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世界数学大事记2

1810****630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1.55KB
约13页
文档ID:207608487
世界数学大事记2_第1页
1/13

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世界数学大事记2 1801-1850年 1801年,出版《算术研究》,开创近代数论(德国高斯) 1809年,出版了微分几何学的第一本书《分析在几何学上的应用》(法国蒙日) 1812年,《分析概率论》一书出版,是近代概率论的先驱(法国拉普拉斯) 1816年,发现非欧几何,但未发表(德国高斯) 1821年,《分析教程》出版,用极限严格地定义了函数的连续、导数和积分,研究了无穷级数的收敛性等(法国柯西) 1822年,系统研究几何图形在投影变换下的不变性质,建立了射影几何学(法国彭色列)1822年,研究热传导问题,发明用傅立叶级数求解偏微分方程的边值问题,在理论和应用上都有重大影响(法国傅立叶) 1824年,证明用根式求解五次方程的不可能性(挪威阿贝尔) 1825年,发明关于复变函数的柯西积分定理,并用来求物理数学上常用的一些定积分值(法国柯西) 1826年,发现连续函数级数之和并非连续函数(挪威阿贝尔)1826年,改变欧几理得几何学中的平行公理,提出非欧几何学的理论(俄国罗巴切夫斯基,匈牙利波约)。

1827-1829年,确立了椭圆积分与椭圆函数的理论,在物理、力学中都有应用(德国雅可比,挪威阿贝尔,法国勒让德尔) 1827年,建立微分几何中关于曲面的系统理论(德国高斯)1827年,出版《重心演算》,第一次引进齐次坐标(德国梅比武斯) 1830年,给出一个连续而没有导数的所谓“病态”函数的例子(捷克波尔查诺)1830年,在代数方程可否用根式求解的研究中建立群论(法国伽罗华) 1831年,发现解析函数的幂级数收敛定理(法国柯西)1831年,建立了复数的代数学,用平面上的点来表示复数,破除了复数的神秘性(德国高斯) 1835年,提出确定代数方程式实根位置的方法(法国斯特姆) 1836年,证明解析系数微分方程式解的存在性(法国柯西)1836年,证明具有已知周长的一切封闭曲线中包围最大面积的图形必定是圆(瑞士史坦纳) 1837年,第一次给出了三角级数的一个收敛性定理(德国狄利克莱) 1840年,把解析函数用于数论,并且引入了“狄利克莱”级数(德国狄利克莱) 1841年,建立了行列式的系统理论(德国雅可比) 1844年,研究多个变元的代数系统,首次提出多维空间的概念(德国格拉斯曼)。

1846年,提出求实对称矩阵特征值问题的雅可比方法(德国雅可比) 1847年,创立了布尔代数,对后来的电子计算机设计有重要应用(英国布尔) 1848年,研究各种数域中的因子分解问题,引进了理想数(德国库莫尔)1848年,发现函数极限的一个重要概念--一致收敛,但未能严格表述(英国斯托克斯) 1850年,给出了“黎曼积分”的定义,提出函数可积的概念(德国黎曼) 1851-1900年 1851年,提出共形映照的原理,在力学、工程技术中应用颇多,但未给出证明(德国黎曼) 1854年,建立更广泛的一类非欧几何学--黎曼几何学,并提出多维拓扑流形的概念(德国黎曼)开始建立函数逼近论,利用初等函数来逼近复杂的函数二十世纪以来,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使函数逼近论有很大的发展(俄国契比雪夫) 1856年,建立极限理论中的ε-δ方法,确立了一致收敛性的概念(德国外尔斯特拉斯) 1857年,详细地讨论了黎曼面,把多值函数看成黎曼面上的单值函数(德国黎曼) 1868年,在解析几何中引进一些新的概念,提出可以用直线、平面等作为基本的空间元素(德国普吕克)。

1870年,发现李群,并用以讨论微分方程的求积问题(挪威李)给出了群论的公理结构,是后来研究抽象群的出发点(德国克朗尼格) 1872年,数学分析的“算术化”,即以有理数的集合来定义实数(德国戴特金、康托尔、外耳斯特拉斯)发表了“爱尔朗根计划”,把每一种几何学都看成是一种特殊变换群的不变量论(德国克莱茵) 1873年,证明了π是超越数(法国埃尔米特) 1876年,《解析函数论》发行,把复变函数论建立在幂级数的基础上(德国外尔斯特拉斯) 1881-1884年,制定了向量分析(美国吉布斯)1881-1886年,连续发表《微分方程所确定的积分曲线》的论文,开创微分方程定性理论(法国彭加勒) 1882年,证明了是超越数(德国林德曼)制定运算微积,是求解某些微分方程的一种简便方法,工程上常有应用(英国亥维赛) 1883年,建立集合论,发展了超穷基数的理论(德国康托尔) 1884年,《数论的基础》出版,是数理逻辑中量词理论的发端(德国弗莱格) 1887-1896年,出版了四卷《曲面的一般理论的讲义》,总结了一个世纪来关于曲线和曲面的微分几何学的成就(德德国达尔布)。

1892年,建立运动稳定性理论,是微分方程定性理论的重要方面(俄国李雅普诺夫)1892-1899年,创立自守函数论(法国彭加勒) 1895年,提出同调的概念,开创代数拓扑学(法国彭加勒) 1899年,《几何学基础》出版,提出欧几里得几何学的严格的公理系统,对数学的公理化思潮有很大影响(德国希尔伯特)瑞利等人最早提出基于统计概念的计算方法--蒙太卡诺方法的思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柯朗(德)、冯.诺伊曼(美)等人发展了这个方法后在电子计算机上获得应用提出数学上未解决的23个问题,引起了20世纪许多数学家的注意(德国希尔伯脱) 1901-1910年 1901年,严格证明狄利克雷原理,开创变分学的直接方法,在工程技术的计算问题中有很多应用(德,国希尔伯特)首先提出群的表示理论此后,各种群的表示理论得到大量研究(德国舒尔、弗洛伯纽斯)基本上完成张量分析,又名绝对微分学确立了研究黎曼几何和相对论的分析工具(意大利里齐、勒维.齐维塔)提出勒贝格测度和勒贝格积分推广了长度、面积积分的概念(法国勒贝格) 1903年,发现集合论中的罗素悖理,出现所谓第三次数学危机(英国贝.罗素)。

建立线性积分方程的基本理论,是解决数学物理问题的数学工具,并为建立泛函分析作了准备(瑞典弗列特荷姆) 1906年,总结了古典代数几何学的研究(意大利赛维利等)把由函数组成的无限集合作为研究对象,引入函数空间的概念,并开始形成希尔伯特空间这是泛函分析的发源(法国弗勒锡,匈牙利里斯)开始系统地研究多个自变量的复变函数理论(德国哈尔托格斯)初次提出“马尔可夫链”的数学模型(俄国马尔可夫) 1907年,证明复变函数论的一个基本原理---黎曼共形映照定理(德国寇贝)反对在数学中使用排中律,提出直观主义数学(美籍荷兰人路.布劳威尔) 1908年,点集拓扑学形成(德国忻弗里斯)提出集合论的公理化系统(德国策麦罗) 1909年,解决数论中著名的华林问题(德国希尔伯特) 1910年,总结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各种代数系统如群、代数、域等的研究,开创了现代抽象代数(德国施坦尼茨)发现不动点原理,后来又发现了维数定理、单纯形逼近方法,使代数拓扑成为系统理论(美籍荷兰人路.布劳威尔) 1910-1913年,出版《数学原理》三卷,企图把数学归结到形式逻辑中去,是现代逻辑主义的代表著作(英国贝.素、怀特海)。

1911-1920年 1913年,完成了半单纯李代数有限维表示理论,奠定了李群表示理论的基础在量子力学和基本粒子理论中有重要应用(法国厄.加当,德国韦耳)研究黎曼面,初步产生了复流形的概念(德国韦耳) 1914年,提出拓扑空间的公理系统,为一般拓扑学建立了基础(德国豪斯道夫) 1915年,把黎曼几何用于广义相对论,成为它的主要数学工具解出球对称的场方程,从而可以计算水星近日点的移动等问题(瑞士、美籍德国人爱因斯坦,德国卡.施瓦茨西德) 1918年,应用复变函数论方法来研究数论,建立解析数论(英国哈台、立笃武特)为改进自动交换台的设计,提出排队论的数学理论(丹麦爱尔兰)希尔伯脱空间理论的形成(匈牙利里斯) 1919年,建立P-adic数论,在代数数论和代数几何中有重要应用(德国亨赛尔) 1921-1930年 1922年提出数学要彻底形式化的主张,创立数学基础中的形式主义体系和证明论(德国希尔伯特) 1923年提出一般联络的微分几何学,将克莱因和黎曼的几何学观点统一起来,是纤维丛概念的发端(法国厄加当)提出偏微分方程适定性,解决二阶双曲型方程的柯西问题(法国阿达玛)。

提出更广泛的一类函数空间——巴拿哈空间的理论(波兰巴拿哈)提出无限维空间的一种测度——维纳测度,对概率论和泛函分析有一定作用(美国诺维纳) 1925年创立概周期函数(丹麦哈波尔)以生物、医学试验为背景,开创了“试验设计”(数理统计的一个分支),也确立了统计推断的基本方法(英国费希尔) 1926年大体上完成对近世代数有重大影响的理想理论(德国纳脱) 1927年建立动力系统的系统理论,是微分方程定性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美国毕尔霍夫) 1928年提出解偏微分方程的差分方法(美籍德国人理柯朗)首次提出通信中的信息量概念(美国哈特莱)提出拟似共形映照理论,在工程技术上有一定应用(德国格罗许,芬兰阿尔福斯,苏联拉甫连捷夫) 1930年建立格论,是代数学的重要分支,对摄影几何、点集论及泛函分析都有应用(美国毕尔霍夫)提出自伴算子谱分析理论并应用于量子力学(美籍匈牙利人冯诺伊曼) 1931-1940年 1931年发现多维流形上的微分型和流形的上同调性质的关系,给拓扑学以分析工具(瑞士德拉姆)证明了公理化数学体系的不完备性(奥地利哥德尔)发展马尔可夫过程理论(苏联柯尔莫哥洛夫,美国费勒)。

1932年解决多元复变函数论的一些基本问题(法国亨嘉当)建立各态历经的数学理论(美国毕尔霍夫,美籍匈牙利人冯诺伊曼)建立递归函数理论,是数理逻辑的一个分支,在自动机和算法语言中有重要应用(法国赫尔勃兰特,奥地利哥德尔,美国克林) 1933年提出拓扑群的不变测度概念(匈牙利奥哈尔)提出概率论的公理化体系(苏联柯尔莫哥洛夫)制订复平面上的傅立叶变式理论(美国诺维纳、丕莱) 1934年创建大范围变分学的理论,为微分几何和微分拓扑提供了有效工具(美国莫尔斯)解决极小曲面的基本问题——普拉多问题,即求通过给定边界而面积为最小的曲面(美国道格拉斯等)提出平稳过程理论(苏联辛钦) 1935年在拓扑学中引入同伦群,成为代数拓扑和微分拓扑的重要工具(波兰霍勒维奇等)开始研究产品使用寿命和可性的数学理论(法国龚贝尔) 1936年寇尼克系统地提出与研究图的理论50年代以后,由于在博弈论、规划论、信息论等方面的应用,贝尔治等对图的理论有很大的发展(德国寇尼克,美国贝尔治)现代的代数几何学开始形成(荷兰范德凡尔登、法国外耳,美国查里斯基,意大利培塞格勒等)提出理想的通用计算机概念,同时建立了算法理论(英国图灵,美国邱吉、克林等)。

建立算子环论,可以表达量子场论数学理论中的一些概念(美籍匈牙利人冯诺。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