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第三方支付金融风险监管的新思考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72511173 上传时间:2022-04-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0.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第三方支付金融风险监管的新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对第三方支付金融风险监管的新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对第三方支付金融风险监管的新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对第三方支付金融风险监管的新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第三方支付金融风险监管的新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第三方支付金融风险监管的新思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对第三方支付金融风险监管的新思考 中国银联 江 瀚中国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 向 君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第三方支付在中国呈现出多渠道、全金融的发展特征。第三方支付从线下走到线上,从互联网走到移动互联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风险与监管不匹配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给金融安全带来了隐患。面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风险和监管问题,从短期来看,应该建立协调机制,制定“负面清单”,完善自律监管;从长期来看,应该建立起完善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机制,确保第三方支付风险可控,进一步保障消费者权益。一、中国第三方支付的发展与演变顾名思义,第三方支付就是独立于银行金融机构之外的支付体系。伴随着中

2、国改革开放的迅速推进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中国第三方支付体系依托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其发展演变过程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线下第三方支付的探索前进中国的支付体系建设始于上世纪90 年代初,1991 年人民银行建成了全国电子联行系统,成为中国支付产业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针对金卡工程的发展难题、支付接口的兼容性困境、“一柜多机”等诸多问题,2002 年3 月中国银联正式成立,通过银联网络为各地银行与商户提供统一的接口与服务,使得全国联网通用成为可能。与此同时,金融的网络接口与互联网接口对接的市场开始由第三方支付机构承担,第三方支付机构在支付网关等方面为商业银行与商户提供支付对接

3、服务,这就是线下第三方支付体系的雏形。早期,为了满足网关支付模式的需要,产生了首信支付、环迅支付、PayPal 等支付运营商。网关模式限定了支付企业仅仅是一个管道运营商,为商户和银行提供支付通道,利润则仅来源于商业银行的二次分润,业务严重同质化,支付服务提供商难以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发展空间非常有限,一直处于微利经营的困境之中,这也为未来第三方支付的倒逼发展奠定了基础。2.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的蓬勃发展2005 年之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一直在困境中徘徊的第三方支付带来了曙光。网关模式的微利困境让支付产业参与方被迫转型,由并不赚钱的网关模式开始向账户模式转变。互联网的普及让电子商务获得了发展的空

4、间,由于交易基于网络,买卖双方难以见面,在信息不对称与信用体系缺失的情况下,极易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竞争。为了让交易能有序进行下去,由第三方支付机构支付宝创造性地提出了担保支付机制,为电子商务市场的有序发展创造了一种可行的模式,从而引爆了整个互联网商业市场。在随后的发展中,电子商务市场的快速发展成为第三方支付从线下走到线上、由弱小开始壮大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担保交易模式下,第三方支付机构真正以平台化的形式出现在支付交易之中,基于支付平台上的交易信息流和资金流优势,第三方支付平台逐渐完成了由服务提供者向需求创造者的嬗变。大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在提供电子商务交易基础支付服务的同时,开始有针对性地

5、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由较基础的水电费代缴、转账、信用卡还款等业务开始,逐步向滞留资金理财的互联网理财转变,再从互联网理财向P2P业务、众筹业务、征信业务等不断发展,逐渐演变成为综合化一体化互联网金融平台。艾瑞咨询数据显示, 截至2015 年第三季度,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达到30 747.9亿元,同比增长52.6%,环比增长9.3%。我国已经形成了以支付宝、财付通、银联商务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产业体系,第三方支付平台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3. 移动互联第三方支付的腾飞2010 年,人民银行颁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正式向第三方支付机构发放支付牌照,为第三方支付的

6、规范化监管奠定了基础。但这并不是这一时期第三方支付发展最主要的推动因素。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3G、4G网络的发展,第三方支付开始由线上返回线下,抛弃早期的POS 模式,依托于智能手机与移动互联网的移动互联,开始了新一轮发展。移动互联让在互联网上快速发展的第三方支付有机会从线上走回线下。易观智库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 年底,第三方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达到了77 660 亿元,环比增长近500%,这也是继2013年环比增长率达800% 之后的第二次爆发式增长。伴随着支付宝钱包、微信支付、银联钱包、苹果支付等移动互联网支付工具的相继发力,移动支付正在成为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新一轮支付变革。从线下PO

7、S 支付到网关支付,从网关支付到互联网账户支付,从互联网支付到移动支付,第三方支付得到了长足发展,并逐渐崛起,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第三方支付正在逐步与保险、信贷、证券、基金等金融业务相互融合,形成依托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互联网金融综合化一体化体系,并且伴随社交、网购、征信等概念的融入,整个体系蒸蒸日上,逐步对传统金融业务产生了冲击。二、第三方支付发展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在第三方支付蓬勃发展的同时,第三方支付体系因为模式创新、技术变革、多行业混业经营等一系列原因,潜在的金融风险正在逐步积聚,其主要风险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跨行业经营的叠加风险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特别是互联

8、网第三方支付的发展,让支付产业不仅局限于支付服务这种基础的服务范畴,越来越多的其他金融体系正在加入支付产业,例如,支付宝钱包已经由原先的支付平台转变成为集支付、缴费、基金销售、P2P 网贷、征信等一体化的综合互联网金融平台,其潜在的金融风险除了传统的支付交易风险之外,基金业务风险、信贷业务风险等都叠加于平台之上,加剧了整个体系的运行风险,虽然体系尚未出现风险性事件,但是一旦某一个环节出现风险,则有可能带来连锁反应,成为殃及整个平台的金融风险事件。2. 新技术应用的系统性风险第三方支付平台多是运行在互联网之中,其发展依托于互联网进行信息传递与交易,第三方支付平台更倾向于使用最先进的技术进行交易,

9、力图用最先进的科技创新为消费者带来最新的支付体验,这也同时可能导致技术应用系统性风险的产生。例如苹果支付所采用的NFC 支付模式,支付宝、微信支付所使用的二维码支付以及正在普及中的刷脸支付、掌纹支付、指纹支付等。这些新技术的使用,在促进金融支付创新的同时,其风险放大作用也远超传统金融,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在“蝴蝶效应”与“羊群效应”的作用下迅速发展成为不可控的风险事件。3. 信息传递的信用风险第三方支付平台在交易过程中需要用户进行实名认证,并且会绑定用户银行卡、手机号、社交平台账户等个人信息,甚至会绑定身份证号码等多重身份信息。但是,全国拥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270 多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却良莠不齐,规

10、模与背景各不相同,整体管理水平与风险监控水平相差很大,一旦出现风险,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用户信息泄密问题。例如,在2014 年初的支付宝信息泄密风波中,虽然最终未能危及支付宝体系中的资金安全,但是用户信息的泄漏却是不争的事实,而这些用户信息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4. 监管不足的法律风险第三方支付平台是一种虚拟现实的交易模式,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中,交易双方不是进行面对面的交易,具有交易的隐蔽性特征,特别是在中国征信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第三方支付平台极易成为钻法律漏洞者逃避法律监管的手段,具体的法律风险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洗钱犯罪的风险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交易中,可以匿名或非实名开

11、立网络支付账户,利用快捷支付手段将银行资金归集到第三方支付账户,并且在网络购物中直接使用第三方支付账户进行支付交易,从而逃避国家对于银行系统反洗钱交易的监管,让监管部门难以从原先的系统中监测到可能发生的洗钱交易。在国际上,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洗钱已经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虽然在我国还没有发生大规模的事件,但是随着支付产业的国际化,第三方支付平台被用于国际国内不法分子洗钱的风险越来越大。一旦不法分子使用跨国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洗钱交易,将有可能让黑钱畅通无阻地流向海外,更加不利于对不法交易的查处。(2)信用系统套现与网络赌博的风险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交易具有良好的匿名性特征,交易资金的走向不易被追踪,非

12、常适用于信用卡套现交易、网络赌博等不法行为的资金流通。在传统金融领域,对信用卡有着一整套监控制度控制信用卡的套现,并且利用高额手续费严格控制信用卡套现规模,但是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提现的成本很低,在某些平台甚至会有零成本提现的可能,这就让信用卡套现具有了可乘之机,会进一步加大信用卡的风险。此外,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虚假交易,可以让网络赌博资金轻而易举地实现转移,并利用电子商务交易洗白,会进一步制约对不法行为的监管。5. 竞争秩序紊乱的市场风险随着第三方支付的不断发展,由于互联网支付平台的进入门槛很低,即使有支付牌照的限制,支付平台的建立成本依然较低。在这种情况下,贸然上马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不可

13、避免地出现了经营业务雷同、盈利模式单一、差异化竞争优势无法建立等诸多问题,再加上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批量发放,使市场上涌现出一大批第三方支付机构。为了在微利的情况下赢得生存机会,不少中小型第三方支付机构选择在线下收单、网络支付、预付卡交易等领域使用恶性价格战、虚假广告等手段进行竞争,在系统领域则是使用套MCC 码交易、冒用商户名称、绕转接清算机构交易等方式,扰乱市场秩序,影响金融监管。6. 资金沉淀的流动性风险在第三方支付进行支付交易的时候往往不是即时到账,多采用延时结算的方式,第三方支付机构与商户签订了某些定期结算协议,支付资金会在一定的时间内滞留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上。以移动支付为例,截至2015

14、 年第一季度,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28 292 亿元人民币,日均交易规模达到314.36 亿元人民币,按照业内交易资金平均滞留4天的常规规则来计算,每天滞留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移动支付交易资金就高达1257 亿元人民币,这么多的滞留资金留存在第三方支付平台,将会导致一系列的风险。比如滞留资金的越权调用、风险投资等,将会产生一定的资金风险。7. 退出机制不足的经营风险支付结算机构处于中国金融体系的最基础环节,是金融产业的基础服务提供者,其经营状况直接影响到金融体系的稳定。但是,中国的第三方支付产业并没有形成一整套完善的进入退出机制,而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数量过多将无法避免地产生恶性竞争。

15、即使是获得支付牌照的支付机构也存在资金链不足、被并购重组的风险,有可能引发备付金受损、支付资金链断裂等一系列问题。2014 年由多起第三方支付机构倒闭或“跑路”事件所引发的支付市场动荡就是第三方支付机构市场退出机制不健全所导致的。三、传统监管模式在第三方支付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面对第三方支付的诸多问题,现有监管框架对于促进支付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支付牌照的发放对于有效监管第三方支付机构起到了事前监督的作用,但是人民银行的支付监督机构相对于庞大的支付市场来说力量还是较弱,在第三方支付平台快速发展、产业链迅速扩张的时候,一些监管问题也逐步凸显。1. 逐项监管的反应滞后问题与中国传统支付产业落后

16、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不同,中国的第三方支付产业迅猛发展,甚至在某些领域出现了超越发达国家的现象。随着中国第三方支付产业的高速发展,业务创新模式越来越多,按照产品与业务进行的传统逐项监管模式已经难以跟上市场的需求,经常出现监管缺位的现象。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创新活力强,业务交叉多,制定业务规则与监管方针的时候难免出现政策前瞻性不足的现象,从而出现一系列灰色地带。2. 分业监管的“ 九龙治水”问题目前,中国传统金融行业监管格局采用的是分业监管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支付隶属于不同的监管部门,这是与中国传统金融体系分业经营的模式密不可分的。但是,随着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第三方支付机构凭借其平台优势,在大数据挖掘与处理领域具有先天优势,业务范围快速扩张,单一而微利的支付结算业务已经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