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西咸一体化消息(Word)

玩***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7.51KB
约19页
文档ID:236437815
西咸一体化消息(Word)_第1页
1/19

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西咸一体化消息  西咸一体化最新消息|西咸一体化是大西安进展的趋势吗? 自秦孝公设置咸阳县始终到1949年,大约经受了2300年西安咸阳在同一个县级或地级政区的管辖之下持续时间达1900年左右,而分属两个不同政区的管辖时间只有400年左右西安咸阳近在咫尺,这种地缘政治已经把它们紧密地连在了一起从目前形势和长远利益看,都有必要把咸阳市区划归西安市,促进两市共同进展,到达双贏的目的 在中国历史上,每一个朝代都有自己的行政区划政区是为加强统治而对全国进行分区和对地方政权实行肯定组织形式的一种制度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把郡县制度推行于全国从今以后,这一制度就始终被后世所因袭,只是到了唐代以后,郡的名称没有了,但县的建制却被保存下来县的管辖范围也比较稳定,大致为方百里只有地级和省级政区改变较大,分合频繁,到了明清两代,才真正形成了省、地、县三级政区,证明三级地方政区的管辖模式是行之有效的 地方政区的划分关系到行使政治权力和经济建设的大事,划分得当,有利于行使政治权力和经济建设,否则,就会制约政治权力的行使和经济建设的进展 在人民当家作主的今日,政区的划分首先要有利于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进展。

历史是一面镜子,讨论历史上西安咸阳政区的划分,对划分今日的西安咸阳政区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历史上的西安与咸阳 西安的名称起源于明代,但今日的西安事实上就是古代长安的延续和进展为了行文方便,谈历史上西安咸阳政区划分时一律以西安相称 1、县级政区的西安与咸阳 咸阳作为政区名称早于长安(西安),最早的长安只是咸阳郊区一个乡聚的名称西汉建都长安,长安才成为政区名称 秦孝公十二年(前350)筑咸阳城,因在九嵕山之南,渭水之北,山水俱阳,故名咸阳这也就是战国时秦的咸阳县次年,迁都咸阳,咸阳成为秦的首都秦咸阳横跨渭河南北,辖区不断扩大,今咸阳市区和西安市区的大部分都在秦咸阳县的管辖之下 横桥是连接渭河南北两部分的纽带,形成"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的态势,使咸阳的总体布局以宫殿为中心,以市场和居民区为辅助的不断向四周扩大考古发掘证明,秦王宫和仿建的六国宫殿大致均在咸阳原上,而离宫别馆、市场和居民区都在原下的平坦地区渭河以南最有名的离宫有兴乐宫(即汉长乐宫)、六英宫、长安宫、章台宫(即汉建章宫),以及最享盛名的阿房宫(西安西郊赵家堡与大古村之间)。

另外还有宗庙和东陵,以及后来的秦始皇陵阿房宫是作为"朝宫'来兴建的,证明秦代的政治中心已大有向渭河以南移动,取代咸阳宫之趋势这主要是渭南地形平坦、自然环境优越,能够容纳更多的人口和供水方便的原因秦咸阳有多少人口不得而知,仅从秦始皇一次迁徙天下富豪12万户于咸阳可知,秦咸阳已进展成为五六十万人的大城市,仅靠渭北是无法供给的咸阳原上缺水,只有向渭南进展才能解决供水问题,"二川溶溶,流人宫墙',正是这种形势的真实写照渭南还有上林苑,是皇帝游猎的场所 今日,由于渭河不断北移,秦咸阳所辖的大部分地区都在渭河以南,为今日西安市所管辖,咸阳原上仅有宫殿遗址而已 西汉在渭南以秦代的离宫为基础,设置长安县, 迁都长安,兴建了长安城因此,司马迁说:"长安, 故咸阳也'也就是说,汉长安是秦咸阳的一部分 在设置长安县以前,已在秦咸阳设置新城县,把秦咸阳县辖区一分为二,分管渭河南北这是咸阳与长 安在县级政区上的第一次分别,但仅维持了6年高帝七年(前200)又废新城人长安县,长安咸阳又合二为一,大约持续了86年到武帝元鼎三年(前 114)又设立渭城县,再次把咸阳从长安分别出去,始终维持到西汉末年,历时120余年。

新莽时期改西汉 渭城县为京城县,管辖今咸阳市区,历时14年 东汉建立后,恢复长安旧名(新朝为常安县),并把京城县撤销并人,长安咸阳又一次合二为一,历经曹魏、西晋、前赵,长达300余年只是到后赵时,在今咸阳市区设立石安县,西安与咸阳的县级政区再次分别,历时30年 从秦设咸阳县,到后赵石安县,历时700年左右在这700年期间,西安与咸阳的县级政区合二为一达530年左右,分别的时间仅170年左右 2.地级政区的西安与咸阳 从秦到西汉中叶以前,今西安咸阳市区都在一个地级政区管辖之下,秦称内史,西汉中叶以前称右内史今咸阳市区在西汉后期划归右扶风,新朝时归京尉郡,后赵时归扶风郡咸阳名称的再次出现就是前秦的咸阳郡,郡治长陵城,今咸阳市区归泾阳县和灵武县分管历经后秦、北魏、西魏和北周,尽管县级政区不断变迁,但均在咸阳郡的管辖之下而同一时期,今西安市区在西汉后期划归京兆尹,新朝为光尉郡,东汉改为京兆尹,曹魏仍称京兆郡,历经西晋、前赵、后赵、前秦(京兆尹)、后秦、北魏、西魏 (京兆尹)和北周,尽管县的名称还有变迁,但辖区比较稳定,只是东汉、魏、晋、前赵时辖有今咸阳市区,北周时,今西安市区为长安、万年二县分管。

假如从前秦的咸阳郡算起,咸阳郡与京兆郡并列时期只有5个朝代,持续时间270年左右若再加上西安咸阳县级政区的分别时间,大约持续了400余年 隋代建立后,大力整顿魏晋南北朝时代混乱不堪的地方政区,撤销郡的建制,以州统县,后来又改州为郡,以郡统县,形成地方两级政区京兆郡的辖区东到今华阴市,西至今杨凌区,北包今宜君县,南有今柞水县,范围十分宽阔,今西安咸阳市区均在京兆郡的管辖之下隋代的京兆郡,为西安咸阳在一个地级政区管辖之下奠定了基础唐改名京兆府, 除五代时后梁改称大安府外,京兆府的名称始终延续到北宋末年元改京兆府为安西路,后称奉元路, 明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府的名称始终持续到清代末年西安的名称兴起于明初 从隋代的京兆郡始终到明清的西安府,历时 1300余年尽管地级政区的名称和辖区不断变迁, 但西安咸阳始终在一个地级政区的管辖之下而且不管政区大小怎样分合,西安始终处于该政区的中 心位置,是该地级政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对全国政区进行整治,1913年1月2日公布了《划一现行各省地方行政组织令》,宣布前清的府、州、厅一并废弃,改为县治 在县之上,设立了道的建制,地方政区形成省、道、县 三级制。

今西安咸阳市区属于关中道1933年废除道的建制,以省辖县1935年到1939年,先后设置行政督察区,即专员公署,西安咸阳市区属第10 行政督察区(1939年),专员公署驻咸阳专员公署是省政府的派出机构,名义上不是一级地方政区,事实上起着一级地方政区的作用由此可见,民国时期西安咸阳市区仍旧在一个地级政区的管辖之下 从秦设置咸阳县,即公元前350年始终至1949年,历时2300年,西安咸阳市区在县地两级政区统 一管辖之下达1900年左右,分别期仅400余年 3.政区分合说明了什么 政区划分是政治统治的基础,政治越衰败,政区划分越混乱到了政治清明时期,又整顿地方政区, 使其不仅有利于加强统治,也有利于地方社会经济的进展 西安咸阳市区在县地两级政区分别的大部分时间,恰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即东晋南北朝时代,政治统治混乱不堪,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为了加强统治,不断析置政区,使政区的职能成为单 纯政治统治的工具,起不到促进社会经济进展的作用好在中国历史上分裂的时间短,统一的时间长,在统一时期政区的划分比较规范和稳定,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社会经济的进展 西安咸阳市区在县地两级政区统一管辖时期,作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达400余年之久,作为省地级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有将近1500年。

在县地两级政区的统一管辖之下,西安咸阳市区的社会经济得到了空前进展,秦咸阳和汉唐长安的考古发掘都证明了这一点秦咸阳和汉长安城的人口达五六十万,唐长安城的人口更达100万之众,这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空前的仅从城市人口一项,就可以证明当时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大进展这是因为西安咸阳市区的地缘政治不允许分别,只有在一个政区的管辖之下,才有利于社会经济的进展"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正是西安咸阳市区地缘政治的绝妙写照尽管渭河南北地理环境有明显差异,但一桥相通,使它们连为一体,不仅可以弥补地理条件的缺乏,而且可以优势互补,得到共同进展秦建都咸阳,充分利用了渭河以南平原开阔、水源丰富的优势,使咸阳快速崛起,成为全国有名的经济都会西汉建都长安,则利用咸阳原地势高亢的特点,在咸阳原上建筑帝陵,设置陵县,并迁天下富紊于陵县,使咸阳地区成为长安附近一个特别的经济区,人口众多,社会经济繁华唐代建都长安,利用咸阳桥,使今咸阳市区成为皇帝西去九成宫(今麟游县)避署的必经之地,以及唐代多次去法门寺迎送佛骨的前哨阵地,咸阳依长安而繁华就成为不言而喻的事情 在咸阳西安建都时期和失掉国都地位以后,西安咸阳所以不行分别,必需在同一个政区的管辖之下,也是地理环境使然。

这就是横贯关中地区的交通道路必需在咸阳渡过渭河,"咸阳古渡几千年'正是真实记录自古以来,关中地区的东西大道,在咸阳以西走渭河以北,在咸阳以东走渭河以南咸阳附近所以成为关中东西大道的分界线,就是因为咸阳以东的渭河北岸有径河、石川河、洛河等大河注入,横渡这些河流特别困难,从咸阳东去的大道就不能不走渭河以南,与此相反,咸阳以西的渭河南岸,则有沣河、涝河、黑河等大川注入,而咸阳原上地形平坦,东西一二百里却没有一条河流,从咸阳西行,当然以走渭北的咸阳原最为理想同时,咸阳附近的渭河河势顺畅,两岸土质坚硬,有"十里长峡'之称,河道很少摇摆,简单建立渡口或修建桥粱,因此,咸阳古渡就能延续数千年而不衰直到今日关中东西大道的分界仍在咸阳,这条东西大道沿渭河南北伸展,犹如一道彩虹,把历史名城西安、咸阳连在了一起 历史上的西安咸阳所以长期在一个县级或地级政区的管辖之下,就是因为有名的丝绸之路开拓以后,它在咸阳歧分为二:一条从咸阳向北,大致走今西兰公路,经礼泉、乾县、彬县、长武西去;一条从咸阳西去,大致走今西宝北线,经武功、扶风、岐山、风翔、千阳、陇县西去,所以咸阳就是掌握关中地区丝绸之路的枢纽,成为西安的西大门。

在和平常期,居住在长安城的皇帝西去祭陵、避暑等,都要从咸阳出发,促进了长安、咸阳的繁华;战时,要保卫长安城,必需首先保卫咸阳桥,守住西大门汉文帝时匈奴大举入侵上郡、云中,文帝即令三将军屯兵细柳、霸上和棘门(渭北),形成犄角之势,保卫长安城唐代初年突厥兵临城下,李世民单骑赴会便桥(咸阳桥),突厥退兵,使长安免遭兵资燹这些例证都可以说明,长安城的安危系于西大门西安咸阳的这种地缘政治把它们紧密地连在一起,共荣共辱,同呼吸,共命运 二、调整西安咸阳政区势在必行 自秦把郡县制度推行于全国以后,中国的政区划分始终处在变迁之中但这种变迁都是形势使然,即因时而立,因势而变不过从总的进展趋势看,还是越变越合理,越变越稳定 解放以后,西安咸阳政区因袭了民国后期的态势1928年西安设市,尽管后来市的辖区大小,地位高低不断变迁,但最终以地级市的地位稳定下来,近年来才提升为副省级城市1952年设置咸阳市,为县级市1958年撤销咸阳县,把沣东乡的部分土地划归西安市,其他均划归咸阳市1960年咸阳升为地级市1961年又降为县级市,改属咸阳专区1966年咸阳市改属西安市,1971年又还归咸阳地区。

1983年撤销咸阳地区所辖各县划归咸阳市,咸阳又成为地级市 从以上简述可知,解放以后西安成阳市区在一个地级政区管辖之下的时间很短主要还是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地级政区造成这种现象的缘由,明显是社会经济进展滞后的原因,政区分合只适应了社会经。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