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增高临床表现1.“三主征”:头痛(最常见)、呕吐(喷射状)、视神经盘水肿;2.意识障碍及生命体征变化:Cushing综合征辅助检查腰椎穿刺、CT、MRI等处理原则①脱水治疗;②激素治疗;③抗感染;④过度换气;⑤冬眠低温治疗护理措施冬眠低温治疗的护理;病人进入冬眠状态后方可进行物理降温;缓慢复温—先停物理降温,再逐渐减少药物治疗19. 小脑幕切迹疝和枕骨大孔疝临床表现 小脑幕切迹疝 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挑体疝) 临床表现①颅内压增高症状:剧烈头痛,进行性加重,伴躁动不安,频繁呕吐;②进行性意识障碍;③瞳孔改变:患侧动眼神经麻痹,患侧瞳孔逐渐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并伴上睑下垂及眼球外斜;④运动障碍:沟回直接压迫大脑脚,锥体束受累,病变对侧肢体肌力减弱或麻痹,病理征阳性(巴宾斯基征,霍夫曼征)①剧烈头痛;②频繁呕吐,颈项强直或强迫头位;③生命体征紊乱出现较早;④意识障碍出现较晚;⑤病人早期即可突发呼吸骤停而死亡20. 颅骨骨折⑴临床表现※:①颅盖骨折:线性骨折,凹陷性骨折②颅底骨折:诊断颅底骨折最可靠的临床表现—脑脊液漏骨折部位 脑脊液漏 瘀斑部位 可累及的脑神经颅前窝 鼻漏眶周、球结膜下(熊猫眼征) 嗅神经、视神经颅中窝 鼻漏和耳漏耳后乳突区(Battle征) 面神经、听神经颅后窝 无乳突部、咽后壁 少见⑵护理措施①预防颅内感染,使用破伤风抗毒素和抗生素,促进漏口早日闭合;②体位:嘱病人采取半坐位,头偏向患侧;③保持局部清洁,不可堵塞鼻腔;④避免颅内压骤升:嘱病人勿用力屏气排便、咳嗽、打喷嚏等;⑤对于脑脊液鼻漏者,严禁从鼻腔吸痰或放置鼻胃管,禁止耳、鼻滴药、冲洗和阻塞,禁忌作腰穿25.闭合性气胸、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 闭合性气胸 开放性气胸 张力性气胸 临床表现胸闷、胸痛、气促和呼吸困难;小量气胸:肺萎陷<30%,中等量气胸:肺萎陷30%~50%,大量气胸:肺萎陷>50%气促、明显呼吸困难、鼻翼煽动、口唇发绀(纵隔摆动)严重或极度呼吸困难、发绀、烦躁、意识障碍、大汗淋漓、昏迷、休克、甚至窒息;患侧胸部饱满,颈静脉怒张,皮下气肿 处理原则※小量气胸:自行吸收中量或大量气胸:胸腔穿刺抽尽积气,必要时行胸腔闭式引流,使肺尽早膨胀紧急封闭伤口,使开放性气胸立即转变为闭合性气胸;行胸膜穿刺抽气减压;胸腔闭式引流立即排气减压26. 胸膜腔闭式引流⑴目的:①引流胸腔内积气、积血和积液;②重建负压,保持纵隔的正常位置;③促进肺膨胀。
⑵适应症:外伤性或自发性气胸、血胸、脓胸或心胸外科手术后引流⑶置管位置:①积气:锁骨中线第2肋间;②低位积液:腋中线和腋后线之间第6~8肋间;③脓胸:脓液积聚的最低位置⑷护理措施:①保持管道密闭:A.随时检查引流装置是否密闭、引流管有无脱落;B.保持水封瓶长玻璃管没入水中3~4cm并直立;C.用油纱布严密包盖胸腔引流管周围;d.搬动病人或更换引流瓶时,应双重夹闭引流管,防止空气进入;E.若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应立即用双钳夹闭胸壁引流导管,并更换引流装置;F.若引流管从胸腔滑脱,应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消毒处理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并协助医师进一步处理②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防止逆行感染:A. 保持引流装置无菌;B.保持胸壁引流口处敷料清洁、干燥,一旦渗湿应及时更换;C.引流瓶应低于胸壁引流口平面60~100cm,防止瓶内液体逆流入胸膜腔;D.按常规定时更换引流瓶,更换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③保持引流通畅:A. 体位:病人取半坐卧位和经常改变体位,依靠重力引流;B. 定时挤压胸腔引流管,防止其阻塞、扭曲和受压;C. 鼓励病人咳嗽和深呼吸,以便胸腔内气体和液体排出,促进肺扩张。
④观察和记录:A. 密切观察长玻璃管中水柱随呼吸上下波动的情况,一般情况下,水柱上下波动的范围大约4~6cm;B.观察并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⑤拔管※:A. 拔管指征:直管引流48~72小时后,临床观察引流瓶中无气体溢出且颜色变浅、24小时引流液量少于50ml、脓液少于10ml、胸部X线摄片显示肺膨胀良好无漏气、病人无呼吸困难或气促时,即可终止引流,考虑拔管;B. 协助医师拔管:嘱病人先深吸一口气,在其吸气末迅速拔管,并立即用凡士林纱布和厚敷料封闭胸壁伤口并包扎固定;C. 拔管后观察:观察病人是否有胸闷、呼吸困难、发绀、切口漏气、渗液、出血和皮下气肿等27.血胸 临床表现 处理原则小量血胸(成人在0.5L以下)症状不明显①非进行性血胸:补充血容量,解除血胸对肺和纵膈的压迫;②进行性血胸:开胸探查、止血;③凝固性血胸:伤后2周左右,剖胸清除血块;机化性血胸3~4周内进行纤维膜剥脱术;④抗感染:充分引流,营养支持中量血胸(0.5~1.0L)①低血容量性休克表现:面色苍白、脉搏快弱、血压下降、四肢湿冷、末梢血管充盈不良等;②伴胸腔积液表现:呼吸急促、肋间隙饱满、气管移向健侧等大量血胸(1.0L以上)28. 进行性血胸征象※:①临床休克症状逐渐加重,经输血输液等积极治疗后,血压不回升或升高后又迅速下降;②胸腔穿刺抽出的血液迅速凝固或抽出大量积血后,胸腔内积血有迅速上升;③胸腔引流血量每小时>200ml,持续2小时以上,流出的血液色鲜红;④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与红细胞压积连续测定呈进行性下降。
29. 脓胸 急性脓胸 慢性脓胸临床表现①症状:高热、脉速、胸痛、呼吸困难;②肋间隙饱满,气管向健侧移位,叩诊呈浊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①长期低热、食欲减退、消瘦、营养不良;②胸廓内陷,呼吸运动减弱,慢性病容,气管及纵膈偏向患侧,可有杵状指处理原则①控制感染②排除脓液③使肺复张④补充营养①非手术治疗:营养支持、使肺复张②手术治疗护理措施每日或隔日一次行胸腔穿刺抽脓,抽脓后,胸腔内注射抗菌药,每次抽脓量不超过1000ml行胸廓成形术后病人,加压包扎;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30. 肺癌的四种类型※①鳞状细胞癌(鳞癌):发病率最高;②小细胞癌(燕麦细胞癌):恶性程度最高,放、化疗最敏感;③腺癌:周围型肺癌生长较慢;④大细胞癌:较少见,分化程度低,预后差31. 全肺切除术病人的护理:①避免过度侧卧,可采取1/4侧卧位,以预防纵膈移位和压迫健侧肺而导致呼吸循环功能障碍;②胸腔引流管一般呈钳闭状态,以保证术后患侧胸腔内有一定的渗液,减轻或纠正明显的纵膈移位;③一般酌情放出适量的气体或引流液,维持气管、纵膈于中间位置;④每次放液量不宜超过1000ml,速度宜慢。
32. 食管癌(必考)⑴分型※:髓质型(恶性程度高)、蕈伞型、溃疡型、缩窄型(硬化型)⑵转移途径:直接扩散、淋巴转移(最主要的转移方式)、血行转移⑶临床表现:最典型—进行性吞咽困难(中晚期)⑷辅助检查:①影像学检查:a.食管纹理中断、紊乱;b.食管狭窄;c.管壁扩张受限、食管出现僵直;d.充盈缺损;e.龛影;②脱落细胞学检查:普查筛选方法;③纤维食管镜检查:最确切的检查⑸处理原则及并发症:以手术为主;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瘘(最严重)、肺部并发症;肺炎、肺不张、肺水肿等(常见)、乳糜胸⑹术后饮食护理:①术后吻合口处处于充血水肿期,需禁食禁饮3~4日;②禁食期间持续胃肠减压,注意经静脉补充营养;③术后3~4日待肛门排气、胃肠减压引流量减少后,拔除胃管;④停止胃肠减压24小时后,若无呼吸困难、胸内剧痛、患侧呼吸音减弱及高热等吻合口瘘症状时,可开始进食先试饮少量水,术后5~6日可给全清流质,每2小时给100ml,每日6次术后3周后病人若无特殊不适可进普食,但仍应注意少食多餐,细嚼慢咽,进食量不宜过多、速度过快;⑤避免进食生、冷、硬食物,以免导致后期吻合口瘘;⑥因吻合口水肿导致进食时呕吐者应禁食,给予静脉营养,待3~4日后水肿消退后再继续进食;⑦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可发生胃液反流至食管,病人可有反酸、呕吐等症状,平卧时加重,嘱病人饭后2小时内勿平卧,睡眠时将床头抬高;⑧食管胃吻合术后病人,可由于胃拉入胸腔、肺受压而出现胸闷、进食后呼吸困难,应建议病人少食多餐,经1~2个月后,症状多可缓解。
⑺术前胃肠道准备:①食管癌出现梗阻和炎症者,术前1周遵医嘱给予病人分次口服抗菌药物溶液可起到局部抗感染作用;②术前3日改流质饮食,术前1日禁食;③对进食后有滞留或反流者,术前1日晚遵医嘱予以生理盐水100ml加抗菌药物经鼻胃管冲洗食管及胃,可减轻局部充血水肿、减少术中污染、防止吻合口瘘;④拟行结肠代食管手术病人,术前3~5日口服肠道抗生素,如甲硝唑、庆大霉素或新霉素等,术前2日进食无渣流质,术前晚行清洁灌肠或全肠道灌洗后,禁饮禁食;⑤手术日晨常规置胃管,胃管通过梗阻部位时不能强行进入,以免穿破食管,可置于梗阻部位上端,待手术中直视下再置于胃中⑻吻合口瘘的原因、临床表现、护理措施(大题)原因:①食管的解剖特点,如无浆膜覆盖、肌纤维呈纵行走向,易发生撕裂;②食管血液供应呈节段性,易造成吻合口出血;③吻合口张力太大;④感染、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等临床表现:呼吸困难、胸腔积液、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寒战、甚至休克护理措施:①嘱病人立即禁食;②协助行胸腔闭式引流并作常规护理;③遵医嘱予以抗感染治疗及营养支持;④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若出现休克症状,应积极抗休克治疗;⑤需再次手术者,应积极配合医师完善术前准备。
33. 先天性心脏病 病理生理 手术禁忌症 临床表现 并发症动脉导管未闭早期形成左向右的分流严重导致Eisenmener综合征最终死于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 Eisenmener综合征体征: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粗糙响亮的连续性机器样杂音高血压(硝普钠)喉返神经损伤房间隔缺损早期形成左向右的分流严重导致Eisenmener综合征最终死于右心衰胸骨左缘第2~3肋间,吹风样收缩期杂音急性左心衰:①加强观察,限制液体入量和速度,应警惕急性肺水肿;②遵医嘱及时应用吗啡、强心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并吸出血管内分泌物;③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者,采用呼气末正压呼吸(PEEP)室间隔缺损症状:婴儿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甚至左心衰,随生长发育,症状减轻,但常有劳累后气促、心悸体征:胸骨左缘第3、4肋间收缩期震颤,P2↑法洛四联症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代偿性增加发绀、喜蹲踞低心排血量综合征34. 膀胱破裂分类:腹膜内型膀胱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