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上传人:sq****j 文档编号:211680744 上传时间:2021-11-17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22.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xx-xx 学年高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编号 姓名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第一课时)(学生)【解读目标】1、 知识与技能:扎实掌握1-3 段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提升文言文翻译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归纳词类活用的判断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力以赴,享受学习的乐趣。初步感知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机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维护的爱国主义精神。4、重点难点:文言实虚词意义的积累和词类活用与文言句式的辨析【自学互学】一、自主学习:同学们,当我们看到奥运赛场上冉冉升起的,心中会油然升起一

2、种崇高感、敬慕感。敬慕那些为国争光的英雄。英雄,在人们心中是伟大的,他们为民排忧,为国解难,殚精竭虑,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今有之,古亦有之。春秋时期郑国的烛之武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学习选自左传的历史散文烛之武退秦师。1、背景材料(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 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典范。左传的别名:左氏春秋

3、、春秋左氏传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2)秦晋围郑背景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此前,郑有两事得罪了晋国:其一,晋文公重耳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其二,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出兵帮的是楚国,而此役楚国失败。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那么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郑国名义上没有参战,实际上已提前派军队到楚国)。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

4、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秦国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是必然的了。2、自主学习检测(1)、背诵曹刿论战,并说说其内容和和写战争的突出特点。(2)、以下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秦军汜( )南 佚()之狐夜缒(C)而出B.越国以鄙 ()远君之薄 ()也共( )其乏困C.朝济()而夕设版焉 秦伯说 () 失其所与() D.假设不阙 (q )秦,将焉取之? 使杞子、逢 ( )孙、杨孙戍之(3)、以下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属予作文以记之失其所与,不知B夜缒而出,见秦伯使杞子、逢孙C才美不外现秦伯说,与郑人盟D无能为也

5、已假设不阙秦,将焉取之(4)、解释每组句子中加点的词,归纳一词多义假设A、岂假设吾乡邻之有是哉 B、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C、余悲之,且曰:假设毒之乎夫A、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B、夫晋,何厌之有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A、鲁直现左足,各微侧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C、微斯人。吾谁与归焉A、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B、焉用亡郑以陪邻C、假设不阙秦,将焉取之 D、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E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5)、找出文中特殊的文言现象(A展示)(1)词类活用( 3 个)夜缒而出越国以鄙远既东封郑(2)特殊句式( 3 种)阙秦以利晋夫晋,何厌之有?以其无礼于晋(6)、 本文主要人物是谁? 本文主要事件是什

6、么?以上两问可从题目进行分析二、合作探究(一)、朗读展示:1、学生自渎:读准字音,读通文章。2、教师或学生范读:边听边思考各自然段的大意。3、学生集体朗读。(二)合作探究(含自主学习时发现的疑难问题)1、 “烛之武退秦师”的“退”是什么意思?(C展示)2、导学第一段(1)、重点掌握以下词句:(B展示)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以其无礼于晋(2)、翻译第一段:(3)、请归纳本段大意,并思考以下问题。秦晋两国为什么围攻郑国?(C展示)本段在文中有何作用?(B展示)3、导学第二段(1)、重点掌握以下词句( B展示)、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无能为也已、是寡人之过也(2)、翻译第二段:(3)、请归纳本段大意,并思

7、考以下问题。、佚之狐的话对刻划烛之武的形象有何作用?(B展示)、郑伯是如何说服烛之武的?(A展示)4、导学第三段(1)重点句子翻译:( B展示)、敢以烦执事、焉用亡郑以陪邻、夫晋,何厌之、秦伯说,与郑人盟(2)、请归纳第三段大意,并思考以下问题。1、烛之武能说服秦穆公退兵的原因是什么?说秦的结果如何?(B展示)2、本段的重点在“说”,说辞虽仅百余字,却委婉曲折,开阖跌荡,步步进逼,层层深入。烛之武是怎样一步一步地说服秦穆公退兵的?其中哪一点最关键?(A展示)【限时训练】一、课内训练(一)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晋军函陵 2 、且贰于楚也3、辞曰 4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5、朝济而夕设版焉

8、6 、邻之厚,君之薄也7、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二)翻译句子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3、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4假设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5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6夫晋,何厌之有?(三)熟读并力争背诵1-3 段二、拓展练习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 题。介之推不言禄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

9、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假设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1、 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选项是()A、外内弃之弃:厌弃 B、不亦诬乎诬:荒唐C、焉用文乎文:文饰,动词 D、以绵上为之田田:田地2、 较以下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选项是()禄亦弗及、罪又甚焉、盍亦求之、焉用文之A、两个“亦”字相同,两个“焉”字不同B、两个“亦”字相同,两个“焉”字也相同C

10、、两个“亦”字不同,两个“焉”字也不同D、两个“亦”字不同,两个“焉”字相同3、母曰:“能如是乎?”句中的“是”指代的是()A、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B、不食其食,身将隐C、介之推不言禄 D、尤而效之,罪又甚焉4、对介之推让禄一事的分析,最确切的一项为哪一项()A、 本篇介之推不居功自傲的态度和在荣誉地位面前的谦让精神。B、 介母三次设问,说明她是一个关心儿子但并不愿违背儿子意愿的人。C、 本篇颂扬介之推母子不求赏赐,不图浮名的品行。D、 晋侯是个卑劣小人,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5、对文章写介母三次设问的目的,判断不正确的选项是()A、诱导儿子追求名利。 B、考验儿子是否坚决隐退。C、使文章曲

11、折跌宕。 D、写介母是个深明大义教子有方人。6、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下义其罪,上赏其奸。译文: - 尤而效之,罪又甚焉。译文: - 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译文: - 第二课时杨帆 苏卫东分管领导:使用时间:【解读目标】1、知识与技能:扎实掌握第4 段文言实虚词“以”、“而”、“焉”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文章结构层次,提升文言文翻译和分析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归纳宾语前置句的判断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情投入,全力以赴,积累文言实虚词,丰富自己;感悟分析人物性格,成长自己。4、重点难点:文言实虚词意义的积累和词类活用与文言句式的辨析,分析人物性格,成长

12、自己。【自学互学】一、自主学习:1、复习(1)检查背诵(2) 译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2、根据以下提示的重点字词,疏通课文:(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2)以乱易整不武3、重点句子翻译:(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链接:初中时学过“微斯人,与谁与归?”这个句子,其中的“微”也是这个意思(6)、 吾其还也链接:初中时学过这类例句不少:其真无马也?(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表反问语气。)其真不知马也?(恐怕实在是不认识千里马吧。其,表推测语气。)其如土石何?(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其,表疑问语气。)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可要容许我啊!其,外

13、表看是商量,实际上是威胁语气。)其何能胜?(那怎么能取胜呢?其,表反问语气。)二、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时发现的疑难问题+学案上未解决的问题)(一)、导学第四段请归纳第四段大意,并思考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B展示)(二)熟读文章,结合课文内容,试归纳文章的结构层次归纳。(A展示)(三)、熟读文章,结合课文背景与课文内容,谈谈你对烛之武这一中心人物的认识。 (B 展示)2、 课外迁移佚之狐知道烛之武很有才能,为什么以前不推荐给郑君,而在国难当头才想起烛之武?( A展示)(五)熟读文章,结合课文内容,试谈谈本文在写作上的主要特点。( A展示)(六)、知识梳理1. 词类活用晋军函陵 ( 名词作动

14、词 , 同下文“秦军” ) 假设亡郑而有益于君。 ( 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 ) 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越国以鄙远 (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西”均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疆界。) 2. 通假字今老已,无能为也已 ( 已,通“矣”,语气词,”了”) 共其乏困 ( 共,通“供” ) 何厌之有? (厌,通“餍” ) 秦伯说 ( 说,通“悦” ) 失其所与,不知 ( 知,通“智” ) 3. 古今异义行李之往来 ( 行李,古义:出行的

15、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 ( 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亦去之 ( 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5 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 (东道主,古意:东方道路上(招待使节的)主人)4. 文言句式以其无礼于晋介词结构后置佚之狐言于郑伯曰介词结构后置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何厌”。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烛之武)辞曰省略句敢以(之)烦执事省略句假设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略句(晋)许君焦、瑕省略句子亦有 (何) 不利焉 省略句5. 重要虚词1、以以其无礼于晋 ( 因为,连词 ) 敢以烦执事 ( 拿,用,介词 )

16、 越国以鄙远 ( 表顺承,连词 ) 焉用亡郑以陪邻? ( 表顺承,连词 ) 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 ( 把,介词 ) 2、而今急而求子 ( 才,连词,表顺承 ) 夜缒而出 ( 表修饰,连词 ) 假设亡郑而有利于君 ( 表顺承,连词 ) 朝济而夕设版焉。 ( 表转折,连词 ) 3、焉子亦有不利焉。 ( 语气词,表陈述 ) 焉用亡郑以陪邻? ( 疑问副词,为什么 ) 假设不阙秦,将焉取之 ( 疑问副词,怎么能 ) 且焉置土石 ( 疑问代词,哪里 )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代词,之 ) 永之人争奔波焉 ( 兼词,于此 ) “之”的意义和用法见课后第三题。4、其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行李”)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吾其还也(证据助词,还是,表商量)5、之公从之(代词,代佚之狐的建议)是寡人之过也(的)行李之往来(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何厌之)【限时训练】(一)课内训练1、以下加点字音、形、义有误的一组是()A.汜( )南 缒(Z) 越国以鄙远( 当作边邑 ) B. 君之薄( )也共其乏困 ( ,供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