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白铜--中国古代的独创合金

亦***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9.77KB
约3页
文档ID:211327109
白铜--中国古代的独创合金_第1页
1/3

白铜••中国古代的独创合金白铜的出现和使用是中国古代冶金的重要成就在中国古代文献中,白色的铜合金统称 为白铜;这包括三种铜合金:一是含锡很高的铜锡合金,如被称作白铜钱的〃大夏真兴〃铜钱(4 1 9〜4 2 4年)和隋五铢 钱,经检验均为高锡青铜,不含镣又如日本正仓院收藏的一批奈良时代(7〜8世纪)的中 国白铜镜,经分析含锡约2 5%、铅约5%,为高锡青铜; 二是含碑在1 0 %以上的铜神合金,即碑白铜;三是铜镣合金即镣白铜三种白铜中,镣白铜最为重要,其次是碑白铜中国古代的碑白铜是从含碑较低的碑铜合金即碑黄铜发展来的碑黄铜的炼制大约始于 西汉初年,是同炼丹术同时兴起的炼丹家称碑黄铜为〃药金〃,碑白铜为〃药银〃大约在东 晋时期(3 17- 5 8 9年),开始炼制碑白铜,即所谓〃点白〃早期用雄黄或雌黄点制白铜, 南北朝以后,开始改用砒霜点白铜,到唐代,碑白铜的点制技术已相当成熟唐代炼丹著作《龙虎还丹诀》(7 5 8〜7 6 0年)中有详细记载:〃取前件霜,每二两点 一斤丹阳(指红铜)可分作两蜗,每蜗只可著八两,多少为得所乍可,已下不可过多,又 不可少,少则蜗中干每一两药分为六丸,每一度相续点三丸。

待金汁如水,以物直刺到蜗 底,待入尽,即以炭搅之,更鼓三二十下又投药,如此遍遍相似,即泻入华池中,令散作 珠子,急用柳枝搅,令碎,不作珠子亦得又依前点三丸,亦投入池中1==1看色白未,若所点药不须,将火烧却,其物即不白,更须重点一遍,以白为度〃今人 赵匡华根据这段记载进行了模拟实验,成功地炼出了含碑9.9 2 %的碑白铜最近在青海 都兰热水吐蕃墓葬中还发现了唐代中晚期(8〜9世纪)的碑白铜实物,是一件含碑15.8% 的铜镰这表明碑白铜在唐代已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宋人何回所著《春诸纪闻》卷十中载有一段“丹阳化银〃的故事:〃薛驼,兰陵人,尝受异 人锻砒粉法,是名丹阳者余尝从惟湛师访之,因清其药取药帖抄二钱匕相语曰:〃此我 一月养道食料也,此可化铜二两为烂银......〃,其药正白而加光璨,取枣肉为圆,俟熔铜汁成, 即投药用蜗中,须臾铜中恶类如铁屎者胶著锅面,以消石搅之,倾槽中,真是烂银,虽经百 火,柔软不变也〃显然,这里描述的是炼制碑白铜的过程,所用的药即砒霜(三氧化二碑), 利用枣肉在高温下生成的碳将砒霜还原成碑,使其与铜生成白铜即所谓“烂银〃;加入消石即 芒硝作为造渣剂,以去除反应生成的脱氧产物。

这段记载似表明,直至宋代,炼制碑白铜仍属于炼丹家的一种〃方技〃到元、明时代, 碑白铜的炼制方法才逐渐流传开来元人所辑的《辫勿粗谈》曰:“砒石炼为白铜〃明代李 时珍《本草纲目》和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均有类似的记载因碑白铜与镣白铜外观相似, 因此在明代文献中,常把两种白铜相混淆镣白铜是世界上最早用镣的铜合金,具有优异 的抗腐蚀性它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世纪东晋常域所撰《华阳国志》卷四载:’螳螂县因山名也,出银、铅、白铜、杂药〃螳螂 县即今云南会泽、巧家和东川一带这里富产铜矿,而邻近的四川会理出镣矿,两地间有驿 道相通,从资源上看,可以肯定螳螂县所出白铜为镣白铜这是有关镣白铜的最早可靠记载《旧唐书•舆服志》载:“自馀一品乘白铜饰犊车〃表明白铜在唐代相当贵重这里所说的白铜当是镣白铜而非碑白铜,因为镣白铜抗腐蚀,适于装饰犊车〃,而碑白 铜性质不稳定,日久因碑质挥发会渐变为黄色明代有关镣白铜的记载渐多,表明镣白铜 的产地集中于云南、四川两省镣白铜在清代文献中有更多、更详细的记载清代四川会理是镣白铜的重要产地,有立马河、九道沟、清水河和黎溪等白铜矿厂,且 以黎溪厂历史最久、规模最大,乾隆时期已有炼炉2 1 6座,年产白铜约3 7 t o与四川 会理相邻近的云南牟定、大姚、元谋和武定等县,也是镣白铜的重要产地。

关于镣白铜的 冶炼技术,文献记载均甚含糊对四川会理力马河、小关河、黎溪和青矿山等处古代冶炼镣 白铜的遗址所做的研究表明,古代冶炼镣白铜的温度为1 3 0 0 - 1 4 0 0 0,过程非常繁 复,需经反复多次锻烧和冶炼;会理炼出的白铜实际是铜镣二元合金,而著名的云南白铜则 是铜镣锌三元合金,是用会理白铜配以铜、锌及黄铜而熔炼成的因镣白铜一般在云南昆明和会泽等地调配成分及色泽,再外销他省或出口,故以〃云南 白铜〃之称而闻著于世镣白铜是中国古代冶金的独创成就,在世界金属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1 7至1 8世纪,镣白铜大量传入欧洲,并被贵为珍品称作〃中国银〃或〃中国白铜〃1 7 3 5年,法国出版的一部有关中国的志书谈到镣白铜: "最特出的铜是白铜,......它的色泽和银色并没有差别,......这种铜只中国产有,也只见于云 南一省〃其后,瑞典和英国的化学家先后分析了中国白铜的成分,发现是铜镣锌三元合金1 9 世纪上半叶,英国人和德国人仿造中国白铜相继获得成功,随即开始大规模生产,并将这种 合金改名为〃德国银〃或“镣银〃至1 9世纪后期,德银已取代中国白铜占据了国际市场,中 国的白铜矿冶业随之衰落。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