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清狂”非“轻狂”——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夜已深,我合上这本书,吐出一口气,看了一眼手表,凌晨1:49从窗外看,楼顶上的红灯忽亮忽灭,天空上的星星依旧闪耀,我放下书,闭上眼睛开始冥思苦想《亲爱的安德烈》——从个人体会而言这是一本我读完会为自己的狭隘感到焦躁羞愧的书,安德烈的思考方式,他们探讨的话题,让我对自身认知的局限感到惶恐同时,这本书让我考虑到之前一些从来没有思考过的问题,比如对于自身国家的认同,未来的思考虽然,我现在乃至近期的一段时间,都认为思考家国都是无益的,因为,我们国家足够富强,可以让我们免于思考它可以承担起我们一代人的肤浅,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乱,没有饱经饥渴,日常思考的问题,不过学习、吃穿、情感生活我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小家在第九封信中,MM对于安德烈因为自己的舒适处境而产生的道德的不安,提出了“两种道德”一种是消极道德,一种是积极道德MM认为自己是消极道德,消极道德指的是即使我们在使用资源,但尽我们所能不去浪费而我们这一代人有与安德烈相同的思想和太多太多的共鸣,我也曾向安德烈那样挣扎着寻找什么是我真正爱做的事情;我也曾戏谑地要求别人不要浪费粮食,只因非洲很多孩子不像我们那么幸运,他们死于饥饿,死于营养不良;我也曾质问过自己,该不该给街边的乞丐一些钱,为什么我也会陷于这种给与不给的犹豫中……我们在抛开一些轻狂颓废的外壳后,你们是不是也应该发现我们的闪光点?在面对现实给予我们的重重压力时,我们希望听到的还是那句像文中的MM。
那样一句话,“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安德烈,不是你是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是不是父母的疏于表达,还是表达了我们却未能察觉呢?我希望我们,能做到少年“清狂”,能为自己物质生活的满足而不安,能勇敢发表自己对任何事物的见解,能更加看重作为中国人的身份杜甫《壮游》诗:“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清狂”是一种自由概念,是一种展现自我的勇气所以相比作为母亲的龙应台更想了解儿子的勇气,我更佩服身为儿子的安德烈能如此大方的将自己展示给母亲安德烈的文字虽然没有MM的深刻、隽永,却流露出一股真情实感,会诚实的回答母亲的问题,会分享自己愉悦的旅行经历,会苦恼因生活环境差异而不理解的问题我开始反问自己,我是否也有勇气把自我展现给母亲看?这的的确确是一件很“酷”的事,这意味着我像一本书,可以任人翻阅在MM和安德烈写信之前,他们就只是普通的母子,继续重复那不痛不痒的问候如安德烈所说,因为这些通信,他们有了连接的“份”,这不仅是爱,因为爱不代表喜欢、不代表认识如果可以,我希望自己能像安德烈一样长大,沉行走在巴塞罗纳,移步换景间,感受这个古城的千城千面,在稻草堆里睡觉,看捷克的夜空里满天沉沉的星斗做到少年“清狂”非“轻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