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xx县发展劳务经济的再思考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4999821 上传时间:2021-10-2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xx县发展劳务经济的再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对xx县发展劳务经济的再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xx县发展劳务经济的再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xx县发展劳务经济的再思考(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XX县发展劳务经济的再思考对XX县发展劳务经济的再思考发表时间:2008-4-12 11:29:21对xx县发展劳务经济的再思考xx县的劳务产业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经历了起步、引导、发展、壮大阶段,尤其是 “十五”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农民增收、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载体和 抓手,推动劳务大县向劳务强县转变,劳务经济反哺农业,有力的支撑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 展。2007年,全县转移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9.33万人,其中有组织输出4.89万人,直接劳 务收入3.73亿元,人均劳务增收116元,劳务收入占到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1%。分析 和反思劳务经济的发展现状,不难看出,当前劳务

2、经济的发展还存在着劳动者素质总体偏低, 输出转移组织化程度不高,没有自己的特色劳务品牌,劳务经济观念不强,劳务输出后续保 障机制不健全等制约因素。因此,有必要对劳务经济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走出一条“培训 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新路子。劳务产业是农村发展的支柱产业,劳务经济更是县域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新兴经 济。尤其是对山阳县人多地少脊薄,自然条件恶劣,资源贫乏缺少后续发展的县情实际,发 展劳务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的现实选择;是提高农民素质,增强转岗就业能 力的迫切需要;是推进劳就业优势,坚持先培训、再输出,先鉴定、再就业的思路,重点培育“山阳建工、“山阳 家政、“山阳

3、保安等独具特色的劳务经济品牌,逐渐形成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品牌潜力, 在整体包装、市场推介方面狠下功夫,及时形成品牌注册,以品牌带动更多的劳动力转移。二、推进劳务性移民,有序减少农民、富裕农民拓展劳动力转移思路,采取劳务输出与移民并举,本地安置和异地搬迁相结合的方式, 稳步推进劳务性移民,最大限度减少农民、富裕农民。一是巩固扩大劳务基地,实现稳定转 移。巩固现有的八块劳务基地,即以餐饮、建筑、经商为主的西安基地;以育棉、拾棉为主 的新疆基地;以电子加工为主的东莞基地;以矿产采掘为主的河南灵宝、甘肃天水基地;以 采煤业和拾花椒为主的韩城基地,采取先打工、后搬迁,先输出、后移民的措施,定向稳定 转移

4、劳动力:依托企业与招商引资,开发和建立新的劳务基地,扩大劳务移民范围,有序减 少农民,实现富裕农民目标。二是有序转移,推动异地就业。以农村新增劳动力为重点,充 分利用省市优秀职教培训资源,通过校企联合、订单式培训等方式,抓好初中、高中毕业生 输出转移工作,实现异地培训、异地就业,确保新增有文化劳动力稳定转移。三是优化环境, 为加快劳务移民创造条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农民进城落户条件,逐步消除务工人员 在教育、就业、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制度性壁垒,解决劳动力流动、转移、就业中存在的深 层次问题,建立政策性保障机制,使有能力在城市获得稳定收入来源的务工人员融入城市, 买房置业,实现定居移民,确保

5、转出去、留得住、扎住根。三、依靠能人带动,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把培训“打工能人”、鼓励“能人大户带动,作为扩大劳务输出的突破口,不断提高劳 务输转的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打工能人”的带动作用,发挥像王世春、索光辉、刘宝明等 劳务输出带头人的示范扩散效应,鼓励这些由务工而致富、创业的“领头雁积极带领家乡群 众到所在地长期务工,形成“一带十、十带百、百带千”的局面;培育劳务输出致富的典型, 通过走访、摸底,全而掌握、挖掘山阳籍在外务工致富的典型,加强与从事劳动力密集型产 业的“能人大户的沟通协作,定期召开外出务工先进人物座谈会,通报家乡发展新貌,引导 他们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树立发展劳务经济的责

6、任感:要大张旗鼓的宣传工作实绩突出的 劳务能人、劳务干部,编印山阳外出务工名人录,定期予以表彰奖励,推荐优秀劳务能 人进入两委会班子,优先选拔使用优秀劳务干部,激发各级干部抓劳务经济的工作热情。发 挥县、乡劳务输出服务网络作用,加强与外地劳务信息网、驻外劳务工作站的衔接,搞好劳 动力供需双方搭桥工作,实现劳动力有序转移;鼓励发展各类劳务中介,采取市场运作的 方式,一头与外地劳务中介组织和企业建立广泛联系,掌握劳务用工需求资源;一头与乡镇 劳动服务中心和村级组织广泛联系,掌握劳动力资源,架起农民工与用工单位之间的桥梁和 纽带,实现两者的对接,形成开放有序的劳务输出社会化服务体系。四、开辟吸纳就业

7、新渠道,扩充转移新空间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实施“工业强县、生态立县、药业兴县、旅游活县”四大战略, 大力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培植壮大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开辟吸纳就业新渠道,扩充拓宽转移 就业空间。坚持活商兴工强企,加快发展以医药化工、矿产开发、建筑建材、农产加工为 主的工业经济,稳定、有序扩张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在建工业园区,延伸产业链条; 依托优势农产品和丰富药业资源,扶植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项目集聚、企业簇 群,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容量。依托旅游产业开发和高速路建设形成的商流、人流、物流, 加速发展与新兴支柱产业密切相关的商贸、运输、餐饮服务、休闲娱乐等第三产业,创造更 多的就业机会,使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C加快县城、区域性中心镇、移民建镇建设,扩 展劳动力承载空间。以县城扩张为契机,拉大城市框架,扩展中心城区,抓好一批上规模、 上档次、上水平的项目建设,释放产业聚集和扩散效应,吸引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消化吸收 富余农民;加快漫川、照川、板岩、杨地、延坪等各具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