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芦林铺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233979998 上传时间:2022-01-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常德市芦林铺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湖南省常德市芦林铺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省常德市芦林铺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常德市芦林铺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常德市芦林铺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微型小说胸章,完成0710题胸章(丁维法)何局长省里开会回来,胸前佩戴的那枚银光闪闪的“为人民服务”胸章引得大家无不看上两眼。调皮的打字员芳芳非要借戴几天不可。何局长一本正经地说:“这不中,这是白金的,一枚就是一千多元呢!”为了落实省土地工作会议精神,何局长带着秘书走了十一个县市区。所到之处,何局长胸前的那枚胸章无不引起注意。十多天的活动中,何局长有一种行为使田秘书捉摸不透:刚到一地时何局长胸前的胸章总是银光闪烁,可到了晚上进到舞厅直到第二天离开时就看不到那枚胸章在他胸前闪烁了;在赶赴另一个县市区的路

2、上,他又从兜里掏出那枚胸章端端正正地挂在胸前回到机关后,人们再没见到何局长佩戴那枚胸章。那位打字员遇到局长又撒娇地说:“何局长,你把那枚胸章借我戴一天不行吗?”何局长耸耸肩膀说:“对不起,这次下乡丢掉了。”何局长把脸转向田秘书,“是吧,小田?”田秘书只好顺着杆子爬。田秘书终于明白了局长的用意。他连续给十一个县市区土管局长打了电话:“何局长在北京阿波罗金店花几千元买的那枚白金胸章可能在你们那里丢掉了。老领导这几天很心痛,请你一定帮助仔细查找一下。”各县市区土管局长接到电话都能清楚地忆起何局长来时胸前银光闪闪,走时却没见到他戴胸章。一定是丢在自己这里了;可上哪儿找?不如派人进京买一枚送去算了。电话

3、打下去第五天开始,各县市区土管局长陆续来找何局长汇报会议落实情况,走前都留下了一个小红包,说:“何局长,您丢的那枚白金胸章找到了,请您查收。”几天工夫,这位何局长便得到了价值几万元的白金胸章。7、对何局长佩戴“为人民服务”白金胸章一事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何局长佩戴一枚白金胸章,是为了炫耀,引人瞩目。B、何局长用一千多元买一枚胸章,就是为了作钓铒,让下属给他送相同的礼。C、何局长何时佩戴或何时摘去白金胸章的行为意向,田秘书十分清楚。D、何局长竟然花一千多元买一枚“为人民服务”胸章,无疑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8、下面对划线句子“何局长耸耸肩膀说:对不起,这次下乡丢掉了。何局长把脸转向田秘

4、书,是吧,小田?”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神态的描写,揭示何局长取信于人的心理。B、通过语言的描写,揭示何局长随机应变的机智。C、通过神态和语言描写,剖露出何局长内心的诡谲。D、通过神态和语言描写,剖露出何局长油腔滑调的本性。9、下面对这篇微型小说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品刻画人物时运用了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表现方法。B、作品以小见大,虚构的情节所折射出的社会问题发人深思。C、小说构思精巧,“为人民服务”胸章竟以白金铸就,旨在直接显示它的份量与价值。D、小说语言生动,情节诱人,颇有审美情趣。10、请简述小说的主题。(3分)参考答案:7、C原文说“十多天的活动中,何

5、局长有一种行为使田秘书捉摸不透”8、C、9、C作者的构思与情节的设计,其用意在于嘲讽,绝非“直接显示它的份量与价值”10、主题:通过一枚小小的胸章,讥讽何局长的虚伪与贪婪,以及“市区土管局长”们的趋炎附势,揭示社会问题,发人深思。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是指叙述人并不进入作品,而是站在统揽全局的位置上,仿佛世间万事万物无所不知晓、无所不能表现。如此,虽便于展现广阔的生活场景,自由地刻画、剖析人物,但失掉了文学联系生活和读者的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感。鲁迅对全知全能的外视角叙事的突破和改造,运用的是限制叙述原则。所谓限制叙述,是指叙事者所知道的和书中的人物一样

6、多,这就从根本上破除了作者那种居高临下妄断一切的专制态度,以有限的职能和平等态度建立起作者与读者的新型关系,从而赋予作品以真诚性和逼真感。第一人称小说在呐喊和彷徨中超过半数。第一人称叙事的一种情况是内部第一人称叙述,“我”是故事的主人公或当事人,如狂人日记。鲁迅在必须真实的体裁日记中去虚构一个“迫害狂”的文学故事。当狂人成了小说的叙述者后,立刻把读者引入到他自己观察和体验到的世界,他对世俗社会、历史文化的“吃人”本质的认识,他的浓重的“罪感”意识和容不得吃人的人、救救孩子的精神挣扎,在常人看来是语无伦次甚至荒唐的格调中显示出惊人的真实性。以第一人称叙述所冲淡和消解的文学故事的虚构性也许是狂人日

7、记的最大艺术成功。第一人称叙事的另一种情况是,“我”虽是故事的讲述人,却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这可称之为外部第一人称叙述。如孔乙己。孔乙己中的“我”只是咸亨酒店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伙计,他对周围的世界和社会世相没有多少明确的冷暖感受和是非观念,但孔乙己的穷酸、迂腐、落魄、善良和痛苦,以及这个世界对社会“苦人儿”的态度,都在他的带有童真的眼光和心灵中被不动声色甚至朦朦胧胧地折射出来。读者自然会伴随着叙述人,开始以一种超然的、调侃的态度对待孔乙己,说不定还会“附和着笑”。最后随着孔乙己的惨死而“我”的叙述口吻反倒越发轻松、平静起来时,表层叙述与真正意义的矛盾冲突也达到了高潮。这种矛盾所产生的压力和张力

8、往往能产生比正面的、直接的引导更强烈的艺术效果。最终必然会使读者从表面的“误导”中走出来,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和矛盾,感受到社会的不平以及建立在不平和矛盾基础上的人心的“冷漠”,从而以内省的态度思考自己与悲剧故事的关系和应负的道德责任。内部第一人称叙述大多以充沛情感、激越语调和明确的思想倾向性构成直接作用于读者的力量,外部第一人称叙述则是借助叙述者的超然的或近乎“无言”的存在,把作家自身的心理经验经由完全中立的叙述间接转移到读者的灵魂波动中。无论“内部”或“外部”,第一人称“我”的“当事人”和“在场者”的身份,使小说这种虚构的形式具有了极大的艺术真实性。(摘编自姜振昌:中国小说叙事方式的深层嬗

9、变)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的优点是便于展现社会生活,自由地刻画人物形象,能统揽全局。B. 小说叙述者扮演的不是无所不知的角色,而是与作品中的人物一样所知有限,这符合限制叙述原则。C. 狂人日记虚构了一个“迫害狂”的形象,“狂人”向读者叙述了一个他体验到的“吃人”的世界。D. 在作者看来,小说叙述者的叙述口吻越是轻松、平静,就越能给小说带来更大的戏剧张力。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以狂人日记和孔乙己为例,论述了内部第一人称叙述和外部第一人称叙述的区别。B. 文章是在明确了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举例论证,论述了

10、鲁迅作品对中国旧小说的突破和改造。C. 文章重点论证了鲁迅小说的艺术成就,即用第一人称叙述赋予作品“真情实感”,消解了小说的虚构性。D. 文章的开头两段和结尾部分对概念进行了具体阐释,以突出第一人称限制叙述在小说中的作用。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只有让小说中的叙事者所知有限,才能充分调动读者去体会文学故事所表现的社会现实。B. 鲁迅创作小说,把叙述的任务统统交给“我”这个第一人称,“我”实则是作者抨击社会的代言人。C. 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外部第一人称叙述,更容易在故事中激发矛盾冲突,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D. 第一人称叙述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都会使虚构的故事具有艺术

11、的真实性,让读者受到触动。参考答案:1. D 2. C 3. D【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D项,“小说叙述者的叙述口吻越是轻松、平静,就越能给小说带来更大的戏剧张力”错误。结合文本内容“最后随着孔乙己的惨死而我的叙述口吻反倒越发轻松、平静起来时,表层叙述与真正意义的矛盾冲突也达到了高潮。这种矛盾所产生的压力和张力往往能产生比正面的、直接的引导更强烈的艺术效果”分析可知,应是叙述口吻越轻松,

12、矛盾冲突越激烈,才能带来更大张力。“小说”也扩大了范围,原文仅以孔乙已为例,并非所有小说如此。故选D。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2题详

13、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C项,“消解了小说的虚构性”夸大作用。结合文本内容“以第一人称叙述所冲淡和消解的文学故事的虚构性也许是狂人日记的最大艺术成功”“第一人称我的当事人和在场者的身份,使小说这种虚构的形式具有了极大的艺术真实性”分析可知,原文只是说冲淡和消解的文学故事的虚构性。故选C。【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

14、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只有才能”错误。结合文本内容“鲁迅对全知全能的外视角叙事的突破和改造,运用的是限制叙述原则从而赋予作品以真诚性和逼真感”分析可知,“只有才能”太绝对。B项,“鲁迅创作小说,把叙述的任务统统交给我这个第一人称”范围扩大。结合“第一人称小说在呐喊和彷徨中超过半数”分析,原文只是说“第一人称小说在呐喊和彷徨中超过半数”。C项,“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外部第一的艺术效果”错误。结合“我虽是故事的讲述人,却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这可称

15、之为外部第一人称叙述”“最后随着孔乙己的惨死而我的叙述口吻反倒越发轻松、平静起来时,表层叙述与真正意义的矛盾冲突也达到了高潮从而以内省的态度思考自己与悲剧故事的关系和应负的道德责任”分析可知,“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外部第一的艺术效果”无中生有。故选D。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意象是中国美学的根基,也是中国诗歌美学的灵魂。虽然意象美学对中国文论影响深远,但中国的古典小说似乎不太注意对这一美学精神的传承和使用,三国演义等名著都是重视讲述故事情节的硬性结构,忽视情绪、意象、内心这类精神性的软性结构,基本在讲故事的层面来塑造人物、表达思想。红楼梦外在叙事形态遵循的是话本小说的套路,但内核却是韵文美学理想的实践,在小说结构、人物塑造、细节运用方面化用了意象美学的精髓,因而生发出小说的新气象。红楼梦的结构采用非线性化的方式,通过意象化方式来完成。一般说来,阅读长篇小说需要从头按照顺序看起,因为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不一样,短篇小说往往截取生活或人生的一个横断面,通过这个横断面来表现人物性格命运和历史的侧面,长篇小说则往往通过时间的流逝来展现人物的命运和历史的进程,因而优秀的长篇小说常常被称赞为“史诗”。在叙述的层面上,长篇小说往往注重关联,故事情节的连续和人物命运的发展,是很多长篇小说的基本结构。讲究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