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包容发展的美好世界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4345122 上传时间:2021-10-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共建包容发展的美好世界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共建包容发展的美好世界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共建包容发展的美好世界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共建包容发展的美好世界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共建包容发展的美好世界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共建包容发展的美好世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共建包容发展的美好世界(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共建包容发展的美好世界在英国智库的演讲(二O四年六月十八日,英国伦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人民口报(2014年06月20 口 03版)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和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两大 智库在世界上都久负盛名,今天联合起来举办这次活动,表 明对中国的高度重视,体现了一种包容的精神。包容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中国先秦思想家提出“和而 不同”、“和为贵”的理念,这与欧洲先哲“和谐产生正义与善” 的思想不谋而合。冋望人类发展的历程,虽然东西方文明源 头不同,但我们都懂得和谐相处、包容互鉴的可贵。进入21 世纪,世界更需要相互包容、共同发展。我们不仅耍在一国 之内实现就业增加、平衡协调、公平正义

2、的发展,还要推动 国家和地区之间实现和平共处、共同增长的发展。包容发展 应成为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国际上十分关注中国,对中国经济发展会有这样那样的 看法。中国有古诗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说的是看一座山, 从不同侧面会有不同印象。看问题角度不同,可能得出不同 的结论。英国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 的发展中国家,各位的关注,就是对世界能不能实现包容发 展的关注。中国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 化之路,是世界最大的包容发展。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特别是通过艰苦卓绝的奋 斗,实现了 13亿中国人的生活不断改善,6亿多人摆脱了贫 困,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得到保障。中国的发展

3、是在开放 的环境中实现的。13亿人坚定的目标就是要实现现代化,这 将是一条比较漫长的道路。虽然中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 二,但人均GDP只有6800美元,仍排在世界80位以后, 在中国广大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人均GDP才5000多美元,有 些西部省份只有3000多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 还有2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同时,随着经济快速增长, 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日益凸显。这将是我们长期面临的困难 和挑战。实现现代化就其实质而言,很重要的是完成工业化 和城镇化,这正是中国人民现在和未来努力的方向。首先,关于中国的城镇化。近儿十年来,中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总体发展仍 然滞后,目前还有6亿多人居住在农

4、村。已经进城的2亿多 农业转移人口,由于财力不足、公共产品提供受限,与过去 就生活在城市并已经取得户籍的人相比,还没有享受同等水 平的公共服务。到2020年,我们要解决其中1亿人在城镇 落户问题,主要是在东部地区。还要引导约1亿农民,自愿 在中西部就地城镇化。此外,中国还有1亿人居住在城镇的 棚户区,需要加快改造,解决上述现存的“三个1亿人”问题, 是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当务之急。我们的难题还不止于此,即使解决了上述3亿人的问题, 未来还有数亿农民需要逐步进城,这没有十几年、甚至史长 时间是难以解决的,今后的任务将更加艰巨。任何国家要实 现工业化,都必须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一

5、般农业劳动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都不高,中国也很难例外。 让这么多人有序进入城市工作和生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所以说,中国到本世纪中叶才可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最终实现现代化。第二,关于中国的工业化。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 用了上百年吋间,而中国在短短几十年内就建起了完备的工 业体系,许多工业产品产量名列世界前茅。大家都熟悉“中国 制造”,但中国目前生产的主要还是中低端产品,产业发展需 要向中高端水平迈进。产业升级有利于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 化,也是中国突破能源资源和环境瓶颈束缚的必然选择。我 们将坚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倡导绿色低碳发展,加大节能 减排力度,使中国生产的

6、产品更加节能环保,依靠创新驱动 实现内生增长。这也将给世界带来巨大商机。今后五年,中 国进口商品累计将超过10万亿美元,对外投资超过5000亿 美元,出境旅游人数超过5亿人次。中国乐见世界各国分享 中国发展的红利。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建设现代化,历史上没有先 例,我们面临的挑战很多,仍需要付出艰辛的探索和努力。 在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增长之后,目前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 缓,与过去的两位数相比,现在转入中高速阶段。有人开始 怀疑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增长,会不会“硬着陆”,我可以负责 任地说不会。原因就是有城镇化和工业化两大因素支撑,我 们还有较大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产业结构也不合理,而 这些也是潜力,

7、中国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内需空间。只要我们 把握好方向,勤奋工作,经济就能够在较长时间保持中 高速增长。今年以来,中国发展虽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经济运行 总体平稳。我们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 策,不采取强刺激措施,而是进一步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 式,实行区间调控和定向调控相结合,加强预调微调,确保 经济增长不突破保就业的下限,CPI不突破防通胀的上限, 使经济运行始终处于合理区间。我们有信心实现今年7.5%左 右的预期增长口标,而且也将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国经济总量已超过9万亿美元,如果每年增长7.5%左 右,再考虑价格因素,增量就达1万亿美元左右,相当于一 个中等经济体的经

8、济总量。做到这一点不容易,但它会给中 国和世界带来巨大商机。我讲到这么多数字,并不是“数字游 戏”,只是想说明一点,中国有条件、有能力促进经济平衡协 调和持续健康发展。第三,关于的和平发展。在中国这样大的发展中国家搞现代化建设,进而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 周边环境,否则就不可能集中精力来搞建设,这是不容置疑 的逻辑。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古训说,“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些理念已经 融进我们的民族血脉,成为中国人的基本处世之道。中国没 有扩张的基因,更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过去30多年中国的发展成就,得益于和平稳

9、定的外部 环境。走和平发展道路,让人民吃到了甜头,也让国与 国之间能够实现双赢、多赢,这是中国多年来发展实践得出 的重要宝贵经验,我们决不会放弃。即使中国将来发展起来 了,仍然要坚持包容开放、和平合作。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主张国家间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平共处,坚持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倡导通过和平方式和外交渠道解决分歧与争端,反对诉诸武 力和干涉别国内政。中国将始终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愿与世界各国一道致力于创造持 久和平的国际环境。长期以来,中国为维护亚洲地区和平稳定作出了重要贡 献。正是由于与周边国家凝聚起合作共赢的共识,共同 营造了通过协商谈

10、判处理分歧的良好氛围,东亚地区才有了 今天的繁荣发展。中国始终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 边政策,愿与所有邻国和睦相处。但对于挑起事端、损害和 平的行为,也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予以制止,防止局势失控, 促使事态回到对话谈判轨道上来。相信只要地区国家之间能 够真诚对话、理性协商,就能继续保持和平安宁的环境。历史昭示我们,战争是人类智慧的失败,和平是反思灾 难痛苦的结晶。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说,“历史藏着一切智慧, 不学习历史注定要重蹈覆辙”。我们应当汲取历史教训,正视 历史,面向未来,推进国际和地区事务政治解决,共同应对 传统和非传统安全挑战,协力促进世界繁荣与发展。第四,关于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

11、的现代化不仅需要和平稳建的外部环境,还要靠改 革开放提供强大动力。千千力力人有巨大的创造力,市场蕴 藏着巨大的活力。上世纪70年代,我在安徽凤阳农村当大 队支部书记,那时候实行计划经济,每天要安排村里几百个 农民每天干什么,大家也起早贪黑干活,但一年到头还是吃 不饱饭。后来推进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种 什么、怎么种,农民自己说了算,儿年下来就解决了温饱问 题。正是靠改革开放,亿万中国人民获得了史大自由发展空 间,小国社会不断取得进步。对小国来说,过去快速发展靠 改革,今天的增长动力靠改革,未来长远发展也要靠改革。简政放权是改革的关键。要让市场发挥更大活力,让社 会发挥更大创造力,首

12、先是政府要进行自我革命,把政府不 该管的权力放下去,把应该由市场决定的事情交出去。去年 在经济面临困难的情况下,正是通过简政放权,激发了民间 投资的潜力。今年3月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后,各地新增 企业登记数迅速增加,增加了 40%以上,极大促进了创业就 业。我们还要推进结构性改革,通过放宽准入限制,更多让 民营资本发挥作用。说到底,改革就是要调动广大人民群众 的积极性,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创新创造平台,让每个人都有 梦想成真的机会。当然,政府放权也不是什么都不管,我们 实行放管结合,对那些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污染环境 等行为,要进行严格监管和依法处置。开放也是改革。我们将推进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

13、,放宽 市场准入,让外资更多进入中国。扩大服务业开放和内陆沿 边开放,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龙头,探索准入 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为中外投资经营者提供公 平竞争的营商环境。中国对外投资把英国作为优先方向之 一,也欢迎英国企业把中国作为主要投资目的地。深化改革 和对外开放必然使中国经济迸发出巨大活力,不仅为中国人 民带来福祉,也必将为世界提供史多机遇,为世界包容发展 作出重要贡献。当前,全球经济总体呈现复苏势头,但不确定、不稳定 因素依然很多。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己经成为推动 世界经济增长的双引擎。各国应继续发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中形成的团结协作、同舟共济精神,大力实施改革

14、创新,加 强宏观政策协调,消除保护主义壁垒,推动建立公平竞争的 市场秩序,不断扩大利益共同点,共享全球化发展成果。中英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年来,双方经贸、 科技、人文等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此次访英,我同贵国政 府领导人进行了深入坦诚地会谈,两国发表了中英联合声 明。我们都认为,中英要增强政治互信和战略合作,尊重彼 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加强在联合国安理会以及二十国集 团等多边机制中的沟通协调,共同维护世界多边贸易体制, 推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和中欧自贸区可行性研究,在应对气 候变化、反恐等领域加强对话。双方应发挥好两国总理年度 会晤等系列机制的引领作用,让两国全方位合作顺畅高效进 行。中

15、英将共同努力,为促进中欧关系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中英要做共同增长的合作伙伴,更要实现包容发展。两 国合作不仅追求规模扩大,而且要使内涵不断丰富;不仅要 做生意,还要提高科技含量。中国愿在基础设施、制造业、 城镇化等领域,进一步加强与英方合作,不断扩大两国贸易 和投资额。中英将推出人民币与英镑直接交易,中国将在伦 敦设立人民币清算银行,提升双方金融合作水平。英国是全 球创新发展的佼佼者,在高新技术、节能环保以及科学研究 等领域居世界领先地位,中国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两国科技与创新合作前景广阔。双方要发挥联合科学创新基 金的作用,搞出一批高水准开发项目和科研成果,为两国发 展提供有力支撑。中

16、英合作不限于经贸领域,还应不断密切人文交流。英 国富有科学、理性、宽容的文化特质,有着开放包容、 兼收并蓄的历史传统。中英虽然远隔万里,但可以说是“遥远 的邻居”,彼此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学术思想相互吸引、 交相辉映。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在家喻户晓, 汤显祖的牡丹亭也登上英国舞台。英语是英国人的母语, 但今天中国有3亿人在学英语,是全球学习英语人数最多的 国家之一;中国是茶的故乡,但英国是世界上人均喝茶最多 的国家之一。目前,中国在英留学人员超过13万人,占到欧盟国家留学人员的半。中英应进步深化人文交 流,推进教育、文化等领域合作。英国政府已表示将简化中 国公民来英签证手续,这意味着将会有更多中国人有序地到 英国来工作、旅行,为英国经济带来更多活力。英国和中国都是伟大的国家,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创造 过各自的辉煌,更有着顺应时代大潮求新求变的执着追求。 英国诗人雪莱说:“人不能创造时势,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