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一支秧歌一趟秧》示范教案

上传人:大宝 文档编号:281971341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欣赏《一支秧歌一趟秧》示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欣赏《一支秧歌一趟秧》示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欣赏《一支秧歌一趟秧》示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欣赏《一支秧歌一趟秧》示范教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支秧歌一趟秧教学设计教材解析安徽民歌由于地处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的中间地带,从语言、习俗到气候都带有过渡性,因此,总体上富有南北风格并存与兼容的音乐特征。安徽地域广阔,各地人民群众在语言、生活、风情等方面都存有较大差异。根据地域的分布,可以划分为五个色彩区域。教学目标1感受歌曲的情绪和地方特色,能够用轻快活泼的情绪学习一支秧歌一趟秧。2通过观看巢湖秧歌,让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秧歌文化,体会民歌的特点及地域性色彩,并热爱民歌,传承与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3通过安徽民歌的欣赏,让学生感受安徽民歌的魅力,唤起学生对安徽歌曲的喜爱,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绪。教学重难点1了解安徽民歌的特点及地

2、方特定的历史和人文背景。2聆听各种风格的安徽民歌,并积极参与各项音乐活动,能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及其他知识。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对安徽巢湖秧歌了解多少,请同学回答。【设计意图】情境导入,引起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状态,使得后面的教学过程更加顺利。二、新课教学1介绍秧歌出示秧歌演奏图片。老师介绍“秧歌”的起源:民间有一种说法是古代农民在插秧、拔秧等农事劳动过程中,为了减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之苦,所以唱歌曲,渐渐就形成了秧歌;民间的另一种传说是“秧歌”起源于抗洪斗争。古代黄河岸边的百姓,为了生存,奋力抗洪,最后,

3、取得胜利,大家高兴地拿起抗洪的工具当道具,唱起来,跳起来,抒发高兴的心情,随着参加人数的增多,有了舞蹈动作和舞蹈组合,逐渐就形成了秧歌。2介绍秧歌特点四大特点:一是舞队庞大,歌舞单逗。二是结构严谨,礼仪深重。三是舞则纯舞,唱则逗情。四是即兴扭舞,多样统一。3播放一支秧歌一趟秧音乐。4老师教唱。【设计意图】通过形式多样的演唱保持学生参与歌唱的积极性,通过师生演唱的对比帮助学生更直观找到优美的歌声,通过借助电荧光棒渲染意境让学生更投入地歌唱。三、拓展延伸1学生小组讨论:安徽民歌有哪些特点?2师总结:安徽的民歌特点:安徽地处江淮,是我国南北文化融和交汇之地,是人文荟萃的文化大省。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这里的民间音乐非常繁荣,丰富多彩,民歌包括山歌、号子、小调、花鼓、花灯歌、秧歌这里的民歌兼容南北特质,结构整齐、匀称。音乐外刚内柔,在奔放、明快之中透露出一种清丽、洒脱之气。【设计意图】在课堂学习后进行拓展延伸,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再通过老师的总结达到升华的目的。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巢湖秧歌,了解了中国以及安徽的文化,更了解了安徽民歌的魅力,民歌的特点及地域性色彩,希望同学们热爱我们家乡的民歌,并把家乡这些好听的歌曲传遍到你周围的每一个角落!【设计意图】带领学生重复巩固课堂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2 /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