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 第一节 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的目的与类型 一、什么是国际化经营 国际化经营是企业在所在国之外拥有或控制着经营的设施,进行跨国研发、采购、生产、销售或服务等国际性经营活动二、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目的 1、转移核心竞争能力 2、获得区域经济优势 3、扩大市场规模,获得最佳规模效应和经验效应 4、提高知名度,增强企业活力 5、分散风险 三、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类型1、国际化战略(国外设厂)国际化战略是指企业将其具有价值的产品与技能转移到国外市场,从而创造价值的举措企业总部一般严格地控制市场与产品战略的决策权如美国宝洁公司仅在国外市场建立工厂,但其研发、营销及决策权均保留在公司总部三、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类型2、多国本土化战略(肯德基老北京鸡肉卷)企业根据所在国家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情况,提供更能满足当地市场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即在所在国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这种战略成本结构较高,无法获得经验曲线效应和区位效益三、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类型3、全球化战略(民航)向全世界的市场推广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并在较有利的国家集中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由此形成经验曲线和规模经济效益,以获得高额利润在要求提供当地特色的产品的市场上,不适用全球化战略。
三、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类型4、跨国战略(多国本土化战略全球化战略) 国内 国外:高技术、资金密集型 国外 国内:劳动力价格优势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的适用条件电子行业:细分市场压力小、主要是成本竞争,适用于全球化战略;家电及消费品行业:市场细分化要求程度高,则适用于跨国战略企业应根据自己的行业特点及行业所处环境,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国际化经营的发展阶段阶阶段划分 特 征起步:国内企业任务是保证和扩大国内生产和销售,无专门 的出口部直接出口:出口企业以国内业务为 主,设进 出口部和海外销售机构国际经营 :国际企业设国际部,受国内总控制,海外设代理部或合资企业多国经营 :多国企业在多个国家成立子公司,自主权较 大,国内外业务量相当,子公司间关系松懈跨国经营 :跨国企业系统考虑整体战略利益,决策权相对集中全球战略:超国界企业 以世界为工厂,以全球为市场,有限资源全球配置 第二节 国际化经营的进入模式一、商品出口分直接出口、间接出口和反向贸易 1、直接出口对价值极高或技术性极强的产品应采取直接销售给最终用户的方式;如果最终用户是外国政府或官方机构,也应采取这种直接销售方式 直接出口的优缺点优点:(1)直接参与国际营销,能积累更多经验;(2)直接接触顾客,能更直接地了解国际市场需求及动向,有利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3)独立完成出口业务,增加了企业对海外营销的控制权。
缺点:(1)企业要完成各道程序,费用高;(2)企业需要外语、国际贸易、国际法律法规方面的专业人员;(3)对小型企业比较困难、量小2、间接出口 指企业将自己的产品卖给国内从事国际贸易的中间商或委托国内代理机构,由他们负责产品的出口业务间接出口的优缺点优点: (1)利用其他销售组织的渠道和经验,有利于开拓发达国家较复杂的市场; (2)可以避免外汇风险; (3)不必增设专门机构和专门人员; (4)灵活性大,可根据需要签订合同 缺点:(1)企业对海外营销的控制程度很低;(2)难以取得国际化经营的经验;(3)不能直接掌握国外市场信息;(4)不能在国际市场企业的信誉,并以此作为扩大市场的基础反向贸易进入模式1、易货贸易2、补偿贸易3、回购贸易4、互换贸易5、转手贸易 详细内容参见教材P237-238页三、技术贸易 将技术作为一种商品进行交易的活动称为技术贸易,作为商品的技术包括专利、商标或专有技术 技术贸易的方式有多种,如许可证贸易、技术投资、技术咨询服务等,最常见的是许可证贸易,即技术授权许可证贸易的概念 指企业(许可方)与国外另一企业(被许可方)签定许可证协议,授权国外企业使用本企业的专利、专有技术、设备、工艺、商标或其他具有财产价值的知识的使用权进行生产或销售,然后许可方从被授权厂商收取许可费。
许可证贸易的特点(1)许可证贸易的对象是无形的技术和知识;(2)许可证贸易中,受方只拥有一段时间和使用权或有限的使用权,技术的所有权并未发生转移;(3)一般商品贸易中,买卖双方是货款两清,许可证贸易,从开始交易到最后款项付清会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双方由责任与义务形成一种合作伙伴关系 许可证贸易的优缺点 优点:(1)可避开关税、配额、高运费等不利因素,能够较容易进入国际市场;(2)无需进行生产和营销方面的大量投资;(3)企业向国外提供先进技术,较容易得到东道国的批准缺点:(1)许可证协议终止后,被许可方可能成为企业的竞争对手;(2)按国际惯例,技术授权所收的权利金仅占销售额3-5%,期限也一般为5-10年,因此所得利益与其他方式相比较低3)对被授权者的业务活动缺乏控制力出口和许可证的对比方式概念优点缺点出口间接出口:中间商出口直接出口:国外子公司间接出口开展国际业务不增加固定资产投资,风险小直接出口利于有效控制,保护知识产权和无形资产对中间商控制力低信息反馈慢受贸易壁垒影响大许可证贸易公司有偿出让知识产权给外国企业契约式经营,风险小,投资小见效快促使不断技术创新,带动产品出口保护知识产权,绕开东道国贸易壁垒控制程度低,可因被许可方产品质量差而影响商誉,培养竞争对手四、特许经营 特许经营是将商标、品牌以有限权利卖给国外企业,收取一次性费用和一部分特许经营的利润。
特许经营不需要承担开发成本和市场风险,但对质量控制要花大的力气 五、直接投资 合资合作经营和独资经营两种方式 1、合资合作经营 优点:可避免关税、容易取得东道国的支持与合作、有利于小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利润较高、对生产经营的控制力度更大、能更多地获得国际市场信息、更直接地取得国际经营经验 缺点:需要更多的经验和管理资源,风险也较大 2独资经营 独资经营是在国外创办全资子公司 优点:有100%的控制权,可摆脱与合作者在利益和目标上的冲突,有利于战略上与母公司保持一致,更直接、更全面地积累国际经营经验,有利保护技术和经营秘密 缺点:投资大、风险大,可能不受东道国的欢迎,得不到当地合作者的帮助第三节 国际化经营的障碍 一、政治关系方面的障碍 经济离不开政治,经济是为政治服务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从根本上是不希望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起来,因此,与政治关系不好的国家,跨国经营就困难 二、环境障碍1语言障碍2文化背景障碍三、市场壁垒 1、关税壁垒 2、非关税壁垒(1)数量壁垒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等2)质量壁垒对质量、包装、标志强加一些技术标准包括产品技术标准、卫生检疫标准、包装标准等3)其他壁垒。
反倾销、歧视性规定、进口押金制等第四节 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和模式选择 一、目标模式选择 1、资源导向模式 2、市场导向模式 3、生产要素导向模式 4、技术与管理导向模式 二、区域选择 根据跨国经营的目的进行选择 市场、产品为目标:以发达国家为目标 利用资源为目标:应选择资源丰富而投资环境较好的国家,林业资源以北美为主,矿业资源以澳大利亚为主 获得技术与管理为目标:以发达国家为主,欧洲、北美、日本为目标 提供服务为目标:以发达国家和石油出口国为目标 三、进入时序选择(1)所有环节一次进入适于优势突出,能承受较大风险的企业2)按环节渐次进入过程为:向目标市场进出口建立销售分合同或子公司建立产品装配及储运系统半成品生产全部环节进入 联想集团进军海外市场的三步曲 第一步,在海外建立贸易公司,了解海外市场行情摸索商业规律、积累资金98年4月在香港投资建立电脑有限公司,搞贸易,3个月收回全部投资,第一年营业额1.2亿港元 第二步,建立包括研究中心,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的跨国集团公司,1989年11月 第三步,在海外股票上市,形成规模经济,1993年实现一、控制手段(一)、所有权控制(二)、人员控制(三)、信息控制(四)、财务控制二、控制机制 详细内容见教材P247页第五节 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控制 作业1、将教材这P246页国际市场最佳进入模式的选择程序改为“国际市场最佳进入模式选择流程图”。
2、自主出本章模拟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