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文言文阅读答案任末年十四时, 篇一:任末勤学阅读答案 任末勤学阅读答案 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那么何以成?或③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④,削荆⑤为笔,刻树汁为墨夜那么映星月而读,暗那么缚麻蒿⑥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⑧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或:有时④庵:茅草小屋⑤荆:灌木名⑥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⑦悦:敬仰、热爱⑧易:交换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负笈从师 ②暗那么缚麻蒿自照 ③门徒悦其勤学 ④常以净衣易之 2、用“∕”给下面句子划出朗读节奏划出两处) 常以净衣易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①人若不学,那么何以成 ②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4、从文中找出一个成语,并解释其意 5、这篇短文给你什么启示? 《任末好学》阅读答案: 1 ①背②捆绑③热爱④交换 2、常∕以净衣∕易之 3 ①人假设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告成呢 ②人热爱学习,即使死了也犹如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
4、行尸走肉:比喻不动脑筋,无所作为,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 5、学习贵在勤奋 篇二:课外古文阅读翻译及答案(11—20) 十一.王冕苦学 王冕者,诸暨(jì)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垄(lǒng)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那么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踏田者,父怒,挞(tà)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何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而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níng)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王冕传》) 【译文】 王冕,诸暨人七八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让他到地里放牛,(他)却偷偷的到私塾去,听学生念书,听过之后,就悄悄的背诵黄昏回去的时候,却忘了(带)他的牛(回来)一个人牵着牛问是谁家的(牛)踩坏了庄稼,王冕的父亲分外生气,打了他,事后还是这样王冕母亲说:“儿子热爱读书,为什么不任凭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呢?”王冕因此离开,去寺院居住晚上偷偷出来,坐在佛像膝上,手执简策映着长明灯读书,书声朗朗直到天亮佛像大多是土烧制的,残暴(使人感到)畏缩,可怕王冕当时年幼,宁静得犹如不知道。
安阳韩性听说王冕后对他感到惊异,就收他为弟子王冕努力学习于是成为当时的大儒 【答案】 1.①田埂、田畔高地 ②早晨 2.(1)王冕听完后,就悄悄地记住了 (2)安阳的韩性听说他苦读的事,认为他与众不同 3.学舍偷听读书;寺庙借长明灯读书围绕“学习成才”这一中心言之成理即可,如:学习务必勤奋刻苦;学习条件差,只要努力,照样能成才;逆境出人才 等 十二、文征明习字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zhá),少不当意,必一再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 明朝书法家文徴明临摹《千字文》,每天以十本为标准,书法于是就急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不马虎,有时回复别人的书信,稍微有一点不合意,确定要再次更改,不怕麻烦因此,他的年纪越大,书法就更加精致高明 【答案】 1.终究对于有时书信 2.稍微有些不合意,确定一再修改,不怕麻烦 3.文征明勤奋习字,获得很大的进步 十三、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ōu)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qú),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解】①讴:这里是歌咏②饯行于郊衢:饯,设宴送行郊衢,郊外的大道边③抚节悲歌:抚节,打着节拍④薛谭乃谢求反:谢,赔罪 【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自己就以为学完了,于是便告辞离开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那歌声使树木振动了,使空中的飞云停住了 薛谭(听了后)便(向秦青)赔罪并苦求能回去(持续学习唱歌),(此后)一辈子不敢再说回去的事了 【答案】 1.①学尽 ②阻拦 ③遏止 2.薛谭向秦青学习演唱的才干,他没有学尽秦青的技艺,自认为把师傅的才干完全学尽了 3.学习没有止境,要谦逊好学,不能够浅尝辄止 十四、任末好学 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jí)不惧险阻每言:“人而不学,那么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那么映星望月,暗那么缕(lǚ)麻蒿(hāo)以自照观书有会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静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译文】 任末十四岁,求学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籍(去拜师),不怕(一路上的)危害困阻。
往往说:人假设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取得成就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烧麻蒿来自己照亮(书籍)看书有领会的时候,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一同求学的人特别热爱他的勤学,常用明净的衣服交换任末写满字的衣服不是古代圣贤的著作他是不看的快死时告诫说:“人热爱学习,即使死了也犹如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宛如行尸走肉一般罢了 【答案】 1.①人假设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取得成就? ② 昏暗(的话)就点燃剖扎好的麻蒿条子来照明(书籍) 2.在艰苦的条件下仍坚持勤奋学习 3.行尸走肉常用来比喻不学无术,无所作为,稀里糊涂得过且过混日子的人 十五、沈约笃志好学 孤贫,笃志好学,昼夜不释卷母恐其以劳生疾,常遣减油灭火而昼之所读,夜辄(zhé)诵之,遂博通群籍,善属文济阳蔡兴宗闻其才而善之,及为郢yǐnɡ州,引为安西外兵参军,兼记室兴宗常谓其诸子曰:“沈记室人伦师表,宜善师之 (节选自《南史·沈约传》) 【译文】 沈约年幼丧父,家境贫寒,志向坚强而且喜欢学习,日日夜夜不放下书卷(不知疲乏)。
他的母亲惦记他由于太劳累而生出疾病,时常让他少添灯油(熄灯)而(沈约)白天所诵读过的文章,晚上就能够背诵,于是精通众多典籍,能够写出很好的文章从家中被起用采纳朝廷征聘济阳蔡兴宗听说了他的才能很赏识他蔡兴宗时为郢州刺史,引荐沈约为安西外兵参军,兼任记室(官名)蔡兴宗曾经对他的几个儿子说:“沈约的为人堪称师表,你们理应好好地向他学习 【答案】 1.(1)惦记 (2)听说 (3)等到 (4)学习(以??为师) 2.(沈约)白天读书,晚上就背诵它(白天所读的书) 3.笃志好学(潜心致志,勤奋好学 十六、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zhé以水沃面;食不给jǐ,啖dàn粥而读‖既仕,每大气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chán受贬,由参知政事谪zhé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chóng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往往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责任,发奋苦读,有时晚上疲惫了,就用冷水冲头洗脸。
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往往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遭人谗言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自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 【答案】 1.①有时夜里疲惫困倦,往往用冷水洗脸②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 2.①年少家贫而胸有大志②做官后因直言而遭谗降职③刻苦自励而心忧天下 3.岳阳楼记,透露主题 十七、王羲之窃读 晋王羲之,字逸少,旷①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②于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幼令③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卫夫人④见,语yù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子必 篇三: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1)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完成15—18题共11分)3357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仆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那么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5.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负箧曳屣 ( )(2)仆人日再食( ) .. (3)腰白玉之环( )(4)略无慕艳意( ) ..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17.摘录文中概括表现“我”的“口体之奉”的语句2分) 18.结合本文的内容,谈谈你对我们现在的读书生活理应持怎样的态度2分) (2)阅读文言短文《何充》,回复19—20题共4分)3357 王含(晋人)作庐江郡(承担庐江郡的行政长官),贪浊(贪污)狼籍王敦(王含之弟,时任大将军,总揽军政 大权)护其兄,故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都)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地方行政长官属下掌管文书的官吏)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是旁人为之反侧(担心),充晏然(坦然),神情自若 (选自《世说新语》) 19.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旁人为之反侧”的理由。
2分) 20.你最佩服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2分) (3)阅读韩愈《马说》,完成15—17题共8分(原文来自:.xiaOcAofANweN.coM 小 草 范 文 网:文言文阅读答案:任末年十四时,))3826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著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 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缺乏,才美不 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成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 不知马也 15.用现代汉语解释以下加点词或短语的意思3分) ①食马者 ( ) ②策之不以其道( ) .... ③才美不外见( ) ④执策而临之 ( )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