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上传人:lj157****0132 文档编号:253943606 上传时间:2022-02-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传统美德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民族传统美德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民族传统美德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民族传统美德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民族传统美德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传统美德教育(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新形势下,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改进和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培育德才兼备的跨世纪新人,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试就历史教学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化这一个侧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传统美德教化与现代化建设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伦理学说为主干的伦理型文化。所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是中华民族优秀道德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它对中华民族的形成、繁衍、统一、稳定和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到了巨大作用。 今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生

2、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冲突,市场经济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最值得留意和忧虑的是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对人们特殊是青少年的腐蚀和毒害。金钱至上、自私自利和贪图享受的思想,正扭曲着一些人的灵魂,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协调,并阻碍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在现代化建设中,在大力发展生产力,更多地创建物质文明的同时,还必需创建能够适应新经济关系的新道德体系,即适应时代须要的高度的精神文明,这样不但能够为物质文明建设供应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而且能够保证物质文明根据既定的价值导向健康地发展。传统美德是现代化新道德的基础,是建立新道德体系的

3、思想材料,其内涵我们完全可以给予现代意义,使之具有显明的时代性。大力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须要,是历史给予教化工作者的重任,对教化青少年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影响,激励他们的民族骄傲感、自尊心、自信念,树立正确的思想、信念和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有着不行估量的作用。 二、历史教学中进行传统美德教化的主要内容 道德教化是思想教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挖掘丰富多彩的典型素材,寓道德教化于历史学问的传授之中,可以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是历史学科的特别功能所在,是历史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学历史教材

4、蕴含着数不胜数的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化的极好素材,针对当今改革开放形势和青少年学生思想的实际,我认为当前在历史教学中应大力提倡的传统美德教化的内容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精忠报国 在封建社会中,报国往往是与忠君联系在一起,众多的士大夫以一死报君恩来昭示自身的气节,但更多的志士仁人、民族英雄,如苏武饮雪吞毡、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气贯长虹、戚继光英勇抗倭、林则徐虎门销烟、陈天华钟鸣狮吼、谭嗣同快哉赴死,都是在国难当头之时,或为国御侮,或抗争不屈,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从古人“杀身成仁”、“杀身成仁”,直到中国共产党人的“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都表现了民族和国家利益至高无上的高风亮节。 2

5、.天下为公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把“天下为公”作为崇高的志向,如墨子推崇的“摩顶放踵,利于天下而为之”、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主见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宪成的“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切”、孙中山提倡的“天下为公,大同世界,”这种崇高的志向和博大胸怀,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髓,是我们民族的傲慢和骄傲。在中国历史上,以天下为已任,为国为民无私奉献者,光耀星繁,代代相传。从大禹的三过家门而不入,到班超立志边疆几十年,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到的“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都体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3.勤劳节俭 中华民族自古褒扬勤劳俭朴的美德,所谓“奉公以勤,律身以俭”,史书上不乏这方

6、面的箴言,如“一生之计在于勤”、“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安静无以致远”等。中华民族以勤劳的双手创建了光辉绚丽的华夏文明。以吃苦耐劳著称于世。如马钧独创翻车、李春建赵州桥、黄道婆改良纺织工具都是劳动创建世界的生动事例。墨翟、隋文帝、王安石、范仲淹、明成祖、曾国藩等,均可谓节俭的名人,而、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更是节俭的模范。 4.自强不息 中华民族具有自强不息、奋勇进取的传统意识,提倡做人要“刚健有力”,“自强不息”,为事业要“废寝忘食”。自强不息,奋勇进取,表现了中华民族高尚的民族志气,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住,它使我们这个民族创建了绚丽的古代文

7、明,长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使我们历尽艰难而不衰亡,具有强大的凝合力,战斗力。 历史上不乏前人自强不息之记载,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左丘失明而作左传;孙膑双脚被膑而作孙膑兵法;司马迁被处宫刑而发愤十五年著述成史记。这些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生动事例,将激励学生为实现志向而奋勇进取。 5.立志勤学 从古到今,炎黄子孙立志勤学的言论、事迹比比皆是。从古人的韦编三绝、墨池、划粥、悬梁、刺股、囊茧、映雪、借书、挂角到今人的为民族昌盛而学,为中华崛起而学,其精神感人至深。立志勤学是一种民族责任感,是人才成长必需具有的精神,也是事业胜利,国运昌盛必需具有的精神。 6.仁者爱人 孔子最早提出“仁者爱人”的思

8、想,它除了有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作用外,对于协调整个社会人际关系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应当创建社会主义和谐友爱的新型人际关系,要教化青少年懂得敬重人、关切人、理解人、帮助人,做到“与人为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国历史上有过不少杰出人物酷爱人民的事例,如李冰父子为民修建都江堰、变水害为水利;扁鹊周游列国,为民治病救命;林觉民“将爱你(妻子)之心去爱天下的同胞”;罗盛教舍己为人的壮举,都充溢着对人民群众关切、酷爱之情。 三、历史教学进行传统美德教化的途径和方法 历史教学进行传统美德教化的途径有两条:一为历史课堂教学,一为历史课外活动。这里

9、,就历史课堂教学方面谈些做法。 老师是历史课堂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他可以通过制定明确的德育目标、有意识地选择德育内容与手段,达到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化的目的。 1.制定明确、详细、恰当的德育目标 学生学习历史这门学科,总是要通过一节节的课堂教学来完成的,这就要求老师在制定课堂教学的德育目标时要明确、详细。如李白、杜甫、白居易不但才华横溢,诗艺超群,而且具有酷爱祖国、忧国忧民、关怀民情等高尚的思想情操。应当以此向学生进行做人要德才兼备的教化。在制定目标时,还要留意恰当。假如脱离了所教内容空设目标,或超越学生水平制定高深而不切实际的目标,都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2.深化探讨教材,把握丰富的德育

10、内涵 中学历史教材涉及传统美德教化的内容特别丰富,非常广泛,其中包括显性的和隐性的。老师应当时刻把“给青少年播下传统美德种子”作为己任,深化探讨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包含的传统美德教化内容,并作统筹支配,通盘考虑,依据各个时期教材内容制订施教安排,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落实历史教学中传统美德教化任务。 3.选择恰当的施教方法和手段 (1)说理教化。在历史教学中要重视说理,即人们常说的“晓之以理”。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寓教于史。苏联教化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详细事实的学问对于形成观念和信念,起着很大作用”。老师在叙述历史时应始终用丰富显明的事实来揭示传统美德思想,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让学生在详细、生动的

11、历史学问中提高相识,懂得道理,逐步形成有关的观念和信念。二是要启发诱导。中国古代教化家早就提倡谆谆教导的启发式的劝服教化。学记载:“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因此,思想教化不能实行硬灌的方法,而应启发学生主动思维,从中悟出真谛,在心灵中受到启迪和教化。三是要联系实际。这是指针对学生存在的思想疑虑和不良行为进行教化,但教化时要留意分寸,抓住要害。如特级历史老师蒋炳光看到一些学生不疼惜劳动果实,奢侈粮食比较严峻,针对这种现象他在讲“文景之治”时,着重讲文帝提倡节俭,景帝疼惜谷物的事例。景帝说:“黄金珠玉,饥不行食,寒不行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蒋老师对学生说,一个封建皇帝尚且

12、知道崇尚节俭。疼惜谷物,我们是社会主义时代的青少年,怎么能不如一个封建皇帝呢?这样寥寥数语,就打开了学生的心扉,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教化。 (2)情感陶冶。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行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人们对种种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相识,不是麻木不仁,而是经常怀着不同的情感,而情感是思想品德、信念形成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要动之以情,以发自内心之情去讲解并描述历史人物和事务,给学生以爱憎分明的情感熏陶。情贵于真。老师要有充足的、真挚的情感,就得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也就是说,老师要在塑造学生的同时也要“自我塑造”。 在教学中进行情感陶冶,运用电化手段作为协助会收到奇效。利用

13、电化手段可创设情境,“再现”已消逝的历史现象和人物,调动起学生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的氛围,从而进入历史角色,受到感染和教化。 (3)榜样示范。一位法学家说得好:“吩咐的道路是漫长的,范例的道路既简洁又实际。”在现实生活中,榜样的力气是无穷的。中国古代教化家历来重视榜样教化,孔子常举尧、舜、周公等人作为榜样,教化弟子们“见贤思齐”。共产主义者的崇高榜样是启发学生自我相识,促进自我教化的强大力气。无产阶级的英雄模范,先进典型,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行,是人们学习的榜样。针对中学生擅长仿照的特点,在历史教学中,老师应结合历史人物的成长道路、创建独创、英雄事迹、豪言壮语或隐性的内容进行讲解

14、并描述,在学生的心灵中树立可供学习的榜样。 (4)对比分析。在历史教学中适当地进行比较教学,可以收到烘云托月的教化效果。中国历史上有对祖国对人类做过杰出贡献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和艺术家,也有无所作为、游手好闲的寄生虫、恶霸、流氓、地痞;有为保卫祖国而献出珍贵生命的爱国主义者,也有委身外敌,卖国求荣的不屑之徒;有一心为公的共产主义战士,也有追名逐利的剥削阶级野心家。将这些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进行对比分析,可使学生明白如何做人的道理。 历史教学在贯彻传统美德教化方面,具有广袤的前景,历史老师应当为此作出更多的努力。 第8页 共8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