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练习题教案学案课件中学语文教育理论综述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04117888 上传时间:2021-10-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试题练习题教案学案课件中学语文教育理论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语文试题练习题教案学案课件中学语文教育理论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语文试题练习题教案学案课件中学语文教育理论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语文试题练习题教案学案课件中学语文教育理论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语文试题练习题教案学案课件中学语文教育理论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试题练习题教案学案课件中学语文教育理论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试题练习题教案学案课件中学语文教育理论综述(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语文教育理论综述对中学语文教育理论的研究,浙江师大人文学院的蔡伟教授在中语会上提出,一方面要 重视传统文化积累的宝贵经验,另一 方而要吸收国外教育理念中有益的部分n他认为“忽视 传统文化,我们将丢失很多宝贵的东西;否定国外的先进经验,将使我们走回头路,语文教 育研究要把两者结合起来。”随着语文课改的深入和高中语文新课标的颁布,2003年语文教育 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也在不断向纵深发展。我们杳阅了人量的有关语文教育理论的报刊书 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筛选、整理,撰写了这篇综述,力求客观地展示本年度语文教育硏究的全 貌。本文为年度性的资料分析,所收集的文献资料时限区间为2003年1月至2003年

2、12月。一、高中新课标的出台和阐释今年刚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成了语文教育教学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和焦点。全国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年会于2003年11月18日在武汉召开。围绕 新课程方方而而的问题,许多资深专家谈TI:IC的卓识。特级教师洪镇涛认为新课标总结了 近二十年来的课改经验并借鉴了国外课改经验,荟萃了传统教学的宝贵东西:第一次提出了 积累,捉出了语感。他认为语感是非常实在的东西,语文教学最人的任务是指导孩子们正确 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要变研究语言为学习语言,而语言的习得往往经过感受、领悟、 积累、运用这儿个步骤。华师大巢宗祺教授就语文课程标准的研制谈了四个方面的

3、问题。一、 课程改革是应对时代挑战的需要。二、新课程建设促进了语文教育的转型。三、应确立不断 改革的思想。四、课程评价体系要跟上。对于“如何走进新课程”,特级教师魏书生提出了把 握“三性”的观点。“三性”即科学性,群众性,实践性。理论要科学,要从群众实践出发,要 把观念、理念变成一点一滴的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不要搞运动,少提新花样,把普普通通 的事T出新意來;要使学生得到心灵的净化,就要智育、徳育、美育的完美结合,不要把教 育的功能切割开來,而要最人限度地将其融为一体。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组 在语文筵设第9期发表关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研制工作说明(一)一 文,对高中语文课程

4、改革的背景、基础研究、指导思想等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郑国民从我 国语文教育近白年來高中语文课程结构的发展变化、其他一些国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 启示、我国報个普通高中课程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建构基础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高中语文课程 结构的合理性(关于构建基础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高中语文谏程结构的认识,语文学习 第6期)。魏本亚认为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取代高中语文教学人纲必将引发语文教学 范式的革命,这种革命体现在五个方面:语言教学上由“得形忘意”到“得形得意”;阅读教学上 由“单一理解”到“多元理解”;写作教学上由“为文造情”到怙情造文”;学科教学上由“学科封 闭”到“学科开放”;学科课程上由“单一课程

5、”到哆元课程”(高中“新课标”带来的语文教学 范式革命,中国教育学刊第8期)。(一)课改理念和实践的反思杨启亮认为语文教学应当把培养学生热爱语文作为重要H的之一。以热爱为S的教学语 文,追求的是非智力的积极的情意境界,这是在语文智力或能力之上的境界J以超越认识的 局限性,拓展教学的教育性,激活学生的创造性(热爱语文:一种教学日的论的解释,语 文教学通讯第1期)。王忠宝对此提出异议,他认为今天的语文教育不能-味提倡热爱,还需 要某种功利目的,不能过于绝对地断定“热爱的功效性(“热爱语文”,多难!?,语文教学通 讯第10期)。李山林突破了现有的语文课程概念,将语文课程细分为“教师理解的语文课 程”

6、“课堂趙构的语文课程和“学生经验的语文课程”三种微观结构形态(语文教序课程论视 点初探,语文教学通讯第6期)。新课标颁布以來,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也引起人们的关注。贺卫东对新课标的绩效性和 普适性提出质疑,认为仅有单-的标准是不适应我国现实国情的,提出要建构多层级课程标准 (新课标:最髙标准,还是最低标准,语文教师之友第4期).罗瑜对新课标中的量化 标准提出质疑,认为识字写字量、阅读量、习作量筹标准的提出缺乏依据(语文课程标准) 若干问题反思,重庆教育学院学报第5期)。陈家尧对课标修订提出了一些建议:教师 需要通俗易懂、不用“解读”的课标;课标应当具体翔实、附有案例:语文阶段日标应体现连 续性

7、和一致性,成长记录应有可操作性等(对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修订的儿点思考,语文 建设第6期)。(二)评价与考试的理论和实践2003年对于评价问题的研究,主要落实到具体的操作层而,从多个角度來探讨如何实施 课程与教学的评价。一方面是积极探索如何实施对学生的评价。刘巍、祝丹兰多元与白主的国外语文教 学评价一文分析了英、法、自、韩、徳等国家的语文教学评价,认为国际语文教学评价具 有评价主体与内容的多元化、评价形式与方法的多样化、选择的自主化三大特点(中学语 文教学第8期)。贾玲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第13、14期)发表了题为新理念新中考新 成果的系列文章,对2002年全国中考语文试卷作了总体评价:在命题语

8、言等方面体现人文 关怀,有的地区出现了开卷与闭卷相结合、听力测试等考试形式;文言文阅读坚持“言”“文” 并重,阅读材料由课内渐向课外延伸,命题坚持“浅易”原则;现代文阅读材料丰富多样,重视读 写结合以及对敕体感知能力的考查;写作部分体现了吋代性,在内容、文体、命题形式等方 而更为开放。另一方面,有不少人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思考。张伟忠认为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 建立“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标准(以学为主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建构与实践,课 程教材教法第4期)。齐国贤和赵徳成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新特点一 文中指出,课堂教学的评价应淡化评比与选拔功能,注重发展性价值;评价主体应多元化;

9、评 价方法应重视案例分析、课堂观察和成长记录袋等质性评价方法的应川(语文建设第2 期)。(三)“语文知识”的外延和内涵新课标中所提出的“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与完整”的观点一直是语文界争论的 焦点之一。今年对这个问题的关注集中于对语文知识到底是什么”的探讨。韩雪屏的语 文课程的知识内容(语文建设第3期)和语文课程的知识性质(语文学习第74 期)以厉现代知识观作为指导思想,指岀语文知识从对象性质來说,分为社会知识、白然知识、 人文知识;从学习类型來看,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及两种特殊类型即 心理表象、桀块知识;从时代特征来说,具有文化性、情境性、价值性、建构性。王荣生则 对语

10、文课程内容作了“定篇”性质与“语文知识”性质的区分,他用“语文知识”来统称其中的“为 达到课程目标而需要的教与学的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价值观等语文课程标 准所预示的范型转换,教育研究第2期)。关于要不要语修逻文类的知识、这类知识对语文索养的形成与提高有无作用的问题,已 取得较一致的看法:这类知识有助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不可缺少。可是,关于这类知识 在语文课程与教学中如何呈现,怎样才能发挥促进作用,意见不一。张先亮主张,这类知识的教 学应以实用性为原则(试论教学语法的定位,语言文字应用第2期)。二、文学教育的广义与狭义随着语文性质的定位及新教材的推广,众多研究者聚焦文学教育,展开积

11、极的探讨。在读 书第10期上发表了关于当代文学教育的一次座谈实录寻求为生活的文学。葛兆光、 韩少功、李陀、南帆、王晓明等学者指出“文学最核心的灵魂是提供了 -种精神价值观,在 当今高度理性化、技术化的社会中文洋教育的最高理想是成为人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有意义的 生活方式。范冬梅在内涵与本质文学教育的建构(语文教学之友第10期)一文 中从文学的审美性、体验性、文化性等特殊品性入手,捉出中学阶段的文学教育屈于狭义的 文学教育范畴,是一种教学行为,因此她认为文学教育的本质在于“立人”,文学使人发现自身 的“反观效应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人的精神世界和人格构成。关于文学教育的“立人”本质,王询文、徐珞翰的从主体

12、问性看文学教育(新教育 探索创刊号)一文也进行了探讨。他们在存在主义哲学和主体间性理论的双重观照下对“立 人”的过程和机制进行了阐述,指出所谓文学教育,就是一种有意识的文学审美活动,落实到学 校教育中主要指文学鉴赏教育,应遵循优质、优先的“双优”原则,即让优秀的文学作品尽早进 入学生的视野从而构筑他们的精神世界。胡尹强在把文学作品上成文学课一文中结合若T具体课例展示了其文学教育理念。 他认为文学作品的言语表达出神入化,这是作家用语言确切留住人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思想 感受的结果,学生借助作品的语言对自己的情感、精神世界进行反观认识、开拓捉升,这样言 语和精神的东西才能水乳交融!,一起留在学生的灵

13、魂里。若把文学作品作为言语表达的成功 范例,则无法或很难开拓学生的情感和精神的空间。(语文学习第10期)三、语文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确定语文到底教什么以及怎么教的问题是语文教育中的基本问题,李海林、任玲在语文学 习第2期的帮助“学生与语文接触”一文中首先展开了讨论他们认为语文课的日的就 是教“语文”,要通过帮助“学生与语文接触”來教:这正是语文教学的特殊性所在教学目 的、内容、方法的统一,即通过语文学习语文。程少堂则提出一个新的说法:“语文味,尽管 他个人将此概念提到“语文教育美学体系的逻辑起点”的重要地位,但他“语文课教出语文味 既是手段,乂是目的语文味:语文教育美学的新起点,中华读书报7月16

14、日) 的观点与上文是相近的。在语文学习第5期,王尚文根据朱光潜的有关论述提出了“语文意识这一新概念。 他认为“语文意识”是指在语文学习中“对如何运用语言文字的白觉关注二着重于“言语本身的 物质存在,就是要认真听听它的声音,辨辨它的色彩,掂掂它的分量,摸摸它的,体温,,把它摆在 它和整体的关系之中,摆在它和语境的关系之中反复审视、掂量、咀嚼、玩味,从这里出发走 上正确的语文学习之路”;并进而指出语文意识虽不等同于语文素养,却是厉者所由生成的必 要前提和基础。同刊第6期发表了李海林的关于语文教学目标的儿点思考,在理论层面対语文教学 目标这一基本问题进行-了廓清和阐释。他指出,首先教学1=1标有两个

15、层次:课程的教学bl标 和课堂的教学目标。其次,语文是文化性、素养性课程其教学目标的组成不是逻辑递进的体 系性的,而是积淀性、网络性的非体系性目标。四、新型的师生观语文课程改革发展至今,从着重于理念探讨H益向实践层而深入,作为实际执行者的教 师和作为最终体现者的学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教师的关注主要体现为对教师本身的教育理念及能力索养的重视。王尚文把海徳格尔 的教师观引人语文课程并由此得出ti己的结论:教,原來就是教H己!教师必须能在教中学, 向所教的作品学,向所教的学生学(应当比学生更可教,语文教学通讯第6期)。语文 学习第1期组织了题为“冋首白年继往开来”的“语文白年问答”,于漪等就“

16、提高教师修养的 方法和途径”“怎样才能造就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主要观点 如下:1.语文教育质量说到底是语文教师的质量。2.提高语文教师修养的方法和途径就是读 书,语文教师应该把阅读和写作视为ti己生命的体现形式。3.教师首先要成为一名大写的人 然后成为一名知识分子,最后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教师应该具有人文关怀之心、“知”、“识” 三个基本素养。对学生的关注集中体现为真正落实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中心地位。语文学习第9期 以“以学生发展为本,语文教学怎么做?为题,集中讨论了“生本教育理念”:肖家芸认为发展必 须真正归位于学生这个本体之上,归位于学生的本色、本能、本性等;贺学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