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陷性差错的校对分析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69540911 上传时间:2022-03-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90.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陷性差错的校对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闻陷性差错的校对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闻陷性差错的校对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闻陷性差错的校对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闻陷性差错的校对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陷性差错的校对分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新闻陷性差错的校对分析 新闻中的差错是纷繁复杂的,既有文字性差错、技术性差错,也有政治性差错、知识性差错等等。现代校对专家提出了“显性差错”和“隐性差错”的概念。显性差错一般比较容易辨识,隐性差错则似是而非,辩识难度相对要大。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新闻事业的发展,校对人员不能只满足于讲究尊重原稿、对原稿负责,即通常所说的“校异同”,而应转向对读者负责,上升至“校是非”的高度,就像啄木鸟不仅仅是用喙凿开树皮,捕捉树干浅表层的虫子,还能用其能伸至10多厘米长的舌头将深藏于树干深处的虫子给提出来。校对人员发现和纠正隐性差错对提高报纸出版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笔者结合平时的校对工作和新闻质量监督电话的接听记

2、录工作,将常见的隐性差错归纳为数字类隐性差错、常识类隐性差错、虚假新闻类隐性差错、另类隐性差错等四类。一、数字类隐性差错数字类隐性差错很常见,校对时碰到一些数字,如果脑子不多转几个弯,很可能就会将差错给放过去了。如入库粮食已达814万吨一文,原稿中是这样写的:“从7月13日开秤以来,截至8月14日,全市夏粮入库1.1814吨”。“1.1814吨”是1000多公斤,一个月入库粮食1000多公斤,这数量是不是太少了?一追问,原来是记者在打字时少打了一个“万”字,正确的数量是“1.1814万吨”。关于供水工程通水的文章十万群众喝上放心水,文中写道:“这个工程总投资5584.14万元,全线总长9公里,

3、是2004年度市重点工程项目之一,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可日供水三吨。”整个句子读下来很通顺,看不出什么毛病,可一推敲就有疑问了:总投资达5500多万元,全线总长也有9公里,规模巨大的一个全市重点工程项目,建成投产后日供水量仅3吨?3吨是个什么样的概念?这个供水量对十万群众来说是不是太小了?文章见报当天,很多眼尖的读者打来了纠错电话,也称“3吨”这个数字不可信。后经查实,该数据应该是“3万吨”。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是一篇文摘,校对环节时文章的第一段写道:“科学家通过对0.77亿年前一个小型肉食恐龙巢穴进行研究后终于找到答案”,第二段中又写道:“这个巢穴存在于距今7700年前”。上下文一连贯,说的是同一个

4、时期,但“0.77亿年”和“7700万年前”不是同一个概念,“7700年前”应改成“7700万年前”或直接改成“0.77亿年前”。以上这三个例子都是因为少了一个量词“万”,结果都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郑春开的新年愿望:每天都有好事做一文中出现:“20世纪60年代,郑春开出生在蒲岐镇下堡村。由于家境贫寒,他没上过学。1974年,郑春开去四川服兵役。”如果校对时再仔细一点就会看出问题来,主人公出生于1960年,1974年是14岁,14岁就服兵役这不合有关政策规定。果不其然,原来是记者将“20世纪50年代”错写成了“20世纪60年代”。在什么是勇敢一文中,“如果你在GOOGLE里输入勇敢,约有3060

5、0000项查询结果。如果输入“懦弱,约有5300000项查询结果。很有趣的是,勇敢是懦弱的60倍。”30600000是5300000的60倍吗?做一道除法算术题吧,相除一下,也就5.77倍啊。转载于中国新闻周刊的文章温州民间金融漫漫“转正”路,也出现数字类隐性差错,文章提到“温州市16家小额贷款公司全部成立后,其总注册资本金仅32亿元,这只相当于温州6000多亿民间资本的0.5%。”32亿除以6000多亿,这道“算术题”的答案应该是5%,而非0.5%。由此可见,校对时碰到数字时一定要审慎,多留个心眼,想一想、数一数、算一算,可能就不会把错误给“pass”过去了。二、常识类隐性差错所谓尺有所长,

6、寸有所短,校对人员不可能是文史哲、数理化门门精通的全才,相关知识的缺乏往往会让人在面对一些常识类隐性差错时“毫无感觉”。l文史类常识莫待无花空折枝一文的原稿中,作者引用唐诗“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诗讲究对仗、押韵,看看这几句诗,读起来有没有什么不大对劲的地方?查阅书籍,正确的金镂衣是这样写的:“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这个“正宗版本”中,上句的“莫惜”与“须惜”本对,下句中“有花”和“无花”对应,显得规范多了。“1939年1月29日,在达尔文被授予英国皇家协会会员的巨大荣誉五天后,达尔文在出生地萨洛普郡举行

7、了婚礼。”这句话出自达尔文用19页纸列举出结婚和不结婚的理由,1939年?达尔文出生于20世纪吗?而该文上文还出现一句“他在1838年夏末”前后一联系,达尔文于1939年结婚就不可能了。一查资料,达尔文结婚的正确时间是早100年前的“1839年1月29日”。一等功臣余日满的传奇人生讲述的是“87岁的老支书余日满”的事迹,文中写道:“1948年春余日满所在的国民党部队里来了一位杭州籍的副班长。有一天,他找到管理军械库的余日满,问他想不想跟他去参加八路军。余日满早想投奔八路军了。”1948年是什么时候?是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一1949),“八路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特定

8、称呼,进入解放战争时期改称“解放军”,已不存在“八路军”的称法。类似的例子很多,可见把关防错需要校对人员具备扎实的文化功底。2生活类常识有一则图片说明写道:“志愿者们挑了25公斤面粉到社会福利院做麻糍。”乐清人冬至时有吃麻糍的习俗,麻糍的学名叫糍粑,它是用糯米粉做的。面粉则是小麦磨出来的粉,不是做麻糍的原料。盐卤豆腐是乐清一道很有名的农家菜肴,制作盐卤豆腐的正确步骤是泡豆一磨豆一过滤烧熟豆浆一点卤一压榨成型,然而智仁盐卤豆腐一文中,记者将其中的“烧熟豆浆”这个环节提前到了“过滤”环节之前了。如果程序乱了,恐怕做出来的盐卤豆腐是不会为吃客们所称道的。马儿你慢些走这幅图片,说明文字是“马队由六匹马

9、组成,每匹马都背负着两三百斤的水泥沙石”的内容。图片刊发后,有读者打来电话,称图片中的马并非马,而是骡,还指出可以从耳朵形状上来辨别马和骡。骡是驴和马交配所产的杂种,抗病力、耐力以及适应环境的性能都很强,通常用来驮载重物的动物是骡,而非驴、马。看来,校对人员和记者、编辑等各环节的采编人员一样,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如果不是对麻糍、豆腐一类的生活常识略懂一二的话,还真不容易看出其中的问题来。三、虚假新闻类隐性差错虚假新闻类隐性差错指的就是虚假新闻,指新闻完全失实或关键细节失实,它比上几类差错更隐蔽、更能迷惑人。2009年2月,半岛都市报刊发的老板手头紧让五情妇PK,此文被各大媒体纷纷转载。后来半岛都

10、市报查证该新闻系记者加工抄袭某杂志文章,误导了广大读者,并刊登致歉声明及解聘公告。类似的虚假新闻还很多,如“纸馅包子”、“六岁女孩遭后妈毒打事件”、“兵妈妈认了176个兵儿子”、“央视主持人王小丫结婚”等等。这些虚假新闻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情节虽然很夸张很离奇,但在现实生活中也不是不存在发生的可能性。若不是新闻事件的当事人,一般很难辨识真假。因此,校对人员接触这类富有刺激性和冲击力或者感觉到不合常态的新闻时,要保持足够的清醒,并具有分析判断能力,努力去甄别。另外,新闻的关键细节失实,比如文中人物“张三”变成了“李四”,地点由“山西”变成了“陕西”,诸如此类张冠李戴、改头换面的差错,校对人员

11、确实是难以识别出来,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校对人员的质疑精神了,敢质疑,多核实,让新闻离真实更近一步。四、另类隐性差错之所以称为“另类隐性差错”,是因为这类差错从一般的角度来讲根本谈不上错,但这类差错它反映出来的某种隐性事实却往往很敏感,或者存在不当之处,或者有舆论监督失当之嫌等等。三个女孩和她们的穷爸爸是一篇生动感人的社会新闻,讲的是一个贫困残疾村民勤劳善良,照顾卧病在床的年迈双亲,还收养3个小侄女的故事。“次年,弟弟病亡,给张小方留下两万多元债务和三个分别为II岁、9岁、7岁的女儿。”仔细看文中的这句话,有3个年龄相差不大的姐妹,该文主人公的弟弟显然是违法超生的,与当前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相悖,文

12、章可淡化这个细节。另类隐性差错更多地出现在图文搭配中。自购环保船清理周边河道漂浮物写的是一所学校购买一只小船,用于清理学校河边的河道。文章所配的图片中,狭窄的小船上除了两名负责后勤的师傅以外,还挤了3名穿校服的拿工具打捞漂浮物的学生。新闻宣传的是环保,虽然写着“负责后勤的师傅每个星期都要划着小船清理河道”但所配的图片见报后还是引起了诸多读者的“抗议”“环保重要,安全就不重要了,学生不穿救生衣,就这样站在船头清理河道,这样安全吗?”读者的反映确实很有道理。另类隐性差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是“隐性炸弹”,一旦爆炸,杀伤力极强。像两起引起热议的图片事件,正说明了另类隐性差错的可怕性。一起发生在英国,

13、世界著名的科学月刊自然,去年一期杂志封面刊登了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和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的照片,封底刊登了一黑一金两只狗的照片,而这两只狗摆出来的姿势与两名候选人的照片出奇得相像。事后,自然杂志发表声明称“对这一巧合现象感到震惊”。另一起发生在美国,纽约邮报周刊刊登一幅黑猩猩的漫画,写道:“他们不得不另找人起草下一个刺激计划了”。针对这一漫画,近千名美国民权人士连续三天示威集合表示抗议。纽约邮报所有者就漫画事件道歉:“我们刊登了一幅引起众怒的漫画,我今天谨以个人名义向那些感到受到冒犯甚至污辱的人表示道歉。我们对纽约邮报的读者非常尊重,我向你保证,我们今后将十分注意社会关注的敏感问题。”

14、图片搭配不当,传递错误的隐性信息,有时还会触犯法律。北京某报就曾因为“图片事件”被法院认为侵害他人名誉权,赔偿原告6000元,并负担诉讼费。在各种各样的隐性差错面前,作为一名新闻校对人员,要练就“火眼金睛”,成为一只优秀的“啄木鸟”,需要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素质。首先,扩大阅读面,广采博纳,最大限度地扩大知识面。现代报业需要复合型人才,校对人员要力争成为一个“杂家”,潜心学习、增长知识、总结经验,不断地积累知识、更新知识。如果你懂得“彳亍”一词是走走停停的意思,你就不会把“彳亍”这两个字改成“行”这一个字;如果你熟读史书,就会知晓历史上没有“史部员外郎”的官职,只有“吏部员外郎”的官职;如果你是通

15、晓各地风物人情,就会一眼看出著名烟花爆竹产地是“湖南浏阳”,而不是“河南浏阳”。其次,要具备严谨的工作作风。校对人员作为“第二编辑”和“第一读者”,要克服急躁心理,强化一丝不苟理念,以挑剔和苛刻的眼光去关注一个标点、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一个段落,看用词是否规范、准确,看句子表述是否清楚,看上下文是否合乎逻辑,看新闻内容是否违背政策。尽可能地发现和纠正各种隐性差错,确保新闻无差错。 再次,要具有大胆质疑、小心求证的精神。让善疑和多思成为一种职业感知,校对时不能迷信原稿,不能迷信权威,碰到疑问处敢于质疑,在心里多问几个“为什么”,动脑动手,通过查阅工具书、上网搜索、致电询问有关专家等多种方法进行核实,让新闻作品更加完美地呈现在受众面前。(作者单位:乐清日报社编委办)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