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妈妈做朋友

上传人:u**** 文档编号:194903301 上传时间:2021-09-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和妈妈做朋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我和妈妈做朋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我和妈妈做朋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我和妈妈做朋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我和妈妈做朋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和妈妈做朋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和妈妈做朋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和妈妈做朋友 篇一:我和孩子做朋友 我和孩子做朋友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家长的宝贝,他们身上肩负着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甚至更多人的期望。其实,他们也很累,也很孤单,所以,对于我来说,我更想和孩子做朋友,去了解他的想法,去感受他的内心。 虽然我们的孩子年龄都不大,可是他们已经有自己的思想了,在他们看来,他们和我们之间是不能很好的交流的,所以,只有我们放下家长的身段主动去和孩子交流,沟通。很多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孩子有什么事情已经不愿意和我们诉说了。孩子有什么心里话更愿意跟自己的好朋友说,父母有时反而不知道孩子在想些什么。我们不禁想到:假如我们是孩子的好朋友该多好!同时我们也不妨认真想一

2、想,我们是否为孩子提供了如同朋友间那种可以倾吐的氛围呢? 每个人都喜欢生活在一种和睦温暖、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在这样的氛围里,一个人的身心得到释放,更容易显出活泼、和善、易相处、易合作的性格。相反,人在一种沉闷压抑的氛围中会紧紧关闭自己心灵的窗户。家庭是孩子唯一的避风港,他们幼稚无助,对环境缺乏自我适应能力,就更依赖于这样的家庭氛围了。可惜许多父母并没有意识到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深远影响,给孩子营造的恰恰是消极不利的气氛,大大阻碍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正常交流。下面几种是比较典型的,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 1高高在上型这样的家长信奉“威严式“,视孩子为自己的私有财产,认为孩子就该全听父母的。他们很少过问孩

3、子个人的想法和感受,谈话也多用命令式的口气。若孩子做错了事更是不分清红皂白地训一顿,就算发现错怪了孩子也不肯承认。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孩子总处于一种屈从被动的地位,没有自由权,更谈不上相互沟通了。 父母应把孩子当作一个有思想、有感情的独立生命来尊重。彼此间多交流、少命令。教他做任何事时应让他懂得:只有这样做才是对的,而不仅仅因为要听从父母。这样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是真为自己好,才会愿意把父母当作可靠的大朋友。 2学习至上型 在这样的家庭中,父母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不是孩子本身。每每孩子回到家父母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考得怎样?“见了好成绩就喜笑颜开,一旦成绩不佳马上沉下脸来训斥孩子,不分

4、析具体情况如何,也不管孩子的感受怎样。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久而久之就金口难开了。 这些父母中,最不可取的是拿孩子当门面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或光宗耀祖;或是拿孩子当寄托以实现自己未了的梦想。 但大多数的父母只是把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当作关心孩子了。因为他们认为只有把学习搞上去了,孩子将来才可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种认识无可厚非。 只是如果父母能以理解开路,把关心的焦点集中在切实有效地帮孩子提高学习能力上,效果就会大不一样。要知道,孩子自己也愿意学好。只不过有的从小没培养起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基础太差,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可能因什么事分心;有的可能只是没发挥好等等。只有通过关心孩子的感受,与他进行

5、真诚的沟通才能找到问题的根结并对症下药。只要家长真心付出且方法得当,孩子是会体会到父母的苦心的。 3沉闷无趣型 这种家庭中父母本身性格内向,不喜言语,连夫妻之间都很少沟通,家庭气氛自然沉闷。而有的父母(尤其是父亲)认为跟孩子不能没大没小,“正事“说完就没话了,更谈不上和孩子有说有笑了,家庭生活没什么趣味可言。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心灵得不到舒展。他们有的向外寻求释放,可能做出些让父母震惊的事情。更多的孩子则容易形成孤僻、神经质的性格。长大后不善与人相处、多愁善感,严重者甚至由于久久找不到可以释放的空间而形成心理障碍 因此,作父母的不应只关注自己的情绪,而应把对家庭的爱化为实际行动,以笑语打破沉

6、默,以笑脸代替愁容 正是以上种种不良的家庭氛围,无形中把孩子远远地推了出去。家庭不应该只是孩子生存的地方,更应是他们心灵的港湾,孩子的人格塑造大多是在家庭中完成的。愿每一对父母携起手来,跳出认识的误区和个人利益的小圈,共同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美丽的家。篇二:九年级政治我与父母做朋友 第二课 我与父母做朋友 知识点复习 1、小时候,我们与父母之间很少有矛盾。长大了,为什么我们同父母经常发生冲突呢? (成长也会有烦恼的原因) 小时候,我们对父母依附、崇拜。进入青春期后,我们有了自己的思想,开始独立行事,渴望父母像对待大人那样对待我们,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而在父母的眼里,我们总是长不大的孩子,没有生活

7、经验,没有丰富的阅历,却有自己的主意。父母责怪我们越来越不服从管教,我们觉得父母越来越唠叨和罗嗦, 2、我们与父母产生代沟的原因: 我们与父母的年龄差距是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代沟的实质是反映在年龄差异背后的多重代际差异。P20 3、逆反心理 (1)逆反心理的表现P21、22 要我这样,我偏那样;你说这好,我偏说那好;让我信这,我偏信那。以强硬的态度顶撞、以粗暴的举止反抗;对父母不理不睬、冷淡相对;用极端的办法处理矛盾;等等。 (2)对逆反心理的辨证分析(如何看待逆反心理?) P21 对于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说是错的,有的反抗不无道理。父母不是圣人,他们的观念有时滞后,在家庭

8、教育,也难免有误区。与父母平等交往,有助于帮助父母更新观念、走出家教的误区,也有助于我们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3)逆反心理导致的危害: 与父母发生冲突,如果以强硬的态度顶撞,以粗暴的举止反抗,或者对父母不理不睬、冷淡相对,或者由对某事的分歧迁移到对父母本人的恶感,甚至采用极端的办法来处理,其结果都是惩罚自己,伤害父母,造成极大的危害。 学生的逆反心理,往往导致家庭中的矛盾和冲突;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甚至酿成悲剧。 结果上看,逆反心理导致的对父母的反抗,其结果都是惩罚了自己不是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就是拿父母的错误惩罚自己。这种结果也是对父母的一种伤害不是拿自己的错误伤害父母,就是拿父母的错

9、误伤害自己。伤害自己,伤害自己最亲近的人。 (4)如何克服逆反心理? (1)为了不伤害自己和自己最亲近的人,就要努力克服消极的逆反心理,在情绪冲动时要努力克制自己。(2)学会与父母正确交往:对父母的态度要温和,不采取偏激的行为方式。要表现出一定的独立能力,让父母放心。与父母交流和沟通。 4、怎样与父母架起理解的桥梁? P23-25 在家中与父母发生矛盾和冲突,不能否认、不能漠视,也不能夸大,积极的做法是架起沟通的桥梁。 (1)要亲近父母,跨越代沟: 沟通是双方的事,我们做子女的要走近父母,亲近父母,努力跨越代沟,与父母携手同行。 (2)学会遇事与父母商量:商量就是沟通的过程。通过商量,弄清分歧

10、所在,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这样看似冲突的事情就有了回旋的余地。沟通得好,就能得到父母的理解,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寻求最佳结果。 (3)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最关键。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沟通的结果要求同存异。 5、与父母交往的艺术 (与父母交往有哪些窍门?或如何与父母交往?) P26 (1)赞赏父母,交往起来无烦恼。 (2)认真聆听,交往起来免误会。 (3)帮助父母,交往起来无障碍。 (4)在家庭交往中,与父母不必太计较,要宽容。 其他方法:了解父母;敞开心扉;笑口常开;耐心解释;换位思考;尊重理解;求同存异。多打招呼、主动交流、经常做事、认真倾听、主动

11、道歉、善于体谅、控制情绪、承担责任等。 教材练习题: 1、(1)为什么原来?格格不入?P19 答:(为什么我们同父母经常发生冲突呢?) (2)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应该如何努力?P19 理解、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 发生冲突时,努力克制自己的消极逆反心理,控制自己; 与父母架起沟通、理解的桥梁; 掌握一些与父母交往的艺术与策略。 2、有人说:“家不是说理的地方”、“清官难断家务事”;也有人说:“家是爱的港湾,因为家里的矛盾易产生、也易解决,关键看我们怎么对待。”这两种说法有道理吗?说说你的想法。P23 “家不是说理的地方”这种观点是片面的。父母是讲道理的我们也是讲道理的,有理不怕说不清楚,因此我们一

12、定要主动与父母沟通,辨明是非,讲明道理,做出正确的选择。清官难断家务事,这种说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与父母的冲突往往是因为“父母爱我们”而产生的,家庭纠纷往往夹杂着丰富的情感,感情是说不清道不白的。因此,在家庭交往中,与父母不必太计较。即使父母错了,也要多原谅,不要非与父母争个高低上下。 “家是爱的港湾,因为家里的矛盾易产生、也易解决,关键看我们怎么对待。”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家中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家里的矛盾往往是因为“爱”而产生,有了深厚的感情基础,解决家庭纠纷往往是很容易的。在家中,父母与我们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和代沟,对此不能否认、不能漠视,但也不能夸大,积极的做法是主动沟通。我们要亲近

13、父母,跨越代沟,与父母携手同行。 3、谈谈对“你想让父母怎么待你,你就怎么待父母”这一与父母交往黄金法则的理解。P26 人是有感情的,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你想让父母怎么待你,你就应当怎么对待父母。你想经常得到父母的夸奖,你就应该学会赞赏父母;你想让父母聆听你的心声,你就应该学会聆听父母的教导;你想得到父母的帮助,你就应该经常帮助父母;你想得到父母的宽容,你就不应当经常同父母斤斤计较。彼此尊重,相互理解,将心比心,求同存异是我们解决与父母冲突的基本要领篇三:第二课 我与父母做朋友 第二课 我与父母做朋友 一、严也是一种爱 (1)父母与子女行为差异(或产生隔阂)的原因及表现: 原因:我们与父母

14、的人生经历、生活经验、社会地位不同,对社会规范的熟悉程度不同。 表现: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等。 (2)我们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原因: 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 (3)逆反心理的产生及表现: 产生:对父母的思想观念、管教方法、严格要求,产生反感。 表现: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你说这个好,我非说那个好;让我相信这个,我偏相信那个不 可。 (4)正确对待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不能一概说是错的,有的反抗不无道理。父母不是圣人,他们的观念有时落后,在家庭教育方面他们也难免有误区。 (5) 逆反心理的危害及应对方法: 危害:逆反心理导致的对父母的反抗,其结果都是惩罚了自己不是拿自己的错误惩

15、罚自己,就是拿父母的错误惩罚自己,这种结果也是对父母的一种伤害不是拿自己的错误伤害父母,就是拿父母的错误伤害父母。 【简单的说就是既惩罚了自己,又伤害了父母。】 应对方法:努力克服消极的逆反心理,在情绪冲动时,要努力克制自己。 【或走近父母,亲近父母,与父母携手同行。】 二、两代人的对话 (1)我们如何正确对待我们与父母之间的矛盾与代沟:(两代人之间矛盾和代沟的正确态度) 沟通,我们要走近父母,亲近父母,努力化解矛盾,与父母携手同行。 (2)我们与父母发生矛盾应该是:要冷静、心平气和地与家长商量。 (3)尊重父母是与父母交往的基本要求。 (4)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关键。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沟通的结果要求同存异。 (5)与父母交往的艺术 赞赏父母,赞赏中增进亲情。 认真聆听,聆听中获得教益。 帮助父母,用行动感动父母。 与父母不必太计较,要多原谅。 第二单元师友结伴同行 第三课同侪携手共进 一、同学朋友 (1)积极交往的意义: 积极交往,友谊之树才会枝繁叶茂。 开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