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宜城一中寄宿制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53500905 上传时间:2022-02-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襄阳市宜城一中寄宿制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湖北省襄阳市宜城一中寄宿制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省襄阳市宜城一中寄宿制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襄阳市宜城一中寄宿制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襄阳市宜城一中寄宿制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确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为什么会不一样,其实还是有标准的。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是体现了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手段。一个人想要赚钱赚得多一点儿,这本身并不是目的,他是为了因此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有人可能就要反驳了:我不要那么多钱,也可以幸

2、福。比如说我读几本好书,就会感到很幸福。其实对后一种人来说,读书就是他获得幸福的手段。对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学史上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别。一派叫做“快乐主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是快乐,就是幸福。他们还特别强调一点, 人要从长远来看快乐,要理智地去寻求快乐。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痛苦的祸根,结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另一派叫做“完善主义”。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

3、上的完善。他们认为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你要把这部分满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如伊壁鸠鲁强调,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物质欲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两码事。生命需要得到满足那是一种快乐,但是超出生命需要的那些欲望反而是造成痛苦的根源。约翰?穆勒则强调,幸福就是快乐,但是快乐是有质量和层次的区别的。一个人只有各种快乐都品尝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在中国哲学里,我感觉,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尤其是庄子强调生

4、命本身的快乐,还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快乐。儒家比较接近 “完善主义”,儒家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的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也有哲学家认为,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最典型的就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他说人是受欲望支配的,欲望就意味着匮乏,你缺什么往往就对什么有欲望, 而匮乏意味着痛苦。所以,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你是痛苦的,但是欲望满足以后,人是不是就快乐了呢? 非也。欲望满足以后是无聊。叔本华说,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幸福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仅仅从满足身体的、物质的欲望层面来理解的话,幸福确实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我们超越欲望层面来看幸福,这个观点就不成立了。比如你非常爱

5、读书,你渴望去读那些好书,你知道一些好书在等着你读,那个时候你会痛苦吗?你不会。读完了以后你会无聊吗?不会。你感到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你会因此快乐。这就进一步说明,我们谈幸福问题,一定要超越纯粹欲望的层面,要从价值观角度去谈。1. 下列有关“幸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有人说,幸福好像是很主观的个人感觉。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尽相同,对幸福的认识也就很难有统一的标准。B. 按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幸福是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各种事情其实都是获得幸福的手段。C. 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一派认为幸福是身体无痛苦和灵魂无烦恼,而黑格尔等人乃至马克思的主张则与之相反。D. 西

6、方“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人们在满足自身灵魂、精神的需求后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近代以来,英国哲学家休谟等人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你若只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最终你得到的也许是更大的痛苦。B. 伊壁鸠鲁认为,物质欲望的满足不能使人快乐, 只有满足了生命本身需要的那种快乐才会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C. 叔本华认为人生充满着痛苦和无聊,人受欲望支配,欲望没满足的时候你是痛苦的,而满足以后则无聊,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D. 在幸福这个问题上之所以众说纷纭,是因为每个人看重的不同。我们若仅从满足身体和物质欲望的层面理解,就不会

7、有幸福感。3.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西方“快乐主义”认为,身体健康、灵魂安宁让人们感到很快乐很幸福,人们应该从长远的角度看待快乐,并理智地去寻求快乐和幸福。B. 中国哲学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也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属于“快乐主义”,庄子认为与天地精神往来快乐无限。C. 中国的儒家思想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这种思想和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康德等人强调的精神满足比较接近。D. 人们渴望得到幸福,但是想获得真正的幸福,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摆脱纯粹物质欲望的支配,丰富精神的世界,寻求心灵的满足。参考答案:1. C 2.

8、B 3. B1.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有关幸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关键词“幸福”,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A项信息在第一段。B项信息在原文第二段。D项信息在原文第三段。C项信息在第三、四段。第四段开头说“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由此可知,选项中“黑格尔等人乃至马克思的主张则与之相反”错。【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

9、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2.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B项张冠李戴。信息在第四段,原文是说“约翰穆勒则强调一个人只有各种快乐都品尝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因此选项中的“只有满足了生命本身需要更美好

10、”不符合文意。A项信息在原文第三段。C项信息在原文第六段。D项信息在原文最后一段。【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B项信息在第五段,“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尤其是庄子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还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快

11、乐。”应是“道家”而不是“中国哲学”,并且是“比较接近”而不是“属于”,张冠李戴。A项信息在原文第三段。C项信息在原文第五段。D项信息在原文最后一段。【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论现代教育的转型高德胜人有“向外看”认识世界的需要,也有“向内看”认识

12、自我的需要。相对而言,认识世界易,把握自我难。现代科技极大地增强了现代人向外看世界的能力,同时,现代人向内看自己的能力却在萎缩,我们差不多已经变成了自己的陌生人。教育本来是帮助人认识自己的活动,但现代教育是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形成而出现的一种崭新的教育形式,已有上百年历史,它也在推着人远离自己。教育是否还能照亮现代人回到自身之路,取决于教育能否进行驱动力调整和型态的转变。现代教育的一个特点是对标准化考试的非理性推崇。标准化考试之所以流行,是因其诱人的便捷性、客观性契合了现代教育追求效率、突出客观性的要求。标准化考试因此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呼风唤雨,成了支配一切教育活动的核心力量。考试作为教育评价的一个

13、测量环节,自有其存在的价值,但至多只能算是整体教育的一个“小尾巴”。但如今这条“小尾巴”成了主角,整个教育都得听它的。处在“尾巴”指挥一切的教育结构中,孩子们几乎所有的生命力都被考试分数吸引住了。因为所有关于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都不会出现在标准化试卷上,反观自身、心灵对话都是完全可以丢弃的东西,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标准化考试切断了教育与自我反省、人生意义、心灵关怀之间的联系。现代教育要承担安顿人的心灵这一任务,必须完成自身的转型。现代教育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其问题在于偏执一端而遗弃另外一端,因此,基于心灵养育而进行的转型不是从一端到另一端的激变,而是在两端之间的平衡。具体说来,就是教育的实利性与价值

14、性的平衡、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平衡。教育不是不要利益,但现代教育在实利追求上走得太远了,人不单是物质存在.没有价值的指引,人性的光辉就会暗淡,人就会蜕化为物,心灵就会枯死,就会满身铜臭,“穷得只剩下钱了”。教育不能偏执于实利,要为价值和意义留有空间。大规模、以集体为对象是现代教育的标志性特征,但人类教育几千年的学徒制、个别化的教育方式自然也有其价值。现代教育的转型不是要恢复学徒制,而是探索在规模化、集体化的教育中如何融合个别化的教育方式,在两者之间实现一种相对的平衡。现代教育的整体转型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基于养育心灵的需要,教育实践可以从一些具体的方面进行探索。儿童的心灵成长有

15、“自然”的一面,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呵护儿童心灵的“自然发育”。教育,包括家庭教育所要做的就是不干预孩子的出神与发呆,任其在想象的精神世界里遨游。关于沉思与默观的教育探索就是这方面的努力。这些尝试虽然不足以动摇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观念,毕竟为教育展示了另一种可能。可以着手进行的教育尝试还有很多。比如想象力的培养,想象力对精神生活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我们还应将如何面对自身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主题。此外,还要注意非常态意识体验的激发,人有确定性的需求,把世界和人事纳入“常规”才会有安全感,但教育在非常态意识体验方面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比如一些教育机构所进行的“末日体验”活动,都是有益的探索。最后,

16、教育活动步调要放缓,现在的教育被现代社会匆忙的节奏带得太快了。5. 下列关于“现代教育”的有关认识,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上百年来,现代教育一直致力于帮助人认识自我,但近年来,却在实利追求上走得太远,结果造成了人心灵的枯死。B. 现代教育是一种大规模的集体化教育,有别于传统教育的学徒制和个别化的教育方式,因此应在教育的个别化方面加强探索。C. 儿童心灵的自然发育在一个人的成长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教育要想转型,就应该走向心灵培育,避免对孩子进行人为干预。D. 现代教育应该以想象力培育、认识自我、激发非常态意识体验这些内容为基础,同时,知识传授等教育活动的步调要放缓。6. 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段明确指出现代教育存在弊端,它不仅没有完成帮助人们认识自己的教育任务,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