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关于观潮的古诗

天****步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8.76KB
约6页
文档ID:279094868
关于观潮的古诗_第1页
1/6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关于观潮的古诗 一:[关于观潮的古诗]七绝·观潮赏析   1955年至1957年,毛泽东在风光明媚的杭州写下了《七绝莫干山》、《七绝五云山》、《五律看山》、《七绝观潮》四首山水诗,以下是我为大家推举的七绝观潮赏析,梦想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欣赏(  七绝观潮  1957年9月  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冷静杀敌回    观潮:指参观浙江省钱塘江的涌潮钱塘江以每年阴历8月18日在海宁所见最为宏伟在1957年9月11日(即阴历8月18日),曾乘车去海宁七星庙观潮:千里:指涌潮的水域之宽滚滚来:指波浪之急唐代诗人杜甫《登高》中有“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雪花:这里指浪涛钓鱼台:即钓台,在钱塘江中段的富春江边,相传为东汉严光(子陵)隐居垂钓处铁马:配有铁甲的战马,借喻雄师劲旅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钱塘江涌潮袭来时,波涛汹涌,如闻“十万军声”冷静:本意不慌不忙,这里指毫不畏惧    1957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创办在持续健康进展的形势下,于整风过程中展现所谓“大鸣大放”的局面,但总的看来形势还是好的,国民经济展现前所未有的好势头,以第一个五年筹划为标志,大规模的经济创办已全面开展,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社会安定。

9月11日,毛泽东在杭州视察工作时适逢是钱塘江传统的观潮节,毛泽东及其随从人员轻装便服,到最正确的观潮地盐官镇这里人山人海,他们只得改到镇郊七里庙邻近观潮这天,天气晴热,毛泽东在警卫人员临时搭起的小帐篷内小憩钱塘江涌潮时,毛泽东就步出帐篷瞭望只见涌潮汹涌,海塘相撞,层层浪花,仿佛千堆雪毛泽东凝神寻思,直到江面逐渐地宁静,他又才回到椅子上,问警卫员潮水是怎样形成的,又将月球潮汐的理论向他们讲了一遍,并且说:“南宋的时候,钱塘江可直到杭州,那时我们可以站在吴山上观看了现在钱塘喇叭口由于泥沙聚积变小了,所以就要跑到海宁,再过几百年,海宁也要看不到潮了参看《毛泽东在浙江警卫毛泽东的日子里》)后来,他又面对钱塘江端详、斟酌,吟成了这首《七绝观潮》    “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诗人紧扣题目“观潮”中之“观”字,概括描绘钱塘江潮涌的气势:“千里”指水域之宽;“滚滚来”指波浪之急,唐代诗人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苦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其中有“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千里”,写波涛水域的面积;“滚滚来”,写波涛的速度和气势。

实现了多角度、多侧面地壮写涌潮,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钱塘江的人海口呈喇叭形,江口大,江身小,涨潮时,海水从宽达百余里的江口涌入,却受到江身小的狭窄的江岸挤压,形成涌潮而后面的涌潮又与前面的涌潮彼此撞击,后浪推,前浪阻,浪峰壁立,江面奇观浪潮高达三五米,落差可达八九米,惊心动魄,势极雄豪千里波涛滚滚来”恰好写出了钱塘江特殊地形的潮涌雪花”这里指浪涛,北宋豪放派词人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词云:“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钓鱼台”即钓台,在钱塘江中段的富春江边,相传为东汉严光(子陵)隐居垂钓处雪花飞向钓鱼台”,指后推前阻形成的浪涛飞向钓鱼台,写尽涌潮的磅礴气势,沿江而上,不成阻挡清代诗人曹溶的《满江红钱塘观潮》,曾有“乱涛穿到严滩歇”的诗句,意同“雪花飞向钓鱼台”一样  “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冷静杀敌回人山人海的观潮者纷纷赞扬涌潮的阵势阔大,就犹如那雄师劲旅凯旋归来,受到人们前呼后拥的接待人山”写出了观潮者众多,不仅站得密集,而且站得层层叠叠上下不平,形成了一座人山;“纷赞阵容阔”,是说观潮者都在赞扬潮涌的阵势阔大、气势恢宏人山纷赞阵容阔”,突出其他观潮者的回响铁马”是古代配有铁甲的战马,借指雄师劲旅。

毛泽东戎马一生,由观潮而自然想到“十万军声”冷静”二字,写出了潮涌平静、无所畏惧铁马冷静杀敌回”的诗句,是由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化出的,是毛泽东观潮的总体感受和想象  总体而言,“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重点描述自己观潮的视角,而“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冷静杀敌回”那么转到其他观潮者的反映诗人不仅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而且由观潮联想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创办事业,将像钱塘江涌潮那样势不成挡地前进,经过第一个五年筹划,其次个五年筹划……经过50年即10个五年筹划,把祖国创办成为宏伟的社会主义国家  1955年至1957年,毛泽东在风光明媚的杭州写下了《七绝莫干山》、《七绝五云山》、《五律看山》、《七绝观潮》四首山水诗,让人们看到了毛泽东诗词在阳刚之美、宏大之美、崇高之美、奔放之美的主旋律外,也还有着轻柔、清丽的一面三首写山的诗歌,新颖自然,闲适飘逸《七绝观潮》却汪洋恣肆,诗人大胆地运用夸诞手法,用“千里”修饰“波涛”,言涌潮牵扯百里之遥钱塘江潮水排山倒海的气势与诗人包举天下之胸怀,交相会集,外景与内在的互会,主观与客观的交融,便产生了《观潮》的雄浑豪壮、磅礴冲天之气势。

二:[关于观潮的古诗]观潮诗精选四首   引言:钱塘江潮水浩瀚宏大、雄壮多姿,吟咏钱塘江潮的诗词也视角多面、内容丰富数百上千之相关作品,成为钱塘江“潮文化”的主线和瑰宝下面是我精选的观潮诗,让大家走进历史的长廊中,凝听骚人墨客的吟咏  钱塘映江楼宴坐观潮    钱王此开济,旋入宋山河  潮汐秋来壮,雷霆水上多  尚传江有怒,翻恨海无波  飒飒攒陵树,悲风日夜过  八月十五日映江楼观潮次黄户部    鱼鳞金甲屯牙帐,翻身却指潮头上  秋风吹雪下江门,万里琼花卷层浪  传道吴王度越时,三千强弩射潮低  今朝筵上看传令,暂放胥涛掣水犀  观潮    海山不见两螺青,但见横江展玉城  动地鼓鼙飞屋瓦,刺天 — 6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