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水氢重点知识梳理 专题辅导 试题

金**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4.50KB
约2页
文档ID:206622184
水氢重点知识梳理 专题辅导 试题_第1页
1/2

水氢重点知识梳理 专题 1. 氢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在相同条件下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难溶于水 知识链接:(1)由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所以氢气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 (2)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盛有氢气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后,应瓶口向下放置 2. 氢气的化学性质 可燃性;还原性知识链接:(1)氢气的验纯方法——氢气在空气(氧气)中燃烧的剧烈程度,取决于氢分子和氧分子接触机会的多少由于混有空气的氢气中氢分子和氧分子的接触机会多,因此,点燃时反应剧烈,容易造成爆炸或爆鸣利用这一原理,我们可以根据氢气点燃时发出的响声来判断氢气是否纯净2)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由于混有空气的氢气点燃时容易发生爆炸因此,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开始时,应先通一会儿氢气,待试管内的空气排尽后再加热 (3)氢气的用途氢气能燃烧,放热量高,产物对环境没有污染,因此氢气是一种理想的能源;氢气的还原性决定了其可用于冶炼金属3. 氢气的实验室制备原理 锌和稀硫酸发生反应 知识链接:(1)由于锌是固体,稀硫酸是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因此,该反应选用的是“固—液且不加热装置”。

(2)未来理想的制氢方法是,利用太阳能和一种特殊的催化剂使水分解 4. 原子构成及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1)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是质子、中子、电子 (2)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 (3)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4)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第一层上排布的电子数不超过2,第二层上排布的电子数不超过8 (5)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为8的结构,是一种相对稳定结构 (6)化学变化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借助电子(通常是最外层电子)的得失或共用而实现的 知识链接:(1)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通常小于4个;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一般等于或大于4个(氢等为特例);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一般为8个(氦为2个) (2)元素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着元素的化学性质如镁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很容易失去2个电子,氯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很容易得到1个电子,因此,镁元素、氯元素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氖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已经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所以氖元素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3)原子的组合方式一般来说,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最外层上的电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容易得到电子,因此,金属元素的原子与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往往通过电子得失的方式重新组合;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与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常常通过电子共用的方式重新组合。

(4)元素的化合价元素化合价的确定依据是一个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得失电子的数目或一个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形成共用电子对的数目及电子偏移的方向,而上述情况则通常由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 (5)离子所带电荷数常见的离子是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发生得失后所形成的粒子,因此,离子所带电荷数也与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密切相关 5. 化合价法则 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 知识链接:(1)求算元素的可变化合价 (2)根据元素的化合价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