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论朝鲜拥核的风险决策心理 开启文本图片集 摘 要 朝鲜半岛的安好布局繁杂,并且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联动性特征韩献栋. 朝鲜半岛的安好布局[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1.当半岛缺乏一个多边安好机制来有效约束该地区国家间行为时,半岛上的各行为体间将始终处于一种势均力敌状态朝鲜“拥核”决策是美朝不对称威慑情势下“以核止核”的最高形式,加之近年来,处于大国夹缝中朝鲜的战略空间不断遭到挤压,由此产生国家存在危机感也在情理之中常浩,王毅. 朝鲜拥核战略选择的重新评估及第五次核试验的影响[J]. 战略决策研究,2022(6):84.就如何解除制裁与实现无核化之间强烈的博弈一向是困扰美朝谈判的难题,也是阻碍美朝关系改善与进展的直接理由三次“文金会”的召开也平行推动了两次“金特会”的如期而至目前美朝尚且处在一种缩小美韩联合军演与暂停核导试验的克制状态通过对过去历史研究可察觉:朝鲜越是深处国际制裁或军事要挟的损失局面下,就越倾向寻求“风险决策”,通过强化“拥核”路径来摆脱美国的威慑和施压本文将试图从政治心理学的视角启程,探析朝鲜领导人在研究和制定拥核决策时产生的心理成因、过程和结果,并探讨解决朝核问题的可行性思路。
关键词 惧怕 自我预言 国家安好 风险决策 一、引 言进击性现实主义代表人物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认为,在国际社会无政府状态下唯一的理性假设就是:它们的首要目标是为了生存,求生存本身是一个十足无害的目标[美]约翰·米尔斯海默. 大国政治的悲剧[M].王义桅,唐小松,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35.朝鲜长期作为历史上东北亚的一个弱小国家,自古深处大国环伺下的亚太地缘竞争的漩涡中,后冷战时代金正恩的“拥核”战略莫非真的是一种非理性行为吗?关于朝鲜真实的拥核目的,目前在国内学术界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和立场:一类学者认为朝鲜拥核更多是出于主动意愿,通过核武研发强化其国际地位,以此换取经济接济,因此这是一种典型的“核讹诈”行为,他们是对朝持强硬立场的代表,甚至要求中国实行断油来迫使朝鲜完成弃核;另一类学者认为朝鲜拥核是一种对自身安好关切的被动回响,拥核仅是为实现朝美关系正常化和维护国家安好目标的一种手段,而非终极目标他们坚持朝核问题的实质不在于“核”,而在于“安好”,即为朝鲜“供给安好保障”,最终“建立安好机制”白洁. 朝鲜半岛查看笔记[M]. 北京:世界学识出版社,2022:274.筆者认为还存在第三种可能,朝鲜利用“核手段”可成为东北亚独立的一极,来制止自身沦为大国博弈下的牺牲品。
历史上,朝鲜曾是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中国与日本、美国与苏联、中国与美国等多股强势力的争夺对象可以说拥核决策就是其本身安好脆弱性所表现出的另一极端而这一切皆源于政治心理学中有关对被灭亡的“惧怕感” 总体而言,朝鲜拥核是其对自身安好情况担忧的产物国家安好心理的核心是惧怕何伟鹏. 惧怕:国家安好的心理分析[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22(2):25.,精神分析学家齐尔伯格(G. Zilboorg)在《对死亡的惧怕》中指出,“惧怕作为一种自我养护的手段,最经常的是被无知,说毕竟是被死亡所激发的”,外观从政治学角度诠释朝鲜的“核现象”是因“安好”的起因,假若从政治心理学视角启程,朝鲜不情愿“弃核”,那么是由于“惧怕” 一、关于朝鲜“拥核”意识的心理剖析 (一)朝鲜惧怕心理的形成理由 “自助是什么”,自助是指当自身受到外界进犯,而没有其他求助对象,被迫通过自身拯救自身而获得生还的无奈选择,也就是霍布斯笔下的“天助自助之人”的现状在大国政治的丛林法那么中,不少历史上的小国是在大国庇护下实现生存的,如冷战时期的北约和华约集团下的成员从政治均势理论所查看到的朝鲜“拥核”动机,始于后冷战时期,因原苏联势力瓦解所导致的半岛布局的不对称性。
那么从心理学角度看,朝鲜歇斯底里的“惧怕”寒冰又从何时堆砌的呢?学者萨缪尔·金认为,自20世纪50年头初以来,平壤的核战略很大程度上成形于它对美国核存在要挟的感知,预示着朝鲜寻求一种自力更生的核威慑气力Samuel S Kim. US-China Competition over Nuclear North Korea[J]. Insight Turkey, 2022, 19(3):121-137.1956年2月28日, 朝鲜与苏联签署了《关于联合组建核研究所协定》,这是有关朝鲜试图举行核技术开发的最早记录詹欣. 美国与朝鲜问题的历史分析[J].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2):27.换句话说,这也就是美朝在半岛所形成不对称威慑的缘起 “惧怕是什么”,奥地利精神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把惧怕称为焦虑,认为“惧怕作为一种焦虑来自自我对要挟的回响”杨鑫辉. 心理学探新论丛1999[C].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54-256.其形成的主客观条件是先天遗传因素与后天学习阅历的两片面之和从国家惧怕心理的定义可知,国家惧怕可分为自然性惧怕和阅历性惧怕。
何伟鹏. 惧怕:国家安好的心理分析[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22(2):26.根据行为主义理论,可将国家的“惧怕来源”分为两种途径:条件回响和后天习得根据俄国心理学家巴甫洛夫·伊凡·彼得罗维奇(Иван Петрович Павлов)的条件反射理论,又可将国家“自然性惧怕”诠释为:刺激——条件反射——重复刺激——强化回响——形成恒定的惧怕状态美韩联合军演的规模对朝鲜内心所造成的刺激成了朝直接拥核的“应激防卫回响”也就是说,新情景、人或物会引起情感回响,由于它们与以前曾与产生惧怕或喜悦的刺激有联系[美]威廉·F·斯通. 政治心理学[M].胡杰,译.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73.而当美韩联合军演的频率不断增加时,朝鲜“条件反射”下的拥核意识也就会固化,进而形成一种深层次的“惧怕感”和“危机感”由于历史上的朝鲜因国力虚弱曾三次遭遇(日本)海洋国家的蚕食和掠夺,结果一次还引发了近代的中日甲午战役像这种带有“殖民创伤”的国家在未来面临好像外界刺激时,就会变得敏感,并对潜在危害源产生“识别”,进一步唤醒对安好的“本能回响”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