研课标,确保课堂高效方向数学课程课标明确了我们授课的方向,考试说明

9、指出了我们备考的目标。明确了方向和目标,才能保证我们课堂授课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比较新老考试说明,明确考试范围内容的变化与各知识点的具体要求。用课标、说明指导日常教学,研究考纲日常化。研究与实践并重,三年高考试题演练透。(2)精心集备,确保课堂高效内容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取长补短,集思广益,提高备考质量与效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研究,我们确定的做法是:集体备课实行备课组长负责制和包科领导把关制。克服六个问题,做到三个突出、两个确保,切实提高集备的效益。研究高考,把握授课方向。(3)精编学案,确保课堂高效实施通过我们的研究,

10、发现学案是提高课堂效率、保证复习效果的有力凭借,因此,在全市各校的高三数学备课组我们全面推行了“导学案”。“导学案”的编制质量直接决定了备考的成败,通过实验,我们感到比较好的做法是:分工合作,精益求精。统一“导学案”格式,注重教学操作性。注重“导学案”使用方法指导,规范学生演练过程。2.打磨细节,优化过程,高效课堂“271”细节决定成败,过程决定结果,已成为我们的共识。我们强调要注重教学过程管理,打磨教学细节,提出了“271课堂法则”。(1)“271课堂法则”释义第一个含义是对时间的划分:“2”是课堂上老师讲不超过10分钟,不一定是连起来讲,可以是分开讲;“7”是学生学习(自学、讨论、展示)3

11、0分钟;“1”是5分钟反刍过关。 第二个含义是对学生组成的划分:20%是优秀学生,70%是中档学生,10%是后进学生。第三个含义是对学习内容的划分:20%是不用讲学生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老师的强调、点拨,反复训练才能会的。“2”就是自己学会的,“7”是讨论巩固学会的,“1”是同学帮助、老师点拨学会的,这样就都学会了。(2)数学课堂结构的优化。我们要求各校在高三数学复习中,注重了打磨细节,优化过程,大胆实践“271”课堂模式,备考效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具体做法是:老师从思想深处切实转变教学观念,转换课堂角色找准切入点,激发学生的积极

12、性课堂基本结构视具体内容可采取一节课三个阶段的方法(预习讨论交流,展示质疑反馈,总结提高检测)。“271”课堂模式不看老师讲了多少,而看学生学了多少,能力提高了多少,效果评价围绕“会与提高”,围绕课标和考纲的能力要求,围绕课堂学习探究的深度、思维密度、知识质量和推进速度。课堂不仅是形式上活,更应是思维上活。3. 构建课堂模式,两课型打造高效课堂高三数学课堂可分为两大课型:复习课与讲评课。(1)复习课高三复习尤其是一轮复习中,我们特别强调教师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与夯实,“271”模式的具体体现就是预习、互动、测评三个环节。(2)讲评课传统的数学讲评课的模式是:老师阅卷,统计错题,根据错题讲评,跟

13、踪练习。以老师讲为主,学生只要认真听就行了。我们采用“271”课堂模式后,讲评课是这样上的:阅卷:老师独立阅卷或老师与一个学习小组共同阅卷。评价:对优胜小组与个人进行表彰。然后对试卷评价,老师或阅卷小组的同学指出阅卷中发现的主要问题。讨论:充分发挥数学小组的作用,把问题放给小组研究解决,小组讨论典型错题的解法、思路、易错点,交流考试心得,老师巡视各小组,对小组内的个别问题进行点评。展示:小组展示并点评试卷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老师注意对问题进行点评、拓展,并对规律性知识进一步总结。巩固:针对错题,老师预先设计针对性练习,限时训练并上交批阅。这样,学生对错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知识点、方法通过讨论得到了拓展,考试经验,考试心态等应试能力通过沟通更得到了提高,通过小组整体评价又激起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与竞争的意识,使数学课堂效益得到了根本的提高。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