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探索体育教学改革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11111322 上传时间:2021-11-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探索体育教学改革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运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探索体育教学改革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运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探索体育教学改革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运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探索体育教学改革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运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探索体育教学改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探索体育教学改革(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运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探索体育教学改革徐建平(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福州350019)摘要: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围绕体育教学过程的几个主要环节,分析传统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 合理现象,通过对体育教学目标的有效确定、对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对教学方法的正确运作以及对效果的科学评 价等途径,为学生的体质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关键词: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体育教学;改革1前言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批发实行的学校体育工作 条例的精神,国家教育部特颁布了全国普通

2、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 与原來以竞技体育为主的体育课教学相比,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将“以人(学生)为本,健康第一”定 位为改革的目标,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本文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围绕体育教学过程小的儿 个主要坏节,就如何创造条件,使每一位学牛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创设一个具有创造型特色的体育教学 过程进行初步探讨。2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诠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认为,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发展 学牛的个性和创造力,使每一个学生却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一句话,“以人为木”就是以学生的全而发展 为木。“以人为本”的教育注重人的自然性

3、和社会性的统一,是与现代认知心理学和人的社会性发展理论 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木”的教学,不是在知识能力和素质Z间、学牛与课程Z间、技能教育和人 文知识教育之间取其侧重,而是立足学科、学生和社会三人基点,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和完善为重心来组 织教学。在体育教学小可具体理解为:“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以实现学生终身的身心健康为根本目标。 而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注重激发学生的体育主体意识,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相互 合作和成功体验,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牛与学生Z间的理解和情感交流,着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素养和 能力,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慕础。它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现代体育教育思

4、想的进步,也为人的自 身发展所必需。3创造性地把握体育教学过程创造性地把握教学过程,旨在贯彻“以人为木”的教育理念,通过对教学冃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学习效果评价等环节的有效把握与创新,努力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条件,引导学生止确认识自我,不断 地超越自我,挖掘其潜能,促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主动、充分的发展。3.1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L1标是体育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它规定、限制着课堂教学的运作,而口标的戢终实现是 通过学生來体现的,能否给学生确定一个适宜有效的冃标,事关人才培养的进程与成效。3.1.1教学冃标应具有多层性。传统型体育课教学的冃标,忽视学生个体发展的层次与差异性,造成不同 层

5、次的学生接受同一水平的体育教育,使教学目标失去应有的导向与激励作用。因此,在承认学生之间存 在个体差异的情况下,教学口标应设立为一个上下浮动的区间,根据教材的性质、技术的难易系数及对体 能的要求等,首先对目标进行分类,如分为知识、技能、体能等,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层,如分为识 知、理解、应用、创新,或是低、较低、较高的冃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效价与期望值自 主选择相应的冃标层级,做到既量力而行乂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体现因材施教,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木,使 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条件上追求适合于自己的冃标,体验成功的乐趣,增添前进的动力,不断地 获得发展。3.1.2体育教学目标要全面

6、,力求做到认知、技能技术、情意等目标的内在统一。以往的体育教学突出强 调技能目标,以学生技能达到的程度论课的成败,轻视甚至忽视了认知目标和情意目标。在体育课即将从 以育体”为中心转变成全血追求“身心和谐发展”的情况下,认知冃标应该有更具体的要求,认知的深 度及知识的涉及面应有一个相应的标准和范曲I。尤其是情童目标不能仅仅作为达成其他目标的辅助手段, 而要体现它的木体价值,把它看作与技能冃标同样重要的要素在教学冃标中加以确立。在设计教学冃标时, 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及教学纟I织形式,挖掘其育人价值,促使学生的情感、人格、社会性都得到发展,把培 养学生全面发展落到实处。3.2教学内容的更新随着高中毕业

7、生的体育素养和体能的不断提高,高校体育课必然以选项课的形式出现,以扩大学生的 选择面,开拓他们的体育视野,激发他们的体育兴趣。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更坚持健身性与文化性、民族 性与世界性、统一性与灵活性、实践性与知识性相结合的原则,适应现代大学生价值収向的变化、生活品 位的提高和体育消费观念的改变,应适当増加现代体育运动项口,尤其休闲项口的教学,同时也要尽量保 留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冃,以增进大学生对东西方不同体育文化的比较和了解。创造型体育教学的显著 特征是教与学既凭借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既遵循人纲又不拘泥于大纲,教师重视“临场发挥”,根据学 生发展的客观水平和主观需求,适吋调整教学内容,及时引

8、进富有针对性、趣味性、吋代性和实践性的内 容,以丰富而实用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3. 3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方法的运用应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基本原则,遵循“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的原则, 即根据学生、项目和锻炼目的的不同来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体现其个性化和多样化,提倡赏识教育、情 感教育,创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锻炼积极性,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成功的满足,以实现增强体育意识和养成锻炼习惯的教学冃的。高校体育教师应不断开拓思路,积极研究 新型教学方法,如激励表扬法、情境法、发现法、启发法、尝试法、合作法等等,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9、新体系。具体应表现出以下一些特点。3. 3.1内部激发性。体育是教与学双边统-的活动过程,在现实教学中,教师教的过程,学生未必在学, 有时从学生外表看來同样是在静静地听或进行练习,但有可能是在被动地听机械地练习,而真正学习者却 在进行一种探索性活动。前苏联教育学家休金娜曾说“教学方法的教育学价值常常是由认识过程的隐蔽的、 内部的方而决定的,而不取决丁该过程的外部表现形式。”因此,在创造型的体育教学中,注意控制学生 的外部活动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的内部活动,特别强调通过内部激发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情感投 入来调控课堂教学气氛。3.3.2不拘一格,灵活针对性。体育教学方法很多,有传统的,有现代

10、的,如讲解示范法、竞赛游戏法、 比较法、发现法、想象法、领会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等,在充分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的同时,还应注 意到不是每一种方法都适合每-种个性的学生或教师,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针对性,只有-当这种 方法的特点与师生的个性特点相融合时,才能发挥出这种方法的优势。如尝试法就比较适合于有一定运动 经验、善于动脑、勇于冒险的学生,对于这类学生,老师可以引导他通过实践与比较来自得自悟;再比如 游戏法就比较适合于生性活泼、开朗的教师,而那些内向、严肃、不苟言笑的教师就很难驾驭游戏法,也 就起不到游戏法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创造塑体育教学中,教学方法提侣个性化和针对性,体育教师 要

11、研透教材和当时的只体情况,更要结合不同学生和自己的特点,设计并灵活运作教学方法。3. 3.3多边合作性。传统的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师为主的单向灌输的方法,教师以完成主观设计为冃的,把学 生当作被动的客体。而创造型体育教学方法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口的、师生共同活动的方法,他既包括-教 师的教授法,也包括学生听讲、观察、练习的学习法,还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探索、互助与协作, 是一种多边互动的方法。因此,在创造型体育课中,教与学之间,除师生互动外,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样是 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也是开发与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3. 4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包括对学住和教师的评价两个方血。对学生的

12、考核评定,应特别强调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 参与、体验和进步幅度。使考核成为激励、鼓舞和唤醒每个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动力,使学生的主体 性和能动性得到张扬。在评价方法上,应做到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绝对评价与弹性评价、教师评价和学 生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定期评价和不定期评价等多方面的有机结合。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应包括教 学态度、教学能力、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学效果等方面,由学生、同行和领导三方共同完成,其中尤 其要注重教师的体育教学观念、业务能力和教学中情感投入的考核评价。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的考核评价 与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手段和一致,从而形成以评促改、以改完评的良好局面。4结语“以人为木

13、”的发展观已成为21世纪教育的基本理念,体育教学是体育学科培养新世纪人才的主战场, 应及时更新体育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去把握体育教学的冃标,选择体育教学的内容,运用体育 教学的方法和评价体育学习的效果,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体育学习坏境,以实现人的主动与充分的发展, 为社会培养对持续发展的、创造型的人才。参考文献:1刘仁建,李培文实施以人为木的现代体育教学途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 (3) :31-32 张剑坚持“以人为本”,加快社会主义发展步伐J.体冇科研.2005,:26-28. 时立新树立“健康第加的指导思想,深化体育教学改革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 (1):15-17.4J裴立新“以人为本”新世纪体育发展的基本理念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16 (1) :9-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