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杜甫的五言律诗杜甫五言律诗626首 杜甫的五言律诗诗词鉴赏网权威发布杜甫的五言律诗鉴赏【三篇】,更多杜甫的五言律诗鉴赏【三篇】相关信息请访问诗词鉴赏网 【导语】杜甫诗一千四百馀首,大半是五言诗五言诗中又大半是律诗晚年所作五言律诗,气格高古,律法严密;声调嘹亮,情感沉郁杜甫不仅工于五言律诗的炼字炼句,对于其章法布置,亦是不拘常格,得心应手.这不仅表达在其五律的起承转合之法中,也可以从其五律连章组诗中得到印证 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韵译】 左偏殿矮墙遮隐花丛,日已将暮,投宿的鸟儿,一群群鸣叫着飞过 星临宫中,千门万户貌似在闪烁,靠近天廷,所得的月光理应更多 夜不敢寝,听到宫门开启的钥锁,晚风飒飒,想起上朝马铃的音波 明晨上朝,还有重要的大事要做,心里担心,屡屡地探问夜漏几何? 【赏析】 至德二载(757)九月,唐军收复了被安史叛军所操纵的京师长安;十月,肃宗自凤翔还京,杜甫于是从鄜州到京,仍任左拾遗左拾遗掌供奉讽谏,大事廷诤,小事上封事。
所谓“封事”,就是密封的奏疏这首作于乾元元年(758)的五律,描写上封事前在门下省值夜时的心情,表现了他忠勤为国的思想诗题中的“宿”,指值夜左省”,即左拾遗所属的门下省,和中书省同为掌机要的中央政府机构,因在殿庑之东,故称“左省”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起首两句描绘开头值夜时“左省”的风景看来类似信手拈来,即景而写,实那么章法谨严,很有讲究首先它写了眼前景:在入夜越来越暗下来的光线中,“左省”里开放的花朵朦胧可见,天空中投林栖息的鸟儿飞鸣而过,描写自然诚恳,历历如绘其次它还衬了诗中题:写花、写鸟是点“春”;“花隐”的状态和“栖鸟”的鸣声是入夜时的景致,是值宿开头时的所见所闻,和“宿”相关联;“掖垣”本意是“左掖”(即“左省”)的矮墙,这里指门下省,交待值夜的所在地,扣“左省”两句可谓字字点题,一丝不漏,很能见出的匠心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此联由暮至夜,写夜中之景前句说在夜空群星的映照下,宫殿中的千门万户也貌似在闪动;后句说宫殿高入云霄,靠近月亮,仿佛照到的月光也更加多这两句是写得很精彩的警句,对仗工整妥帖,描绘生动传神,不仅把星月映照下宫殿雄伟清丽的夜景活画出来了,并且寓含着帝居高远的颂圣味道,虚实结合,形神兼备,语意含蓄双关。
其中“动”字和“多”字用得极好,被前人称为“句眼”,此联因之境界全出这两句既写景,又含情,在布局上是由写景到写情的过渡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这联描写夜中值宿时的处境金钥,即金锁玉珂,即马铃两句是说自己值夜时睡不着觉,仿佛听到了有人开宫门的锁钥声;风吹檐间铃铎,好象听到了百官骑连忙朝的马铃响这些都是想象之辞,深切地表现了诗人勤于国事,生怕次晨耽延上朝的心情在写法上不仅刻画心情很细致,而且构思新巧此联本来是进一步贴诗题中的“宿”字,可是反用“不寝”两字,描写自己宿省时睡不着觉时的心理活动,另辟蹊径,独出机杼,显得词意深蕴,笔法空灵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结果两句交待“不寝”的理由,持续写诗人宿省时的心情:其次天早朝要上封事,心绪不宁,所以好几次讯问宵夜时辰几何?后句化用《诗经?小雅?庭燎》中的诗句:“夜如何其?夜未央用在这里分外贴切自然,而加了“数问”二字,那么更加重了诗人寝卧担心的程度全诗至此戛然而止,便觉有一种悠悠不尽的韵味结尾二句由题后绕出,从宿省申发到次日早朝上封事,语句强壮有力,词意含蓄隽永,忠爱之情充溢于字里行间 这首诗多少带有某些应制诗的色调,写得平正妥贴,在杜甫五律中很有特色。
全诗八句,前四句写宿省之景,后四句写宿省之情自暮至夜,自夜至将晓,自将晓至明朝,表达详明而富于变化,描写诚恳而生动传神,表达了杜甫律诗布局既严谨又灵动,诗意既明达又蕴藉的特点 杜甫 此道昔归顺,西郊胡正繁 至今残缺胆,应有未招魂 近得归京邑,移官岂至尊 无才日衰弱,驻马望千门 【韵译】 当年由金光门这条路,去投奔凤翔,长安西郊,四处是安史叛军正作乱 直到如今想起来,仍叫人心惊胆颤,有人神魂尚未招回,照旧诚恐诚惶 我拜近得左拾遗,回到了京畿地方,贬我华州掾,这旨意莫非出自至尊 算了吧,我这庸才已逐日衰弱鬓苍,道别长安,驻马回望千门宫殿檐房! 【赏析】 安史乱中,杜甫曾被叛军捉住,押往长安几个月后,他从长安西门中的金光门混出城,逃往凤翔见唐肃宗,被任命为左拾遗在长安收复后,他随皇帝回京后因上疏营救好友房管而得罪,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恰好又从金光门出城,抚今追昔,悲慨万分,写下此诗 诗歌布局严谨,抚今追昔,娓娓道来,自然流畅 首联扣题,从“悲往事”写起,述说往日虎口逃归时的险象胡正繁”有两层含义:一是说当时安史叛军势大,朝廷岌岌可危;二是说西门外敌人多而往来频繁,逃出真是太难,更能表现出诗人对朝廷的无限忠诚。
颔联“至今”暗转,进一步抒写过去逃归时的危急情态,伸足前意而又暗转下文,追昔而伤今,情致婉曲章法上有金针暗度之效,浦起龙《读杜心解》卷三之一评云:“题曰‘有悲往事’,而诗之下截并悲今事矣妙在三、四句说往事,却以‘至今’而言,下便可直接移掾矣指的正是这一点 颈联转写今悲,满腔忠心却遭外贬,本是皇帝尖酸寡恩,是皇帝自己疏远他,可诗人却偏说“移官岂至尊”,决无埋怨皇帝之意,故成为杜甫忠君的美谈元人赵汸《杜律赵注》卷上评云:“子美乃心王室,出于天性故身陷贼中而奋不顾死,间道归朝及为侍从,虽遭谗被黜,而终不能忘君但若留心体会,杜甫在这两句中还是含有怨艾之情的,只不过是说得婉曲罢了 尾联在自伤自叹中抒写眷恋朝廷不忍遽去的情怀感情繁杂而深婉,真是“一句一转,风神欲绝实公生平出处之大节自觉孤臣去国,徘徊四颅,凄怆动人”(吴瞻泰《杜诗提要》卷七) 对全诗之评价,清人黄生较为公允中肯:“前半具文见意拔贼自归,孤忠可录;坐党横斥,臣不负君,君自负臣矣后半移官京邑,但咎己之无才;远去至尊,不胜情之瞻恋立言忠厚,可观可感”(《杜诗说》卷十二)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解释1、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2、感时句:因慨叹时事,见到花也会流泪3、浑:简直4、不胜簪:因头发缺乏,连簪子也插不上 【韵译】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仍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沉重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曼延三月,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愁绪缠绕搔头斟酌,白发越搔越短,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赏析】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慨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冷静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喜欢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串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猛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