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闽南童谣100首听 五月节在民间是一个特别隆重的节日,闽南文化研究学会副会长范寿春先生说: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我们闽南人又称五日节、五月节这个节日特别喧嚷,端午节与清明节、中秋节在闽南地区和台湾地区算是很重要的节日,称为民间三大节日'以下是小学生作文网我为你推举的关于端午节儿歌,梦想对你有所扶助 五月节,在闽南一带乃至台湾地区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还要举行龙舟竞渡 五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呢?民间有几种传闻,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是说与爱国诗人屈原有关,我们来听听范寿春先生的介绍: "有几种传闻,在老百姓中流传最广的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投江的楚国诗人屈原屈原是春秋战国时楚国的司徒,官位仅次于宰相当时秦国有侵吞六国迹象,屈原是楚国人,他屡屡上书襄王,建议联合齐国来对付秦国,无奈楚襄王昏庸无能,听信奸臣谗言,屈原的观法没有被采用,反而被削职放逐江南不久楚国被秦国灭掉,屈原眼见江山破碎,痛不欲生,于公元二七八年农历五月五日抱石头投汨罗江含恨而亡屈原生前写下好多忧国爱民的情怀诗篇,譬如《离騷》、《天问》等,使人们感念,所以屈原投江后人们先是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去祭祀,后改用竹叶包米饭做成粽子投江祭祀屈原。
还有一种说法是怕屈原被鱼类所吃,就把粽子扔进江里,让鱼去吃粽子,屈原就不会被鱼吃掉,这是老百姓的愿望,也反映出老百姓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敬爱和崇拜' 于是就有了五月节吃粽子的习俗 那么,五月节赛龙舟又是怎么来的呢? 有一种说法是屈原投汩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连忙划船捞救,一向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搜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步进展成为龙舟竞赛 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五月节的吃粽子和龙舟竞渡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在闽南一带,过五月节分外喧嚷,范寿春先生介绍说: "其中最突出、最喧嚷的就是扒龙船(赛龙舟),不管在闽南的厦门、晋江,还是台湾,只要有江水的地方都会举行龙舟赛,而且随着华侨传到东南亚地区,他们也会举行龙舟赛' 龙舟是一种狭长型的船,船头船尾雕刻成龙头龙尾外形划船的桡手都是身强体健的青壮年,每人手执一只桨,分坐在船的两边龙船有大量种颜色,但每只龙舟上,不仅船身、桡手的服装、龙舟上的装饰,甚至船桨都是同一种颜色。
船舱内有一鼓手比赛开头后,桡手们随着鼓手的鼓点一致行动,奋力划桨江两岸观阵的人们摇旗呐喊,场面分外喧嚷、宏伟 赛龙舟是一项分外好的水上竞技运动就像拔河比赛一样,这项运动需要全体的参赛者协调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它赛的不仅是技巧,也不仅是力气,而更是团结一心的精神 说到赛龙舟的喧嚷场面,范寿春先生说: "有一首闽南话歌谣《龙船歌》,反映出扒龙船时的喧嚷情景我觉得挺有意思,念给大家听听 五月节,扒龙船,大人孩子哗哗滚(闹哄哄)海面一排四只船,岸上人马一大群比赛开头哨子吹,桨起桨落水花喷敲锣敲鼓做后盾,满头大汗争冠军 另外,赛龙舟的习俗除了反映在歌谣外,还反映在戏曲里闽南有一出很著名的地方戏《桃花搭渡》,台湾同胞,还有东南亚华侨、华人都分外熟谙,其中就有这么一段唱:五月扒龙船,江中锣鼓闹纷纷,船头敲鼓别人婿,船尾把舵是我君就短短几句,我给大家唱唱' 闽南赛龙舟的历史很悠久出名爱国侨领陈嘉庚特别爱好龙舟赛这项传统体育活动,在厦门集美修了个龙舟池,1953年开头举行龙舟赛据了解,陈嘉庚先生在世时,前后举办了11次龙舟赛,他亲自主持了7次龙舟赛,可见他的重视程度。
1987年,首届"嘉庚杯'国际龙舟邀请赛在集美举行,除国内代表队外,还有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的龙舟队参赛后来,由于种种理由,比赛断断续续2022年集美投入800万元整治龙舟池,至去年年底全面完工,为举办龙舟赛创造了良好条件 闽南地区五月节除了吃粽子、扒龙船(赛龙舟)外还有什么习俗呢?范寿春先生介绍说: "还有一种习俗到现在还有,就是插榕插艾(在屋里放榕树枝、艾草),艾草、菖蒲是草药,可以驱赶蚊虫插榕插艾,插榕健灵、插艾手脚勇健(意思是插榕树枝身体强壮如龙,插艾草手脚生动健康)还有就是把雄黄酒洒泼屋墙角落及厨房,用来歼灭蚊虫反映夏天到了,人们梦想健康的愿望' 北歌佚名鉴赏我心中的绿色校园关于端午的童谣 闽南童谣《扒龙船》及闽南端午节习俗 由小学生作文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地址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