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备课资料整体感知 本文原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全文运思谋篇,都紧扣这个题目全文共分四段,第1段历叙洪都雄伟的地势、珍异的物产、杰出的人才以及尊贵的宾客,紧扣题中“洪府”二字来写;第2段展示的是一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阁秋景图,近观远眺,都是浓墨重彩,写出了滕王阁壮美而又秀丽的景色,紧扣题目“秋日”、“登滕王阁”六字来写;第3段由对宴会的描写转而引出人生的感慨,紧扣题目中“饯”字来写;最后一段自叙遭际,表示当此临别之际,既遇知音,自当赋诗作文,以此留念,这是紧扣题中“别”、“序”二字来写由此看来,全文层次井然,脉络清晰;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可谓丝丝入扣,层层扣题局部思路揭示: 本文因饯别而作,但对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不落窠臼,独辟蹊径而局部思路的布局谋篇,取舍立意,亦颇见为文之功底以第五段为例说明作者的情感起伏脉络: 先用一连串短句抒发感叹:“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后易老,李广难对而后长短结合,抒发自己的愤郁悲凉:“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最后又用先短后长的一组对偶表明心志:“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铿锵的语调表达了自己不甘沉沦的决心。
《滕王阁序》的修辞手法1.比喻夸张(比喻和夸张常常套用) (1)雄州雾列,俊采星驰:用“雾”“星”以状房屋、人才之多采:古代卿大夫受封的土地,此义后来写作“寀”或“埰”此处以地代官员,“俊采”即风流的官员,再引申一下,为“杰出的人才” (2)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极度地形容有很高的文才 (3)层峦耸翠……声断衡阳之浦:极度地形容滕王阁的气势和周围的环境 (4)爽籁发……白云遏:极度形容音乐、歌唱的高雅美妙 (5)青云之志:青云喻高尚 (6)贪泉:喻能使人变坏的东西 (7)涸辙:喻十分穷困的处境 (8)谢家之宝树:喻贤能子弟2.借代 (1)棨戟遥临:棨戟代阎公 (2)襜帷暂驻:襜帷代车驾,实代宇文氏 (3)仙人之旧馆:代滕王阁 (4)帝阍:代朝廷 (5)奉宣室:代入朝做官 (6)抚凌云而自惜:凌云代司马相如的赋因汉武帝曾夸其赋“飘飘有凌云之气”《滕王阁序》的用典 1.言简意赅,含蓄有味——明用 所谓明用,就是用典故的字面意思,并将其所具有的特殊含义加以扩大,变为泛指《滕王阁序》中的“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虚;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天柱高而北辰远”等句中的用典即属明用典故。
“龙光”之典见于《晋书•张华传》,张华因斗、牛二星间有紫气照射而在地下掘得龙泉、太阿两剑,两剑的夺目光芒即龙光徐孺”之典见于《后汉书•徐穉传》,东汉名士陈蕃任豫章太守时不接来客,惟因家贫在家种地而不肯做官的徐穉来访,才设一睡榻留宿紫电”之典见《古今注•舆服篇》,吴大皇帝有宝剑六把,其二名紫电清霜”之典见《西京杂记》,汉高祖斩白蛇用的剑,12年磨一次,剑刃锋利如霜雪般白亮天柱”之典见《神异经》,昆仑山上有铜柱,其高入天,称为天柱北辰”之典见《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里指北极星,喻指国君 以上明用的典故,实现了表达上“意婉而尽,藻丽而富,气畅而凝”(刘勰《文心雕龙》语)的效果,可谓言简意丰,辞约蕴寓 2.隐括旨义,旨冥句中——暗用 暗用指引典不直录原文,而化成自己的语言,使典故贴近语境,又不违原意,起到恰当而曲折地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效果《滕王阁序》中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孟尝高洁,空余抱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等句的用典即属暗用典故 “冯唐”“李广”两典见《史记》,“梁鸿”“孟尝”两典见《后汉书》。
这几个典故比较熟悉,本文不再详解贪泉”之典见《晋书•吴隐之佳》,广州北20里的石门有水叫贪泉,据称人饮此水必起贪得无厌之心,吴隐之至此,取泉水饮,并赋诗一首:“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涸辙”之典见《庄子•外物》,此为语典,车辙无水,故曰涸辙,此处喻穷困的境遇阮籍”之典见《晋书•阮籍传》,身处魏晋间的阮籍,因不满于司马氏,便以饮酒来掩饰自己,以免被害,他常自己驾车外出,也不顺着路走,当前面有什么障碍不能前进时,就痛苦着回来 以上这些典故,或事或语,均由王勃化用为自己的语言,而用典中所蕴涵的却是作者不为当世所用的自怨自叹的复杂情感但又由于王勃借用了“贪泉”“涸辙”之典,把自己强行振作、不甘颓废的信念表露无遗 3.说古喻今,比况自身——化用 化用即点化后使用这是一种作者将叙事详备,文字较长的事典合理化简点睛,以简驭繁地表达情感的用典方法 《滕王阁序》中“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句即属典故的化用 “杨意不逢”之典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汉朝杨得意禀告汉武帝,说《子虚赋》为司马相如所作,武帝召见相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而杨得意却仍做个掌管猎犬的小官。
钟期既遇”之典见《列子•汤问》,上古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流水,只有钟子期知其音 以上两个化用典故,涵蕴深刻只有26岁的王勃受邀作序,但面对自己“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不禁兴尽悲来,又不便直说,乃妙笔生花,化用典故,虽说的是古,而喻的却是今,可谓比况自如,毫无斧凿之痕 4.多典浓缩,加强效果——连用 连用是指作者为了加强表达效果而在一句之中驱遣几个典故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用典方式《滕王阁序》中典故连用的句子较多,下面仅举一例:“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句中连用四个典故,表明作者幸蒙阎公垂青,得以即席命笔,施展才华的感激之情 “谢家宝树”之典见《世说新语•言语》,谢安问子侄们,人们为什么总希望子弟好?侄子谢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玉树即宝树,比喻不辱门庭的好子弟孟氏芳邻”之典见《烈女传•母仪篇》,据说孟母为教育儿子而三迁择邻鲤对”之典见《论语•季氏》,孔子曾立于庭中,其子孔鲤“趋而过庭”,孔子教诲他应学习《诗》《礼》龙门”之典见《后汉书•李膺传》:“膺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 以上四个典故在句中连用,极恰当地表达出了年轻的王勃受宠若惊而又自怨自叹的复杂心理,而且这几个用典或正或反,给人以一气贯之的畅快淋漓之感。
《滕王阁序》写景“四美”桑进林 《滕王阁序》的写景颇有特色,作者精心构画,苦苦经营,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法描写山水,体现了一定的美学特征 1.色彩变化之美 文章不惜笔墨,浓墨重彩,极写景物的色彩变化如“紫电清霜”中的“紫电”,“飞阁流丹”中的“流丹”,“层峦耸翠”中的“耸翠”,“青雀黄龙之轴”中的“青雀”“黄龙”无不色彩缤纷,摇曳生辉尤其“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句,不囿于静止画面色彩,着力表现水光山色之变化,上句朴素淡雅,下句设色凝重,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之句 2.远近变化之美 作者采用恰当的方法,犹如电影的拍摄技术,由近及远,构成一幅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的全景图鹤汀凫渚”四句写阁四周景物,是近景;“山原旷其盈视”二句写山峦、平原和河流、湖泽,是中景;“虹销雨霁”以下则是水田浩淼的远景这种写法,是《滕王阁序》写景的最突出特点,体现了作者立体化的审美观,把读者带进了如诗如画的江南胜境,读者和景物融为一体,人在景中,景中有人 3.上下浑成之美 “层峦耸翠”四句,借视角变化,使上下相映成趣,天上地下,城里城外,相与为一,不可分离,体现了作者整齐划一的审美观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写景名句,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美妙图画。
4.虚实相衬之美 “渔舟唱晚”四句,即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实手法传达远方的景观,使读者开阔眼界,视通万里实写虚写,相互谐调,相互映衬,极尽铺叙写景之能事 总之,《滕王阁序》一文的写景颇具匠心,字字珠玑,句句生辉,章章华彩,一气呵成,使人读完后犹如身临江南水乡,难怪韩愈情不自禁地称赞说:“江南多临观之类,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新修滕王阁记》)本文的借代和谦辞1.辨识六处借代用法 (l)棨戟遥临:棨戟代阎公 (2)檐帷暂驻:襜帷代车驾,实代宇文氏 (3)仙人之旧馆:代滕王阁 (4)帝阍:代朝廷 (5)奉宣室:代入朝做官 (6)抚凌云而自惜:凌云代司马相如的赋因汉武帝曾夸其赋“飘飘有凌云之气”2.了解六个礼貌谦辞 (1)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家君,称自己的父亲童子,王勃自称全句意思是,家父作交趾县的县令,自己因探望父亲路过这个有名的地方(指洪州);年幼无知,(却有幸)参加这场盛大的宴会 (2)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三尺、一介,都是王勃的自称古人称成人为“七尺之躯”,称不大懂事的小孩儿为“三尺童儿”一介”同“一芥”,比喻自己很渺小微命,指卑微的地位全句意思是,我是身份卑微、地位低下的一个读书人。
(3)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趋庭,快步走过庭院,这是表示对长辈的恭敬叨,惭愧的承受,表示自谦鲤对,指在父辈面前接受教诲全句意思是,过些时候自己将到父亲那里聆听教诲本文的诵读建议 1.初读求读准 让学生自己搭桥过河,在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碰壁”后予以引导,记忆尤深例如,骈文的七字句和诗句节奏不同,诗句的节奏一般是四三,而骈体文七字句的节奏一般是三四、三一三、二五、四一二、二三二等,所以下列文句节奏应是:A.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B.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C.都督阎公∕之∕雅望,启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帷暂暂驻D.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引导点拨后,举一反三,学生自会读出语感,有所感悟 2.再读解词句 即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解决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重点虚词、特殊句式这些文言语法问题首先,要求学生边读边依靠积累、依靠语感用特定的标记画出不同词法现象,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换重点,同时共同释疑,提出难点,教师适当启发点拨例如:“雄州雾列,俊采星驰”的“雾”“星”学生凭语感画出名词作状语的标记襟三江而带五湖”中的“襟”“带”两个名词的意动用法,可从“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的“宾客”点拨而来,同时巩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3.三读通脉络 本文篇幅较长,在上述两步导读之后,把握文章脉络对于理解文意、背诵课文不无益处理脉络时可以由句到层,由层到段,聚零为整 例如,第一段的内容概括即可按此步骤进行①—③句,叙述洪州地理位置④—⑤句,用两典故,盛称洪州地方和人物的美好⑥句,言城池繁荣,人才众多⑦—⑩句,表宾主尽东南之美及宴会盛况⑾句,自己与会的缘故与荣幸 由此可归纳出第一段主要写洪州形势雄伟,人物云集,阁上盛宴及与会缘故 依次可概括出其他段落的主要内容:第二段主要写滕王阁之宏伟壮观以及阁上所见美丽如画的秋景;第三段,主要写参与宴会的多是喜饮酒、擅诗文的宾客,并由欢娱引出兴悲之情,抒发身世之感;第四段,抒怀才不遇之悲,勉励自己要坚持高尚志向;第五段,写苦于无路请缨但幸得款待,有感于盛宴不再,愿与众宾客一同赋诗 通过反复朗读,在聚零为整的结构分析中,学生领略了作者写作技巧的高超:首叙天文地理,次叙贤主嘉宾,再叙景物,然后描写阁内近景、阁外远景,接着用“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二句总收胜景,转入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