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和谐理念为指导构建德育课程体系一一高职教育德育课程改革探讨教育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5563526 上传时间:2021-10-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和谐理念为指导构建德育课程体系一一高职教育德育课程改革探讨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以和谐理念为指导构建德育课程体系一一高职教育德育课程改革探讨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以和谐理念为指导构建德育课程体系一一高职教育德育课程改革探讨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以和谐理念为指导构建德育课程体系一一高职教育德育课程改革探讨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以和谐理念为指导构建德育课程体系一一高职教育德育课程改革探讨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和谐理念为指导构建德育课程体系一一高职教育德育课程改革探讨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和谐理念为指导构建德育课程体系一一高职教育德育课程改革探讨教育(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和谐理念为指导构建德育课程体系一一高职教育德育课程改革探讨论文关键词:和谐德育新课程体系论文摘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 要课题,它不仅是政策和技术层面的运作,更应是思想、理念的更新。 本文认为构建新的德育课程体系,必须以和谐理念为指导,达到课程 体系与学生的和谐与教师的和谐、与家庭的和谐、与学校的和谐、与 社会的和谐。只有这样,职业学校德育教育课程改革才具实效性、针 对性,才有时代的特征,也才会更有理论的力量。“社会的发展变化推动着学校教育和课程的发展变化”随着知识 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的全面发展的新人,为此国家启动了新

2、一轮的课程改革。新课设:方案就课程内容和学时调整、方案实施时间及其他方面的问题做出 了规定。该方案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一方面继续保持德育教学内容 的相对稳定,另一方面给了学校一定自主权,使学校可以根据形势及 地区、学校、学生特点自主及时安排相关德育课教学内容。在此背景 下笔者对如何构建新的课程体系作了一些思考,认为构建新的德育课 程体系,必须以和谐理念为指导。和谐产生美,美在和谐中。我们国 家要构建和谐社会,那么我们德育课程也应以和谐理念为指导,努力 构建和谐。下面就我如何用和谐理念做指导,构建和谐课程体系谈自 己的一点体会,愿和同行商榷。那么什么是和谐、课程和和谐课程体系呢?和谐,即“安顺谓

3、和, 协调为谐”,是指通过各种有效手段来达到一个相互容纳,相互补充 且健康互动的有机共同体。课程简单地说是指课业和进程。而和谐课 程体系是指在和谐理念指导下,实现课业和进程与学生、教师、家庭、 学校、社会达到一个相互容纳,相互补充且健康互动的有机共同体。 只有这样,职业学校德育教育课程改革才具实效性、针对性,才有时 代的特征,也才会更有理论的力量。一、德育课程体系与学生的和谐德育课是一门政策性很强的课程,而且新版的全国统一的德育教 材及大纲都规定各地不得自编教材,其内容有了很大的改观,已经克 服了过去教材中的诸多弊端,但同时以带来这样的问题,即时效性、 有效性和针对性,固定教材通过编写、印刷、

4、发行,教育内容往往滞 后。而德育有效性的高低,又往往体现在它的时效性上。用新近发生 的鲜活事例进行教育往往更加有效。道德的提升总是与学生的生活经 历相关,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有效性更强。一本固定的教材怎能 涵盖千百万学生这么丰富多彩的的生活经历。学生的道德提升过程与 他们掌握学科知识的过程是有相当大的差异的!而一本教材却无法顾 及到学生生活经历、社会影响等内容,存在着的地区差别、校际差异, 却一厢情愿地试图让全国、全市学生都来“齐步走”。其本质问题是: 不管何地、何校、何时学生是否“有病”(需要),全国、全市的全体 学生,不但要同时吃同一种“药”(教材),且“剂量”(课时)、“服 用方法”(

5、教育手段)也须“划一”,这怎么可能对生活、学习在不同 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家庭的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呢?高职学校德育目标在确立上,存在着理想化的倾向,这就导致有 意无意的“拔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实际的德育活动对于正处于生理 和心理不成熟期的中等职业学校生来讲,只能肤浅的唯心的理解它。 得不到学生内心的认同,也极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由于目标指向的负 载过重、过高,也就导致了德育内容的大而无当,宽而无边。当今学 校的德育内容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不符和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年龄特 征,不具有时代的特色,也不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无法 溶入学生的日常行为实践和影响人生观,这样的道德教育就变成了道

6、 德说教。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的觉悟程度、认识能力、道德水平和境 界存在着不同的层次,要求所有的学生达到同样的程度和水平,显然 是不切实际和不合适宜的。另外长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课堂教学过于偏重教育的主观意 识,忽略学生接受心理,仍以老师说教、讲授为主,不大注重学生的 参与,“活动教学”或“情境教学”教学方式实施甚少。德育课的方 式、方法与学生思想实际和发展规律存在着偏差,削弱了德育的感染 力,学生们对德育课产生了无用心理、敷衍心理。另外,德育评价以 考试分数为主,忽略学生实际行为表现,忽略对学生行为的规范训练, 因此,学生往往是为应付考试而听课。这些“理论”并没有对他们的 思想进步起多大的作

7、用,一旦考试完了,这些“理论”在他们的脑子 中也就荡然无存了。因此,要使德育课程体系与学生的和谐,首先就 要在内容和进程教学方法、评价体系上具有时效性、有效性、和针对 性。二、德育课程体系与教师的和谐德育课程的实施最终要靠广大的德育课教师,可以说关系到课程 改革的成败,因此就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而现实中我们的 德育课老师却面临界这样的问题:首先,教材贪大求全。例如,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涵盖经济学 基础知识政治及我国的基本方针政策;法律基础知识涵盖宪法、 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等。我们的教材的确需要系统 完整,但也要顾及教师好教好用,对这么多的内容如果浅尝辄止难出 效果,讲深讲

8、透一是课时不允许,二我们的学生是否需要和能接受, 况且我们的老师是否能讲透还是个问题,我们的老师毕竟是个教师而 不是专家。其次,教师课程权力的缺失与制度保障体系不健全。我国新课程 倡导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管理。但这种权力分配主要 是国家权力,地方与学校的权力显得十分有限。对中小学教师勤于检 查、督促、评比,而疏于引导、服务、对话与交流。在这种科层制教 育行政管理模式下,教师被置于学校科层最下面,他们的行为规范受 到教育行政人员,校长以及各处、室主任等人员的约束与控制,他们 被视为学校科层体系中的“技术员对教育、课程内容毫无选择权, 成为游离于课程研究领域之外的盲目模仿者和机械执行者

9、。在这种情 况下,要使教师充分发挥积极性谈何容易。 上一页1 2下一页因此,要使德育课程体系与教师的和谐,就要在教材的内容,和 管理体制上加以改革,内容上教师接受,体制让我们的教师开心。三、德育课程体系与学校的和谐我们的学生每周的德育课课堂教学毕竟才两学时,这两课时教学 再好,还是时间太少,那我们就要把德育贯穿学生在校的所有时间, 为此我们就要:第一课程与学校其他教育途径的贯通,即课程与班主 任工作、共青团活动及其他日常教育活动的贯通,使德育课程与学校 其他教育资源互相支持、互相补充,发挥整合性的教育作用;第二是 教师与学生的贯通,即不是单纯的教师教育学生,而是学生之间、师 生之间互相教育;第

10、三是教育与学习的贯通,即学生在教育中等职业 学校习,学习中无形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最后是教育与评价的贯 通,即教育与评价不再是两个相互割裂的环节,而是整体教育过程中 的不同阶段,教育中有评价,评价同样发挥教育作用。“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使学生在学校能时时处处受到传统美德精神的熏陶,从课堂中得到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的双丰收。各科渗透德育教育。!1!I、德育课程体系与学生家长的和和谐古往今来,家庭不仅是其子女赖以生存的场所,也是学生接触最早、受影响最深的教育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日趋信息 化,家庭教育的功能正在不断扩大和增强。现在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 家庭,在现实生活中,一部

11、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不能与学校德育工作协调一致,对子女百依百顺,娇生惯养,包括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务也 包办代替,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一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 拔苗助长,过分溺爱子女,把孩子逼上了 “家庭小皇帝”的“宝座”, 甚至出现了很多“高分低能、“学优品劣”的学生。所有这些现象, 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增添了一定的难度。学校德育是德育教育最重要的方式。但是,学校内部的德育环境 建设由于受物质条件的制约普遍比较落后。而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影视、娱乐场所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学 生社会生活的领域迅速扩展,大量家长长期外出打工,单亲家庭的出 现,无不使学生的成长脱离了

12、家长的正确引导,这给学校的德育工作 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我们的德育离不开家长,要使家长也溶人我们的课程体系, 达到课程与家长的和谐。五、德育课程体系与社会的和谐学校德育侧重于正面教育,灌输的是真、善、美的东西,而学生 在家庭、社会却耳闻目睹了许多光怪陆离、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这 样,学生一旦走出校园,感受到多彩多姿的社会时,便会感到学校、 老师灌输的思想信念、道德情操显得多么单薄、多么脆弱,以至于出 现了 “学校辛辛苦苦教育五天,抵不上学生回家两天”的状况。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教育刨新永恒的主题。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主要包括五个层面:培养目标、课程设i课程模式、教学内容与教材、教学方法与手段。培养目标是国家教育总目标在课程领域的体现,它作为教学实践活动的第一要素,决定着 职业学校的生存空间与发展价值。课程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培养目 标的达成程度。课程是连接社会经济与教育的桥梁,职业教育与社会 经济密切相关,因而课程改革必须置于社会经济变革的大环境中进 行。和谐是世间最佳的境界。德育课程改革必须以和谐理念为指导, 达到课程体系与学生的和谐与教师的和谐、与家庭的和谐、与学校的 和谐、与社会的和谐。只有这样,职业学校德育教育课程改革才具实 效性、针对性,才有时代的特征,也才会更有理论的力量。上一页1 2下一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