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共40页)

上传人:1537****568 文档编号:219966155 上传时间:2021-12-07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7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共40页)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共40页)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共40页)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共40页)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共40页)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共40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共40页)(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二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负责人:胡应占 电气工程系主任、副教授张 航 河南陆德筑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项目组主要成员:王云飞 南阳鸭河口电厂电气总责、高级工程师 马俊民 许继柔性输电系统公司研发室副主任、高级工程师王永军 南阳飞龙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总工、高级工程师杜 宇 5124厂精修站副站长、高级工程师万建林 南阳市鑫特电气有限公司技术室主任、工程师赵德申 电气工程系教授张季萌 电气工程系副教授屈保中 电气工程系副教授冯 硕 电气工程系副教授刘艺柱 电气工程系高级工程师韩金玲 电气工程系副教授赵 阳 电气工程系讲师郭素娜 电气工程系讲师

2、宣 峰 电气工程系讲师一、项目简要说明本项目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建设重点,带动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2个专业的建设与发展。通过创新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优化适应职业岗位任职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专业课程、实行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完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校中厂”、“厂中校”实习实训基地,全面提高专业建设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成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品牌专业。项目建设总资金95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420万元,地方财政投入200万元,行业企业投入200万元,学校自筹130万元。二、建设基础(一)专业建设背景国防科技工业是

3、国家战略性产业,是武器装备研制生产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是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最为集中的行业。河南是国防科技工业集中的省份,有兵器、航空、航天、船舶、核工业等领域的军工企业和军工配套企业180多家。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加快中原电气谷建设,实施智能电网产业园、高压开关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巩固提升超特高压开关和电力二次设备自主化设计和成套化水平,力争到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00亿元,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电力装备研发和制造基地”。先进制造业水平的提高,集中体现在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程度。自动化技术作为现代工业发展的基础和主导,已

4、经成为决定装备质量、性能、运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随着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军工和地方企业大量引进使用电气化、信息化、自动化的生产线、装配线和加工制造设备,引进或改造大量基于总线控制、实现远程通讯和诊断等功能的自动化、柔性化和集成化生产的制造系统,采用智能仪器与仪表、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PAC)、可编程控制器(PLC)、集散控制系统(D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工业控制计算机、组态技术等先进的自动控制技术,但电气自动化技术高技能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企业急需大量高素质高技能电气自动化技术专门人才。(二)人才需求分析河南省国防科技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突出科技发展和核

5、心能力建设,提高行业自动化、信息化水平,构建适应武器装备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式发展的技术体系和工业体系。由于军工行业对高技能人才有着特殊要求,且军工企业大多地处偏远山区,普遍存在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根据对河南省34家军工企业调查,技能人员队伍中50%以上的人员没有接受过职业技能专门训练,接受过高等职业教育的仅占9.9%。为适应武器装备制造转型升级的需要,各军工企业设备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根据人才需求调研,十二五期间约需电气自动化技术相关专业高技能人才4000余人。2009年,河南省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出台,提出到2012年,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达到6800亿元,年均增长20%。20

6、15年,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达到12000亿元,输变电设备、成套装备、现代农业机械、工程施工机械等四大优势产业综合实力居国内领先水平。建设中原电气谷,建设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电气装备制造业基地,计划到2020年吸纳7.4万人就业。南阳市现代产业体系规划(2010-2020年)中提出,装备制造业到2013年,力争实现总产值750亿元以上;到2015年,力争实现总产值900亿元以上,培育3个以上产值超50亿元的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规划通过5-10年的努力,实现火电、热电、抽水蓄能电站、风力发电、核电、生物质能发电、水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八电并举”,把南阳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基地发展成为

7、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生物质能源、多晶硅太阳能光伏及相关新能源装备制造等研发和产业化生产基地。据调查测算,年需约6000余名高技能电气类人才就业,同时企业的现有电气类、自动化类人才需培训提高技能。培养符合以上需求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提高工业生产一线电气安装调试、设备维护和运行管理等岗位人员队伍素质,是提升我省国防科技工业和地方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三)专业基础与优势1专业基础我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开办于2002年,其前身是1973年建校创办的工业企业电气化专业,2002年更名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目前,本专业在校生827人,实验室被命名为“南阳市先进控制技术实验室”,

8、教学团队2008年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立项建设国家级教学团队,有一定的建设基础。基本信息见表4-2-1所示。表4-2-1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基本信息表序号内容现 状1师资条件基础专兼职教师41名,其中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技师)16名。双师素质教师20名,占专业教师比例为80%。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8人(含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中级职称教师13人;硕士研究生毕业的教师12人。专业教师中已取得高级维修电工考评员资格的教师2名,取得中级维修电工考评员资格的教师4名,取得中级电气安装工考评员资格的教师2名。2实验实训基础实验实训开出率100%

9、。校内实验实训室有:高级维修电工培训与考核中心、电工基础实验室、实用电工技术实训室、电气控制技术实训室、可编程控制器(PLC)实训室、自动检测实训室、自动控制技术实训室、变频技术实训室、供配电技术实训室、电机与变压器拆装实训室、电子制作实训室、电气CAD室、创新与研发实验室等20个实验(训)室。校外实训基地有:河南国防科技工业高等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单位、桐柏安硼碱矿、舞阳钢铁责任有限公司、乐凯集团第二胶片厂、南阳鑫特电气有限公司、南阳飞龙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南阳防爆集团有限公司、许昌市瑞新电气有限公司等27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课程与教材建设基础学校精品课程2门,全国自动化技术类教指委精品课1门。

10、近3年,教师编写专业教材10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4部,国家精品教材1部。传感器及应用、变频器原理及应用和电气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为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传感器及应用为国家级精品教材。4教研教改情况近3年,获得省级科研成果4项,省级教学成果4项,国家专利6项,南阳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电气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和“电子线路Protel 99使用指南”获得河南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二等奖;“电工电子技术EDA仿真实验”获得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自主研制的教学用多功能电气自动控制装置荣获河南省科学技术成果及南阳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近3年,在各级、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的专业论文

11、60余篇。5人才培养模式基础本专业现采用“4.5+1.5”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4.5个学期进行理论课和实验实训教学,1.5个学期进行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6毕业生能力基础本专业强化技能训练,注重职业素质的培养,坚持“双证书”制度,近3年毕业生双证率达100,平均就业率达90以上。2专业优势我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具有37年的发展历史,校内实践教学条件较为完善,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一部分已成为企事业单位的领导或骨干力量,校企合作社会资源较好,校外实训基地相对稳定;教学团队职称、年龄、学缘结构合理,确定为国家级教学团队立项建设,具有一定的专业开发、课程开发、实训条件开发、技术创新与服务

12、能力。构建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突出职业技能培养,初步形成了学校与企业联手,理论与实践结合,素质与能力并重的专业特色。本专业是河南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和全国机械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特色专业。(四)存在差距30多年的专业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也面临着挑战,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专业建设与发展中存在差距,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工学结合培养人才的运行机制需要创新。虽然本专业具有一定的校企合作基础,但在校企合作组织架构、合作育人理念、资源共享、顶岗实习以及为企业主动服务方面还需要改革和完善。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改革。专

13、业课程体系还没有完成摆脱学科体系痕迹,课程改革需不断深化,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任务相当繁重,实验实训设备相对陈旧,配套的生产性实训项目、网络教学资源等还有待开发建设。3本专业师资队伍学历、职称结构等都达到比较高的水平,但工程实践能力有待提高,应加大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建设力度。4社会服务能力有待提升。本专业虽在为河南军工和地方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持方面的社会服务能力不算太强,应通过校企深度融合,积极开展技术开发和技术支持服务,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三、建设思路在学校校企合作理事会领导下,通过与军工企业、地方企业深度融合,加快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体制机制改革步伐,形成“工学交替、能

14、力递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依据电气装调、设备检修、电气运行维护岗位标准,按照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要求,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以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通过引进来、走出去,打造双师素质突出、双师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学团队;以满足生产性实训需要为目标,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共同设计教学方案、共同实施教学过程、共同评价教学效果;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辐射带动专业群各专业的发展,实现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共同提高。四、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坚持服务军工和地方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需要,成立由行业企业参加的系校

15、企合作委员会,形成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按照学校“15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构建“工学交替、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建设适应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拓展校外顶岗实习与就业基地;全面提升专业的综合实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将本专业建设成为教育教学理念先进、办学条件完备、人才培养质量高、具有骨干带动作用的品牌专业,成为电气类、自动化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技术服务中心,更好地服务军工企业和地方装备制造业,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人力与技术支持。(二)具体目标1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成立电气工程系校企合作委员会,健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形成教学系级的校企合作制度和工作机制。2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以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发挥校企两个育人主体作用,依据电气自动化设备及系统的安装、操作、改造、运行维护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按照职业岗位所需专业基本能力、专项能力、综合能力三段递进,校企共同参与,构建 “工学交替、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3围绕电气自动化设备及系统的装调、检修、运行维护等岗位核心能力,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形成完整的专业教学标准,重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配套的人才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监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计算机应用/办公自动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