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针简介指南针是用以判别方位的一种简单仪器指南针的前身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可以自由转动的磁针磁针在地磁场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目前传统的观点认为指南针的始祖大约出现在战国时期它是用天然磁石制成的样子像一把汤勺,圆底,可以放在平滑的“地盘”上并保持平衡,且可以自由旋转当它静止的时候,勺柄就会指向南方当时的著作《韩非子》中就有:“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端朝夕”就是正四方、定方位的意思《鬼谷子》中记载了司南的应用,郑国人采玉时就带了司南以确保不迷失方向 春秋时代,人们已经能够将硬度5度至7度的软玉和硬玉琢磨成各种形状的器具,因此也能将硬度只有5.5度至6.5度的天然磁石制成司南东汉时的王充在他的著作《论衡》中对司南的形状和用法做了明确的记录司南是用整块天然磁石经过琢磨制成勺型,勺柄指南极,并使整个勺的重心恰好落到勺底的正中,勺置于光滑的地盘之中,地盘外方内圆,四周刻有干支四维,合成二十四向这样的设计是古人认真观察了许多自然界有关磁的现象,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和经验,经过长期的研究才完成的。
司南的出现是人们对磁体指极性认识的实际应用 但司南也有许多缺陷,天然磁体不易找到,在加工时容易因打击、受热而失磁所以司南的磁性比较弱,而且它与地盘接触处要非常光滑,否则会因转动摩擦阻力过大,而难于旋转,无法达到预期的指南效果而且司南有一定的体积和重量,携带很不方便,这可能是司南长期未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 目前的司南模型是由我国著名科技史学家王振铎根据《论衡》中的记载,考证并复原的司南由青铜盘和天然磁体制成的磁勺组成,青铜盘上刻有二十四向,置磁勺于盘中心圆面上,静止时,勺尾指向为南 国培教育网: 中小学ppt课件、教案、学案、试题、等教育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