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花间集看中国古代女性的画眉文化 从花间集看中国古代女性的画眉文化 申心口上朱庚信《舞媚娘》:“眉心浓黛直点,额角轻黄细安眉心点黛,是一种点法,满眉散黛,又是一种点法《玉台新咏》卷8《鄀县遇见人织率尔寄妇诗》(南朝梁刘孝威):“新妆莫点黛,余还自画眉可见“点”与“画”是两种画眉的方法 画眉也叫扫眉唐司空图《灯花》之二:“明朝斗草多应喜,剪得灯花自扫眉唐张祜《集灵台》:“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唐白居易诗:“蛾眉用心扫温庭筠《南歌子》:“倭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女子之有文学才华者称之为“扫眉才子”唐胡曾《赠薛涛诗》:“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明程嘉燧《阊门访旧作》:“扫眉才子何由见,一讯桥边女校书以上便都是画眉衍生出来的文化现象 二花间集中女子画眉的体现 花间集是后蜀赵崇佐编辑的一部词集集中收录了晚唐至五代18位此人的500首作品花间集的描写对象主要是规格女子的日常生活情态,细致入微,其中妇女的装饰有头饰,面饰,耳饰,臂饰等眉目这个部位是人类面部最生动、最能表现感情、反映个性的地方;得到人们相当的重视,眉妆的发展也由此而别具特色。
《花间集》包含“眉” 字的词共61首,有12人:其中温庭筠13首,韦庄9首,牛峤8首,张泌3首,毛文锡1首,顾夐7首,孙光宪5首,魏成班4首,毛熙震2首,和凝4首,李珣2首,薛昭蕴1首 温庭筠词中“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是写一个女子因无人欣赏,连自赏的心情都没有了,这是古代女性共有的心情顾敻的《玉楼春》:“月照玉楼春漏促,飒飒风摇庭砌竹梦惊鸳被觉来时,何处管弦声断续惆怅少年游冶去,枕上两蛾攒细绿晓莺帘外语花枝,背帐犹残红蜡烛词里的“两蛾”就是女子的两道蛾眉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夜风吹动着庭院里的竹子飒飒作响,时断时续的笛声琴声,惊醒了睡梦中的女子,她心爱的男子不知到哪里玩去了,她蹙着蛾眉对着红烛想着旖旎的心事,难以入眠 三画眉中表现的情感 1闺怨春情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小山,眉妆之名目,晚唐五代,此样盛行,见于《海录碎事》,国“十眉”之一式大约“眉山”一词,亦因此起眉曰小山,也时时见于当时记号中,如五代蜀秘书监毛熙震《女冠子》云:“修蛾慢脸(脸,古义,专指眼部),不语檀心一点(檀心,眉间额妆,双关语),小山妆。
正指小山眉而言又如同时孙光宪《酒泉子》云:“玉纤(手也)淡拂眉山小,镜中嗔共照翠连娟,红缥缈,早妆时亦正写晨妆对镜画眉之情景可知小山本谓淡扫蛾眉,实与韦庄《荷叶杯》所谓“一双愁黛远山眉”同义 2相思怀人 温庭筠在《更漏子》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说的是画好的眉毛颜色淡了,两鬓的发丝也乱了,等候的时间太久太久,衣服和枕头都寒了,却还不见夫君的归来前一句写的是室内的情形,以新婚闺房为例,通过这一典型的场景表现思妇对爱人的思念,读之情感更加深沉浑厚,给人以仿佛就在那房间旁边的真实感后一句则把重点放到了女子的身上,既写物又写人,且都是从当时的环境中选取代表性的意象加以表现女子内心的焦虑和迫切不安 此外,牛峤——《菩萨蛮》中,舞裙香暖金泥凤,画梁语燕惊残梦门外柳花飞,玉郎犹未 归愁匀红粉泪,眉剪春山翠何处是辽阳,锦屏春昼长柳花飞处莺声急,晴街春色香车立金凤小帘开,脸波和恨来今宵求梦想,难到青楼上得一场愁,鸳衾谁并头由“发”和“眉也体现了女主人公的愁,却也极富生活情趣。
四画眉体现的男女地位 南朝子夜吴歌“芳萱初生时,知是无忧草,双眉画未成,那能就郎抱 梁简文帝萧纲《美人晨妆》诗:“北窗向朝镜,锦帐复斜萦娇羞不肯出,犹言妆未成散黛随眉广,燕脂逐脸生唐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诗:“洞房咋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间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都生动地表现了女子在自己喜欢的人面前展现出最美的一面的意愿李清照《一剪梅》里说“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韦庄《女冠子》说:“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纳兰性德怀念亡妻的《齐天乐洗妆台怀古》怕是关于画眉所表达的最凄凉的情话了“冷艳金消,苍苔玉匣,翻书十眉遗谱纳兰堪称张京兆的知己,尽管他们相隔了一千五百年从古至今,爱美都是女子的天性,李商隐《无题》中写一个小女孩学大人化眉的稚态:“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等诗里的小女孩长大时,画眉除了自赏,也是为了让人欣赏 梁简文帝萧纲《美人晨妆》诗:“北窗向朝镜,锦帐复斜萦娇羞不肯出,犹言妆未成散黛随眉广,燕脂逐脸生 唐玄宗专宠杨贵妃后就冷落了其他妃子,但又难免旧情难忘,便给梅妃江采萍密赐了一斛珍珠以示歉意,谁料个性强烈的梅妃却把珍珠原封不动地退回来,并复诗一首:“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湿红绡。
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张敞画眉的典故,据《汉书.张敞传》记载:京兆尹张敞和妻子情深,妻子化妆时,他为妻子把笔画眉,被长安人笑为…张京兆眉怃?,后来汉宣帝亲自过问这件事,张敞对曰:“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张敞的回答既巧妙又在情理之中,宣帝爱才,当然不会难为张京兆,从此又多了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张京兆画眉实际上是画情,正因为如此,才为后人追慕唐玄宗有首婉约的小令《好时光》:“宝髻偏宜宫样,莲脸嫩,体红香眉黛不须张敞画,天教入鬓长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希望那个姑娘能嫁一个好郎君元邵亨贞《沁园春》中写:“扫黛嫌浓,涂铅讶浅,能画张郎不自由大约是诗人效仿张郎给夫人画眉,却不得法反被嗔怨的自嘲性情中人张潮自然不掩饰性情了:“大丈夫苟不能干云直上,吐气扬眉,便须坐绿窗前,与诸美人共相眉语,当晓妆时,为染螺子黛,亦殊不恶 中国古代社会以男权价值为中心,“男性掌握了话语权利, 中国古代的男性作家已经完全习惯于按自己的意愿、站在自我性别的立场去描写女性形象《花间集》中的女性形象正是男性所期望的那种女性形象的反射, 这些女性形象背后表现出了中国社会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男性本位意识。
通过对画眉的发展变化,以及在花间集中对人物情感的分析,我们足见花间词人和古代女性的审美标准,最关键的是,这些审美趣味在文学作品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倾向,和由此代表的男女本位意识的体现 花间派词传(上)(下)雇农徐侠注花间词派选集廖忠安主编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