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市师专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53874119 上传时间:2022-02-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3.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抚顺市师专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辽宁省抚顺市师专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辽宁省抚顺市师专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抚顺市师专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抚顺市师专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需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讲清楚,让世界知道中华文化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回顾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先秦时期的春秋战国无疑是中华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正是这一时期的众多杰出思想家,提出了中华文化的若干基本主张。老子的道德经讲,“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最终形成“为而不争”的主张。这样的主张把个人和他人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反映了在中华文明形成早期我们的先哲思考这一问题的出发点。孔子同老子相呼

2、应,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主张把自己和他人合为一体,设身处地去思考人如何在社会上生活,如何同他人和谐共生,这就是孔子的仁学。作为孔子的后学,孟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礼记中有很经典的一句话:“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则民作让。”这句话是说凡事要尊重别人,把他人摆在第一位,一个社会若能做到“先人后己”,那么礼让和谐就会蔚然成风。同样的思想还见于尚书,该书大禹谟一篇记载上古君臣治国之道,主张多方听取意见,甚至可以“舍己从人”。中华文化始终把人作为探究的核心,而这个“人”并不仅仅是生理意义上的个体,

3、更主要的是具有社会意义的人群。正是在追求人已和谐共生的历史演进中,人们不断完善自我,逐步形成了中华民族“先人后己”的传统美德。此后,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含己为人”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崇高精神追求。一些西方学者以“为己”一词为依据,认为中华文化是利己文化,这显然是对中国古代典籍的误读。据知,“为己”一词始见于论语。在宪问中,就弟子所问古今学术差异这一问题,孔子答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何谓“为己”和“为人”?孔子未曾展开讲,这个问题是由随后的荀子解决的。 在劝学篇中,荀子将“为己”之学定位为“君子之学”,而将“为人”之学称为“小人之学”。荀子的结论是:“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4、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西汉经师孔安国取荀子之说以释论语,将“为己”训为“履而行之”“为人”则解作“徒能言之”。魏晋时期,玄学家何晏著论语集解,以孔安国之说为基本依据。 从此,把“为己”释作“履而行之”的经典解读一直为历代经师所传承。可见,中国古代典籍中的“为己”,乃是讲修为自己,是指学者个人的道德修持和践履。(摘编自陈祖武中华文化追求人已和谐)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讲清楚,就能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B. 尚书中也出现有“先人后己”的思想,如大禹谟中主张可以做到“舍己从人”。C. 从中华文明史来看

5、,追求人己和谐共生的历史演进过程也是人们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D. 荀子认为,“为己之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君子之学”,学习的目的是不断完善自我,升华自身。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探讨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问题,接着阐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为己”一词的真正内涵。B. 文章第二段引用名言,例证翔实,探讨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问题,列举了诸多思想主张。C. 文章围绕“为己”一词,剖析了中西方文化在理解上差异,目的是大力批判西方的利己文化。D. 从全文来看,中国文化中的“为己”和西方学者眼中的“利己”全然不是一回事 ,不可混为一谈。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6、( )A. 从中华文化的传承看,孔子、孟子继承了老子的思想,进一步主张把自己和他人合为一体。B. 中华文化追求人已和谐,这要求人们始终将他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不能考虑个人利益。C. 中华文化是把个人和他人融为一体,追求人己相互依存,希望个人与他人和谐共生的文化。D. 中华文化探究的核心是人,探究的不是生理意义上的个体,而是具有社会意义的人群。参考答案:1. A 2. C 3. C【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

7、,最后进行辨析。A项,“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讲清楚,就能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错误,“就”的说法过于绝对,第一段说的是“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需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讲清楚”,文中说的是“需要”,但并非这样做了之后就能达成目的。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项,“目的是大力批判西方的利己文化”错误,从文中

8、来看,文章剖析中西方文化在理解上的差异,目的是阐明中国古代典籍中“为己”的精神实质,乃是讲修为自己,是指学者个人的道德修持和践履。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孔子

9、、孟子继承了老子的思想”错误,文章第二段说的是“孔子同老子相呼应”“作为孔子的后学,孟子”,文中是说“相呼应”,不是“继承”,而且孔子和孟子是儒家学派,老子是道家学派,不可能继承;B项,“而不能考虑个人利益”错误,文章第二段只是说“凡事要尊重别人,把他人摆在第一位,那么礼让和谐就会蔚然成风”,并没有说“不考虑个人利益”;D项,“探究的不是生理意义上的个体,而是具有社会意义的人群”错误,“不是而是”错误,第三段说的是“这个人并不仅仅是生理意义上的个体,更主要的是具有社会意义的人群”,原文使用的是“不仅仅,更是”,包括两者,强调后者,而选项“不是而是”只包括后者。故选C。【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

10、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

11、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现在不断有人提问,为什么在我们这个堪称伟大的时代里却出不了伟大的作家?对此我的想法是,现在是一个无权威的、趣味分散的时代,一个作家很难得到全民集中的认可。事实上,要成为一位大家公认的伟大作家

12、,需要时间的考验,甚至包括几代人的阅读和筛选。而且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消费与享受往往消磨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浪漫的激情,以致那种具有巨大原创力的作品很难产生。当然,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除了这些外在的方面,也有作家自身主体弱化的问题。比如市场需求之多与作家生活经验不足的矛盾、市场要求产出快与文学创作本身求慢求精的矛盾等等。而这当中,正面精神价值的匮乏与无力,无疑是当下文学创作中最为重要的缺失。 所谓正面精神价值,指的就是那种引向善、呼唤爱、争取光明、辨明是非,正面造就人的能力。这种价值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与作家对民族的精神资源的利用密切相关。我们民族的精神资源很丰富,但是也还需要作必要的整合和

13、转化,才能化为作家内心深处的信仰,运用到创作中去。还有一些作家表现出“去资源化”的倾向,他们不知如何利用资源,索性不作任何整合与转化,以为只要敢于批判和暴露,就会写出最深刻的作品。但如果都是暴力、血腥,就让人看不到一点希望,而真正深刻的作品不仅要能揭露和批判,还要有正面塑造人的灵魂的能力。还有另外一种主体精神弱化的现象,很多作品没完没了地写油盐酱醋和一地鸡毛,缺少一种人文关怀。作家的责任是把叙事从趣味推向存在,真正找到生命的价值所在。当他们丧失了对生活的敏感和疼痛感,把创作变成了制作,批量化地生产的时候,文学就不会有什么真正的生命了。 老舍先生曾将长篇小说大明湖浓缩成月牙儿,篇幅几近短篇,却也

14、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中公认的经典。他幽默地说:“我在经济上吃了亏,在艺术上占了便宜。”如果今天的作家都肯下这种苦功,那么消费的时代再汹汹然,我们仍然可以对震撼人心的好作品的出现满怀期望。4、从原文看,下列不属于“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外在原因的一项是() A现在是一个缺乏权威的时代,也是一个受众欣赏趣味分散的时代。 B作家对生活的体验还不够,同时文学创作本身的规律是求慢求精。C在今天,消费与享受往往会消磨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浪漫的激情。 D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得到普遍的公认。 5、从原文看,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充斥暴力和血腥的文学作品使人看不到一点希望,这是

15、正面精神价值缺失的结果。B所谓“去资源化”,就是作品只有批判和揭露,而没有充分利用社会生活的资源。 C我们的民族精神资源很丰富,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保持原貌并移植到创作中。 D作品中有油盐酱醋和一地鸡毛这样的描写,表明作家没有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作家作品中正面精神价值的匮乏或无力,是当代中国文学创作中最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 B要保持文学生命,作家就应该对生活具有敏感和疼痛感,坚持把叙事从趣味推向存在。 C是否善于利用我们民族丰富的精神资源,决定了作家作品中正面精神价值的能否体现。D老舍把大明湖浓缩成月牙儿,说明下苦功夫创作,才能出现震撼人心的好作品。参考答案:5、 A 解析: 根据原文第二段可知, B项中“作品只有批判和揭露,而没有充分利用社会生活的资源”表述有误,并不是他们“没有充分利用社会生活的资源”,而是“他们不知如何利用资源,索性不作任何整合与转化,以为只要敢于批判和暴露,就会写出最深刻的作品”; C项中“如何保持原貌并移植到创作中”表述有误,不是“保持原貌并移植到创作中”,应为“还需要作必要的整合和转化,才能化为作家内心深处的信仰,运用到创作中去”;D项中“作品中有油盐酱醋和一地鸡毛这样的描写”表述有误,应该是 “很多作品没完没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