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维生素与辅酶v说课材料

yulij****0329
实名认证
店铺
PPTX
4.13MB
约39页
文档ID:249592914
维生素与辅酶v说课材料_第1页
1/39

第五章 维生素和辅酶 一、维生素的概念和分类 二、水溶性维生素(重点) 三、脂溶性维生素(了解)一、维生素的概念和分类定义维生素(vitamin)是机体维持正常功能所必需,但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很少,必须由食物供给的一组低分子量有机物质具有外源性、微量性、调节性和特异性通常作为酶的辅酶或辅基,起到传递氢、电子或化学基团的作用脂溶性维生素 (lipid-soluble vitamin)水溶性维生素 (water-soluble vitamin)分类分类 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族、硫辛酸和维生素C属于维生素B族的主要有维生素B1、B2、PP、B6、泛酸、生物素、叶酸及B12 脂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A、D、E、K 1.维生素B1和焦磷酸硫胺素 基本结构:由嘧啶和噻唑通过亚甲基桥连结而成,分子中含硫和氨基,故又称硫胺素(thiamine)维生素B1(硫胺素)维生素B1的辅酶形式焦磷酸硫胺素(TPP)主要生理功能:参与酮酸的氧化脱羧作用,构成酮酸氧化脱羧酶系的辅酶维生素B1在种子外皮及胚芽中、米糠、麦麸、黄豆、酵母、瘦肉等食物中含量丰富缺乏症 维生素B1 缺乏病通常称为脚气病主要表现为神经炎、心肌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

2. 维生素B2和黄素辅基 是由核醇、黄素(6,7-二甲基异咯嗪)缩合而成,故又称核黄素 来源: 动植物,人体可合成 在体内核黄素是以黄素单核苷酸(FMN)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的形式存在FMN是核黄素与磷酸结合的产物FAD是FMN与AMP缩合的产物由于在核黄素的异咯嗪环上的第1、10位氮原子上具有两个活跃的双键,易加氢和脱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FMN和FAD具有氧化和还原型两种形式,作为多种氧化还原酶(脱氢酶)的辅基,起传递氢原子作用n氧化型: FMN 黄素单核苷酸F FAD 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还原型: FMNH2 还原黄素单核苷酸F FADH2 还原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110若缺乏维生素B2,可引起口角炎、唇舌炎、眼角膜炎等3. 泛酸和辅酶A泛酸广泛存在于生物界,又称为遍多酸 泛酸与辅酶A的联系 泛酸与巯基乙胺、3-磷酸-ADP缩合形成辅酶A(coenzyme A, CoA) CoA主要起传递酰基的作用,是各种酰基转移酶的辅酶4. 维生素PP和辅酶I、辅酶II 维生素PP包含烟酸(尼克酸)和烟酰胺(尼克酰胺)烟酸烟酰胺在生物体内,烟酰胺与核糖、磷酸、腺嘌呤组成脱氢酶的辅酶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也称为辅酶I)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也称为辅酶II)。

功能:是多种重要脱氢酶的辅酶在代谢反应中起氢原子(电子)转移作用 吡啶环 氧化型 NAD+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NADP+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 还原型 NADH+H+ (还原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NADPH+H+ (还原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维生素PP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以酵母、花生、谷类、豆类、肉类和动物肝中含量丰富,在体内色氨酸能转变为维生素PP 维生素PP缺乏病人体缺乏维生素PP会引起癞皮病此病常以“三D”在症状为特征,即 皮炎(dermatitis)、 腹泻(diarrhea)、 痴呆(dementia)5. 维生素B6及其辅酶吡啶的衍生物:吡哆醇、吡哆醛、吡哆胺 磷酸吡多醛和磷酸吡多胺是维生素B6的活性形式,作为参与氨基酸代谢的多种酶的辅酶 转氨酶通过磷酸吡多醛和磷酸吡多胺的相互转换,起转移氨基的作用 在氨基酸脱羧反应中为脱羧酶的辅酶 6. 生物素 维生素B7 由噻吩环和尿素结合而成的一个双环化合物,侧链上有一个戊酸 作为多种羧化酶辅基催化CO2的固定及羧化反应尿素噻吩7. 叶酸和叶酸辅酶 叶酸最初有肝脏中分离出,后来发现绿叶中含量十分丰富,因此命名叶酸,又称蝶酰谷氨酸或维生素B9。

叶酸的辅酶形式:四氢叶酸(FH4) FH4是转移一碳基团(C1)酶系的辅酶,是所有氧化水平碳原子一碳单位( -CH3, -CH2-, -CHO)的重要受体和供体 四氢叶酸的主要作用: 作为一碳基团,如-CH3, -CH2-, -CHO 等的载体,参与多种生物合成过程,如甲硫氨酸,嘌呤类和胸腺嘧啶的生物合成8. 维生素B12和B12辅酶 又称钴胺素,含有金属元素钴,有多种形式,如: 氰钴胺素 5-脱氧腺苷钴胺素(辅酶) 甲基钴胺素(辅酶) 羟钴胺素(药用形式) 生理功能:甲基谷胺素作为同型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的辅酶,而脱氧腺苷钴胺素即作为甲基丙二酸单酰CoA变位酶的辅酶 缺乏病:恶性贫血 维生素B12的功能和缺乏病9. 维生素C 来源:除人、猿猴及豚鼠外,各种生物都能合成新鲜蔬菜和水果含丰富维生素C 结构:不饱和的多羟基化合物,以内酯形式存在 性质:具有较强还原性 缺乏:坏血病,又称抗坏血酸 硫辛酸有两种形式,即硫辛酸(氧化型)和二氢硫辛酸(还原型) 硫辛酸作为辅酶,存在于丙酮酸脱氢酶和-酮戊二酸脱氢酶中,起到递氢和转移酰基的作用 硫辛酸在自然界广泛分布,肝和酵母中含量丰富尤为丰富在食物中硫辛酸常和维生素B1同时存在。

10. 硫辛酸Vit 别名 生理功能 缺乏症 A 视黄醛 合成视紫红质 夜盲症、干眼病 D 钙化醇 促进钙磷吸收 佝偻病、软骨病 E 生育酚 抗氧化 治疗习惯性流产 K 凝血Vit 合成凝血因子 凝血时间延长三、脂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A(菠菜、番茄、胡萝卜和动物肝脏、奶制品、鱼肝油) 维生素D(鱼肝油、动物肝、蛋为主要来源) 维生素E(植物油) 维生素K(K1存在动物肝及叶植物中,如蔬菜;K2由肠道细菌合成)第五章 维生素与辅酶每组2-3人,10-15分钟,阐述内容(概念,结构,组成,功能,应用) 维生素B1和焦磷酸硫胺素;维生素B2和黄素辅基(郭方田,隆芬,冉莎莎) 泛酸和辅酶A;维生素PP和辅酶I、II(李秋红,刘露) 维生素B6及其辅酶;生物素(陈子雯,何霞,夏莹) 叶酸和叶酸辅酶;维生素B12和B12辅酶(黄冰琳,黄紫然,何幸弘) 维生素C;硫辛酸(黄逸郎,王勇,杨祎) 维生素A、D(李永超,林骏骞,罗涵夫) 维生素E、K(林结琴,刘胜男)习题 变构酶(allosteric enzyme) 同工酶(isozyme)在某种因素作用下,有些酶发生构象变化而改变活性,这类酶叫别构酶或变构酶。

存在于同一种属生物或同一个体中能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但酶蛋白分子的结构、理化性质和生化特性存在明显差异的一组酶 将下列化学名称与B族维生素及其辅酶形式相匹配?(A)泛酸;(B)烟酸;(C)叶酸;(D)硫胺素;(E)核黄素;(F)吡哆素;(G)生物素1)B1 ;(2)B2 ;(3)B3 ;(4)B5 ;(5)B6 ; (6)B7 ;(7)B9; (8)B12)FMN;()FAD;()NAD+;()NADP+;()CoA;()PLP;()PMP;()FH2,FH4;()TPP (A)(4)(); (B)(3)(),(); (C)(7)(); (D)(1)(); (E)(2)(),(); (F)(5)(),(); (G)(6)PLP:磷酸吡哆醛;PMP:磷酸吡哆胺。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