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 二年级上册 《认识时间》教材解析一、教材介绍本单元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面和整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与几时半,同时学会合理推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时间它可以为学生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时间单位的理解是较抽象的概念,没有可视、可触的形状和颜色,看不见摸不着,让学生掌握抽象时间概念难度很大,本单元注重从现实情境引入,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汇总,在解决问题中理解和把握使之可以感知具体的内容,使学生体验、感悟、理解时间长短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一)利用学生熟悉生活素材,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关注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时间概念中时、分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1.教材中呈现学生熟悉上课情境图,由钟面时间引入,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的欲望,使学生认识到时间与生活的联系,通过“数一数”“填一填”和“拨一拨”的两个层次的活动,直观认识时间单位“分”,以及“时”和“分”两个时间单位的关系2.通过操作教具、学具,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比较、交流等活动中认识种面的结构重点了解“走一格是1分钟”“分针转一圈,是60分钟”两个层面的知识。
3.借助模拟动态操作“拨一拨”,呈现分针运动与时针运动间的关系,发现钟面上分针与时针位置变化,直观认识“1时=60分”这个直观动态的过程,促进学生的理解,突破教学的难点二)注重分层教学,让学生直观感悟,练习设计循序渐进,知识获得依次归纳1.教材中通过从“4时开始数”的活动,呈现3个实物钟面,并以与电子表对照的具体时刻的连续变化,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认识时间2.通过动态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出每个钟面上分针走过的区域及指针转动的方向,便于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概括出读出时间的方法,这样的方式也解决了学生难于说出是几时半的学习难点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要正确读出时间方法,应由时针、分针的位置共同来确定三)运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推理能力1.在情景图中,让学生理解题意,分层次让学生进行思考,引导学生展开思考的思维步骤,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对学生个性化的思考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应予鼓励2.结合问题的信息,进行“排除法“的推理思考,强调“步骤完善,理由充分”基于学生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于推理方法,教师引导学生采取表述、书写、图示、画流程图等多种方法加以表达,培养学生推理能力,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二、课标解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了“经历从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观察,分类、性质探讨等过程,理解常见的时间单位的量,掌握基本时间知识和技能在参与观察、比较、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中,学会思考,形成初步的推理能力,体会数学思想和思维方式《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中提出了“能认识钟表,了解时间单位“分”,知道1时=60分,钟面上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初步认识几时几分,会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等时间知识本单元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面和整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与几时半修订后的教材只让学生从钟面上读出5分5分地数的几时几分,不再安排读出8:47、10:13等这样的时刻,避免了教学上的困难它为学生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教材呈现了完整地引导学生展开思考的思维步骤在“知道什么”中,重在理解“可能”的含义,它是指在备选答案中,能够去踢球的时间怎样解答”中的“我来写一写”“我来想想”呈现了解决问题的两种具体方法:“我来写一写”是先按时间先后顺序理顺相关联的3个事件,再看备选答案中哪个时间合适;“我来想想”是在综合考虑已知信息的基础上,采用排除法推理的方式确定答案的方法。
解答正确吗”中,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了3个事件,判断答案的合理性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通过直观操作与演示,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的过程,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知道1时=60分2.知道钟面上刻度的含义,会读、写几时几分3.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借助钟面认识时间单位“分”,知道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1时=60分,能准确数分(5分5分地数),会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难点是会用时间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形成初步的推理能力四、具体内容例1呈现了学生熟悉的上课起立图,由8:05的钟面引入本单元的学习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时间与生活的联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引入教学后,教材设计了“数一数、填一填”和“拨一拨”两个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多样的活动过程中直观认识时间单位“分”,以及“时”与“分”这两个时间单位间的关系数一数、填一填”引导学生观察钟面上的刻度,分为两个层次左图为第一个层次,使学生知道钟面上1个大格中有5个小格,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右图为第二层次,在前面的基础通过5分5分地数并填数,认识钟面上每个大格对应的是几分拨一拨”3幅连续的钟面图中,由分针和时针都指向12的钟面开始,动态地呈现了分针的运动与时针运动间的关系,同时以电子表为对照,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发现钟面上分针和时针位置的变化,以及二者反映出的时间上的变化,直观地认识“1时=60分”。
生活中的数学”通过升旗、降旗时间及火车票,使学生感受到时间在生活中的作用注意:这里没有用24时计时法,火车票的时间是上午的例2利用例1“5分5分地数”的基础,让学生从4时开始数起,并以电子表对照的3个钟面,呈现了连续变化的时间中的3个时刻让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认识时间注意:如果分钟数不到10,在分钟数的前面加0,如4时5分,写成电子表表示法为4:05从呈现方式上来说,教材用阴影直观地表示出每个钟面上分针走过的区域及指针转动的方向,便于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概括出读出时间的方法,教材用小精灵的话加以提示同时,这样呈现也解决了学生难于说出是几时半的学习难点教材将钟面表示时间与中文“几时几分”对应呈现,实际上就将读出时间与写出时间结合在了一起,从而起到很好的直观引导作用例3安排的是“解决问题”,是修订后教材新增的内容教材通过其编排,打破了原来时间的认识偏重于计算的现象,体现了编者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和数学思考的关注情境图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以两幅连续的画面提供了时间先后顺序的信息;第二个层次以钟面的形式呈现了备选答案,让学生从中选择 五、教学建议(一)注重操作活动中知识的强化,将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渗透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积累丰富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学生“四”能1.组织一些操作性强的数学活动或者数学游戏,采用对话,合作、游戏的方式进行,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知识的理解。
如练习二十三中第4、5、6题的素材,要求学生对不同事件进行时间进行判断,唤起自己经验基础,展开分析,推理结论形成解决问题中一般方法的思考过程,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2.在情境图中引导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必要途径,在活动中运用知识进行有序思考,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四能”二)注重教学方法的指导,有效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在生动有趣活动中运用知识,有序表达,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渗透数学思想同时加强学生惜时教育1.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理解的,在教学中注意将时间的学习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结合学具、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等,让学生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掌握概念知识,直观理解突破教学难点2.在认、读时间教学时,教师要尽可能鼓励学生通过同桌互助、小组合作,以及操作体验等方式,在交流中学习,掌握知识,同时更好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帮助学生积累丰富数学活动经验通过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使学生对时间的的认识更具体、直观,促进学生对时间的理解,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