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茯苓人工栽培技术综合介绍

会****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9.27KB
约3页
文档ID:274138534
茯苓人工栽培技术综合介绍_第1页
1/3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茯苓人工栽培技术综合介绍 茯苓是一种用途很广的传统中药,其性平味甘、无毒、有益气宁心、健脾和胃、通神致灵、利窍益肌、行水止泻、除湿去热等功能常用于治疗气虚劳损、心腹胀满、小便不利、脾胃虚弱、呕吐腹泻、热淋水肿、惊悸、遗精、失眠、健忘等症状目前野生茯苓日益削减,而市场需用量不断增加,市场价格不断攀升因此,人工栽培茯苓是满意社会的需求,增加农夫收入的一条有效途径 1 茯苓的气候生长发育条件和生存环境 1.1 生存环境 茯苓性喜暖和、干燥,向阳山坡(坡度一般在10~35度),海拔高度700~1000米左右相宜;排水良好、土壤疏松、含砂量30~70% 、土壤质瘦、通气量大、土层厚度在1米左右,上松下实的白砂壤、红砂壤为好,同时稍带酸性,PH值6~7之间最好,忌使用杂木地、火烧地、溪涧边阴湿地、肥土地、黑土地、有地下水和低凹地含砂量高和通风透气能刺激菌丝生长形成菌核,有利于提高茯苓产量 1.2 水份 茯苓要求干燥的土地及松木,菌丝体相宜的相对湿度为55~65%,湿度过大简单造成菌丝死亡,故种植场所应选在有肯定坡度向阳的山坡,并且排水良好的地方,避开潮湿、易造成洪涝的场所。

1.3 温度 茯苓菌丝在地中20~30℃范围皆能生长,最相宜温度为25~28~C,0~C低温不会冻死,35℃高温也不会很快死亡;冬季低温会造成苓块生长缓慢,超过35℃以上高温将造成菌丝死亡;变温及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刺激菌丝结苓 1.4 光照 茯苓喜在向阳的山坡生长,菌丝及菌核可以在完全黑暗的土中发育生长,对漫射光反应不灵敏,但强光直接照耀会杀死菌丝和菌核或抑制其生长 2 接种期及其生产期选择 2.1 接种期的选择 依据菌丝对温度的要求和寿宁县气象站(海拔820米)21年土壤5、10、15、20厘米温度的统计并按我县各月温度递减率推算出海拔500~l100米各月20em平均土壤温度我县海拔500~70om区域最相宜接种期为6、9、10月,次相宜接种期为4、5、11月;海拔800~1100m区域最相宜期为6~9月,次相宜接种期为5、l0、l1月选择接种相宜期的晴天接种最好由于在菌丝生长的旺盛期,可使土壤温度上升3~5℃,因此我县海拔500—700mlg域应避开7、8月份的高温期,海拔8ID0m以上区域要避开7、8月份中的极值消失时间,以免高温造成“烧菌”现象从我县20厘米土壤温度统计分析看,全年都不行能消失低于0℃的冻害,对菌核生产造成危害。

另外,从我县各月日较差统计看, 日较差大,全年都有利于刺激菌丝生长为菌核,有利于菌核的产生 2.2 人工苓场的疆土深度 接种后覆土太深,土壤温度低,对菌丝和菌核生长不利;覆土太浅将造成苓场土壤温度上升过快,可能消失高于35~C的高温造成“烧窖”现象若遇强降水天气,又可能把泥土冲刷掉,而使松木暴露,使菌丝体和菌核受阳光直射而受损害,同时,又可能造成雨水人窖而消失“浸窖”现象,危害菌丝存活,所以一般覆土深度在15-20厘米左右为宜 2.3 相宜种植高度 海拔高、温度低应有全日阳光照耀,海拔低、温度高应有半日阳光照耀,这主要是掌握相宜茯苓生长的温度条件海拔过高或过低使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茯苓菌丝和菌核死亡或抑制其正常生长茯苓接种后需4—12个月才能生长成熟从表3分析看,我县海拔500-600米地区,7-8,q 20cm土壤平均温度均达26~C以上且最高温度很简单突破35~C,不利于茯苓生长;海拔1100米以上l、2、3、12,5]份土壤20era平均温度较低不利于茯苓生长,所以我县种植的海拔高度以700-1000米为宜 3 苓场管理中的气象措施 3.1 茯苓怕淹不怕旱,每次雨后要检查一次苓场,发觉有积水或覆土流失时,应马上清沟盖窖。

若窖场内有杂草应当心拔除 3.2 茯苓接种后四个月左右就开头结苓,在当年9、10月和次年3、4月是茯苓生长旺盛期,会使地面开裂,这时应常常检查,如有裂缝,应准时用土盖好,以免茯苓受雨淋、风吹、日晒而影响产量 4 结束语 我县地处闽东北山区,绝大部分地区均处在海拔700米以上,而且松木资源丰富,气候条件又相宜茯苓生长进展人工栽培茯苓是一项可以充分利用本地自然资源,投资少,管理简洁,见效快的产业,它不但可以利用松树枝、根及不成材的畸型圆木等废料,变废为宝,而且还可以解决农村富余劳力问题,同时可以起到推动我县农业结构调整,进展多种经营,增加农夫收入的作用 点击查看更多茯苓种植技术 第 3 页 共 3 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