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育新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反思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4992405 上传时间:2021-10-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教育新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精品]教育新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精品]教育新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精品]教育新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精品]教育新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教育新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教育新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反思(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新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反思建阳市西门小学陈声有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 应用的过程。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 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 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 到进步和发展。”教育新理念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数 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新的数学

2、课程标准废除了学科 中心论,确立了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数学教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重视 数学与学生生活、自然和社会的联系;体现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 差异,倡导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反思是教师日我适应与发展的核心手段。正如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 十反思。不同时代的社会对教育的不同要求就会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不 同。然而,一直以来,教师执行教学任务,代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启动者,成为名副其实 的课堂权威和课程实施的工具。教师对于课程来说,只有选择“怎样教”的权利而没有选择 “教什么”的权利,教师考虑的是怎样将国家规定的课程有效地教给

3、学生。教师成了传授科 学知识的道具、载体。教师所承担的是“扬声器”式的角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机械 的“照本宣科”,对着文本宣读。单行线的、就范式的和接受式的单|可传递知识是教师传统 教学的特点。这种现象在我们平时课堂教学中尤为严重。因此,在目前基础教存课程改革的 背景下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就显得尤为重要。反思之一:数学教学要读懂教材现象:在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一种倾向,那就是教学脱离课本,例如有的教师叫学生 含上教材听课,除了布置作业以外,从不利用教材,课堂上有些空余时间,往往只布置学生 解答习题;学生也普遍存在这样一种不良习惯,下课后首先解题,不愿阅读教材,直到解答 习题遇到困难时才

4、翻阅例题,期末夏习时也不会全面阅读教材,平时能反夏钻研教材的更是 寥寥无几。这种现象的存在已经给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主要是影响了学生对 数学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例如许多学生不能用连贯的科学的数学语言叙述定义、定理,IN 答教师这方面的问题往往断断续续,不知所云。这主要是学生没有认真阅读教材的结果。反思:数学课一般可以不要求学生预习,但可以布置学生事先通过认真与钻研为新课 服务的一些基础知识,从而为新课讲解铺平道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恰当地运用教材, 对于例题,事先由教师写在小黑板上,教学时让学生合着书听教师讲解的做法不是在所有的 年级都恰当的。在课堂教学中,还应该争取有一定的时

5、间进行知识巩固工作,在新课讲解以 后,不要忙于布置学生演算习题,应通过一些工作,使学生巩固地掌握知识,力争当堂消化, 一般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先叫学生阅读教材,提问疑难,然后通过举例、复述、解释有 关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对于作业的布置,应该布置学生首先阅读教材,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 取适当的方法记忆知识,例如复习时合上课本,试着回答当天学过的基础知识或解答学过的 例题,然后打开书本检查是否正确。在课外复习中,也应该注意这一问题,如在复习中遇到 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新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教材血前不是被动的执行者,而是研究者、开发者。记得课改 初期读到这些观点时,我感受到十分欣喜与激动。由此,受到鼓

6、舞的我简单地把“优化教材” 等同于“一味求新”而随性“创造”。今天加一个情境导入,明天大刀阔斧地删减教材,后 天重组教材,有时甚至全盘替换。回顾这段经历,很多当时“沾沾自喜”的举动在今天看来 都是肤浅的,更有不少是在对教材意图理解有偏差情况下的“想当然”。对教材内容把握上 的不准、不全导致了挂一漏万。如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生活中的负数”,教材是以读温度 计为素材来学习正负数。当时,我认为这个例子太普通,就推翻了教材的例子。后来才知道 教材用温度计作为学习素材还有一层深意:把温度计横过来不就是一根数轴吗? 0是正负数 的分界,正负数在数轴上是对称分布的。这样的渗透在学生对数的认识扩展上具有非常重

7、要 的意义。看来,即使是教材中不起眼的细节都可能蕴含着特定的教学意图。说“教材无非是 个例了”的人是需要有深厚的专业底气和博大的数学素养的,毕竟这是教材组专家们集体智 慧的结晶。所以,我们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在对教材编写意图读懂、悟透的前提下,首 先保证能教好教材,再谈“用教材教”,在包含的基础上实现超越。实例:这是一节公开课。教学除法时,教师首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每个书包11元, 32元可以买几个这样的书包? ”算式为32-11=210,答案是可以买2个这样的书包。 这时,有学生提出32元可以买3个这样的书包,其理由是买多了可以与倍货员讨价还价, 还有学生提出可以到别的商店去买。于是讨论

8、各种买包方案成了这节课的高潮。反思:新课程标准提出我们必须实施开放教学,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空间和更多的思 考余地,然而,审视这节课,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表轰烈烈”,可是学生却并没有获得知 识。在开放教学中,我们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主动学习上,忽视了对学生参与学习 的深度的把握,特别是忽略对学生参与的实际可能性的分析,以为只要给学生开放的学习空 间,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学生就会主动掌握知识,忘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帮助者、 指导者”的角色。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放开手脚,当需要点拨时还需要点拨,当需要讲授时还 需要讲授。反思之三: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实例:这是一节参赛课。老师刚刚提出一个问题,

9、便立即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购 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你f言我一语,符个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 说什么;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有的小组的学 困生把此时作为玩要的最好时机儿分钟后,学生代表发言,“我怎么怎么看”,“我 觉得应该如何如何”,“我的意见是-” 0反思:作为新课程倡导者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 统教学的最明显的特征。上述片段中,整个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在热热闹 闹的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随意和低效。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大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 上。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

10、组怎么样”。很明显,这并不是真正 的合作。首先,“合作”应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 流的需要后,再展开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其次,“交流”应涵养二个层面, 一是表述日己的想法,二是倾听别人的意见。而上述片段中的交流过程只是一个表述的过程, 缺少倾听的过程,交流的效果就只能大打折扣了。在教学中合作很重要,但我们不能为了合 作而合作,一味的强调小组合作,学生将会丧失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缺少对求 知事物的猜想、试探与验证等心理发展过程。现象:这是我去福州学习时所听的一节课,教学内容是长度单位。在练习时,执教老 师并没有安排大量的换算练习,只出示了一

11、道习题:请你用刚才所学的知识描述你生活中接 触的一些物体和事情。结果芥种充满童真的描绘展现在听课老师面前:早上6点我从2米的 床上起为,穿上2分米左右的拖鞋,来到长3米、宽2米的卫生间,拿起我那10多厘米的 牙刷从我的家到学校大约有2千米,我每走一步大约是30厘米,我数了数从家到学校 我共走了 5000多步。路边还有许多高矮不同的建筑,有的高100多米,矮的也有20多米反思:值得欣喜的是新课程改革在课程中增加了 “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学科知识结 构中构建了 “综合与应用”部分,新课程不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不再偏重书本知识,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与经验,

12、注重学生终生 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走向多学科的有机整合。数学是生活,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 源泉;数学是工具、是故事、游戏、是问题、是语言然而,在我看到学数学教学中,能 把数学与生活、其它学科相互交融的太少了。反思之五:重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马芯兰老师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现代教学论也认为:要让学生 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的确,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 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则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教学活动 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 识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如同

13、“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发展 思维能力。例如我在教学立体图形这一节课时,由于教材接近于实际生活。在了解学生已掌 握的知识基础上,我让他们日己总结、交流他们对立体图形的感受、日己动手制作熟悉的立 体图形,并根据自己的想像利用丰富图形构造生活实景。这样避免了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 一味地记忆。课堂气貌非常活跃,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又如在进行轴对称 图形和轴对称的教学时,可以组织这样的活动:组织一次对称面具制作比赛。用卡片,纸 板,甚至三合板来制作。要学生制作对称图案的面具,并进行比赛,参加的学生一定会在笑 声中感到创造的乐趣。收集有对称图案的昆虫、动物的照片,

14、进行展览。教师课始借助 幅学生非常熟悉而又滑稽的大头姓姓的头像,通过“眼睛的不对称,让学生想办法使其变 成对称”这样一个过程,使学生在游戏中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这样的过程做到了 “寓 知识于游戏,化抽象为形象,变空洞为具体”,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形象性、趣味性。通过 动手操作使数学知识不再那么抽象,理解数学也不再那么空洞。教师这样将数学教学设计成 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活动,让学生对十分抽象的知识获得了相当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而且, 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后获得的体验是无比深刻的。反思之六:教学中要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比具体数学知识更为重要,这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然而,如何有 效地渗透数学思

15、想方法?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我也曾设计通过割补转化算出不规则图形 的面积,学生也确实受此影响,没有其他的想法,轻而易举地把平行四边形割补成长方形。 但后来,我坚决摒弃了这样的做法,上课伊始就让学生直面问题,激活己知、探究新知。出 乎意料的是,有的学生不用割补也能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得到面积计算公式。于是, 矛盾冲突产生了,经过激烈的思维碰撞,学生对转化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转化过程中, 图形面积必须始终保持不变。我想,知识是可以通过传授来接受的,而学的最好办法 是亲身实践。只有亲身实践了,才会有深切的体悟。反思之七: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目前,存在着这样一种说法:自主、合作、探究往往

16、会造成班级学生的两极分化。分化 现象确实存在,但我认为不能以此否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不是要消灭学生之 间的差异,而是要实现学生充分的、有差异的发展。这种发展不仅包括认知水平,还包括过 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若真要防止分化,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教师讲解 示范,学生模仿、接受训练。然而,这种生产“标准件”的教学能批量传授知识,却难以发 展学生的个性,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因为创造需要自由的探索和足够的试 错空间,需要创造的欲望和创造性思维。面对有差异的学生,为了实现差异的发展,必须进 行开放的、自主探究的学习。就像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那样,创设情境、开放空间、主动参 与、合作交流、各有所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数学的割补转化思想、数学的逻辑推理、 公式间的内在联系、敢于探究的精神、同伴的合作交流、积极的情感体验,等等,学生得到 不同而又充分的发展,这就是我一直坚持的“保底而不封顶”。记得有人说过,“教学永远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