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海市北蔡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现代诗派翟长兴现代诗派,是对三十年代到抗战前新崛起的有大致相似的创作风格的年轻的都市诗人的统称现代诗派因《现代》杂志而得名,其兴起的标志,即是1932年在上海创刊的由施蛰存、杜衡主编的《现代》杂志戴望舒是现代派诗歌领袖,重要的诗人还有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施蛰存、金克木、废名等等,他们都以各自意象新颖、想象独特的诗作,推进现代派诗歌的发展在上世纪30年代阶级对垒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现代派诗人们大多是游离于政党与政治派别之外的边缘人;同时,许多人来自乡土,在都市中感受着传统与现代双重文明的挤压,又成为乡土和都市夹缝中的边缘人他们深受法国象征派诗人的影响,濡染了波德莱尔式的对现代都市的疏离感和陌生感及魏尔伦式的世纪末颓废情绪而五四运动的退潮和大革命的失败,更摧毁了年青诗人的纯真信念,辽远的国土由此成为一代诗人的精神寄托戴望舒的《雨巷》典型地表达了一代青年普遍的理想幻灭的忧郁情绪作为理想象征的“丁香一样的姑娘”,用暗示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追求美好理想而不得的那种孤苦心情这点深受法国象征诗人魏尔伦的影响,在诗艺上,现代派诗人注重暗示的技巧,很少直接呈示主观感受,采用意象隐喻、通感、象征来间接传达情调和意绪,这使得现代派诗歌大多含蓄、朦胧,既避免了狂叫、直说,又纠正了初期象征派晦涩难懂的弊病,创造性地转化了波德莱尔、魏尔伦的象征主义诗艺,。
现代派诗人重视向内在的心灵世界和平凡的日常生活开掘诗的题材,运用象征的意象与曲折隐藏的方法,表达其忧伤之思情,追求“象征派的形式、古典派的内容”的统一现代派诗歌的现代诗形体体现在表层形式上,它有以象征主义为主、兼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意象派的艺术特点;而在审美趣味和文化心理取向上则显示出鲜明的古典主义特征,呈现出朦胧而又明朗、单纯而又丰富的东方民族审美特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东方民族现代诗正是现代派诗人们这样孜孜不倦,兼收并蓄,不断地进行着“化古化欧的创造性的转化工作”,使中国新诗既民族化又现代化,从而构建起真正的东方民族现代诗现代派诗歌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诗坛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标志着中国新诗的成熟,是东方民族现代诗构建发展的开始其所追求的开掘内心和传达朦胧的美学原则,对于新诗艺术表现的含蓄与丰富,对诗的艺术本质的思考与探索,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无疑是有积极意义与独特的贡献选自《理论观察》,有改动)1. 下列有关“现代诗派”的表述,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A. 现代诗派的诗人多无政治派别,是来自乡村、在城市生活而遭受乡村、都市文明挤压的边缘人B. 现代诗派以施蛰存、杜衡主编的《现代》杂志为阵地,他们创作的诗歌标志了中国新诗的成熟。
C. 现代诗派是指在上世纪30年代到抗战前新崛起的创作风格上大致相似的年轻都市诗人的统称D. 现代诗派诗人追求化古化欧的创造性工作,使中国新诗成为具有民族性、现代化特征的现代诗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现代诗派的得名源于1932年在上海创办的《现代》杂志,杂志汇集了许多大城市的诗人,并刊发了许多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作B. 戴望舒是现代诗派的领袖,其《雨巷》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诗人理想的象征,诗歌表现了当时青年普遍存在的理想幻灭情绪C. 现代诗派有两个明显的特点:诗歌注重使用象征手法;具有鲜明的古典主义风格,审美特色有东方民族矛盾心理,如朦胧而明朗D. 现代诗派诗人创作的诗歌很少直接表达主观感受,往往采用暗示的方法,间接表达内心情感,纠正了初期象征派晦涩难懂的问题3.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现代诗派诗人深受法国象征派的影响,再加上大革命失败对诗人信念的摧毁,使得他们的视野投放到中国更广阔的疆域B. 现代诗派的诗人都各自以意象新颖、想象独特的诗作,推进了现代诗派的发展,形成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诗坛的美景C. 波德莱尔、魏尔伦的诗歌特征等对现代诗派的诗人影响很大,但现代诗派的诗人并没有生搬硬套,而是进行创造性转化。
D. 现代诗派重视内心世界和平凡生活,诗人用曲折、隐藏方式和象征的意象表达内心情感,在中国新诗发展中有独特贡献参考答案:1. A 2. C 3. A1. 试题分析:A项,扩大范围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三段,由原文“现代派诗人们大多是游离于政党与政治派别之外的边缘人;同时,许多人来自乡土,在都市中感受……”可知,现代诗派的诗人并不是都来自乡村,而是“许多人来自乡土”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表述为“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此题的B选项就属于强加因果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C项,曲解文意审美特色有东方民族矛盾心理”错误,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倒数第三段,原文“呈现出朦胧而又明朗,单纯而又丰富的东方民族审美特色”的意思是多层面的审美特征,不是矛盾心理。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题干要求,分析各个选项,找出答案A项,曲解文意由原文“而五四运动的退潮和大革命的失败,更摧毁了年青诗人的纯真信念,辽远的国土由此成为一代诗人的精神寄托”可知,“使他们的视野投放到……疆域”的只是“大革命失败对诗人信念的摧毁”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这些桥冯文超①昆仑险,唐古拉高,在两山之间的铁路线上,火车轰隆隆地驶过几百座铁路桥那些桥最长的达十几公里,绵延望不到边列车驶过的铿锵声仿佛是桥在歌唱那不是小夜曲,也不是咏叹调,而是英雄交响曲那种铿锵声调,无论是彻骨严寒的风雪天气,还是紫外线强烈的炎夏,只要有列车通过,你都会听到应该说,列车通过时,是桥最激动的时刻,自然也是它体现自身价值的时刻②桥是沟通的纽带,逢山修路,遇水架桥纵观天路上的这些桥,没有仪态万方的造型,没有浓艳色彩,当然也有拉萨河大桥那哈达般洁白优美造型的,但大多数是普普通通的混凝土结构桥远远望去,呈现的是水泥、钢铁、石子,是一种力的展示望着它,如望男子汉雄健的脊梁,敬畏感油然而生③桥常常是和水连在一起的,可是青藏铁路上的桥不光是跨水而过,无水也有桥这里以桥代路,其原因是火车过冻土地带要架桥,给野生动物设置通道也要架桥,让它们从桥洞通过。
④有水的桥自然都一样,说说没水的桥天路上给野生动物铺设通道的桥,最有代表性的是清水河大桥,长度为十几公里,桥墩有一千多个,是青藏铁路上最长的桥,远望如一架天梯直抵远处洁白的雪山它的桥孔就是野生动物的通道,让那些没翅膀的生命从中通过⑤桥隧车间主任靳东发告诉我,每年草滩上野花点点竞妖娆时,通道便开始派上用场了灰褐色、土黄色的藏羚羊开始迁徙,去卓乃湖交配繁衍,一批接一批,而最大的一批,竟有几千只,浩浩荡荡地通过通道头羊走在前边,两只长犄角像仪仗队的指挥杖,带领着一支长长的队伍去远征它们快速过桥洞时,像士兵奔赴战场,闪电一般快,颇为震撼这时,正在干活的桥隧工们会立即放下工具,也快速钻进隐蔽处,屏声敛息,不打扰这些可爱的西部的精灵一次,一只小藏羚羊见桥头铁路防护网里长着青草,就去吃,头卡在网格里不能动工人们把它救出来,用牛奶喂养,然后放生从此以后,防护网换成密度更高的网格,再没有藏羚羊被卡住这座清水河大桥上走火车,下走野生动物好天气时,从昆仑山飘来的白云如长长的哈达舒展着、缭绕着,而远处唐古拉雪山送来清凉的风,宽阔的草滩虫吟鸟唱,悠闲的野生动物欢乐蹦跳,桥也叩动多孔清风,与人、与大自然和谐交谈⑥一对自驾的旅行者在桥边沿路上丢了一个包裹,里边有现金、衣服,想着肯定是找不到了,略感绝望地问了一下桥隧工,结果完整地找到了包裹,里面的东西丝毫不差。
感激的旅游者望着那一张泛着高原红的脸,心里发热,将新款的冲锋衣送给小伙子小伙子喜欢极了,拿出自己一件工作服,上边有橙黄防护色彩和一个鲜红的铁路路徽,回赠给旅游者,俩人高兴地穿着互换的衣服合了一个影旅游者说,穿上这件衣服,握着他的手,好像二人心灵上搭了一座桥!⑦这些桥架在山水之间,冻土之上,起着连接沟通的作用高寒缺氧、烈日暴晒,狂风飞沙,不管山险水恶,或是荒漠旷野,它都恪守着职责,对于“担当”这个词受之无愧⑧桥是有灵气的,有血肉的,有人情的人们对桥是感恩的!⑨行驶过青藏铁路的人,会记住雪山、草原、湖泊,也会记住这些铁路桥吧?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 文章第①段,简要介绍了青藏铁路桥的位置,并运用比喻手法突出铁路桥的价值B. 文章第②段写大多数青藏铁路桥没有优美的造型、艳丽的色彩,为写桥隧工人做了铺垫C. 文章第⑤段描绘了藏羚羊穿过青藏铁路桥洞的场面,笔墨饱满,形象生动,场面震撼D. 文章最后一段以揣测的语气作结,婉转地表达赞美了之情,同时,呼应开头,也照应了题目5. 文中第⑤段划线的句子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 本文中的“桥”有什么意蕴,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4. D 5. ①本段写景用诗意的笔墨描绘了一幅自然与桥优美的画面②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③侧面表现了桥隧工人保护环境的意识 6. ①交通之桥,沟通不同地域②和谐之桥,沟通了人与大自然③心灵之桥,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A项“画龙点睛”“奠定了雄壮的基调”错,C项“给人以催人奋进的力量”错,D项“惋惜”错,是婉转的赞美,同时结构上呼应开头,照应题目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总的来说主要从它与刻画人物、情节展开、表现主题的关系上考虑第五段画线部分从内容上看,写的是桥所在地的美景,蓝天白云,动物悠闲,桥“与人、与大自然和谐”统一,表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再联系上文来看,这种美景恰是工人们在工作中注重保护动物,注意保护植被的结果,由此可总结出这段文字侧面表现了桥隧工人的环保意识点睛: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总的来说主要从它与刻画人物、情节展开、表现主题的关系上考虑自然环境(景物描写)描写的一般作用①渲染气氛②烘托人物形象、心情③推动情节发展④交代背景、暗示社会环境⑤揭示或深化作品主题答题格式: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根据要求还可以这样来组织语言表达: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6题详解】试题分析:文中说“桥是沟通的纽带”,这是对桥的总体解释第二段中“逢山修路,遇水架桥”,写的是桥的本义,也就是交通之桥;第四段、第五段“它的桥孔就是野生动物的通道,让那些没翅膀的生命从中滑翔”“桥也叩动多孔清风,与人、与大自然和谐交谈”,这里的桥沟通了人与大自然,也就是和谐之桥;第六段写了一个旅游者和桥隧工人的故事,“好像心灵上搭了一座桥”,这里突出的是桥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作用,也就是心灵之桥点睛:本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一般的解题思路是:对内涵比较丰富的词语要注意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