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方言与当地宗教音乐的关系 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我国人口较多,幅员开阔,按照现代通俗的分法,现代汉语方言可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官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赣方言 同时,在繁杂的方言区内,有的还可以再分列为若干个方言片(又成为次方言),甚至再分为“方言小片”明知道一个个地點(某事、某县、某镇、某村)的方言,就叫做地方方言如广州话、长沙话等 而宗教音乐是指,运用符合其宗教哲学思维的音乐形式及内容,以达成其宗教关切的音乐,其功能在于宣扬其宗教思想、用于其宗教活动,亦可以在其音乐中达成修养身心的作用我国的宗教音乐大致分为佛教音乐、道教音乐、基督教音乐因篇幅理由,本文就佛教音乐为例 佛教乐以转读、唱诵的梵呗形式为主,其最早在东汉明帝时期由印度传入中国,并在中国与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相互交融,进展成为独具中国特色的宗教音乐,例如鱼山梵呗佛教音乐,简称佛乐,是指佛教用以表明佛理弘扬佛法的佛事音乐,也可指世人创作的歌颂佛教的音乐佛乐是将佛理与音律相结合的一种音乐形式,通过音乐这一巧妙的载体将佛的教化广为宣扬。
佛乐通常严肃清净,蕴涵慈悲之情,使人听后动容,起欢喜之心,动善意之念可以说,佛乐是佛陀教化的殊胜之音,是音乐百花园中粲然绽放的一株清净莲花佛乐也可分为经咒类的“梵呗乐”和参禅悟道类的“禅乐”佛教音乐起源于印度吠陀时期,佛陀根据其中记述梨俱吠陀歌咏方法之娑摩吠陀而制定伽陀,伽陀即指偈颂,便当宏扬佛法佛教音乐被称为梵音,又名梵呗梵,来自印度语,是“梵览摩”的略称根据《佛光大辞典》:“梵,表清净之义呗,又作呗匿、婆陟、婆师意译为止息、称赞以音韵屈曲升降,能契于曲,为讽咏之声,乃梵土之法曲,故称梵呗 净土宗是汉传佛教一个重要的分支,也是现代最盛行的一门佛教修行法门,其主要宗旨是通过修行善业、称名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净土宗以《无量寿经》、《阿弥陀经》等经典为宗旨,音乐作品为善导所著《往生礼赞》、《法华赞》、《般若赞》以及《杨枝净水》、《华严字母》、《宝鼎赞》等为主 佛教自东汉明帝传入中国以后,与中国的儒家、道家思想相融合,进展成为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佛教,梵呗自传入中国后,吸收了民族民间音乐的精华,也逐步进展成为了独具特色的梵呗音乐我们知道,我国是多民族国家,语言地域特征明显,而民族民间音乐也当地的方言有着紧密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民间音乐的旋律进展就是通过方言的声调抑扬而变化的,那么方言对当地佛教音乐的进展或多或少有一些影响。
现代汉传佛教的寺院,大多都是一两位出家人,而在家居士较多,那么这些在家居士的方言声调的变化必定对早晚课、法会音乐的旋律有所影响 二、华严字母赞 例如《华严字母赞》的举腔片面,编号A是扬州高旻寺一清法师的举腔,A、B、C 三个字母编号编号 A 是扬州高寺一清法师的举腔,可以察觉其旋律骨架音为调式的商音→角音→商音一清法师的演唱在商音前参与了调式的宫音,由此形成了在骨架音前参与一个具有倚音性质的调式宫音,因此一清法师的演唱开头就强调了调式与调性意谱例的编号 B 是上海沉香阁灵遇法师的举腔(沉香阁为女众的寺院),灵遇法师举腔的旋律骨架音也是调式的商音→角音→商音,与一清法师举腔的旋律对比,灵遇法师的举腔直接从商音开头从谱例可以看出灵遇法师演唱的开头虽然没有装饰性的宫音,但是旋律风格中表示出的是委婉与温和谱例编号 C 的是黑龙江大庆净觉寺悟提法师的举腔与扬州高寺一清法师的举腔对比,悟提法师的演唱也是从调式的宫音开头,但是宫音的时值要短于一清法师另外悟提法师举腔的结果落音同样也是调式的商音,但是悟提法师加了十六分音符节奏的装饰音,旋律在商音与角音之间举行旋绕,使得举腔落音具有悠扬的风格 编号 A 是扬州高旻寺一清法师的演唱的《华严字母》“一合”的开头片面,编号 B 是黑龙江大庆净觉寺悟提法师的演唱的《华严字母》“一合”的开头片面。
可以察觉大庆净觉寺悟提法师起腔的第 2 小节就展现了调式的偏音“变宫”,这就与高寺一清法师以及上海地区寺院的演唱有着明显的地域区别当调式中展现变宫音时,调式也就不是五声调式而是六声调式或者七声调式,北方地区的特征也由此从大庆净觉寺悟提法师演唱的开头就显示出来中国的民族音乐风格是有区域差异的,通常北方地区的调式往往以六声与七声调式而常见,南方地区那么以五声调式常见 徐菲在“梵呗《华严字母赞》的同曲变体特征研究”一文中认为:“中国各个寺院所演唱的梵呗《华严字母》都是出自于一个‘母体’,但是每个寺院的演唱都会有所不同,由此形成了同曲变体的现象这种现象与中国其他民族音乐的同曲变表达象产生的理由是根本一致的,这是由于受到各地的不同方言、不同民族音乐风格以及不同的民俗习惯影响而产生[1] 三、杨枝净水赞 所以不同的地方由于其不同的地方方言以及地域音乐风格和习俗会对佛教音乐的“母体”发生或多或少的改造,这种改造是下意识的,是由于方言声调的变化而有所变化,根据杨荫浏先生在《语言与音乐》一书中就认为,声调的平上去入,是造成地方戏曲独具特色的主要理由,就譬如陕北话有秦腔、苏州有越剧、安徽有黄梅戏、四川有川剧等等,民间音乐也是一样,北方人性格刚硬、粗鲁,其音乐风格自然果敢、坚毅;南方人性格高雅、细腻,其音乐风格自然高贵、委婉;蒙古人豪爽、奔放,其音乐风格自然悠扬、开阔。
可见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都有着明显的地域特征,那么佛教音乐既然其根本素材来自于民间音乐,又根据其宗教思想而加以改造,其必然受到其地域风格的影响,尤其方言的影响,虽然“母体”的根本轮廓及旋律线条、唱词内容不变,但佛教音乐的拖腔和旋律辅佐音会或多或少受到方言的影响如《杨枝净水赞》: 其中,第一句普遍话的净字是四声、水字是三声、洒字是三声、三字是一声、千是一声,而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的地方方言中,净字是一声、水字是四声、洒字是四聲、三字是二声、千字是四声,这样的差异,在甘谷县地区的《杨枝净水赞》和普遍话的会有怎样的差异呢?其差异就在于对“母体”大致旋律走向根本一致的处境下,会对每个音的拖腔造成确定的影响,譬如普遍话的净的拖腔是12 353,那么甘谷地区在方言的影响下会变成1低音6 353这些看似虽然微小的差异就是由于方言的声调变化而造成的 结语 通过对《华严字母赞》及《杨枝净水赞》在方言与普遍话不同版本的比较下, 我们可以看出,方言对当地宗教音乐的影响,宗教音乐的旋律素材主要来自于民族民间音乐,而民族民间音乐的进展又是以地方母语为依托的,那么方言必然与当地的宗教音乐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影响虽然是轻微的,但足以对其风格发生一些影响。
解释: [1]徐菲:梵呗《华严字母赞》的同曲变体特征研究[J],美育时代(下)2022(7).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