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思考:l公元前5前3世纪,中国是战国七雄逐鹿中原,欧洲是希腊城邦共和,双方几乎在同一时期推行了极位不同的政治改革,为各自的政治制度铺垫了完全不同的基础双方改革的背景、内容与结果不同,但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过,希腊改革家们因政绩显赫而流芳百世,而中国的改革家商鞅、吴起、李斯、韩非子最终惨遭或杀头、或车裂、或灭族之灾,这又是为什么?一、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必然性1、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强大3、以井田制为标志的土地国有制度逐渐遭到破坏4、新兴地主阶层的要求2、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与之相依存的世卿世禄制也遭到破坏齐桓公(?前643)春秋时齐国国君(前685前643),姜姓,名小白其兄襄公被杀后,由莒回国即位任用管仲改革,选贤任能,加强武备,发展生产号召“尊王攘夷”,助燕败北戎,援救邢、卫,阻止狄族进攻中原,国力强盛联合中原各国攻楚之盟国蔡,与楚在召陵(今河南郾城东北)会盟又安定周朝王室内乱,多次会盟诸侯,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二、管仲改革1、背景:2、内容:对井田制下的赋税制度进行了改革,实行“相地而衰证”: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土地的好坏和产量征收实物税管仲:春秋时杰出的政治家、著名的军事家、军事改革家,以其卓越的谋略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
管仲的言论见国语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 思考l是故夜寝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 管子乘马篇l这是管仲赋税改革后齐国出现的劳作情景,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春秋时期私田数量越来越多,且私田在相当长时间内不向国家交税,所以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很高,争相开垦荒地,使自己拥有更多的私田4、其他改革:5、局限性:整体而言,这些改革主要是针对经济基础而言的,没能触及到上层建筑,因此旧的世卿世禄制仍然发挥作用鲁国实行“初税亩”,实际上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3、影响:改革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客观上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使齐国率先成为中原霸主魏文侯(公元前?公元前396)名斯,战国时期魏国的创立者,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他拜子夏为师,任用了李悝、段干木、吴起等一大批政治军事人才,顺时应变,变法革新,开拓进取,富国强兵,开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之先河,使魏国成为战国时期最早称雄的强国三、魏文侯变法李悝:(约公元前450公元前390)战国时期魏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传世有法经一书他辅佐魏文侯推行变法,魏国由此强大,并为各国的变法图强开辟了道路吴起:(?前381年),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一说曹县东北)人。
是我国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军事理论家、军事改革家后世把他和孙子连称“孙吴”,著有吴子,吴子与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三、魏文侯变法1、背景废除世卿世禄制尽地力“的农业政策1)、李悝变法:强调法治的作用,制定了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法典法经(2)、吴起军事改革:创建武卒2、内容4、意义:魏文侯变法开启了战国大变法运动的序幕最终汇成一股时代潮流,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成效最显著的一场变法运动3、影响:变法有效的打击了旧制度,增强了国力,使魏国迅速崛起,成为战国前期最强大的国家战国时期的变法与春秋时期的改革有什么联系?战国变法是在春秋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又更加彻底名称分类管仲改革李悝变法时间春秋时期战国时期内容经济上涉及对井田制的变革“相地而衰征”改变世卿世禄制;“尽地力”;强调法治成效增强了国力,使国家迅速崛起,成为当时比较强大的国家未改变社会性质使魏国逐渐走进封建社会小结: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社会转型: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上升;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土地国有制破坏;新兴地主崛起各国对策管仲改革内容:相地而衰征影响:使齐国成为中原霸主,客观上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鲁国实行“初税亩”魏文侯变法内容李悝变法:“选贤任能”;“尽地力”;实行法治吴起军事改革影响:使魏国势力壮大,开启了战国大变法运动的序幕。
中国变法是在周王室衰败,周朝宗法分封制、井田制分崩离析,诸侯列国崛起称雄的背景下出现的希腊改革是在城邦共和制逐步发展,广大平民与贵族的矛盾不断激化的背景下出现的中国变法的内容是发展经济、富国强兵目的是加强王权,为统一天下打下基础希腊改革是减少贵族特权,扩大平民公民权,目的是缓和城邦阶级矛盾扩大城邦统治基础,确立城邦共和国的民主与法制1、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深刻根源是()A法家政治改革主张的影响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C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D各国君主为巩固统治支持变法B2、魏文侯任用李悝、吴起在政治经济以及军事上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其最主要的影响是()A壮大了军事实力B增强了国力C社会性质得以改变D中国古代规模最大、历时最长、成效最显著的变法运动C、下列与齐桓公无关的是()A、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B、首先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C、春秋时期首先成为中原霸主D、提出“尽地力的农业政策4、战国时期,李悝提出:治理国家应当“食有老,禄有功,使又能,赏必行,法必当”,“夺淫民之禄,以徕四方之士”只一主张的实行打击了()A、奴隶主贵族、商人、新兴地主、农民、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主要目的是()、富国强兵、促进民族融和、稳定政局、实现国家统一、战国时的变法与春秋时的改革相比更加彻底,主要表现为()A、瓦解了宗法贵族的统治秩序B、进行了军事改革C、破坏了井田制D、规模大成效显著DAAA材料一西周的赋税是以井田为单位征收的,在井田制下,每户土地都是百亩,所以每井所出的赋税和劳役都是一样的。
孟子说“周人百亩而彻”材料二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管仲帮助齐桓公实行“相地而衰征”的赋税政策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照土地的好坏和产量而分等征税材料三公元前548年,楚国令尹(最高行政长官)子木在整顿楚国军赋时,推行“量入修赋”的原则,具体做法是:登记全国土泽田地情况,度量山林的出产,分别丘陵高低,著名盐碱地,计算水淹地,划分小块耕地,并规划肥沃土地上的井田等等,实际上是根据不同的土地情况及其产品种类数量来确定赋税回答(1)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管仲的赋税制度与西周时期相比,有何变化?(2)比较材料三与材料二,其赋税政策有何一致性?(3)材料二、三反映了什么样的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