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三年高考(2019-2021)历史试题分项汇编——专题15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学生版)

mw****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82.40KB
约8页
文档ID:196092922
三年高考(2019-2021)历史试题分项汇编——专题15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学生版)_第1页
1/8

专题15 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考点一:新中国的成立考点二:民主政治建设考点三:祖国统一大业考点四: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考点五:开创外交新局面 考点一:新中国的成立1.(2021年6月浙江选考)1949年,毛泽东在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指出:这次“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B.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施政纲领C.以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方略D.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020年江苏卷,12,3分)建国初期,一位老大爷谈到种痘运动说:“现在的国家真好,共产党毛主席处处关心我们,从解放后,没听说哪个地方闹天花,也看不见有麻子的孩子啦我家的四个孩子,要是在过去请‘花先生’栽‘花,顶少也得一石来粮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来说明( )A.社会主义改造成效显著B.新中国获得民众政治认同C.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D.卫生防疫体系的全面建立(2019年江苏卷,11,3分)1949年10月3日,《解放日报》发表张乐平的新闻漫画《大旗招展全球》(见下图),对这幅漫画所含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A.新中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B.国民党政权统治已被推翻C.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D.国际社会普遍承认新中国考点二:民主政治建设1.(2021年湖南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分)材料一从1948年开始,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城市特点的基层社会管理体系接管各大城市后,中国共产党废除了保甲制度参照乡村经验,不少城市建立了市、区、街三级行政管理体制,街政府成为最基层的行政机构这种三级行政管理体制导致政出多门,效率低下,无法适应城市“集中”的特点不久,街政府被撤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地进一步探索城市基层管理模式1954年,国家颁布条例,规定在城市基层设立区政府的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和群众自治性组织居民委员会,正式确立街居体制通过街居体制,无单位、无组织的群众被全部纳入政府管理范围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发生很大变化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扩大了居委会职能,居委会可根据需要自行设立各种工作委员会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以及大量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 “社区式管理”成为城市管理新的模式2000年,《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颁布,标志着社区建设成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新方向除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之外,社区还出现以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以及社会非营利性公益组织为代表的新兴组织通过居民会议议事协商和民主听证等形式,社区各类主体都可以平等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民主决策。

——以上材料摘编自朱汉国主编《当代中国社会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变革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改革开放后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变化及其意义9分)1.(2019年北京卷,18,4分)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我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我们必须把党外大多数民主人士看成和自己的干部一样,同他们诚恳地坦白地商量和解决那些必须商量和解决的问题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①《共同纲领》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政治协商制度 ④民主集中制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2019年4月浙江选考,14,2分)请看下图报影,下列项中对该报章内容解读正确的是A.北京这个千年古都成为人民政权的首都B.北京市人大、政协等相关政权组织已经产生C.北京市人民政府于1949年10月1日正式成立D.该消息标志着“北平”正式更名为“北京”考点三:祖国统一大业无(2019年北京卷,19,4分)1972年,中国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指出“香港、澳门是被英国和葡萄牙当局占领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所谓‘殖民地’范畴”。

联合国采纳了中国的立场中国政府这一举措A.奠定了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石 B.掌握了解决港澳问题的主动权C.是“一国两制”的具体体现 D.标志着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考点四: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2021年山东卷)1954年8月,毛泽东在接见英国工党代表团时指出:“我们这类国家,如中国和苏联,主要依靠国内市场,而不是国外市场这并不是说不要国外联系,不做生意不,需要联系,需要做生意,不要孤立他意在强调中国A.需要学习和借鉴西方经验 B.经济建设要坚持自力更生C.应逐步放弃“一边倒”政策 D.愿意开展对外经济交流1.(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Ⅰ,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的关系良好,贸易和文化交往十分频繁与此同时,中国与联邦德国之间处于对立状态1955年,联邦德国与苏联建交后,中国逐步推动与联邦德国的民间往来60年代,随着中苏关系日益紧张,中国与民主德国关系降到了冰点70年代初,联邦德国调整“新东方政策”,决定改善与中国的关系1972年10月,两国外长在北京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公报,决定互派大使此后,两国的交流活动迅速升温。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等材料二1993年,德国实施“新亚洲政策”,十分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德国企业认为在中国“差不多所有行业都有前景”,纷纷进军中国市场1998年,德国总理施罗德将实现外交政策“正常化”作为重要目标,对外不依附于任何国家,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并与中国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出现多元认同”中国认为加强中德在多极化世界中的合作,有利于提高各自国际地位,扩大各自在国际上的活动余地,并促进世界和平、安全和稳定2004年,中德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内建立“具有全球责任的中德战略伙伴”关系,中德关系发展到了新的高度——摘编自吴友法《德国现当代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50~70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联邦德国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德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历史条件9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德关系发展的历史启示6分)(3)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德关系的改善都是基于两国国家利益的考量,同时也和两国经济实力增长、市场扩大、国家影响力提升密切相关因此必须坚持发展经济,增强国家实力;坚持独立自主,求同存异,摒弃冷战思维;坚持多边外交和推动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多极化。

2.(2020年浙江卷,26,5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54年6月,周恩来抵达印度访问,在新德里记者招待会上发表了书面谈话,具体地阐明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思想,指出:“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无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在印度期间的多次谈话中,周恩来都提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主张将这些原则贯彻到国际关系中去——摘引自吴玉才《1949-1956年间的中国》(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5分)(2019年4月浙江选考,31,5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印两国的谈判在(1953年)12月的最后一天,开始了周恩来说道:“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某些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定会顺利地解决的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周恩来指出:中国政府“对于目前正在它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周恩来指出,亚非国家要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而非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亚非会议公报指出:“自由和和平是相互依靠的,自决的权利必须为一切人民所享有,自由和独立必须尽可能不迟延地给予现在仍旧是附属地人民的人们——摘自裴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1956)等(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共和国初期外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指出亚非会议公报对各自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所表明的立场5分)考点五:开创外交新局面1.(2021年6月浙江选考)2005年11月,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堪称中非合作典范的中非峰会在北京召开与会领导人郑重宣示,建立和发展“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回顾历史,下列项中,体现中非友好交往、团结合作的史实有①1954年,日内瓦协议达成,结束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的殖民战争②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与非洲民族独立国家掀起建交高潮③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的不结盟运动诞生④阿尔及利亚等国支持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20年浙江卷,26,5分)(节选)材料二 新世纪开始以来,国际形势迅速发展和激烈变化,世界人民继续强烈呼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要求执行《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宗旨和原则精神,并赋予它们以旺盛的生命力和新的历史任务。

面对冷战结束以来种种有悖于人民愿望的形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并且正在启发人们对新型国际关系的深刻思考,引导人们进行新的多方面的实践在这方面,已经有种种有益的尝试——摘自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改革开放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我国外交的指导意义指出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我国外交在21世纪初取得的重要成就5分)(2019年4月浙江选考,31,5分, 节选)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指出:“过去有一段时间,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搞了‘一条线’的战略,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一条线’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个战略”这一改变的突出特点就是不再强调与美国结成共同抗苏的战略关系,但同时也并非重建中苏同盟这个重要转变对中国内政、外交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一,使中国能够真正把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第二,使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特点更加鲜明——摘自孙大力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第4卷)(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一条线”的战略下,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突破的主要表现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转变,推动了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请对此加以概括。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