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五讲 实验、纵向及截面设计1教学文稿

yuzo****123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319KB
约42页
文档ID:271602950
第五讲 实验、纵向及截面设计1教学文稿_第1页
1/42

第五讲第五讲 实验、纵向及截面设计实验、纵向及截面设计v(一)经典实验设计v课堂讨论:课堂讨论:v如果我们要检验命题1:一个人越难加入一个群体,这个群体对这个人越发显得有吸引力v应该如何进行实验设计?一、实验设计经典实验研究的步骤:v1)将人们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控制组v2)对“成员对群体吸引力的感受”进行测量v3)对实验组施加严格的进入程序,而对控制组不施加严格的进入程序v4)实验组的进入程序完成后,同时测量两组成员的“成员对群体吸引力的感受”v5)比较实验组和控制组变化的差异(二)简单的实验设计v1、单控制组后测设计v随机方法分组,省略前测阶段v2、回溯性实验设计:运用策略提供虚构“前测”v例如,研究有孩子是否会促使人们在政治上更为保守v设计:比较有孩子组和没孩子组的政治保守水平v由于任何小组之间的不同均可以归因于亲子关系之外的因素,我们应该收集其他关于家庭的信息,并且对两个组进行配对,这样我们可以将两个相似的组进行比较v然而,我们仍不能确定,有孩子是否会导致政治观点上的变化,为了检验这个命题,我们可以要求参加者描述他们在有孩子之前、较早的某个时期的政治观点三)更复杂的实验设计v我们可以通过引进两个以上的小组、增加额外的前测和后测、引入更多的自变量等方式来丰富经典实验设计v1、多重后测有助于辨别短期和长期结果v(孪生子的故事)v婚姻法的影响v2、多组、多组分组的方法时间1(T1)前测干预时间2(T2)后测随机分组(实验组1)投票意愿%强制,无制裁投票意愿%随机分组(实验组2)投票意愿%强制,警告初犯投票意愿%随机分组(实验组3)投票意愿%强制,轻度罚款投票意愿%随机分组(实验组4)投票意愿%强制,严厉罚款投票意愿%随机分组(控制组)投票意愿%无强制投票意愿%表表5-1 5-1 强制投票对选举出席人数的影响强制投票对选举出席人数的影响v3、所罗门四组设计有助于评估变量结果是不是由工具反应导致的v工具反应:当有前测和后测阶段时,即使没有任何干预,这些测量本身也会让测量对象产生一些变化。

v在某种程度上,变化是由测量而不是实验处理导致的分组的方法时间1(T1)前测干预时间2(T2)后测随机分组(实验组)测量结果变量(Y)处理测量结果变量(Y)随机分组(实验组)无处理测量结果变量(Y)随机分组(控制组)测量结果变量(Y)无处理测量结果变量(Y)随机分组(控制组)无无处理测量结果变量(Y)v做法:增加不进行前测的实验组和控制组做法:增加不进行前测的实验组和控制组表表5-2 5-2 所罗门四组设计所罗门四组设计分组的方法 时间1(T1)前测干预时间2(T2)后测随机分组(实验组)均值=50处理均值=80实验组间的差异为10(80-70),这个归因于工具反应随机分组(实验组)无处理均值=70随机分组(控制组)均值=50无处理均值=60控制组间的差异为10(60-50),这个归因于工具反应随机分组(控制组)无无处理均值=50表表5-3 5-3 所罗门四组设计举例所罗门四组设计举例v将工具反应去除,干预的真实影响就是消除了工具反应的实验组和控制组之间的差异这种情况下的实验组得分为70,而控制组得分为50,我们可以推断干预具有20分的影响v结果等同于无前测方法v但是如果是小样本,不能保障随机化,组间的初始状态可能有差异,就需要使用前测来测量变化4、因子设计评估多个自变量的交互影响分组的方法时间1(T1)前测实验干预(X1和X2)时间2(T2)后测随机分组工作满意度测量(Y)高控制男性工作满意度测量(Y)随机分组工作满意度测量(Y)低控制男性工作满意度测量(Y)随机分组工作满意度测量(Y)高控制女性工作满意度测量(Y)随机分组工作满意度测量(Y)低控制女性工作满意度测量(Y)表表5-4 5-4 因子设计因子设计(四)实验设计的不同方式v1、实验室法v2、田野实验v3、自然实验田野实验田野实验v70年代,西雅图/丹佛收入维持实验:确定工作者最低收入保障对工作努力度和参加者婚姻稳定度的影响v将约5000个低收入家庭随机分配到不同的计划中(没有收入支持、有短期支持、长期有保证的收入)v在众多被测量的变量中有测量工作努力度和婚姻稳定性的变量v研究者从实验一开始直至整个实验过程的不同时点分别对这些变量进行测量v参加实验的过程中,这些家庭过着他们的正常生活,并将受到研究期间所有的变动经历的影响和其他变化的影响(例如政治变化和社会变化)思考v可能出现什么问题?vT1到T2期间控制不足的问题,危险在于导致观察差异的原因往往是没有得到控制的事件而不是实验干预。

v至少如下两种情形会导致此类问题的发生:v1)一个组可能比另一个组更容易受到额外因素的影响v2)外部因素可能与实验干预交互作用自然实验v依赖自然发生的事件为干预,而不是依赖实验者引入的干预v突发性群体事件v自然灾害v社会动荡v(孪生子的故事)(五)分析实验数据v实验分析的核心是组间比较组间比较v在比较中,需要强调三点:v1)比较应聚焦于组而不是个人v2)在对差异的重要性作出判断之前,需要确定实验组和控制组之间差异多大才算显著v3)要用结果变量进行组间比较其他v米尔格拉姆实验vhttp:/ vhttp:/ 5-5 发展影响:同期群在发展影响:同期群在1980-20001980-2000年间政治保守程度的变化年间政治保守程度的变化v在这个例子中,表5-5显示,每个同期群在保守性上每10年就增加10分,而且,所有的同期群显示了相似的变化程度,这种变化与特定的历史时期无关v简而言之,不是历史时期,而是时间造就了这种变化成长效应v如果只追踪一个同期群(比如50年代),我们观察到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变得越来越保守但是,我们不知道这是由于年龄增长造成的,还是由于这个特定的同期群有些与众不同才使得他们更加保守,因为他们生长在60-70年代。

v为了区别成长(年龄)效应和历史(同期群/时期)效应,我们需要跨时间考察多个同期群v如果同期群没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得更加保守,则说明不存在成长效应成长效应v但是,可能出现下列情况:同期群出生年月1980年时的年龄群保守分值1990年时的年龄群保守分值2000年时的年龄群保守分值1920-95160506170507180501930-94150405160406170401940-93140304150305160301950-92130203140204150201960-9112010213010314010表表5-6 5-6 时期影响:同期群在时期影响:同期群在1980-20001980-2000年间政治保守程度的变化年间政治保守程度的变化v表5-6显示,保守性得分是由人们何时出生决定的v这样不同同期群保守性的差异就是由于历史历史效应效应而不是因为成长效应产生的v5、生命历程“生涯”分析v吸毒与亚文化的关系(二)纵向设计的类型v1、前瞻性追踪调查设计v(1)简单前瞻性追踪调查设计v收集相同样本在两个时间点上的数据(可以积极制造干预或者仅仅是自然观察)v设计中包含一个“实验组”,可以用来测量变化。

v由于缺少随机控制组,引起一个问题:无法知道变化究竟是由研究者的“干预”,还是时间的逝去或其他影响引起的v替代方案:选择大且多样性的样本,测定在一段时间内,哪些人经历了“干预”而哪些人没有,因而产生对照组作用有限,但有价值v考察生育孩子对家庭性别分工的影响v从一个无子女夫妇样本开始,观察男女双方各自负担的家庭工作的范围v之后持续观察这些家庭,可能有些有了孩子,而有些没有v将有子女的分为一组,没有的分为另一组,观察两组家庭分工的差异v问题:两组可能差异很大,可能是其他因素影响家庭分工v解决方案:扩大样本,收集相关信息统计控制方法可以提高论证水平v(2)多重时间点前瞻性追踪调查设计v与前面类似,只是增加收集数据的时点v目的:v考察长期和短期效应v当发生变化时进行追踪v描述变化的“形式”v识别变化(或无变化)前的因素v(3)无替换单个追踪调查设计v(4)有替换单个追踪调查设计v通常是匹配替换,丧失随机性v(5)轮转式追踪调查设计v做法:建立一系列相同样本组,每个相同样本组从不同时间开始,但是在时间上至少与其他某些相同样本有重叠v好处:每个相同样本组都有个时间限制,因此参与者不会感到疲劳,而研究可以无限制延伸;可以集中所有的相同样本进行截面研究v(6)单个同期群设计v(7)多个同期群设计v(8)同期群序列设计:有的群经过一段时间后就退出研究(与转轮式追踪调查设计类似)v2、回溯性设计v(1)回溯性追踪调查设计v前瞻性追踪调查设计的优缺点v问题:记忆的扭曲v当我们处理难忘的事件的时候,这种方法比较可靠v(2)记录连接设计v官方记录v缺陷:难以获得;数据的局限性v3、准纵向设计(趋势研究)v(1)模拟前、后测设计v(2)重复的截面设计三、截面设计三、截面设计v三个明显特征:v1)无时间维度v2)着眼于既存的差异,而非引入干预因素所产生的变化v3)根据既存的差异而不是随机分配来分组v用途:v1)描述性分析v2)确定因果关系的不存在是很有效的v3)可以帮助我们评价在根据理论获得的多个相互竞争的事前模型中,究竟哪个与数据拟合得最好v4)可以用截面数据来评估和修正一个给定的事前模型v采用统计控制统计控制的分析可以使截面数据提供有关因果过程和检验因果模型的有用信息获取时间维度:重复截面设计v不同时点可比较样本思考题v请设计一个全国样本的抽样方案。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