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作物栽培学:稻类作物栽培-3

窝***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83MB
约98页
文档ID:201016381
作物栽培学:稻类作物栽培-3_第1页
1/98

第三节 水稻的生长发育特点一、水稻器官的形态特征二、器官建成1影响穗分化和受精的环境因素小穗原基退化 减数分裂盛期 受精率下降 扬花和受精阶段低温、干旱、或者降雨l 穗形成时缺氮l 减数分裂期低温l 寡照/干旱等小花原基退化减数分裂完成成熟籽粒比例下降水分:减数分裂和抽穗期对淹水敏感 温度:日均温度低于20 C对于抽穗不利,所以播种日期的决定要注意确保均温20 C 前齐穗安全齐穗日2最适抽穗结实条件 抽穗期日均温2526,抽穗结实期日均温2122,日温差10以上是最佳的抽穗结实期 在高产地区普遍规律是,抽穗至成熟期的平均最高气温在光合作用的最适宜温度25左右,平均最低温度在15左右 此条件可作为确定适宜播期的依据4)籽粒生长 颖花授粉后8-10h后细胞开始分裂,2d后原胚形成,7d 后顺次分化胚芽鞘、生长点、胚根、胚根鞘、不完全叶、盾片和第1完全叶,10d后胚分化完成,不再进行细胞分裂,种子具备发芽能力随后,是淀粉和蛋白质充实过程 籽粒外型和鲜重大约到花后 2545d 最大l 胚珠一旦受精,即进入灌浆期l 稻籽粒中贮藏的大部分光合产物是上三叶提供的,其中旗叶贡献最大l 同化物以淀粉的形式贮藏在胚乳中。

l 乳熟期:淀粉或者胚乳处于液体状态,是籽粒干物质积累的主要时期l 蜡熟期:籽粒灌浆量达到最大,且开始变干籽粒灌浆5乳熟期腊熟期完熟期 灌浆结实期的适宜温度为2125 ,温度过高,使细胞老化,易出现高温逼熟,而温度过低(17 以下),降低酶的活性,同化物向穗部输送变慢,成熟延迟,籽粒瘦小 昼夜温差大对籽粒灌浆有利,夜温低,绿叶衰老慢,植株呼吸强度低,利于同化物的积累,增加粒重环境对灌浆结实的影响 空粒:水稻的空粒主要由于不受精不受精的原因,一种是生殖器官发育不全,较多的是花粉发育不正常;另一种是由于外界条件不良,影响开花受精,或受精后子房停止伸长 秕粒:水稻的秕粒是开花受精后,在籽粒形成过程中停止发育的半实粒水稻的秕粒率一般为5%严重的可达30%以上形成秕粒的原因主要是养料不足,所以每穗的弱势花、下部枝梗容易形成秕粒空秕粒及成因稻类作物栽培一、稻类作物栽培及世界水稻生产二、水稻的起源、分类及其生产分区三、水稻的生长发育特点四、水稻的产量品质形成 五、水稻育秧技术六、水稻大田栽培技术七、高产稻田主要管理种植模式第四节 水稻的产量品质形成一、水稻品种的生育类型二、水稻品种的光温反应特性三、水稻的生育阶段四、水稻产量形成五、水稻品质形成9 水稻营养生长期主要是长根、长叶、长分蘖,主要标志是分蘖。

生殖生长期主要是穗的分化与发育,主要标志是穗分化分蘖终止期(拔节始期)与穗分化始期并不都是衔接的,受品种和环境因素及栽培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类型称水稻的生育型一、水稻品种的生育类型衔接型 拔节与幼穗分化同时进行,分蘖终止,便开始幼穗分化,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基本衔接,凡具有5个伸长节间的中熟品种属于这一类型此类品种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矛盾较小,在栽培上要求促控结合,在促进的基础上适当控制,获得高产重叠型 长穗先于拔节,幼穗已开始分化,分蘖还在继续发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有一部分相互重叠凡地上部分仅有34个伸长节间的早熟品种属于这一类型重叠型早熟品种,幼穗分化早,营养生长期偏短,故在栽培管理上要以促为主,促使早生快发分离型 拔节先于长穗,在分蘖终止,拔节后往往要经过1015 d的时间,幼穗才开始分化,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分离凡具有6个以上伸长节间的晚熟品种属于这一类型分离型品种,营养生长期偏长,栽培管理中应适当控制、积极促进 根据水稻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其生育型可分为:第四节 水稻的产量品质形成一、水稻品种的生育类型二、水稻品种的光温反应特性三、水稻的生育阶段四、水稻产量形成五、水稻品质形成12q 水稻生育期长短因品种和播期不同有明显的差异。

q 但从各生育时期看,生育期差异主要表现在营养生长期一般水稻结实期为35-45 d,穗分化期30-35 d,共需70-80 d水稻生育期短的90 多天,长的可达210 多天,其中主要变化在营养生长期q 基本营养生长期是指水稻进入生殖生长所必需的最低营养生长日数,可变营养生长期是指能受环境条件影响而变化的营养生长日数q 环境条件主要是温度和光照,对水稻生育期影响较大水稻受光照时间长短和温度高低影响而生育期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之为光温反应特性水稻的光温反应特性分为三种类型二、水稻品种的光温反应特性p水稻因受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其生长期长短的特性,称为感温性籼稻粳稻p水稻是喜温作物,一定的高温可以提早幼穗分化,缩短营养生长期低温则延迟幼穗分化,延长营养生长期早稻对温度反应灵敏感温性p栽培上:感温性强的早熟品种,迟播时温度高,生育期会大大缩短,营养生长量不足,容易出现早穗和小穗因此,为了夺取高产,应尽可能适期早播、早插生产上可采用较短秧龄并适当密植,争取高产,还要早施肥、早管理,促使早生快发p引种上:水稻南种北引,由于生育期延长,为能安全齐穗,以引用早熟品种为宜;北稻南移,营养生长缩短,提早成熟,为获高产,宜引用较迟熟品种。

15应用p水稻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其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光性粳稻籼稻p水稻是短日照作物,一定的短日照条件可促进发育进程晚稻对日照长度反应敏感,缩短日照时间,可明显提早幼穗分化,缩短营养生长期,延长日照时间,则可延迟幼穗分化,延长营养生长期早稻品种对日照长度不敏感,中稻品种介于两者之间感光性p栽培上:南方的晚稻类型品种,感光性极强,在热量得到满足的条件下,出穗期比较稳定,过早播种并不早熟,生育期长栽培时应注意培育老壮秧,以及注意安全齐穗、正常灌浆等问题p引种上:由南向北,纬度每增加1,品种出穗日数平均延迟2.4d;由低向高海拔每增加100m,品种出穗日数平均延迟2.4d17应用p 在最适于水稻发育的短日照、高温条件下,水稻品种也要经过一个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的营养生长期,才能进入生殖生长,开始幼穗分化这个不再受短日照、高温影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期这种特性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性p 基本营养生长性强的中熟品种,早播早熟,晚播晚熟,生育期比较稳定在保证安全齐穗期的前提下,早播晚播均能满足正常生长发育,在茬口安排上适应性较大 基本营养生长性 A short-day and thermophilic plantEarly mature Middle mature Late mature FVGPVVGPPRTRVGPRGPFVGP: (10h, 25C)Fundamental vegetative Growth PeriodTR: Thermal responsePR: Photoperiodic Response VVGP: Variable Growth PeriodVGP: Vegetative Growth Period RGP: Reproductive Growth Period60-80days第四节 水稻的产量品质形成一、水稻品种的生育类型二、水稻品种的光温反应特性三、水稻的生育阶段四、水稻产量形成五、水稻品质形成20三、水稻生育阶段三、水稻生育阶段(一)水稻生育时期 水稻的一生,是指从种子发芽出苗,长分蘖,分化幼穗,开花结实,新种子成熟等一系列生长发育过程。

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内可分为两个明确的、相继发生的生育阶段: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营养生长期可再分为幼苗期和分蘖期生殖生长期可分为长穗期(幼穗发育期)和结实期,长穗期历时28-35 d,结实期一般历时30-45 d,整个生殖生长期约为60-70 d,营养生长期品种间相差较大reproductivestagetilleringstageNPTSpanicle forming stage (30-32 days)vegetativestage(variable)vegetativereproductivePTSfilling stage(30-45 days)maturing幼苗期三叶期分蘖早期穗分化(PI)拔节q 水稻种植有育秧和移栽两道程序,水稻在秧田的生长时间称为秧田期,从插秧到成熟的时间称为本田期通常按水稻栽培管理过程,把水稻移栽后的本田生长期划分为生育前期、中期和后期q 生育前期是从移栽至有效分蘖终止期;生育中期包括无效分蘖期和幼穗形成期;生育后期是从抽穗期至成熟期生育前期以营养生长为中心,与穗数的形成关系密切;中期是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阶段,与粒数构成关系密切;后期以生殖生长为中心,与粒数和粒重均关系密切。

q 水稻不同生长时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根据水稻不同时期生长发育的特点,协调各生育期的关系,是高产栽培的重要原则之一 (二)水稻生育阶段划分 直播稻小苗移栽稻大中苗移栽稻幼苗期幼苗期秧田期幼苗期分蘖期活棵返青期分蘖期有效分蘖期无效分蘖期拔节长穗期抽穗扬花期灌浆结实期第四节 水稻的产量品质形成一、水稻品种的生育类型二、水稻品种的光温反应特性三、水稻的生育阶段四、水稻产量形成五、水稻品质形成25四、水稻产量形成四、水稻产量形成(一)产量结构(一)产量结构 及决定时期及决定时期产量=穗数每穗颖花数结实率粒重 水稻产量各构成因素的形成过程也是各部器官建成与群体物质生产和转运的过程穗数形成时期: 直播稻第5叶期拔节前一叶龄期,因为直播稻第5叶期才普遍分蘖 小苗移栽稻(移栽叶龄+2)叶龄期拔节前一叶龄期,因为小苗移栽稻在大田新生2叶后才普遍分蘖 大中苗移栽稻(移栽叶龄+1)叶龄期拔节前一叶龄期, 因为大中苗移栽水稻在大田新生1叶后才普遍分蘖 但无论如何,决定时期是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 (N-n)以前的有效分蘖阶段,这一阶段的总茎蘖数是形成穗数的主体部分N-n) 以后拔节前一叶龄期只能起巩固穗数的作用,即争取部分动摇分蘖成穗和减少 (N-n)以前发生分蘖的死亡。

每穗颖花数(总粒数)形成时期: 每穗颖花数形成包括颖花数增加和退化两个时期 颖花数增加期从倒4叶期雌雄蕊分化期(倒1.5叶期),其决定在二次枝梗分化和颖花分化两个时期由于第1伸长节间大维管束数与一次枝梗数密切相关,而上一节间维管束数的形成又是建立在下一节间维管束数基础之上的,不可能突然增多因此,秧苗和分蘖期植株健壮程度也是增加颖花数的基础 颖花数退化期从雌雄蕊分化末期(倒1.5叶期)孕穗期(剑叶平展、叶耳距为0),其中减数分裂期 (倒1叶后半期)退化最多,为减少退化的关键时期结实率形成时期: 结实率与颖花发育状况有关,因此从穗分化开始到成熟整个过程都影响结实率但决定时期主要为减数分裂期、抽穗期和灌浆盛期(齐穗齐穗25d) 现已明确,结实率主要受开花期温度和湿度影响抽穗前茎鞘中积累非结构碳水化合物的多少对结实率也有一定作用因为水稻开花后众多籽粒同时发育,需要大量碳水化合物,仅靠当时的光合产物往往不够,必须分解抽穗前贮藏的物质来加以补充对大穗型品种,尤为重要粒重形成时期: 粒重形成始于二次枝梗分化期到成熟,决定时期为齐穗齐穗35d 抽穗前主要影响谷壳容积,是粒重形成的基础时期二)构成产量的物质来源(二)构成产量的物质来源 构成稻谷产量的干物质 98.5%以上为光合作用形成的碳水化合物,从土壤中吸收的矿质元素所占比例1.5%。

产量的 90%以上来自叶片光合作用,来自非叶片光合器官(茎鞘、穗等)的光合作用部分10% 稻谷产量的 80%以上来自抽穗后干物质生产,并随产量提高而增加抽穗前干物质积累转运到籽粒中的部分对产量的贡献95% 高产群体除有一个较好的叶面积组成外,抽穗期每个有效茎蘖上叶系的配置也非常重要 一般情况下,抽穗期水稻茎生倒3叶最长高产群体中,一般为倒2叶最长,叶长序为倒2叶倒3叶倒1叶倒4叶倒5叶,即23145叶长序 因为倒2叶伸长是与二次枝梗和颖花分化是同步的,倒2叶较长是大穗的标志3、大库容 群体库容=穗数穗颖花数粒重 因此,提高产量有3个途径,即增穗、增每穗。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