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中酒意象的情感内涵摘要“酒”在苏轼的词中是出现频率最为高的意象了,苏轼这一生漂泊不定,仕 途不顺,可谓是曲折坎坷,他在不同的心境下创作的饮酒词其中有着不一样的情 感内涵,让人感为叹之苏轼因为自身所经历的遭遇也导致他对酒的态度一直在 变换本文在苏轼醉酒中的旷达和酒醒后的思想两方面为出发点,结合当时苏轼 因为社会政治的人生遭遇和心理活动,研究分析苏轼词中酒意象的情感内涵,希 望对喜爱苏轼作品的朋友有所帮助关键词:苏轼;酒;情感内涵一、绪论我们都知道苏轼喜爱饮酒,但是他不酗酒,他之所以喝酒是因为他享受的是 酒带给他的意境和酒趣,是一种儒雅谦逊、沉着冷静的饮酒知道苏轼饮酒并不 是我们说的借酒消愁通过苏轼的词可以看出,在酒中,他才可以忘记壮志难酬、 怀才不遇的忧愁、烦恼、寻找豪放豁达的人生境界,也可以让自己在宦海风波的 经历中得到解脱描抒发自己的雄心抱负,表达出自己对亲人的思恋和惦念我们 在欣赏苏轼词的时候,会发现“醉”在篇章中出现的次数非常多在黄州期间屡 次出现,这个时候正式苏轼诗词创作的顶峰时期虽然当时他的处境非常艰难困 苦,但是他仍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探索,将忧愁烦闷的心境转换为随缘自适、 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
苏轼喜欢喝酒,经常饮酒而醉,可是并不是像唐代“酒中 八仙”的酩酊大醉,把自己喝的烂醉如泥,而是在用酒养性,在半醉半醒之间找 到可以平衡理想和现实的“天秤”所以,酒成为一种媒介,成为了苏轼在失意 时寻找平境内心的一种方法和手段二、醉中的旷达苏轼的一生跌宕起伏、漂泊不定、历经磨难他有满腹酸楚和感慨想要抒发, 但又不知与谁诉说,在经历了人生百态、世间困苦之后,造就了他不以物喜、不 以己悲的人生处世哲理,其超逸、洒脱的性格也在这起起伏伏之中慢慢地得到了 稳定,在苏轼的词中大多都是豪爽、旷达的词风词人不断的强调自己的主体意 识,在词中着重抒发着自己的人生抱负和胸怀气量酒一直都是文人雅士精神的 承载和情感的寄托,这个时候,酒自然就成为了苏轼与之言说的挚友,陪伴着他 在半醉半醒之间找到现实与理想平衡的桥梁,让苏轼做出一条出于自己的豪迈的 人生之路我们从苏轼的作品《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中就可以看出来:苏轼 向我们描述的是一个超出世俗生活之外的人生境界,把自己和大自然两者两融为 一体,在画意诗情之中表达自己淡泊宁静的人生心境,抒发着自己胸襟开阔、豪 爽大方、以顺处逆的豁达胸襟这首词是苏轼创作于黄州期间,那个时候的苏轼因为朝廷政治的缘故被贬去 黄。
在作品《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中,词意描写的是,春夜,词人起着马儿 行走在靳水边上,途中偶遇酒家买酒,自饮两杯之后,在“醒”和“醉”之间乘 着月色慢慢地归去另外,词中还表达词人在饮酒之后,对清风、明月等自然景 象的喜爱在明月当空的照耀下,微波荡漾的春水泛着浅浅的水浪,云层也在天 空中假设有假设无的闪现着,醉江月、水天空阔,马儿神采飞扬,词人却带有微醺、 不胜酒力,还没有解开马鞍就想要在这月下芳草之中小憩一会皎白的月色和清 澈的小溪,月色就像是琼瑶那般惹人喜爱,心想马儿你可千万不能踏碎这水上的 月色他便把马鞍当成枕头来倚靠,斜躺在绿杨桥上这一觉睡的甚是安稳,直 到杜鹃啼叫声,才打破了词人的美梦,这个时候已然天亮这里的词人之所以会 在这月色下睡去,并不是因为喝醉了酒,神志不清而醉眠,而是因为看见这大自 然的美好风光,在带着微醺的酒意和兴奋的心情在这大自然之中睡去就是在这 “醉感”之间,词人忘记了世间的纷扰杂乱,让自己纵情在这万籁俱寂中享受美 好的大自然也可以说是,词人在经历了官场的勾心斗角、被贬黄州之后,他已 经到达了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然后我们再来看苏轼是怎么样向我们描述自己“醉"与"醒''之间的状态的, 从其作品《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中,可以看出:深秋的夜晚,作者在东坡雪堂开怀痛饮,一醉方休,梦里似乎在遨游。
然而 在酒醒之后,作者却又回到了自己所住的地方临皋的场景这首词主要表达的就 是词人退避社会、厌烦这世间的纷扰的人生理想,想要获得一种超脱的精神世界, 和豁达的人生态度,表现了做着襟怀旷达但又伤感悲戚的心境这首词创作的时间也是在黄州期间,这个时候苏轼已经被贬三年了,在政治 上苏轼也是遭受到了重大的打击和挫折词中是这样写的,自己坐在东坡雪堂喝 醉之后又醒了,就在这半醒半醉之间一步步的走回了自己居住的地方临皋到家 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三更了,家童已然熟睡不已,自己又不想叫醒孩童他便单独 一人来到江边,倚靠着岸边的栏杆听着江水翻滚的声音在上片词中,词人向我 们所描述的是苏轼在归家之后自己处在一个万籁无声的世界中,自己忘记了时 间、纵情饮酒的风神潇洒、豪爽旷达的词人形象但是,因为苏轼受到了儒释道 思想的影响,所以下片在刚开始的时候,词人就慨然长叹到:“长恨此身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这句诗文,向读者突然展示出了深沉的感慨和叹息酒醒之后 的再一次“醉酒”后,词人开始了对现实人生的思考和感叹,他想要忘却世间纷 扰、功成名就,把自己的往后的人生寄托在“江海之中”,但要在仕途遭遇坎坷 之后,用道家的思想来来解脱、抚慰自己的内心。
从下词中,我们可以看到,在 遭遇仕途打击后,苏轼开始纠结于自己对入世与出世之间的情绪他想要借着这 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隐退江湖、逍遥自己的遨游在这天地江海之中,他想用 超然物外的境界来面对这世间的苦难纷争放逐、远调、流浪迁徙、尝尽人生百态,世间冷暖,是苏轼这一生的经历 在经历了 “乌台诗案”之后,他心里清楚想要回到自己家乡已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了,就是在被贬黄州的这几年之间,苏轼写了许许多多的诗词,也正是因为在经 历了这一系列的人生苦难之后,苏轼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慢慢地让自己 放下以往,以豁然、坦荡的胸怀面对以后的生活虽然生活穷困贫苦,但是他可 以和平常百姓一样不受约束的生活,和百姓之后开开心心的生活,也可以把更多 的时间和精力,寄情于山水之间,和好友诗词歌赋、畅饮美酒这个时候“醉酒” 的苏轼心情是开心快乐的词人,他的心灵在山林与酒中得到了解脱,可以把情感 寄托在大自然的景物之中三、醒时的思念(一)思妻苏轼的词通常都以豪放闻名,但是在思念亲人的婉约词中,也可谓是凄婉动 人,他把对亲人的思念和想念寄托在了 “酒”中苏轼这一生娶了三个妻妾,分 别是王弗、王闰之、王朝云,在这三个人相继去世之后,他写了很多诗词来追悼 自己以亡的妻子,千古传颂的悼亡篇《十年生死两茫茫》就是苏轼思念自己妻子 王弗是所创作的作品,作品凄凉感人。
与这首词最为相近的还有一首是苏轼当年 在和王缄分别之时所创作的一首词在送别王缄的时候,往事一幕幕浮现在脑海 中,再加上政治上的坎坷、亲人的逝世与漂浮不定的孤独一齐涌上心头,创作出 了《临江仙•送王缄》这首词中将送别的怅惘、悼亡的伤痛、政治的坎坷、思乡的愁苦多种复杂的 感情都交汇在一起,表达了苏轼情绪极度悲伤、难过、痛苦词的上片主要写的 就是痛苦的原因、开展和以及不能控制的情绪,下片主要写的就是在送别王缄是 内心的情怀以及自我的排解在熙宁七年的时候(1074),苏轼亡妻(王弗)的弟弟王缄来杭州探望,这 个时候的苏轼在杭州通判任所这首词中有着多种复杂的情感,词人把这些感情 都放在了词里,让人在读的时候,就能深深的体会到词人的所要表述的感情在 刚开始的时候,王缄的到来,让词人会一起了自己和亡妻在成都所经历的事情, 王缄来的时候正好是亡妻去世十载,在这十年之后苏轼没有一刻停止对妻子的想 念在今日送别王缄的时候,也可以让王缄把自己伤心悲哀的泪水带回到我的故 乡去苏轼再知道了 “故山知好”的时候,内心感觉非常的欣慰,但是因为自己 身在异乡,在这异乡单独飘零,也不知道何时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乡对亡妻的怀 念在加上对家乡的思念,和自己身在异乡飘零的孤独压抑,一时间全部都交汇在 一起,涌上心头,这极度的痛苦和悲伤不知道该怎么诉说。
无奈之下在送别了王 缄之后,只能借酒消愁、排解自己心中的痛苦王缄的到来无疑是为苏轼的心中 增加了些许的温暖,但是因为又要匆匆地离去,让作者所有的情绪都融进这“别 愁”中,也让这别愁更加增加了千斤重的分量在结尾的时候,词人好像吐露出 了自己已将这人生早已看破,发出了飘零不归的感叹,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内心深 处的渴望,他希望可以尽早的结束自己着漂浮一生的苦难生活,让自己尽快的回 到自己的故乡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看出来,词人把对亡妻的怀念、家乡的思念和自己身 在异乡的孤独和压抑多种感情融和在一起,在极度悲哀的情绪之中,只能将这一 切的情感和离别之情借酒消愁,从酒中得到一丝丝的抚慰由此我们也能得知, 在不同的意象下,不同的心境下,词人可以通过酒来抒发自己不同的情感,而酒 自然也成为了这情感的寄托二)思弟提起苏轼的亲情,那就必须要提及苏轼的弟弟苏辙了,他们兄弟两个人的感 情非常好苏轼的父母去世的早,妻子也因为生病早早离世,他很多的时间都是 和自己的弟弟苏辙一起生活,兄弟二人也一起应试做官当苏轼被贬的时候,弟 弟苏辙自愿降职,从而可以让自己哥哥可以从轻处分他们兄弟二人感情深厚、 手足情深但是却因为各种原因聚少离多,兄弟二人很难坐下畅谈。
但是苏轼和弟 弟两人经常通过书信的方式,来诉说彼此之间的生活近况苏轼也经常把对弟弟 的思想和想念写在诗词之中,这些词中的“酒”就变成了兄弟二人之间情感的联 系,通过酒来传递自己的思念之情,以此来解相思之苦《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西江月•中秋和子由》等作品都是苏 轼在思念弟弟苏辙的时候所创作的诗词酒的存在,让兄弟二人之间的感情变得 更加深厚,也拉近了彼此的心灵在其作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小序中, 词人就向我们说明了创作的目的:“兼怀子由离愁的思念让苏轼忧愁,借酒 抒情;在仕途不如意、遭遇坎坷的时候,苏轼仍然可以感悟出“人有悲欢离合” 的人生常态在这坎坷的人生路途中,苏轼并没有就此沉沦,他用就来抚慰自己, 排解忧愁,也予以弟弟和天下人“千里共婵娟”的美好心愿在其作品《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中,也充分表达了这一情感现实十分残酷,生活也是不尽人意,在苏轼两兄弟分别长达七年时间,再一 次重聚的时候苏轼所写的在词的上片我们可以看到,谢安本来想要隐退江湖、 归隐山林,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因为对亲人的不舍,只能将这满满的离愁寄 托在音乐之中作品中有“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从这句话我们可以 看得出来,词人想要隐退江湖的决心是非常坚定的,但结果“扶病入西州”,因 为各种原因没有及时的隐退,造就了词人留下了遗憾和悔恨。
下片词中,词人想 象着自己退出官场之后,隐归山林后,尽情享受、纵情玩乐的美好场面我醉 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这句话表达了在隐退以后,兄弟二人的相从之乐, 词人之能借助酒来让自己忘却烦恼和忧愁在词的末尾,词人通过典故来说明自 己并不是那种没有雄心壮志的人,而是不断地强调自己不可动摇的决心和信念 苏轼希望自己和弟弟可以两人相互帮助扶持,在退隐山林之后纵情的享受玩乐, 但是他却不知道的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自己和弟弟依旧是要面临聚少离多的 场面,兄弟二人“相从之乐”的美好愿望恐怕是难以实现了在亲人离去的时候,词人通过酒来传递表达自己对亲人的思念苏轼的词中 有很多送别词、记事词、怀人词等等,其中都表现了再经历起起伏伏之后的苏轼 对于人生乐观积极的态度命运多舛的时候,苏轼并没有选择放弃或者是逃避, 而是在其中不断的探索寻求,让自己的精神得到解放四、结语在苏轼的作品创作中,酒在其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力在苏轼被贬黄州之 后,酒对于他的人生更是有着不同凡响的意义对苏轼的一生境遇来说,大起大 落的人生经历不仅是对苏轼内心的考验,更是一种无法纾解的愁苦而怎么样让 这种忧愁困苦在这浮沉之中得到解脱,才是真正对于词人智慧的磨炼。
在经历坎 坷曲折的人生之后,颠沛流离的苏轼并没有消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