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药国际化,他心中的太阳

庄**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8.48KB
约14页
文档ID:193852984
中药国际化,他心中的太阳_第1页
1/14

中药国际化,他心中的太阳 题记:有句格言说,“崇高的理想是一个人心上的太阳,它能照亮生活中的每一步路本文的主人公,一个以发展祖国中药事业为崇高理想的职业经理人,志在突破“中药国际化”这“高音”的高难度禁区,在心中唱响了又一曲《我的太阳》,与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媲美” 外来“女婿”招入“大宅门” 2001年,香港著名实业家李嘉诚先生属下的和记黄埔集团,正紧锣密鼓地与上海市药材有限公司办理一门“亲事”,共同组建上海首家中药合资企业――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与此同时,接受委托的香港“猎头”也以“媒婆”的犀利眼光,开始在全球范围搜索能够担当起中药国际化“使者”重任的“掌门人” 一位拥有医学硕士学位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已在法国某医药集团任职10年的中国销售总监,进入了“猎头”的视野总监的名字叫周俊杰,“60后”出生香港“猎头”找到他的时候,他远在加拿大 一般来说,在外资企业能够从“士兵”晋升到“将军”的,绝对要靠“战功”周俊杰也不例外那年头,巨大的工作压力让他失眠每月25日是公司销售数据汇总的日子,也是他压力最大、焦急的日子,但即使是失眠,第二天上班后,他又得西装革履出现在办公室里。

年复一年,他和他的团队能做到产品销售50%的年增长率,怎么不让人刮目相看?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机会又一次来了!集团总部决定派他“空降”多伦多,去实施一项新的“全球有潜力接班人计划”军令如山倒”,他只身赴任在周围同事的眼里,这可是个令人羡慕的“美差”在加拿大,做研究的“虚”,与做销售的“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对习惯了在“高压”下运作的职业经理人来说,周俊杰仿佛觉得自己变成了“天外来客”,不自在 现在回想起来,那段短暂的“空降”日子在他的脑海里,除了留下“派对”和“钓鱼”之类的记忆外,再也搜索不到其他有印象的“碎片”周末,他受加拿大朋友的盛情邀请去参加家庭聚会当时电视直播地方议会选举,结果“派对”的“兴奋点”成了候选人演说的“大辩论”周俊杰深深地觉得,自己无论如何与朋友“聚”不到一起假日,公司的同事相约钓鱼,他怀着新奇结伴而行结果在河边一坐一天傍晚收杆的时候,同事把钓上来的鱼全部放回了河里倒不是“尝鲜”落空而有些惆怅,而是姜太公式的“坐禅”对他胜过折磨 周俊杰十分怀念那些与自己曾经朝夕相处、共同奋斗的同事和客户当然留恋的同时,他也未尝没有过“跳槽”的想法他说,在外企做职业经理人,日子久了就变成“木头人”。

乍一听,不可思议周俊杰解释,那是指做人麻木了:平时有40%的时间要应付老板,忙于会议;无穷无尽的沟通,不折不扣的执行有些文件,改一个字必须向亚洲分部汇报,改一句话要征得欧洲总部同意辛苦到最后,他终于发现自己的创造意识模糊了,自我价值流失了 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此刻,香港“猎头”找到了他,双方一拍即合然而与其说周俊杰“逃离”外企,不如说他是被李嘉诚先生做大做强中药产业、实现中药国际化的远大目标所“征召”道理很简单,周俊杰说:“我们这辈人骨子里都有一股朴素的爱国情结感情上更愿意做一些对国家、对民族有意义的事情而如何将传承中国千年文化的中医药事业发扬光大、如何将民族产业发展成国际性的大产业,是我能够期待挑战的事情 两个月后,即2001年8月,周俊杰加盟了即将问世的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并且被李嘉诚先生“钦定”为总经理,成为一个肩负中药国际化重任的职业经理人虽然长期从事西医、西药,但接触中药他还是头一回作为上门“女婿”,他看到了中医药的厚实“家境”和衰落“家道”也就是说,一方面他发现作为国粹的中医药原来是那么博大精深,其理论基础和卓越疗效经过长期的历史检验而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另一方面,也发现中药产业在国际市场只停留在原料中间体的低端出口,成药只囿于东南亚的华人地区。

因此,对这个从事西医、西药的“女婿”来说,今后要在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这个中药产业的“大宅门”里当家,这碗饭是难吃的 “蜜月”在艰难的磨合中度过如今,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已经相互认同,发展愿景和社会责任已经确立周俊杰感谢和记黄埔集团为自己提供了把想法和抱负付诸实践的平台,而中药国际化的崇高目标像周俊杰心中的太阳,释放出巨大的光和热,在前进中给了他无穷的勇气和力量 “冲击波”掀起了中药现代化 回顾往事,创业和发展中的跌宕起伏,在性情儒雅的周俊杰心中掀起巨大波澜这潮头源于中医药事业遭遇的“冲击波”: 从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近15年来,国际上对天然药物及中药的研究不断升温,许多跨国制药企业纷纷建立相应的研究机构在德国和法国,植物药的产量几乎每年都以30%的速度递增他们从植物单体中提取有效成分制成药品,以规避长期服用西药所带来的副作用当时德国人开始从中国低价收购大量的银杏叶,国人还真不知道他们“葫芦”里卖什么药;直到非复方的银杏片剂、胶囊和针剂问世,并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才恍然大悟现在,银杏制剂在全世界销量极大,甚至还卖到中国这种“出口转内销”的怪事,深深地刺痛着周俊杰。

还有让周俊杰更伤心的事:大量的“汉方”被贴上了国外企业的“标签”比如,日本和韩国早就注意搜集中国的经典古方、验方,加以研究和开发后申请了专利日本人则更进一步,他们在200多个“汉方”的基础上,已经步入了建立药材基地和饮片生产的阶段现在,国际市场上最吃香的几种“洋中药”,大都出身于已被隐名埋姓的“汉方”,而真正产于我国的“中药”,却只能分得一杯残羹 周俊杰到上海和黄药业后,汹涌的“冲击波”,涛声依旧,然而这并没有能吓阻他做“弄潮儿”的决心他知道,几千年来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医药产业作为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之一,让中医药产业走向国际,是一件功在民族,利在国家,造福人类的伟大事业他那勇当“弄潮儿”的底气,则完全来自我国优秀的中药产业和产品与和记黄埔集团合资的原上海中药一厂,就连续多年获得了国家质量金奖和银奖、国家级和上海市的中药名牌产品称号,经营着国家中药保密产品麝香保心丸、胆宁片、生脉注射液等多种知名中药就这样,周俊杰“时不我待”,带领上海和黄药业的员工,开始了奋勇搏击! 要为中药在国际市场争得应有的地位,进而实现中药国际化,在周俊杰看来,首先要实现中药现代化。

他说,所谓中药现代化,就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手段阐述药物的成分、作用、机理和临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组织药品生产归根结底,就是要让外国人特别是西方人明白,中药的质量和疗效是有科学依据的 为把麝香保心丸这个老产品打进国际市场,使之真正成为举世瞩目的中药名牌,和黄从2003年开始了对麝香保心丸的深度开发,该项目得到了国家科技部、卫生部和上海市科委的 大力支持,获得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中药大品种项目及上海市科委中药现代化项目,以上项目由上海和黄药业牵头,与复旦大学华山医院以及第二军医大学、清华大学等方面权威专家共同完成上海和黄药业已投入资金人民币3000万元,估计政府还将出资3000万元,项目2013年完成 现在经过多年的努力,研究人员已经分析出麝香保心丸内含95个化合物,确定了全部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明确了主要成份的指纹图谱;以及药物入血后如何起到疗效作用的研究;同时,还筛选出3-5个具有促进血管新生的化合物,为研制成组分中药奠定基础 在此基础上,他们对部分组分进行了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在进行蟾酥研究时发现:其主要成分为脂蟾毒配基、华蟾毒精、蟾毒灵、蟾毒他灵、阿端那蟾毒精等,半衰期都很短,每天=三次的间隔服用足以保持有效物质的浓度且不易蓄积发生不良反应。

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华山医院的临床试验报告指出,患者6个月连续服用,血液、肝肾功能等各方面指标未见异常,从而解除了临床医生对含有蟾酥类药物安全性的疑虑,为麝香保心丸长期服用提供了合理依据 麝香保心丸的物质基础及其化学结构的确定,基本上扫清了西方不认可这个中药产品的障碍,虽然真正实现被认可的目标还有漫长而遥远的路要走,但毕竟前进了一大步这对随后的系统生物学和药理学系统研究,阐明其作用机制有着积极的意义 周俊杰和他的员工们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他们意识到,中药现代化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需要按照中医药理论指导对传统产品进行二次开发麝香保心丸的二次开发被提上议事日程:破解它治疗冠心病中的“密码”上海和黄药业与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合作设立了科研基金,重点做麝香保心丸促进血管新生研究从培养细胞到动物模型、再到人体心肌核素显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技术监测,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不仅能保护血管,阻止动脉粥样硬化,还能够促进血管新生,起到药物搭桥的效果这一研究成果,被授予首届国家中西药结合科技进步奖;麝香保心丸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研究文章,发表在美国权威杂志《Life Sciences》上。

2009年11月与英国剑桥大学血管新生研究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将在该中心进行麝香保心丸的血管新生研究 另一个品种胆宁片,是根据验方开发的中成药按照中医“肝胆同治”的理论,原本适应证为胆囊炎、胆石症的胆宁片,应当对肝脏病理变化也具有治疗的效果胆宁片的二次开发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他们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有了新的认识:胆宁片确实能够调解血脂、保护肝细胞、抑制肝细胞脂肪变性胆宁片治疗脂肪肝新适应证的临床研究,已经获得了SFDA的批准临床批文,现已完成临床研究,正在国家药监局报批胆宁片在2009年获得了“上海市十大优秀专利产品”荣誉;生脉注射液也获得了“制备治疗肿瘤增效减毒药物中的用途”的专利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发产品,让周俊杰和他的员工们看到了中药现代化的曙光! 从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诞生至今,周俊杰已经伴随她走过了整整8个年头今天,上海和黄药业发扬其传统优势,已发展成为拥有丸剂、片剂、注射剂等12大类剂型,拥有“上药”牌注册商标及70多个品种的知名中药生产企业,为推动中药现代化的进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世界就是那样丰富多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中药现代化的波澜才刚掀起,就有人说,让三千年前的中医药披上现代科学的外衣,就好像给老子塑像“穿西装”一样。

更为极端的是有人说要取消中医药,听到这样的奇谈怪论,周俊杰显得格外不满他说,中医药走向国际,成为主流医药,必须走继承和扬弃两条路,在继承与遵循传统中医药理论和系统的同时,不断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和手段进行创新但在中药遭遇“冲击波”时,他受不了这种“数典忘祖”的无知;即便不做如此过激的回应,也不能容忍一些人用这种言论,蔑视所有为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而奋斗的人们! 中药国际化的“两条腿”走路 其实,有关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这种舆论环境,周俊杰心知肚明而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道路更是艰难曲折,这种失败风险,周俊杰同样一清二楚 早在1995年国家科技部提出了中药国际化的目标,2002年国家颁布《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核心内容是让中药在造福国人的同时也造福人类然而,“十一五”规划提出5~10个中药品种进入国际主流市场的目标,目前除有些品种只作为食品添加剂或保健食品进入西方市场外,至今还没有1个品种能够做到这便是严酷的现实 中药国际化难道就像一出外国荒诞剧《等待戈多》那样谜团重重吗?剧中两个主角在黄昏的小路旁等待戈多的到来,可是戈多是谁、什么时候会来,他们根本就不清楚。

今天,从上到下都在大张旗鼓地高喊“中药国际化”的口号,到头来会不会发现这只是一个永远确定不下来的东西 冷静地思考,中药国际化艰难的根本原因究竟在哪里?周俊杰回答:主要在于东西方文化差异以及由此产生。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