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航海雷达期末复习整理(2)

亦***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7.69KB
约6页
文档ID:274690922
航海雷达期末复习整理(2)_第1页
1/6

1简述雷达定位方法:(选择题)(1)单目标距离/方位定位(2)多目标方位、距离混合定位(3)两个或三个目标距离定位:先测左右舷,后测艄熙;先测难,后测易4)两个或三个目标方位定位:先测艄舰,后测左右舷;先测难,后测易2人工捕获目标应遵守的原则应遵循驾驶员最关注的目标优先捕获,即在船舶互见时船首,右舷,近距离, 以及在能见度不良时船首,右舷原则3简述雷达距离分辨力的概念及影响因素概念:雷达分辨相同方位相邻两个点目标的能力影响因素:脉冲宽度;屏幕像素(量程越大,像素对距离分辨力的影响越大); 信息处理4简述雷达方位分辨力的概念及影响因素概念:雷达分辨相同距离相邻两个点目标的能力影响因素:水平波速宽度;屏幕像素;使用量程5简述相对矢量和真矢量的相对含义,特点及作用真矢量(TV) (1)含义:目标与本船真实的运动势态2)特点:① 本船和移动目标均有TV o②当输入对地真矢量,适用于狭水道航行;当输入对水真矢量,适用于船舶 避碰③TV显示方式与雷达图像的指向方式和运动方式无关3)应用:①用TV直观看出来船势态、会遇局面,有利于避碰决策②通过调整TV矢量长度,木船与目标TV的两末端距离小于CPA LIM,则意味 著有碰撞危险。

但此方法不如RV直观,不建议使用③直观预测追越过程,尤其对于禁止追越航段的船舶操纵有参考意义④协 助能见度恶劣环境的船舶靠泊操纵相对矢量(RV)(1)含义:目标相对于本船的运动势态2)特点:①相对矢量为目标相对于本船的运动矢量,其延长线为目标的相对运 动线(RML)o②在无风流影响水域中,固定目标相对矢量方向与本船罗经航向相反,大小与本 船航速相等当有风流影响时,固定目标的相对矢量方向与木船航迹向相反,大 小与本船航迹速相等③本船无相对矢量显示与本船同向、同速的运动目标也无相对矢量显示④从本船做目标RML的垂线,垂线段为目标CPA,目标从矢量的始端航行至CPA 的时间为TCPA⑤相对矢量的显示与雷达图像的指向方式(H-up、N-up. C-up等)和运动方式 (TM、RM)无关3)应用:①根据RV设定的时间及矢量长度,可快速判断目标逼近本船的速度②通过调整RV时间,改变矢量长度,可快速直观估测目标的CPA和TCPA③使 用RV可快速判断与多个目标船是否有碰撞危险④在本船机动情况下,RV不能直观判断目标船的机动情况,不适合在避碰操纵 环境下使用6会遇局面与碰撞危险的判断1)会遇局面的判断:真矢量(TV)能够指示目标和本船的真航向和真航速,结 合避碰规则,可判定本船 和目标船的会遇局面。

2)碰撞危险的判断:——数据比较:(1) CPA>CPALIM;安全,非危险目标(2) CPA TCPA UM:非紧迫碰撞危险目标,驾驶员需要视 TCPA酌情关注;(3) CPA

2)发射频率:雷达发射功率越强,越有利于探测远距离弱小目标3)发射脉冲宽度:宽脉冲有利于探测远距离目标;窄脉冲有利于近距离雷达 观测5)脉冲重复频率:产生假回波影响雷达探测3船舶雷达通常采用哪种结构形式的天线?天线转速为多少?(选择) 采用定向性天线;转速为15-30转每分钟4雷达接收机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对雷达探测有什么影响中频频率;灵敏度与放大倍数;通频带;抗干扰能力;恢复时间(恢复时间越短越好);动态范围(动态范围越大,雷达性能越优越第七章雷达目标跟踪与AIS目标报告1简述雷达跟踪装置的构成及各部分作用(1)跟踪器:目标检测与捕获;警示危险目标(2)信息处理器:验证各传感器的完整性,(3)综合信息显示与操作控制:控制雷达所有功能4)传感器:保证跟踪器与信息处理器正常工作2为保证雷达目标跟踪功能,需要进行哪些初始设置?——传感器设置:(1)雷达:图像调整;合适量程的选择;显示方式选择(2)本船艄向设置:脑向复示器的读数应与本船艄向发送装置的示数保持一 致且随动正常3)本船航向设置:避碰时采用对水航速;导航时采用对地稳定方式一一安全界限设置:驾驶员在雷达上设置避碰安全界限CPA LIM/TCPA LIM3简述自动捕获的特点及实现方式特点:(1)捕获速度快(2)会误将干扰杂波当做有用目标捕获,造成虚警。

3)必须与人工捕获配合使用4)不适合环境复杂的沿岸海域实现方式:设定某个闭合的捕获区域,闯入该区域的目标显示红色标志并发出报 警4如何正确选择目标捕获方案人工捕获适合各种海域和会遇局面,是判断会遇局面必须使用的功能自动捕获是捕获目标的辅助手段,更适合在气象海况条件良好的大洋中使用5简述预测危险区(PAD)的含义,特点及应用含义:在目标保向保速,本船保速的条件下,本船与目标可能发生碰撞的区域 特点:(l)PAD显示为目标真矢量路径上的对称六边形,PAD宽度为CPALIM的两 倍⑵PAD与目标之间可由连接线指示,连线长度与目标航速无关3) PAD只是表示目标船与本船的预测危险区,不表示会遇关系4)使用PAD模式时,不提供相对矢量显示,可显示真矢量应用:用于碰撞危险的判断一当本船舶线与目标PAD相交时,两船有碰撞危险6人工捕获的方法及特点方法:移动光标到需要关注的目标上,按下ACQ特点:①逐个捕获目标;② 避免捕获杂波、假回波;③ 可能遗漏相关目标,造成漏警;④增加驾驶员工作负担7尾迹显示功能在避碰中优势与局限性尾迹在避碰中优势:(1)直观反映目标动态(2)有益于作出正确的避让决策3)尾迹配合ERBL能够定性标绘目标运动,方便会遇局面判断。

尾迹在避碰中局限性:(1)使屏幕图像繁杂模糊2)不具备碰撞危险报警功能8 Als报告目标所显示的信息有哪几类?请举例说明静态信息:不需要变更的信息,主要包括船名、呼号、船长、船宽,等动态信息:通过传感器自动更新的船舶运动参数,主要包括经度、纬度、航向、 航速等航次信息:包括船舶吃水、目的港、货物类型,航线计划等安全信息:如航行警告,气象报告等9简述AIS报告目标的优势与局限性优势:(1)精度高(GNSS提供)2)作用距离较远(绕射能力强)(3)抗干扰强(海浪/雨雪/同频);(4)信息量大(5)更有利于船舶会遇局面判断局限性:(1) AIS系统基于GNSS,因此它具有GNSS固有的脆弱性2) AIS不能提供完整的航行环境3) AIS报告信息精度难以掌握(4) AIS的原始数据不适合直接用于避碰,必须通过解算,获得目标CPA/TCPA 和STW,才能用于判断碰撞危险和避碰操船5)国际海上避碰规则要求及限制10举例说明雷达跟踪目标与AIS报告目标无法实现关联的可能原因 一个别或部分目标无法关联:1) AIS报告目标位置更新不及时2)个别目标船的GNSS接收机或AIS设备出现「较大的误差所有目标均无法关联:如果所有AIS图标标识均偏离相应的雷达回波一个稳定位 置,雷达探测到的所有目标的位置有误差,而AIS报告目标位置准确,从而无法 实现目标关联。

11过去位置功能应用在避碰中的应用①目标改向机动判断:对水真过去位置是否在一条直线上②目标改速机动判断:对水真过去位置点间隔是否均匀过去位置模式选择对水真过去位置:有助于在避碰行动中了解目标航行情况对地真过去位置:有助于在导航中了解本船是否沿正确航道航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