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 古诗三首》优秀教案(3课时含反思 作业 备课素材)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4344200 上传时间:2021-10-25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 古诗三首》优秀教案(3课时含反思 作业 备课素材)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 古诗三首》优秀教案(3课时含反思 作业 备课素材)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 古诗三首》优秀教案(3课时含反思 作业 备课素材)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 古诗三首》优秀教案(3课时含反思 作业 备课素材)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 古诗三首》优秀教案(3课时含反思 作业 备课素材)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 古诗三首》优秀教案(3课时含反思 作业 备课素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 古诗三首》优秀教案(3课时含反思 作业 备课素材)(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古诗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认“屠、苏”等7个字,会写“旧符”等12个字。 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三首古诗,默写清明o2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由表达, 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作者的心情,了解祖国传统节 日的风俗习惯。重点难点1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2.在比较欣赏中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知识与技能:1 会认“屠、苏”等2个字,会写“旧符”等2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屠苏”“瞳瞳日”等一些生僻字词的意思,明白本首诗的大意。4.

2、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 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走近生活,谈话导入1.(课件出示2:出示一组春联和春节过年的画面)。2同学们,你知道春节指的是农历的哪一天吗?(指名并 板书:正月初一)这一天在古时候又叫做“元日”(板书:元 日)“元”是开始的意思,“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设计意图:“元日”这个 名词对学生来 说比较陌生,而“春节”是 人所共知的, 以“春节”引 入,不但学生 感兴趣,而且 帮助了学生理 解诗题。】3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古诗的题目就叫作“元日”,请大 家一起来读题。4.简介作者。(课件出示3)王安

3、石,生于天禧五年(西元1021年),卒于元佑元年(西 元1086年),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狸郎,封荆国公,卅人 乂称王荆公,卅称临川先生。宋临川人,汉族。北宋杰岀的政 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在北 宋文学中具有突岀成就。其诗“学杜得其瘦硬”,长于说理与 修辞,善用典,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亦有情韵深婉之作。 著有临川先生文集,谥号“文”。其政治变法对宋初社会 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 “中国十一卅纪最伟大的改革家”。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1 同学们,首先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用你们平时学 会的学习古诗的方

4、法学习交流,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 然后边读边边记下自己读懂了什么,标出读不懂的地方。2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3. 检查交流情况。(课件出示4:生字)屠苏(1)指名朗读,师生评价,纠正不正确的读音。注意读准平舌音“苏”。(2)交流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教师评议,多媒体出示重点 词语的注释。(课件出示5)元日:农历的大年初一。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岀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 演变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屠苏:药酒名。古代习俗,大年初仪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瞳瞳:日出时光亮的样子,诗中指“天刚亮时”。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

5、写上神茶、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演【设计意图:变到现在,人们大多会用对联贴于大门上。鼓励学生多种(二)识记字形,书写生字。方法识记生(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6)字,体现部编旧符版教材多元识1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字的理念。对形声字结构:符重难点生字的“日+ 1二旧”书写指导,培2观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养学生爱写字“旧”左窄右宽,“符”上窄下宽。的兴趣,教会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学生正确的写(三)学生熟读课文:开火车读、赛读、小组读、同桌读。字方法。为养三、品读欣赏,深入探究。成良好的书写(一)回忆生活,说说“春节”习惯打下基1 春节是个喜庆的节日,

6、能说说你们是怎么过的吗?础。】指名交流,教师适当引导:说说自家或见过别人家怎么过节。(课件出示7)A:放鞭炮(引导学生知道人们大多喜欢在大年三十晩上12【设计意图:点放鞭炮,冃的是告别旧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本处设计这个B:吃年夜饭,喝洒庆祝(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新起点的让学生说说现开始,预祝有一个新的、美好的未来。)在人们怎么过0:贴对联(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春节,帮他们2教师归纳:根据同学们刚才提供的信息,老师大致可以理解诗中的归纳出这几点:(课件出示8)“爆竹”、“屠炮竹声声,告别旧年苏”和“桃符”举杯同庆,迎接新年这几处词。其大红对联,美好心愿实是为了理解(二)理解古诗诗意作铺垫1

7、 课件岀示整首诗,背景是课文插图,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2同桌互读古诗,读后借助字典、结合插图也可以联系我 们现在过年的情景交流“我读懂了哪句诗3. 指名集体交流,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收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4理解全诗的意思:同桌互说,指名说说,师生评议。5. 诵读古诗(1)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2)作者的心情出是一样的,从他写的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岀,也可以从这幅插图中看出来。请你试着把诗中欢快、喜庆的场面读岀来。(3)自由读、指名读、评议、男女生读、齐读(4)谁已经能背了?(指名背诵)四、联系“元

8、日”,迁移学习1. 作者描写元日中的喜庆场面,主要抓住了哪些事物?(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在一开始贴的句子旁板书:“爆竹”“屠苏酒”“桃符”)(板书:爆竹 屠苏酒 桃符)2. 小结、介绍:同学们一定发现了,从古至今,过新年的方式没有太大的不同,只不过一些叫法不同而已,比如,现在我们叫“春节”,而古时候叫一一“元日”,也有一些物品经过时间的推移而简化了,比如“爆竹”简化成现在的一一“鞭炮”、“桃符”简化成现在的一一“对联”。像这种从古时就有,并世代流传下来的节日,我们称为“传统节日”。3你还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简单说说节日的主 要活动。(课件出示9:中秋、端午等节日简介)4. 从这些流传至今

9、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的,主要是为 了古今时候, 人们过春节的 方式没有太大 的区别,说出 了这些,这首 的字面意思也 就明白了一大 半了。】【设计意图:鼓励学牛小组 合作,进一步 培养学牛相互 合作、探究的 意识。】【设计意图:五、指导朗读,体会情感。1.(课件出示10):语文应该是在元日生活中学习,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又服务于生活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的,联系“元(板书带节奏标志的古诗元日)日”,迁移学2指名朗读。学牛自由评议。习,让学生对3教师小结:读古诗应该抑扬顿挫

10、,还应有感情。中国的传统节4教师范读,指名读,指名领读,学生齐读。日有一个进一5.自由读,练习背诵。步的了解。】六、检査背诵,体会感情。1 我们今天学的这首元日,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圧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我真想读读这首诗啊!(范读一一练读一一指名读一一师生读)2.抽取学生检查背诵,学生一起背诵。【板书设计】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放爆竹饮屠苏酒贴桃符【课后反思】成功之处:元日是北宋大诗人王安石描写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的一首颇为世人传颂的 诗歌。本课的教学我旨在让学生感受新春的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情景,人

11、们意 气风发,春风得意的感受,通过以下几个层次来进行渲染,进行教学:(1)结合学生的生活进行教学。春节,对于学生们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话 题,提到春节,总是会浮现许许多多幅美好欢乐的画而,因此在学习“爆竹声中 一岁除”这句古诗时,教师提问:春节是个喜庆的节日,能说说你们是怎么过的 吗?学生们畅所欲言,说出了自己过春节时放爆竹、吃年夜饭、贴对联这些生活 的场景,通过古诗再次让学生们很快感受到了那份欢乐,自己的生活实际很好的 帮助他们理解了诗句,而诗句所描绘表达的内容又反过来加深扩大了孩子们对新 年到来的感受,相得益彰。(2)结合拓展内容进行教学。当古诗学完之后,我们一起交流了中国其他 的传统节日的

12、生活习俗,加深了他们的理解,对元日这首诗歌理解更深了。不足之处:在教学中教师没有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根据诗句大胆想象,没有引导 学生的思维向更深更远处发展。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 会认“魂、酒” 3个生字,会写“魂、欲”等6个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 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复杂的情绪。【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我们学过许多关于春天的诗句,谁能说说 有哪些诗句?学生背诵。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诗一一清明。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板书:清明)3.简介诗人杜牧:(课件出示12)杜牧(公元803-约852年

13、),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 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o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 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二、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课件出示13)要求把字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 下面的拼音。hun jiu mil魂酒牧自由读,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魂”前鼻音。开火车读,齐读。【设计意图: 复习旧知,出 示作者简介图 片,引入课题, 使学生兴趣盎 然地进入教学 情景。】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1 学习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二行)。(1)指名读。(2)点击重点词语

14、:雨纷纷、欲断魂。(课件出示14)雨纷纷:细雨绵绵不绝。断魂:形容凄迷哀伤的心情。(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 最后全班交流)(课件出示15)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 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 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 的。诗人心里很是哀伤。(4)师归纳,生质疑:师:学了这两行诗,你有什么要问的?路上行人为什么“欲 断魂” ?(天气不好;恰是清明节在外奔波)这时他的心情如 何?(凄迷哀伤)(5)师生交流。(6)指导朗读:想象诗句的意境,指导朗读(指名读、齐 读)。(7)总结学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生试讲,师概 括:抓住重点字词,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诗意。)现 在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来自学第三四行诗句。2学习第二句(课件岀示第三四行):(1)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课件出示16)“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2)点击重点词语:雨纷纷、欲断魂。(课件出示17) 借问:请问。遥指:远远地指着。(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设计意图: 学习古诗,抓 住重点词语, 结合课文插 图,在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