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背诵并默写课文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答谢中书书画面布局的巧妙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含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景物,曾经引起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他们为我们奉献了大量的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南朝梁代陶弘景写的一篇山水小品答谢中书书二、作者及写作背景、文体简介陶弘景(456 536 ) ,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医学家隐居茅山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常去山中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为“山中宰相”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但是,中国的应用性文体从来不排斥审美的文学属性,尤其是书信一体,多记事陈情,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美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多媒体显示优美的山水图画,教师配乐朗诵,学生听读,掌握字音、节奏。
读毕,教师提示朗读节奏: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其奇者2 学生大声朗读,品味四字句的节奏选一学生读课文,其余同学点评学生齐读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句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3) 理清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明确:全文可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中间的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再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分“晓”与“夕”两层来写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四、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想像文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体会文章的意境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脑海中出现的画面,其余同学补充、评价多媒体依次显示山水相映图,石壁翠竹图、晨晖、夕照,激发学生想像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教师稍加粗拨明确:作品首先为我们呈现了山水相映之美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其次是缤纷的色彩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却使人感到冷寂石壁壁立千第三是晨昏变化之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的是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是一幅多么热烈欢快的晨景,又是一幅清静幽寂的暮景三种美交替出现,构成一幅美丽迷人的山水画轴教师根据学生讲解归纳成板书:、学生根据板书提示,复背课文,深入领会文章的诗情画意五、深入研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问: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认为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有的认为流露了闲适归隐之意,等等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点拨:文章中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流露出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实欲界之仙都”,表露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3 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字里行间,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总言之,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学生齐背课文,仔细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六、布置作业默写课文你最喜欢文中哪一幅画面,写一段赏析文字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师生共同赏读记承天寺夜游指导朗读,整体感知文意,理清背诵思路;赏析文中写景的文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比较两篇文章,提高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月亮总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怀,你能列举一些咏月的诗句吗?李白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些诗句表达了思乡、伤己、念友之情今天我们学习的记承天寺夜游在咏月诗文中别具一格,让我们一起欣赏板书文题)二、作者、写作背景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朝眉山人少时即博通经史,长于写文章宋仁宗嘉佑二年()中进士神宗时,因为反对王安石创行的新法,而招致政敌的弹劾,借口讽刺新法的诗句,横加“讪谤朝政”的罪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史元祐中旧派执政,苏轼被召回京城作翰林学士、礼部贡举等官,不久因与旧派政见有分歧,再次外调杭州经圣元年()新派再起,苏轼又一再被贬,最后贬为琼州(今海南省)别驾。
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工诗擅词,散文汪洋恣肆,有“雄视百代”的称誉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他被贬,谪居湖北黄州之时三、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整体感知文意指导学生朗读:设置背景音乐,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把握字音、节奏教师提示:读准字音:相与(y)藻( z o)荇( x n)读出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