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第八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48030116 上传时间:2022-01-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82.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第八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第八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第八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第八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第八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右图表示某二倍体动物体内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这个细胞所处的时期为( )A有丝分裂中期 B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C减数第二次分裂中 D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参考答案:A2. 下列过程与生物膜的流动性无关的是()A.浆细胞分泌抗体 B.核糖体上合成的解旋酶进入细胞核C.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复原 D.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参考答案:B3. 如图所示为患甲、乙、丙、丁四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已知甲病为伴性遗传病,-9不携带丙病的致病基因,控制丙病的基因与控制乙病

2、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丁病在自然人群中男女患病概率相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自然人群中,甲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B丙病可能是红绿色盲,母亲患丙病,儿子也应患丙病 C乙病应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控制乙病的基因与控制丁病的基因独立遗传 D丁病很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该家族丁病的发病率较高参考答案:B【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专题】遗传系谱图;人类遗传病【分析】根据题意分析系谱图:甲病为伴性遗传病,并且生了个女性患者,因此该致病基因一定位于X染色体上;又由于患甲病的6号生了一个不患甲病的14号,因此该病一定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9不携带丙病的致病基因,而两个不患丙病的9号和10号生

3、了一个患丙病的15号,因此该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由于系谱图可以判断,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又由于“控制丙病的基因与控制乙病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于“丁病在自然人群中男女患病概率相同”,因此该病最可能是常染色体遗传病【解答】解:A、甲病为伴性遗传病,并且生了个女性患者,因此该致病基因一定位于X染色体上;又由于患甲病的6号生了一个不患甲病的14号,因此该病一定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因此在自然人群中,甲病男性患者少于女性患者,A错误;B、-9不携带丙病的致病基因,而两个不患丙病的9号和10号生了一个患丙病的15号,因此该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因此丙病可能是红绿色盲,母

4、亲患丙病,儿子也应患丙病,B正确;C、由于系谱图可以判断,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又由于“控制丙病的基因与控制乙病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但是根据题干和系谱图无法确定乙病和丁病的致病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C错误;D、根据题干和题图判断丁病为常染色体遗传,由于具有代代遗传的特点,因此最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人类遗传病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不同遗传病的遗传特点以及遗传病类型的判断方法,能够根据题图和题干判断四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并结合选项准确分析,难度适中4. 如图为不同因素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图,AB代表酶促反应速率坐标(010

5、0%),AC代表温度坐标(070 ),CB代表溶液酸碱度坐标(pH0.11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各线段含义提示:例如EH线段表示温度为E时,该酶的酶促反应速率为H)AGH线段所代表的酶其最适温度在DE范围内BFI线段可用来体现胃蛋白酶的作用特点C据图可说明影响某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还可能有酶的数量和底物浓度DGH、GI线段所代表的某酶酶促反应速率差异的关键影响因素是温度参考答案:D5. 如图表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关系的部分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下丘脑通过垂体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B当细胞外液渗透压过高时,上图中激素X的含量增加C图中表明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中存在反馈调节机制D促

6、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激素有拮抗作用参考答案:D【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二者相互协调地发挥作用: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基本方式: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基本方式不相同,前者是反射,后者是与靶器官或靶细胞特异性结合,调节其特定生理过程的速率,而不启动一个新的代谢过程,只起着把调节组织活动的信息传递给靶器官或靶细胞的作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信息传递方式:前者是以局部电流方式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以神经递质形式在神经细胞之间单向传递

7、;后者是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解答】解:A、性激素的分泌有下丘脑垂体性腺的分级调节,下丘脑通过垂体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A正确;B、据图分析,X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当细胞外液渗透压过高时,上图中激素X的含量增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肾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维持机体的水分平衡,B正确;C、图中表明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中存在反馈调节机制,C正确;D、甲状腺激素对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具有反馈调节作用,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激素的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意在强化学生对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6. 向日葵是自交不育一年生的植物,其花色中有色花对白色花为显性。某海岛上有2株杂合子植株,且它们的

8、后代个体间均可以两两自由杂交,假定该种群处于遗传平衡状态。F3的有色花与白色花的比例为A31 B21C97 D11参考答案:A7. 生物防治在防治有害生物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例如1957年广东从国外引进澳洲瓢虫防治木麻黄上的吹绵介壳虫,长期以来,澳洲瓢虫已在广东省许多地方定居并持续发挥其控制害虫的作用。试问这属生物防治类型中的 A输入 B接种 C增补 D大量释放参考答案:A8. 肥胖是引发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肥胖糖尿病患者多会发生心血管并发症。(1)胰岛素作为_分子调节血糖含量。健康人血糖浓度升高时,_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胰岛素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激活细胞内的信号通路,促进血液中的葡萄

9、糖进入细胞。葡萄糖在细胞中通过_过程释放能量,也可合成糖原或转化为_。(2)已有研究发现物质A与肥胖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关。为研究物质A的作用,科研人员分别在不同培养基中培养大鼠正常心肌细胞,用适量胰岛素处理后进行测定,结果如图1。实验中使用高糖高脂培养基模拟的是_。实验结果说明物质A的作用是_。(3)图2所示为胰岛素调节主要信号通路。为进一步研究物质A的作用机制,科研人员检测了上述实验中高糖高脂培养基中细胞内相关物质含量,结果如图3。综合图2 和图3可知,物质A影响胰岛素作用的机制是_。参考答案: (1). 信息 (2). 胰岛B (3). 细胞呼吸(氧化分解) (4). 脂肪、某些

10、氨基酸等 (5). 肥胖的糖尿病患者的内环境 (6). 抑制胰岛素对心肌细胞摄取葡萄糖的促进作用 (7). 使IRS-1的量下降,使AKT的磷酸化减弱【分析】1. 血糖的来源包括:食物消化、吸收;肝内储存的糖原分解;脂肪和蛋白质的转化。血糖的去路包括:氧化转变为能量;转化为糖原储存于肝脏、肾脏和肌肉中;转变为脂肪和蛋白质等其他营养成分加以储存。胰岛是体内调节血糖的血糖浓度的主要器官,肝脏储存肝糖原。此外,血糖浓度还受神经、内分泌激素的调节。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直接降低血糖的激素。当人体摄入食物后,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开始上升,此时胰腺就会分泌胰岛素进入血液,胰岛素可以协助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血糖的

11、消耗和转化为非糖物质。2.分析图1: 以培养基中为正常值的葡萄糖和脂肪时,葡糖糖摄取量作为参照,当实验组中同时加入高糖和高脂,不加物质A合成抑制剂时,葡糖糖摄取量降低,当实验组中同时加入高糖、高脂和物质A合成抑制剂时,葡糖糖摄取量与正常值一致。 3.分析图2:胰岛素的作用机制,胰岛素被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识别,激活IRS-1蛋白,此蛋白的活化可以促进Akt蛋白磷酸化为p-Akt,磷酸化的p-Akt蛋白发挥作用,促进葡糖糖的吸收和糖原合成等途径,降低血糖。【详解】(1)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直接降低血糖的激素,作为信息分子调节血糖含量。健康人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胰岛素与靶细胞膜

12、上的受体结合后,激活细胞内的信号通路,促进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细胞,促进血糖的消耗和转化为非糖物质来降低血糖:葡萄糖在细胞中通过细胞呼吸(氧化分解)过程释放能量,也可合成糖原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等。(2)本实验探究的是物质A与肥胖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的关系,因此高糖高脂培养基模拟的是肥胖的糖尿病患者的内环境。实验设置了一个对照组,两个实验组,对照:以培养基中为正常值的葡萄糖和脂肪时,葡糖糖摄取量作为参照,实验组:当实验组中同时加入高糖和高脂,不加物质A合成抑制剂时,葡糖糖摄取量降低,当实验组中同时加入高糖、高脂和物质A合成抑制剂时,葡糖糖摄取量与正常值一致。说明物质A的作用是抑制胰岛素

13、对心肌细胞摄取葡萄糖的促进作用。(3)由图2可知是胰岛素的作用机制的信号通路,胰岛素被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识别,激活IRS-1蛋白,此蛋白的活化可以促进Akt蛋白磷酸化为p-Akt,磷酸化的p-Akt蛋白发挥作用,促进葡糖糖的吸收和糖原合成等途径,降低血糖。以胰岛素和物质A合成抑制剂都不加入的组作为对照组;正常组IRS-1蛋白、p-Akt的量都会增多,该组为同时加入胰岛素和物质A合成抑制剂的组;加入胰岛素,不加物质A合成抑制剂的组,IRS-1蛋白和p-AKT蛋白的量明显降低,说明物质A影响胰岛素作用的机制是使IRS-1的量下降,使AKT的磷酸化减弱。【点睛】本题以探究物质A与肥胖糖尿病患者心血管

14、疾病的发生过程为载体,考查了血糖调节-胰岛素的作用,信号通路、探究物质A 影响胰岛素的作用机制,该题需要考生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可以从题文中提取有用信息,再整合学过的相关知识,找到该题的考查点,此类题目一般比较灵活,并且有一定难度。要牢固掌握知识点,学会灵活运用是该类题目的难点。9. 如图表示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四环素抑制tRNA与细菌核糖体的A位点结合,使蛋白质合成停止,从而阻断细菌的生长,常用于治疗一些细菌引起的疾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核糖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mRNAB. 四环素与A位点结合促进了新肽键的形成C. 人体细胞与细菌细胞的核糖体形成都与核仁有关D. 图中从E位点离开的tRNA可转运甲硫氨酸参考答案:D【分析】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过程发生在细胞核中,原料是核糖核苷酸,模板是DNA的一条链,还需要酶和能量;翻译发生在核糖体上,原料是氨基酸,模板是mRNA,此外还需要酶、能量和tRNA(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详解】A、核糖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rRNA,A错误;B、根据题干信息“四环素能抑制tRNA与细菌核糖体的A位点结合使蛋白质合成停止”可知,四环素与A位点结合能抑制蛋白质的合成,B错误;C、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核仁,C错误;D、完成翻译的tRNA离开核糖体后,又可以去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