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中历史《世界近代史速成歌诀③》素材

zxc****hhs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229.01KB
约42页
文档ID:201474850
高中历史《世界近代史速成歌诀③》素材_第1页
1/42

高中世界近代史速成歌诀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1919-1939 )第一节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的建立(1919-1922 )一、凡尔赛体系(1919-1920 )1、背景列强一战四秋春,盟国失败遭处分一战结束巨头聚会凡尔赛,操纵会议美法英争夺霸权争殖民,列强要求略说明列强外交 a 美国美国原则十四点,领导世界为核心b 英国殖民帝国英维护,削弱德法势均衡c 法国法败德国收领土,称霸欧陆目标明d 意日扩张领土意大利,德国领地日吞并2、体系内容巴黎和会有中心,处置德国略说明凡尔赛和约德国疆界重判定,法取阿尔与洛林a 领土国联代管萨尔区,莱河两岸新规定东岸德国不设防,西岸英法来占领奥波两国皆独立,禁止德国来吞并b 领地海外领地全丧失,英法日本来瓜分山东权益给日本,宰割中华民抗争c 军备废除义务兵役制,轻型舰艇显凋零限制军备无空军,保留陆军十万人d 赔款巨额赔款激民愤,赔款结果似烟云奥匈保土和约奥保匈土战败国,分别签约遭处分五大条约成体系,列强分赃初完成3、影响巴黎和约影响深,领土变更最鲜明欧洲中东奥匈解体建三国,其余领土三国分格局变化中东土国亦解体,丧失领土遭外侵洛桑条约后签订,民族独立共和兴。

国联成立国联源于威尔逊,宗旨合作与和平19211)总部设于日内瓦,主要机构三部分维护体系为工具,英法操纵美愤恨评价 a 实质列强瓜分按实力,欧东秩序重确定b 进 步 性列强关系初协调,恢复经济局稳定民族自决或自治,民族国家渐复兴c 局 限 性战后世界新格局,体系隐含多矛盾严厉处分战败国,两类国家有矛盾分赃不均心难平,英法美国有矛盾亚非国家遭奴役,东方西方有矛盾二、华盛顿体系(1921-1922 )1、背景一战欧洲炮声声,远东格局有变更日本扩张一战日本侵山东,“二十一条”显野心夺取德属三群岛,扩张亚太激矛盾美英扩张战后美国实国增,运河通航扩海军世界最大债权国,扩张亚太有后盾海军竞赛三国拨款扩海军,争夺亚太步步紧2、体系内容九国聚会华盛顿,激烈较量签协定四国条约四国面对太平洋,属地领地互承认四国条约生效日,英日同盟漂烟云五国海军条约意法日英美五国,主要舰艇渐递增九国公约一战中华日独吞,中国代表勇抗争与会九国订公约,战后中国遭瓜分中日协议中国英美压日本,会外中日签协定山东主权归中华,“二十一条”得修正3、影响九国聚会华盛顿,亚太格局大调整亚太格局变化最大赢家数美国,抑制日本拆同盟海军吨位赶英国,在华势力步步升。

总体格局凡- 华体系终形成,战后格局大变更世界秩序暂稳定,经济发展好环境体系隐含多矛盾,战后休战二十春 注释 巨头:指美国总统威尔逊、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 乔治等人阿尔:指阿尔萨斯, 1871年该地区与洛林曾割给德国萨尔区:萨尔煤矿区由国联代管15年,后来公民投票重归德国莱河:指莱茵河三国:指在原奥匈帝国属地上分为奥地利、匈牙利,并成立捷克斯洛伐克三国分:指意大利、南斯拉夫和波兰获得原奥匈帝国部分领土三部分:指国联代表大会、国联行政院和秘书处美愤恨:指巴黎和会结果对美不利,国会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拒绝参加国联欧东:指欧洲和中东两类:指战胜国和战败国三群岛:指德国在太平洋的马里亚纳群岛、马绍尔群岛和加罗林群岛运河:指巴拿马运河,1921 年通航三国:指美国、英国和日本九国:指出席华盛顿会议的美、英、日、中、法、意、比、荷、葡等九国四国:指美国、英国、日本和法国似烟云:这里指英日同盟条约中止失效修正:日本代表发表声明,放弃“二十一条”中的一些条款同盟:指英日同盟第二节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 )一、 29-33 年经济危机1、背景经济危面颁发生,基本矛盾为病根。

供需矛盾战后西方虽繁盛,豪富聚财民贫困盲目扩张再生产,供需矛盾埋祸根分期付款又借贷,市场繁荣空虚名股票投机股票投机民醉心,金融市场不稳定金融中心华尔街,股价狂跌若地震2、概况危机起于纽约城,股市崩溃民揪心银行倒闭困财政,企业破产民更困农业产品价狂跌,农民破产求新政经济危机卷列强,危机特点略说明3、特征破坏极强局不稳,危机持续四秋春波及列强范围广,萧条危机“大”著称4、影响经济危机影响深,西方社会有变更内政方面经济危机局不稳,社会危机渐加深政坛丑闻频暴光,游行罢工民抗争兴风作流法西斯,推波助澜乱人心外交方面西方各国举措新,干预经济步步深关税大战多壁垒,国际市场多纷争转嫁危机侵东方,人民抗争反殖民德日两国法西斯,对外侵略二战兴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1933)1、原因危机源于纽约城,席卷经济各部门经济因素经济颓势难扭转,美国失业千万人政治因素危机激化多矛盾,人民不满要革新选举总统罗斯福,强势政府顺民心2、措施新政举措图复兴,全面干预为特征金融方面银行休业重整顿,恢复信用民安心美元贬值初施行,刺激出口危机轻工业方面通过国家工业法,私人企业多限定公平经营有章程,生产销售求平衡农业方面生产结构大调整,丰年收购农产品。

作物牲畜皆巨减,政府补偿粮价稳以工代赈公共工程广兴办,增加就业缓矛盾刺激消费销商品,“以工代赈”民安定3、评价性质国家干预施新政,维护统治为根本经济方面经济危机大减轻,生产恢复民安稳政治方面遏制美国法西斯,矛盾缓和局势新对外方面经济恢复渐强盛,二战美国立功勋国家干预新模式,战后西方广推行三、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1933.1 )1、原因列美国危机狂浪兴,冲击欧美与日本经济因素首当其冲数德国,经济萧条局不稳工厂停工民失业,饥寒交迫难生存政治因素政府无能局动荡,罢工频发似地震垄资仰望独裁者,镇压工运图国稳组织因素战后组织纳粹党,动荡局势党员增勾结军队迎政客,独裁统治有后盾社会民族两主义,蛊惑宣传赢人心历史因素德国统一局限性,军国主义长留存巴黎和约束缚紧,对德处置民愤恨摆脱体系又扩军,称霸世界显野心2、建立国党选举党获胜,组织内阁掌军政独裁统治又扩张,大战源地初形成3、措施希氏执政举措新,独裁专制为特征政治方面制造“国会纵火案”,取缔政党独专行国家元首旋担任,党政军权于一身经济方面“不要黄油要大炮”,发展军工多工程国民经济军事化,军火产量超美英思想方面文化教育控制紧,纳粹理论强推行种族灭绝反人类,疯狂迫害犹太人。

军事方面退出国际撕和约,突破限制扩三军进军莱茵初设防,英法撤军德欢庆欧洲体系渐瓦解,对外侵略步步紧四、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1936)1、原因日本国小资源贫,世界动荡日震惊经济因素危机冲击损失重,市场狭小势严峻企业停产民失业,农民破产难生存政治因素经济危机激矛盾,工人罢工达峰顶农民减租勇抗争,工会农会似春笋机构因素日本危机势严峻,军国主义势日盛军部势力权至尊,法西斯化有核心暗杀事变多恐怖,极权统治步步紧历史因素明治维新多局限,军国主义特鲜明对外侵略定国策,扩张受挫华盛顿美英抑制日愤恨,扩张亚太目标明2、逐步建立(1931-1936 )“九一八事变” 东方会议图满蒙,田中奏折初施行日本侵华九一八,侵占满蒙计得逞二二六”兵变军人兵变“二二六”,广田组阁举措新3、措施政治限制政党禁罢工,民主自由全严禁经济国民经济军事化,备战军费年年增外交东亚大陆先占领,南方海洋后吞并对外扩张定国策,大战源地又形成 注释 基本矛盾:指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千万人:据统计, 1933年初,美国完全失业人数达到1500万-1700 万人限定:规定企业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

两主义:指纳粹党打着社会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旗号希氏:指希特勒和约:指凡尔赛和约欧洲体系:指凡尔赛体系国策:指“大陆政策”等第三节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和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1931-1939 )一、共产国际反法西斯的策略1、背景三十年代局势紧,世界力量三派分德意日本法西斯,英法纵容势严峻共产国际与苏联,指导人民去斗争2、“七大”决策号召工人团结紧,建立统战力量增各共反对法西斯,独立自主去斗争3、影响国际“七大”策略新,反侵团结各阶层统一战线力量大,反法西斯大促进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1、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1935-1941 )原因东非埃塞地形胜,南扼红海南大门控制红海地中海,意军侵埃想吞并概况兵分两路炮声声,埃塞军民勇抗争英法纵容助侵略,美国“中立”利意侵运输石油过运河,意军侵略极残忍施放毒气轰平民,首都沦陷后变更2、中朝抗日斗争(1931-1945 )原因东方会议图满蒙,田中奏折显野心广田内阁定国策,侵略亚太目标明概况 a 中国全面侵华卢沟桥,国共抗战八秋春b 朝鲜中朝军民共御敌,东北根地出奇兵跨江奇袭普天堡,抗日领袖金日成组织抗日义勇队,战败日本史有名3、西班牙反法西斯斗争(1936-1939 )原因西国大选势喜人,人民阵线获全胜。

a 西班牙内战共和政府多改革,重创极右民欢欣反动军官佛朗哥,发动叛乱内战兴b 德意侵西叛军受挫德意侵,民族战争最鲜明德意出兵西班牙,控制海峡反法英概况西国战场三派分,德意侵略势严峻英法绥靖不干涉,祸水东行图太平苏联援助民心振,国际纵队挫敌军叛军攻占马德里,军事独裁从此兴三、德意日法西斯结盟(1936-1937 )1、德意协定(1936)三十年代德意日,对外侵略势日增利益相同初勾结,德意两国签协定对外侵略互合作,柏林罗马为轴心2、三国轴心(1937)三国侵略谋略狠,蒙蔽英美招牌新共产国际齐反对,签订协定结同盟三国轴心终形成,世界大战将发生 注释 各共:指各国共产党埃塞:指埃塞俄比亚变更:1936年意大利军队占领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到1941年埃塞俄比亚游击队在盟军的帮助下,解放了祖国西国:指西班牙极右:这里指西班牙的法西斯势力海峡:指直布罗陀海峡国际纵队:三十年代西班牙反法西斯民族革命战争期间,中国、苏联、加拿大等五十多个国家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组成“国际纵队”,参加反法西斯的战斗协定:指1936年德日产国际协定第三章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9-1945.9)第一节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1939秋-1942 夏)一、背景1、根本因素二战爆发多原因,西方发展不平衡。

德意日本法西斯,反对民主独专行三国经济军事化,军备扩张图外侵德国经济超苏联,日本财政多扩军2、历史因素三国过渡多局限,封建军事长留存凡- 华体系多矛盾,束缚德国抑日本意国要求未满足,突破体系皆同心对外扩张互勾结,三国轴心终形成3、西方因素英法外交初调整,祸水东行施绥靖绥靖政策维护利益怕战争,姑息纵容略说明日侵东北来李顿,“共同管理”作结论意侵埃塞俄比亚,英法制裁空虚名德意出兵西班牙,英法观望势严峻德国吞并奥地利,绥靖高峰将来临慕尼黑阴谋德侵捷克苏台德,英法强迫捷承认1938.9 )四国聚会慕尼黑,强行割占订协定德国侵略受鼓舞,次年控制捷全境经济军事实力增,二次大战将来临4、东方因素英法纵容施绥靖,祸水东引激矛盾苏联中立自保苏联中立图自保,苏德两国签协定双方休战各备战,助长德国好战争弱国各自为战埃塞中朝西班牙,反法西斯有特征无力制止战争各自为战战强寇,世界统战未建成无力制止法西斯,二战压顶续抗争二、二战爆发和初期战争(1939.9-1941.5)1、二战开始三九金秋炮声声,德侵波兰战术新三军猛扑闪战战,波兰惨败惊世人英法宣战勿进军,波兰亡国有外因苏军西进拓疆土,“东方战线” 终形成2、初期战况德占丹挪卢荷比,绕过防线到法境。

敦克尔克撤退(1940 )敦克尔克英撤退,反攻力量得保存法国灭亡战前法国行绥靖,德军进攻未料定1940.6 )德意总攻法投降,亡国局势两派分维希政府成傀儡,“自由法国” 勇抗争不列颠之战德占法国侵英伦,猛轰征服计未程1940.7-10 )抗德领。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